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闻风丧胆

A+A-

    第9章闻风丧胆



    大明的疆域很广,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发生,天灾便是朱元璋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而在各式各样的天灾中,瘟疫就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种。



    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历来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现代如此,古代也是一样。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现代是考场,在人类对微生物一无所知的蒙昧时期,一场大的瘟疫有时甚至足以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



    在大明,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通常被称为“瘟疫”、“疾疫”、“大疫”、“疫厉”,或者直接简称为“疫”。



    瘟疫在历朝历代都有发生,而且频率都不低,而明朝更甚。



    因为大明处于冰河期的缘故,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国祚显得格外多灾多难。



    此刻,看着瘟疫二字,朱元璋一阵头大。



    此次的疫情是“天花”。



    “天花”疫情在历朝历代都不算罕见,而且,面对疫情,大明朝廷其实是建立了一整套应急制。



    朱元璋成立大明时,就下令建立了一套官方医疗体系中,主要由三个构组成: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



    其中太医院只在京师设置,其余地方按规定要建立医学和惠民药局。



    除了这三个构以外,朝廷还推动建立“预备仓”,为发生瘟疫的地方提供资金物资保障。



    全国在布政司府、州、县均设置,平均每个县有四个“预备仓”。



    所以,一旦出现疫情,朝廷便会组建由太医院牵头组成的“医疗队”到地方进行救援。



    但即使这样,瘟疫仍旧像是阎王降临一样,所过之处,都是“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无孑遗。百姓惊逃,城为之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而对抗瘟疫上,地方上的医生其实才是抵抗瘟疫的一线力量。



    因为灾情过大,上报朝廷,因交通和繁琐的处理流程,待救助力量到达时疫情早已扩散。



    所以灾情一旦传到朝廷,基本上就表明情况很严重了。



    但是现在,朱元璋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立马召集群臣商议,而是朱辰。



    他想要现在就去书店找朱辰,可是现在已经是晚上,朱辰的书店应该已经关门了,只能第二天再去找,第二天还不一定能够找得到,因为朱辰的书店并不是每天都开门,朱元璋就碰到过好几次,碰到这种情况,只能在栖霞行宫住下等着。



    但是,救灾如救火,片刻耽搁不得。



    多耽搁一会,就不知道多少灾民因此丢掉性命。



    不过,想到朱辰,倒是让他联想到了什么。



    对了。



    朱辰曾经给过马皇后一套赤脚医生册,那里面会不会有应对瘟疫之法?



    想到这里,朱元璋立马起身前往坤宁宫找马皇后。



    “妹子!”



    朱元璋火急火燎的赶来,却见马皇后正在挑灯夜读。



    “是不是要找这个?”



    马皇后见朱元璋一脸急切,便扬了扬中的书本。



    朱元璋定睛一看,正是他刚刚想到的那本赤脚医生册。



    “对对对,还是咱妹子懂咱,咱找的就是这个!”朱元璋心里一暖,露出心有灵犀的微笑。



    事实上,马皇后已经在一边看着书一边等着他了。



    



    “这里面”



    朱元璋还没有把问题问出来,马皇后便已经回答道: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天花存在的几千年里,它的传染性之强、肆虐范围之广、死亡率之高,可谓使人‘闻之丧胆’!”



    “接种牛痘,应对天花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成功接种了牛痘疫苗的人,可以彻底预防‘天花’!”



    听罢马皇后照着书本念的话,朱元璋的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样大。



    脸上明晃晃的写着两个字:震撼。



    “彻底预防天花?”朱元璋不可思议的出声。



    天花究竟有多恐怖,刚刚马皇后已经了,用四个字形容:闻风丧胆。



    历朝历代,光是听到“天花”这两个字,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胆寒,不仅因为其高致死率、反复流行和长期肆虐等特点,还因为其感染之后,恐怖的临床症状。



    得天花的人,最后会全身出现密集脓疱,脓疱融合后皮肤大片溃烂,并且伴随恶臭,简直是惨不忍睹。



    这让人如何不闻风丧胆?



    所以,听到能彻底预防天花,朱元璋又如何不震撼?



    震撼之余,更多的是激动。



    朱元璋激动的问道:“那这牛痘是什么东西?如何才能接种?”



    马皇后回道:“所谓牛痘,就是从患牛痘病的牛身上取出痘疱中的浆液,接种到牛犊身上,使发病,再从牛犊身上的痘疱中取出痘浆,把所含病毒的毒力减弱,用甘油保存起来,叫做痘苗。”



    “分叉针垂直蘸取疫苗液,在人的臂处,快速垂直刺压5次,力度以见血痕为度,接种处保留疫苗液,无需包扎,3-4天接种处出现红色丘疹,伴轻微瘙痒,5-天丘疹发展为水疱至脓疱,周围红肿,0-4天脓疱干燥结痂,脱落留下疤痕。”



    “留下疤痕,这便意味着已经成功接种痘苗,此生不会再患天花。”



    听罢马皇后的话,朱元璋兴奋得来回踱步,突然他走到门口处,叫来守在门口的贴身太监:“快,去把御医戴思恭叫来!”



    “是!”



    太监领命而去,不一会,戴思恭便来了。



    戴思恭师从许谦的徒弟朱震亨,得到朱熹的传承,是这个时代的名医,医术精深,名震江南,自然是被朱元璋征召为御医。



    当戴思恭看了赤脚医生册应付天花的办法之后,若有所思。



    事实上,接种痘苗并不是特别稀奇的事情。



    因为早在唐代,一代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但人痘终究风险还是很大,所以并没有能够大范围的推广。



    “此法当真可行?”



    “可行!”



    朱元璋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戴思恭也没有再质疑,反而是道:“用牛痘代替人痘,的确是个好想法,或许真的可行!”



    朱元璋道:“那你便去准备痘苗,抓紧时间前往灾区,记住,一定要快,灾区的百姓等不起!”



    “遵命!”



    戴思恭当即领命,他当然也知道救灾如救火的道理



    



    然而,就在戴思恭这边日夜兼程准备痘苗的时候,灾区前方又传来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奉天殿中的满朝文武全都傻眼了。



    “灾区的天花疫情,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