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设三馆

A+A-

    翌日。



    晨练后,用过早餐。



    宇文衍携一众大佬赶往国子监。



    一处空地上,临时搭了一个台子。



    因为招募到两三百人,就选择了在室外接见他们。



    这些人大多是民间的一些读书人,出自各州书香门第,或是没落寒门。



    也有一些郡、县吏。



    当今天下,能读书的人,家境都不会太差。



    真正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条件读书的。



    “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台下数百人听传皇帝驾临,全都跪地行礼。



    “诸位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赶来京城,朕甚是欣慰”



    皇帝站在台上,着开场白。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



    “研读齐民要术的告诉朕,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宇文衍直接切入正题,扫视台下众人问道。



    “回陛下,民一直钻研肥土之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在下研习的是农作物加工储藏。”



    “草民投身家禽、牲畜圈养二十年”



    



    研读齐民要术的人最多,占了三分之二,有两百来人。



    大家听到皇帝所问,全都踊跃回话。



    “很好,朕将在国子监设立一个农学馆,以诸位的研习方向,分为多项类目。”



    “比如肥土之术、农产品储藏、养殖、虫害防治、种子培育、农具改进等等。”



    “汇集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为提高田地产量,促进农学发展努力钻研”



    宇文衍稍作停顿,接着道:



    “凡取得成就者,朝廷都将给予以奖励。”



    “比如,有人要是把粟、麦、稻等作物亩产量,提高五十斤或是翻倍,朕为其加官进爵”



    宇文衍在台上出了他的想法,且极尽卖力地鼓动了一番。



    一起跟随而来的各部大佬听后。



    终于清楚了皇帝发布招募令的目的所在。



    “陛下圣明,吾等定当竭尽全力!”



    台下研读齐民要术的人,听罢面露喜色。



    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没想到却得到皇帝的赏识。



    若是真能以此加官进爵,无疑是意外之喜。



    加入这个农学馆,便是有了一层官方背景。



    也能为自己的钻研带来一些便利。



    另外。



    研习缀术方面的,来了七十二人。



    正是皇帝要找的数术方面人才。



    华夏古代的数学成就独步天下,遥遥领先。



    如九章算术是总结战国、秦、汉时期数学成就的一部算术着作。



    此书在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同时,也提出了分数和双设法的问题。



    属于开创性的。



    后世出土的秦简中,就发现了最早的“九九乘法口诀”。



    可是是独一无二。



    所有这些数学成就,都是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



    值得每一位后世子孙去铭记与发扬。



    宇文衍看向这七十二人,满怀期望地道:



    “诸位研习缀术,是算术方面的人才。”



    “算术无止境,比如祖冲之老爷子所求圆周率,算至数十万位数之后也算不尽”



    “朕会在国子监设一个算术馆。”



    “希望你们研习高深算术的同时,为我大周学子普及基础算术。”



    宇文衍想要普及基础数学。



    特别是官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算术能力。



    “陛下,哪些方面是为基础算术呢?”



    其中一个年轻人拱问道。



    “加减乘除,求算面积、体积、容量、圆周长、产量、速度、时效等等”



    宇文衍完,接着又道:



    



    “至于研读水经注的诸位,你们可以看看挂在一旁的那幅舆图”



    皇帝抬指了指悬挂旁边的疆域图。



    三十几人当即走上前观看起来。



    这些都是对天下地理山川很是了解的人。



    看到这幅图上,大多都有标注,不由地惊叹连连,直呼妙哉!



    对于他们如此反应,宇文衍一点都不奇怪。



    此图的表现力和当下舆图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朕会设一个山川地理馆。”



    “朕希望你们以后能够绘制出,更加详尽、精细的大周疆域图来”



    听皇帝如此一,这些人目光熠熠,连连点头。



    “农学馆,算术馆,山川地理馆都由你们自行选出负责人。”



    “有要求可向国子监提出,朝廷会尽量解决”



    “谢陛下!”



    “吾等定当苦心钻研,不负皇恩。”



    大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谁也没想到,转眼间,自己成了为皇帝办事的公职人员。



    能以朝廷的名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随后。



    宇文衍当着朝廷大佬以及国子监祭酒等一众官员的面。



    在一块黑板上写下了阿拉伯数字和二十六个大写字母。



    现场教学,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



    在算术上。



    这些数字和字母,能够简化文字表达的数学描述。



    使得运算过程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来。



    演算起来,更为直观,便于理解和研习。



    数字是最好学的,只是书写要多练习一下。



    倒是字母学起来没那么容易。



    毕竟这是完全陌生的,而且还得学发音。



    不过,宇文衍一点也不担心。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用心了终归能够学会。



    国子监,是大周朝廷最高教育管理构。



    其下设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等,都属于官办高等学府。



    皇帝之所以要另设农学馆、算术馆,山川地理馆。



    那是因为原有那些学府,都是有严格准入限制的。



    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弟才有资格入太学,名额是五百人。



    四门学容一千三百人。



    其中五百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子弟。



    八百为庶人之俊异者。



    而书学,算学,律学也就招收三五十人。



    这种精英式贵族学府,属于特权阶层的特供奶酪。



    别看四门学有八百的名额是为庶人准备的。



    但何为俊异者?



    也就是天才,天赋绝佳的普通人家子弟。



    但是不是天才,还不是由世家贵族阶层了算。



    所以,皇帝暂时也不打算去动他们的这块利益。



    等到他把一些学馆组建起来。



    各州县蒙学、官学、书院全面开展后,就可以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教学完之后。



    宇文衍下诏设立农学、算术,山川地理三馆。



    由国子监负责安排住处和研习场所。



    事情安排妥当。



    各部大佬分别散去,返回各自衙署坐班。



    皇帝没走,继续和这些人做了进一步交流。



    特别是把数字、字母在数学运算上的应用,做了实际演示。



    包括常用的数学符号,也全都教授给了他们。



    以往用文字描述的一道算术题。



    用上数字、符号、字母后,表现出来明显直观明了很多。



    这些算术方面的爱好者,何曾见过这样的算术表现法?



    立马被这些新颖的数学符号深深吸引。



    有的甚至尝试着在黑板上用粉笔演算起来。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