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连下四城

A+A-

    九月上旬。



    王轨同几位大佬齐至上善殿。



    “陛下,贺若将军东征大捷,可喜可贺啊”



    他们拿着军中奏报,给皇帝道喜来了。



    臣贺若弼上奏陛下:



    自六月中携同东北四部,计六万人马东征,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月余,大军攻克安市,建安两城。



    歼敌两万之众,俘虏士卒五万余,百姓一万余户。



    平原王高阳成遣使求和,臣厉拒不受。



    接下来,大军将兵分两路。



    一路向南,直奔辽东半岛南部的卑奢城(大连)。



    一路向东,翻越千山,攻打乌骨城(丹东)。



    “好!”



    “贺若将军不愧是大周猛将,快哉!”



    皇帝看完捷报,不禁叫了一声好。



    这是一个多月前的战果了。



    拿下前面两城,意味着大周完全掌控辽河平原。



    高句丽觊觎辽西的陆路被彻底封锁。



    要是顺利拿下卑奢城,乌骨城。



    高句丽在辽东的势力就只剩国内城和丸都城这两座旧都城池了。



    离把高句丽赶到鸭绿江以南的战略目标又近了一步。



    “魏晋以来,中原便与高句丽角逐辽东,虽有所收获,但对方亦没伤筋动骨”



    “如今,陛下步步为营,无疑釜底抽薪,着实高明啊。”



    “高句丽若是退到鸭绿江以南,想要再返辽东,那就难上加难了。”



    韦孝宽,李穆和尉迟迥三位老将,春风得意。



    看着大周疆域图,指点江山,好不快哉!



    尽管不是他们自己上战场。



    但看到在皇帝的谋划下,收复中原故土,也是老怀甚慰,开心不已。



    “陛下,辽东再下两城,继续移民么?”



    颜之仪也没想到,移民定居,步步推进的策略能发挥出这么大的威力。



    行军打仗,最怕劳师远征。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行军和给养。



    抛开这两样,单论战力的话,中原军队就没有怕的对。



    既然如此。



    那就不劳师远征,直接把大本营挪到你家门口。



    另外,宇文衍心里根本就没有羁縻统治的想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仅仅臣服,纳贡,然后高枕无忧地做土皇帝。



    等到主人家打盹,或是身子骨弱些,就跳起来反咬一口。



    在宇文衍这里。



    不好意思,没有的事,此路不通!



    什么?



    不服?



    不服可以,勇气可嘉,那就打到你服!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白了就是看谁的拳头硬。



    自古以来,强国发展壮大,弱国被吞并。



    只有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或是有战略需要的时候,才有可能坐下来谈。



    否则。



    谈什么谈,把你灭了不就清静了么?



    “当然,以每座城池五万百姓的标准继续移民过去!”



    宇文衍要把中原种地的本事,带到华夏人所能到达的任何一个地方。



    陛下,所有俘虏还像之前一样安排么?”



    王轨作为兵部尚书,一直与辽东大军保持信息的通畅。



    虽然兵部对各地府兵只有日常管理权,没有战时指挥权。



    但后勤补给,战备供需,处理战后诸多事宜等,是由兵部出面执行的。



    “没错!”



    之前的安排就是:



    



    刺头全部充当役力,送往煤窑,矿山等地。



    而后挑选一部分认同大周的士卒补充到边军之中。



    其他的全部划为自耕农,分散安排到中原各地定居。



    “陛下宅心仁厚,是他们的福份!”



    义国公乐运对于皇帝这样的安排很是满意。



    要知道,很多时候,战争过后,杀俘,屠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皇帝也不是什么菩萨心肠。



    战争当中,为了胜利,那肯定是杀无赦。



    对于那些狂热的战争分子,必须以暴制暴,杀一儆百。



    至于缴械投降的那些,当然要加以利用。



    劳动力可是十分宝贵的,在一定程度上,俘虏也是财物。



    辽东,乌骨城!



    贺若弼亲率一路大军,于几日前破城。



    炸药包加震天雷,直接把一万守军炸懵了。



    根本就无法理解,大周军队是如何弄出如此浩大的声势。



    眼见败局已定,大部分选择弃械投降。



    也有一撮顽固分子,拼死突围,夺门而去,向南直奔鸭绿江。



    被贺若弼派出的陌刀队一路穷追不舍。



    眼看就要到江边,只剩数百轻骑恁是没有跑过大周铁骑。



    被团团包围起来。



    钉上蹄铁的战马,不论脚力还是速度都要强上几分。



    “马革裹尸,舍身成仁,为平原王尽忠,兄弟们,拼了”



    高句丽统领见势不妙,临死前还要冠冕堂皇上几句。



    “拼你妹呀,傻叉玩意”



    陌刀队的军士不屑地高声骂道。



    一个来回冲锋,刀光血影闪烁,血染鸭绿江畔。



    残阳下。



    绿草间。



    分外妖娆!



    “将军,高句丽人这回学乖了,城内粮食、财物少之又少,连百姓都撤走了”



    记事打开乌骨城府库,略显失望地。



    “平原王求饶不成,肯定把值钱的东西先行搬走了。”



    “陛下不会少了兄弟们赏赐的”



    贺若弼瞥了一眼里面,却是不以为意。



    “王爷,没让您上战场,不记恨末将吧!”



    贺若弼完,凑到记事身边,嘿嘿一笑,低声问了一句。



    “将军,瞧你的,我就是一名记事,非特殊情况,本就不应上战场。”



    话的正是曹王宇文允。



    他来到营州之后,谨遵皇帝之言,好好做一名记事。



    其王爷身份只有贺若弼一人知晓。



    虽然很想上阵杀敌,但也不至于因这个记恨他。



    战争结束。



    当下正是东北秋收时节。



    贺若弼没有贪功冒进,暂且放过丸都城和国内城。



    此次作战,四个少数民族部落两万人马也没有摸洋工凑数。



    但军事素养比起大周军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终伤亡过半。



    这还是贺若弼没有让们打先锋,要不然能剩数百人就算不错了。



    四部统领自然看在眼里,对这个大周将军心存感激。



    给他们分了一些战马和俘虏,让其率众返回各自部落。



    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大获全胜。



    另一路大军。



    统兵的将军正是辽东三千游击队的统领成道昂。



    他是当初阴寿扫灭辽西高宝宁残部,回师幽州时留下的将领。



    这几年间,三千人马折损上千。



    为收复辽东立下汗马功劳。



    攻下建安城后,他带着旧部和两万大军,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



    气势汹汹地杀向辽东半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