第491章 赐婚

A+A-

    京城。



    武安公府。



    国公夫人满眼喜色地看着儿子中的赐婚圣旨。



    高兴得找不着北的国公夫人回神连忙着急地问:



    “我这开始准备聘礼,哦,对了,璟儿,你用军功求赐婚,可经过盼儿和沈家的同意?”



    司徒璟一脸傻笑:“当然,离开岭南之前,我去过沈家,经过沈家上下的同意了。”



    “那我带着聘礼亲自去岭南提亲。”



    国公夫人完,转身就要去安排,被司徒璟拉住了。



    “老夫人和遇安过,想等年后遇安述职之后再议亲。”



    国公夫人睿智,一下就猜到沈家人什么意思。



    以沈遇安的功绩来,沈遇安很大可能会晋升回京,所以不用来回麻烦。



    不过,国公夫人想了下,最后还是打算亲自去岭南一趟。



    “听闻岭南如今和先前天差地别,我也想再去看看,且不亲自去,如何显得咱们国公府看重盼儿呢。”



    天庆三年,开春,大楚各州府种植红薯和玉米之时,国公夫人带着一车礼来到沈家拜访。



    “原也特意和阿璟那孩子过,岭南路远,就不用国公夫人多跑一趟。”王氏拉着国公夫人的。



    国公夫人含笑道:“盼姐儿可是我心心念念的儿媳妇,再远我也要来一趟的。”



    国公夫人在沈家住了下来,然后她这才发现,沈家人忙得很。



    不沈青盼了,就是刘氏和王氏都忙着各自的事。



    国公夫人跟王氏出城去村里教书,简直乐不思蜀,一个月后收到家书,这才想起来,儿子因立功晋升回京。



    如今偌大的国公府,就儿子一个,那什么,用遇安的话来,就是留守儿童。



    “是阿璟那孩子的来信?”王氏看着国公夫人中的家书。



    国公夫人拆开家书,看了一会儿,“是家里那老头子,圣上允他卸甲归田,也要来岭南,怕是要叨扰你们了。”



    “咱们两家不用如此客气,再院子都不用另外收拾,也不算叨扰。”



    不到一个月,沈家人就见到了国公爷。



    国公爷长得和沈家人想象得有些出入,和一般富翁相差不大,但其眼神中的锐利,却让人不敢直视。



    国公爷有些诧异地看着沈家人,沈家的胆魄不一般啊。



    怪不得媳妇这么满意未来儿媳妇。



    “老夫人。”国公爷上前给王氏行礼。



    王氏摆,“老身见过国公爷。”



    双方互相行礼,国公夫人笑着打趣道:“都是亲家,咱们不用如此见外。”



    国公爷给沈家几个辈见面礼,见沈青盼落落大方接着礼道谢,满意地颔首。



    好啊,华儿眼光一向好,选的儿媳妇也好。



    转头,对上沈遇安,国公爷爽朗一笑:“沈家侄儿,久闻了,今日一见,果然不一般。”



    “国公府谬赞了。”



    天气热,王氏连忙招呼人进府。



    国公爷和沈遇安还有沈云之着话,国公爷最感兴趣的是岭南新粮种。



    “听闻红薯好种,收成高,不知在边关也能这么丰收吗?”



    看来国公爷对边关的百姓很是关心,怪不得国公爷这么受边关百姓爱戴。



    沈遇安沉吟片刻,想了下道:“应是可以,就算没有别处多,却也是比一般粮食好上许多的。”



    国公爷露出一个由心的笑来,那便好。



    在岭南待了几日,国公爷是知道媳妇为什么不想回京城了。



    在这竟是让人由内到外轻松得很。



    一直到五月的时候,司徒璟看着空荡的国公府抿了抿唇。



    



    本是叫父亲去把母亲带回来的,这下好了,跟父亲相处没两日,人就去岭南待了几个月。



    “少爷,岭南来信。”



    司徒璟闻言面色一喜,“快拿来。”



    估摸着差不多也是到了遇安要到京城述职的时日了。



    司徒璟最先打开沈遇安的书信,看完信,司徒璟心中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果然,母亲了要和沈家一同回京。



    而沈家,估计要在年前才会回京。



    因为沈遇安想主持这一届乡试之后再回京述职,陛下也应允了。



    本以为过几日能见到好友和父母的司徒璟裂开了。



    管家见他不是很开心,心地问道:“少爷,国公爷和夫人可是要回来了?”



    司徒璟长叹一声,“父亲和母亲在岭南玩得乐不思蜀,怕是年前才回来了。”



    司徒璟转身骑马离开了国公府。



    刚出门没多久,差点和马车撞上。



    司徒璟勒住缰绳,冷眼看着面前的马车。



    “何人,在国公府外逗留?”



    车夫连忙告饶,“世子爷,府上颜家,经过此地,马车坏了。”



    司徒璟看了下马车,就在这时,一只修长的掀开车帘,一张俊颜露了出来。



    “世子。”颜清作揖行礼。



    司徒璟点了下头,意味不明地看了颜清一眼。



    “原来是颜大人啊,不过如此。”



    颜清嘴角含笑,“世子认识本官。”



    “你是我舅子后一届的状元郎,本世子便多留意些,不过,大楚状元不少,能和我舅子相比的,却也寥寥无几。”



    “遇安学识才华皆属上层,清不及。”



    两人你来我往,眼神对立。



    最后,司徒璟冷笑一声骑马离开。



    颜清望着司徒璟的背影出神。



    “大人,马车恐怕要修很近,”



    “无碍。”颜清步行离开了这里。



    不知为何,总觉得大人的背影有些失意。



    在大楚全国百姓丰收大喜之时,沈遇安为了乡试忙得脚不沾地,今年秋收和乡试撞一起了,这才忙得不行。



    不过他还是想把事情都处理好。



    也想看看这三年,岭南的学子有没有进步。



    “也不知云之这次乡试如何。”王氏担忧地着。



    沈青盼见她担心,宽慰道:“遇安云之这几年勤学刻苦,心态放平,也可能高中。”



    早在国公爷来没几天,沈云之就离开了岭南。



    相处了差不多三年,沈家人再不舍,还是给沈云之收拾了行李送别。



    秋闱很快到来,这是沈遇安主持的第二次秋闱。



    和上一次匆忙主持不同,这次沈遇安早早准备,考场的条件也比上一次好上许多。



    沈遇安再次坐到主考官的位置。



    “天庆三年乡试,始。”



    底下的考生开始动笔,沈遇安的眼神在



    为了这一次的乡试,他特意压着没动,就是想看看,这三年府学上下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