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那个年代,都是泪

A+A-

    “我的意思是,你们这么弄,弄不长久。我想问郭师傅,你是想打打杀杀,还是想赚干干净净的大钱,堂堂正正地花”



    郭昆看许灼脸色不对,连忙起身走过来,拿起垃圾桶。



    指扣了扣他嘴。



    许灼哇地把刚刚喝的吐了个七七八八。



    吐完,孟钱多连忙拿来热水冲冲口,压一压。



    许灼这才缓过来。



    刚刚有那么一刻,他真怀疑自己要被这酒给弄死。



    “多谢了”这么一折腾,许灼舒服多了。



    郭昆摆摆道:“讲真的,许,我如果有别的本事,或者这世道有别的方法可以正儿八经赚钱,我也不会去拼杀干这么。我很清楚,这一行不光彩。可先前我住在市里面,是吃商品粮,结果吃饭要粮票,油票,穿衣服要布票,买家具要家具票,买热水瓶要工业票,买个糖要副食品票,特马连我妹子来月经了,都还要用月经票,洗个澡要洗澡票,你这日子怎么过?”



    “郭师傅,你知道流氓罪吗?”



    “清楚得很。”



    “郭师傅,你真的很清楚流氓罪吗?”



    “这许,你看。”



    “流氓罪严重时,夏天脱个上衣被举报,都要被吃枪子,人家大学生画个女人,也要被吃花生米。白了,在一定环境下有太多郭师傅这样的无奈,为了走出来,走上了另一条路。国家为了严打这另一条路,敲山震虎,这才有这个罪。目的也很明确。难听的,这条罪名存在一天,郭师傅头上就有刀悬着的一天。往后开放彻底了,事情更多,这罪只会严重不会轻。”



    “许,别人这话我是不信的。但我和李卫国认识,他对我了很多你的事。你这些话,我是信的。你继续。”



    “这条路走不通,郭师傅要考虑转型了——您看,您有什么有事?您人多,路子广,熟悉黑市,熟悉市里,敢打敢拼敢豁出脸皮,克服困难,对不对?”



    “对。”



    “您如果信我,我这里有个计划您听一听,回头试试——”



    现在瓜子和薯片售卖,都是一块钱一斤。



    许灼给郭昆的价格是一块钱一斤。



    他出去卖,只能一块一斤。



    但是这个一块钱不是给一块钱,而是给九毛。



    剩下一毛,得让郭昆从城市周围的乡村,各个集市里的农民那收土豆和瓜子来支付。



    土豆在乡下不要票,但是城里要。



    是因为乡下谁家都种些菜,土豆作为粗粮还是菜地里的主要作物。



    去城里买的话肯定不成。



    光一个五村集镇也根本不行。



    “你别觉得没有赚头。”



    “如果你一天之内能卖四百斤,我每个月给你返一点。”



    “四百斤就是四百块,一个点就是四块。”



    “一个月就是一百二十块。”



    “如果一个月能卖八百斤,就给你返两个点,就是两百四十。”



    “以此类推到十个点封顶。”



    “你有本事,一个月就是一千两百块。”



    “一年就能成万元户。”



    万元户?



    这年头谁家里有一千块,那都等于是后世百万富翁。



    后世本币和叨乐兑换,达到了一比八左右。



    如今本币最大面额虽然才十块,可兑换也就一点二几。



    这时候钱还是极为值钱的。



    别一个月一百二十块,就是一个月八十块工资,那都不敢想。



    直到九十年代,普通民教老师的工资,也才一个月百块。



    有些事,都是许灼一句话就能明的。



    可这不是担心郭昆是文盲嘛,只能啰里吧嗦清楚。



    这个任务看起来很艰巨,似乎不可能。



    可许灼知道,他不光能,且一定能。



    郭昆心底下思索,他有十八个徒弟,平均下来每个人有二十个徒孙。



    一共加起来就是三百八十人左右。



    平均一下,差不多每个人一天卖十斤。



    



    他预估过炒货店每天销售数量,应该至少百斤。



    可炒货店也就这许的父母在经营。



    他们这么多人加起来,难道还不如他父母两人?



    可郭昆不是个伙子,他早已过了一时脑热提刀冲杀的年纪。



    自己这四百个人的组织,想要走上正途何其困难。



    可这笔生意也不容易做。



    要拿出这么一笔进货钱,何其困难?



    四百个人,根本凑不出四百块。



    “郭师傅,你这样想。”



    “让你一天吃下几百块钱的货根本不可能吧?”



    “就算吃下,压在里短时间卖不出去,也要亏损。”



    “你不如进一百块钱的,分给徒弟,看谁能卖得好。”



    “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



    “月底除了给点工资,还可以给卖得好的一点奖金。”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



    “我九毛钱给你,你一块钱给徒弟,从我这里购买。”



    “可以用钱,也可以用等同市价的土豆、油、红糖、瓜子来换。”



    “但我这里就没有返点了。”



    许灼话时,拿出斜挎包,掏出纸笔,把两个具体方案写下。



    并且把短期、长期收益也计算出来,给过去。



    顺便,许灼还把销售思路也给写了出来。



    不是让谁去卖,而是怎么卖。



    经常穿越的人都知道,买卖吃的是流量。



    什么地方流量大?



    这种事,这些青头又哪里懂。



    不是人不聪明,只是眼界会限制很多事。



    在许灼把整个案子都写明白后,郭昆拿过来仔仔细细看了遍。



    “不错,许你的字是真可以的,比我上高中时老师的字还好。”



    许灼震惊,这肥头大耳一看不是什么好人的玩意儿,还是高中生?



    早知道他就不那么多废话了,言多必失。



    这时,郭昆也看完了,点点头。



    “我选第一个。”



    长远来看,第一个无疑是最稳妥也是最优解。



    许灼确定后,当场写了一份合同,把方案写了进去。



    并且跟郭昆详细解读了整个合同里的门门道道后,就让孟钱多去找郑新国,弄油蜡纸复刻后印出来。



    等待期间,两人又聊了片刻。



    许灼莫名感觉和这郭昆投。



    本以为这人是个喊打喊杀的浑人,可没想到话还颇有水平。



    确切地,这样的人是有勇有谋有格局的。



    也难怪能在底下聚集四百人。



    别百湾镇警察了,整个镇子的干部加起来也才多少人?



    许灼对郭昆也改了口,从郭师傅变成了郭爷叔。



    在合同弄好后,两人当场签署,按指印,象征性地握了握。



    “许,差点忘了,你帮十五准备的礼物我很喜欢。”



    “这件事还要多谢谢你。”



    “这件事,帮了我很多忙,省了不少麻烦。”



    “明天早上,你在双桥巷十七号门口等着,我有份礼给你。”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