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山南节度使
A+A-
第365章山南节度使
“山南居长江中游,上通巴蜀,下达东南,居枢纽地位。”
太极宫中,
李逸来向皇帝辞行,李渊拉着他站在殿中铺设的巨大羊皮地图上,“大唐立国后,我先后派出了李瑗、李孝恭、郑元璹、马元规等人经营山南,
可到如今都没能稳定山南,邓州曾被朱粲两度攻破,如今又为王世充趁虚而入。
荆湘有萧铣,邓襄有王弘烈,汉东又有杨士林等,洛阳有王世充,各方挤压,加上此前朱粲的劫掠,襄邓残破。
可不论是要灭萧铣,还是灭王世充,襄邓都是我大唐必要先夺取的。”
“如今我大唐据有巴蜀,只要再拿下荆湘,占据上游优势,则江淮、岭南次第可平。”
好在大唐这几年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没能达到李渊预期战略目标,但也先后控制住了三峡,拿下了汉水中上游。
就算襄邓再失,可有上游在,朝廷仍还是占有很大优势。
特别是在山南境内而言,汉水的战略意义不亚于长江。
历来南方的战事能够打的快,关键就在于水路运输优势,北方战争最大的麻烦就是粮草补给运输困难,车拉马驮,运力有限,消耗巨大。
可利用江河水船运,不仅运输快,而且消耗还低。
上千里的战线,都能迅速穿插突破,补给也不用担忧。
李渊指着脚下汉水和襄邓,“为历代南北往来要冲的是汉水河谷低地,而其核心枢纽则是南阳地区,这里四面都可进入,四面都可出击,
沿汉水主干下行,由襄阳经大洪山和荆山之间的河谷低地可至江汉平原,并可进入长江。
沿汉水往西上行可至汉中,直抵陇东南。汉水支流丹江穿切秦岭,是关中和南阳之间的通道,关中四塞中的武关便在此通道上。
循淅川等支游上行,越伏牛山,即可进入伊洛河谷。
其它支流如唐河、白河则伸向河南腹地。
因此南阳盆地,便可通往关中、汉中、中原和、荆汀之间任一地。只要控制了南阳盆地,即可四出。”
李逸站在这巨幅地图上,听着皇帝的讲解能清楚的感受到南阳盆地的重要性,怪不得皇帝在邓襄失守后,立马就要组织反击,甚至比李世民东征洛阳主力还要提前发动。
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围绕着南阳盆地,李渊这三年来派出的方面大员都好几拨,在南阳盆地仗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可就是稳定不下来。
李瑗、李孝恭都在这里无功,马元规和吕子藏还死在这里。
郑元璹虽两度出兵山南,也只是维持住局势。
现在,皇帝对李逸寄予厚望。
“打南阳,你还需要什么要兵,朕还能再给你挤一些出来。”
“陛下,兵在精不在多。有三万兵足以,兵多反倒是后勤补给困难,如今山南早打烂了,想就地补给也难。
臣只有一个请求,想要组建一个行营医院,恳请陛下能够从尚药、尚食和太常寺太医署,调一些医师、药师随军,并调拨一些药材,尤其是防中暑的药。”
“可以,”李渊很痛快答应了,当即传口谕,调派医师药师以及药剂等。
唐军出征,医药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实在是这个时代,整个社会上的药师都少,药材也贵,军中医师少的可怜,可能一个行营,一两万人,就那么几个医师。
李逸打了几次仗,对这点感受很深,这次再统兵,他便打算要提前准备,不仅向皇帝这里借调御医,也要向民间招募医师,
甚至他自家的千金医馆,以及学会的无极药铺,这次他都要从中抽调一批医师药师学徒们随军,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随军医院。
六月初一,
李逸在将军营誓师出征,来自关中的一万南衙府兵,两千五百天子元从禁军,
以及东宫、秦王府的四百骑兵。
李逸带了一百零八部曲家兵,这次也都是一人双马的。刘黑子、罗五他们十人也都召来了,几人在家休息了几个月,反倒是又怀念起军中生活了。
当然,更怀念随李逸立功,快速升官发财的日子。毕竟土里刨食,能弄出几粒粮食来。他们现在虽也一人有几百亩地了,也有了佃户奴隶,但也还只是地主。
一听李逸挂帅,不用李逸叫他们,都一个个的就骑马赶来长安,死皮赖脸的一定要随征,为了这次征讨,他们还带上了子弟、部曲了。
大富就把他弟大贵带上了。
刘黑子没有族人,那就带上奴隶和佃户,带了五个。
罗五也带上了两个堂弟,三个奴隶。
他们的好听是要为国家效力,其实就是想在战场上多立些功,甚至是能多抢掠多分一些缴获。
这也算是府兵出征的惯例了,哪个军官不带子弟部曲呢,就连普通府兵,如果是那种好打的仗,一般也会带上子弟志愿从征的。
李博义李奉慈两郡王,更是一人带了三百骑马家丁,行营一配发铠甲、弓弩,那就是骑兵了。
李孝恭李文相郭孝恪几人虽有点丧家之犬的样子,可这次出征,也一人带了五十骑。
就李大亮和李弘节只带了两家丁。
按理李大亮曾祖曾任尚书,祖父是刺史,他爹也曾是朔州总管。他家妥妥的关陇军事贵族豪门,可他却很淳朴。
据他当官不但不贪,甚至把自己的坐骑都卖了给百姓买种子。俸禄也全都用来救济亲戚和贫困邻居,是一个异类。
旌旗猎猎,
李逸检校三军。
正编是一万两千五战兵,
可实际上军官们的子弟、部曲,还有志愿从征的府兵子弟,加东宫和秦王府拨的四百精骑,
又让他麾下增加了一千二百骑兵,以及六千左右的志愿子弟。
尤其是天子元从禁军,人人都带了至少一个子弟或部曲随征。
李逸的麾下,差不多有了两万人。
天气很热,
但士气正盛。
李逸身后,六面皇帝赐下的总管大纛旗立着,还有数面认旗,上书各式官衔。
“使持节!”
“山南道安抚使!”
“检校显州道行台尚书令。”
“益州道行台左仆射!”
“汉水道行军总管!”
“检校邓州总管!”
“特许便宜行事!”
“特许承制封拜!”
“上柱国!”
“镇军大将军!”
“晋国公!”
“右光禄大夫!”
“参旗将军!”
“实食封一千户!”
“李!”
那一面面红旗,上面每个金丝绣字,都代表着这位年轻主帅的身份不凡。
李逸骑马在军前缓缓走过,
此时两万战兵,列阵排开,中军在点将台前,两边是左右厢军,再接着前后军,然后是左右虞侯军。
两万人足足排开了五里长。
士兵们披甲执锐,
晨风徐徐拂过,朝阳初升,铁甲锃亮映着明光。
甲光向日金麟开!
李逸拔剑,
“万胜!”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个队正们,持步槊,激昂高吼回应,“万胜!”
身后队中士兵们也是紧随高呼。
“万胜,”
“万胜!”
无数声音汇聚,声震云霄。
这时天使骑马至。
“圣人赐李总管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五品以下官将,皆可先斩后奏!”
皇帝赐下的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而皇帝这次赐李逸双旌双节,以强调其节度大权。
这次李逸出征,皇帝期望巨大,他这边若能迅速打开局面,那对李世民主力进攻洛阳,会有巨大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甚至能和孝恭背后包夹,一举攻下江陵,灭掉萧铣。
解决这卧榻之侧的敌人。
故此李逸这次可不仅是汉水道行军总管,他还加了山南安抚使衔,又检校显州道行台尚书令,可临时统汉东六总管三十五州诸军事。
又兼了个邓州总管,直管南阳七州。
还给双旌双节,许便宜行事承制封拜,既能对不听指挥的先斩后奏,也能够直接任免、拜授地方官职。
这已经是给了最高权限。
战争时期,一切李逸了算。
大唐刺史例加持节,总管例加使持节,可实际一般授节较谨慎,只加衔,
李逸这样,出征前皇帝特赐全套旌旗,还是双旌双节的,可就很少见,越发显得皇帝的重视。
李逸上前接旨谢恩,
恭迎双旌双节,这一套华丽的旌节往六纛下一摆,顿时李逸身上光芒都盛了几分。
“出发!”
李逸持皇帝所赐玉具剑东指,
鼓声中,
大军依次开拔,前军开路,轻骑斥候前出二十里侦察,接着是左虞候军、左厢、中军、右厢,右虞候军、后军。
两万人马拉长了二十里的行军队列,
沿蓝武道而行,走驰道先至蓝田,过蓝桥蓝岭蓝田关,进入商州,沿丹水而下,出武关,就能水陆并进,能乘船运兵运粮。
到了淅川,也就是后世丹江口水库,那就出了连绵险要山区,往东就是南阳盆地了,往下就汇入汉江,可直抵襄阳。
长安至武关,四百里路,
武关到南阳,四百五十里,
武关至襄阳,六百里。
而武关距离显州泌阳,六百二十里。
长安至武关只有一条蓝武道,但出武关后,却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沿丹水而下,另一条是出武关后走商洛、西峡内乡、新城,继续东往南阳,或南下邓州穰县。
好消息是如今襄、邓虽皆失陷于王世充,但南阳分地东面的淅州,襄阳上游的均州,都还在大唐中,
李逸不用担心被堵在商洛山中出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