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蓝田
A+A-
第366章蓝田
“南阳为天下膂,汉时谓之南都。”
骑马随中军而行,李逸还跟李大亮他们讨论。李大亮不久前才从汉水中游的金州安康返回,他就是走蓝武道回京的,“蓝武道跟褒斜道等一样修建历史久远,
是关中通往山南必经之路,可每经夏潦,摧压踣陷,行旅艰辛。前朝时,也曾计划开辟一条蓝武偏道,起至蓝田,东至内乡,长七百余里,但一路多山阻,要修桥道起官舍,得役工十余万,最后也没能修。
又曾计划由商州西开山道通蓝田石门,秦岭山南引丹水通漕至商州,商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但后来开山通关,死了不少人,遇大雨和泥石流,道路被毁,这石门新道也就不了了之。”
眼下六月,
正是夏季多暴雨,和多发泥石流季节,
他们要在蓝武关行军几百里路,要是遇到暴雨、泥石流也会很麻烦。
“李长史可懂天气,最近可会有大雨”李逸问。
真遇到这种暴雨,也麻烦,到时暴雨成山洪,甚至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就算没泥石流,但山洪冲垮山道,或是大水淹路也很寻常,都会耽误行军。
“这个季节易夏潦,”李大亮也不好。
蓝武道上,从长安灞桥驿到阳城驿,一路有二十多个驿站,光是驿马就配了一千多匹。
当天,他们抵达蓝田县。
就在县城外扎营,本地官员带着乡役送来羊猪鸡鸭蔬菜粟米等,李逸让参军付钱买下。
他们抵达时,倒是不用扎营,
提前征召的五千关中辅兵,都是京畿青壮男子,已经提前在这集结,并为战兵修建了临时营栅。
李世绩等都是老将,驻扎安营也都经验丰富,不需要李逸特别费心,各总管自去安排。
军营外,
蓝田本地商贩百姓,还有随军而来的商人,也都开始摆起摊来,倒是一片热闹。
对于随军商队,李逸也早习惯了,这些人存在倒也不全是坏事,还有不作用。
“天黑以后,军营禁止出入,禁止喧哗,违令者斩。”
“今夜口令,雪拥蓝关。”
郭孝恪疑惑这夏日六月,为何军令却是雪拥蓝关。不过也还是应下,前去安排当值、巡逻的。
天一黑,
外面的军市自然也都收摊,商贩们或搭起帐篷,或随意搭个草棚对付一夜,明天也还要继续带着货物跟着军队行进。
一些商贩们躺下后,还在脑子里盘算着今日卖了多少货,赚了多少钱。
随军将士们的钱还是要好赚点的,不过现在还没打仗,打了胜仗后,那才是真正赚钱的时候。
尤其是各种战利品他们收购,没有中间商,他们能赚第一。而他们的商货,卖给发了横财的士兵们,也能卖更好的价钱。
听去年晋国公在河东,在他那做买卖的,可都大赚。尤其是浩州豪强,光是吃下前后几波战俘两三万人,就不知道赚了多少。
天刚黑,
李逸也还没那么早休息。
他召诸将来议事,给大家煮了凉茶。
凉茶刚喝时好像有点苦,又有回甘,最重要的是能去火。
“我已派人前出侦察道路,看看出武关后,偏路能不能走。要是偏路通路,我们就经商南至内乡,然后直奔南阳。”
内乡也就是如今淅州治所,建在丹江支流淅水河谷,此前朱粲攻下南阳邓州后,就曾打到淅州城下,后来还是郑元璹率步骑万人击退。
此时唐朝的内乡跟后世内乡不在一地,现在的内乡在后世的西峡。
司马李弘节提醒李逸:“南阳诸城,这几年被反复劫掠,人口流失严重,而且田地大量荒芜,一直饥荒。
就算偏道能行,可也得考虑粮食补给的问题。
不能指望到了内乡、菊潭、新城等地补给。”
内乡过去就是菊潭城,此城位于湍水支流菊水边,去年朱粲兵败,逃到菊潭向唐朝请降,朝廷赐封他为楚王,许他自置官属。后来还派段确前去安抚,结果段确醉后非要犯贱问朱粲ren肉好不好吃。
朱粲吃醉鬼就像吃酒糟猪肉,段确骂朱粲入朝也不过是个奴仆头目,朱粲就干脆把他和他的几十名下全给烹了,然后屠了菊潭城去投王世充。
菊潭城现在还几乎如鬼城。
也正因朱粲等反复的摧残,让南阳地区虚弱,这才能让王世充趁虚拿下襄邓。
“还是得借丹江运送粮草器械补给,不能指望就食南阳当地。”
李逸倒不觉得南阳就真的没粮了,
确实,这几年南阳百姓被朱粲等祸祸的不轻,大量百姓逃入关中,田地荒芜,百姓饥荒,但也并不是就没粮了。
南阳地区还有不少堡寨,是那些豪强大户们据守的,豪强大户子弟众多,乱世时率亲戚部曲佃户们据守堡寨,平时也是要种地的,
只是敌人来了,就退守堡寨,敌人强势,就交点钱粮,甚至是送点人质。
这些堡寨,有时比那些县城州城还难啃,连朱粲这等流贼,有时都不想啃这种堡寨,硬啃要崩掉牙,最后攻下了也没多少人口钱粮,不值当费那个劲。
“我看可以先派人往南阳七州,甚至是显州道六总管府下的三十五州,各处联络,宣传朝廷大军将至。
尤其是跟各地豪强大户们通通气,
告诉他们,不管之前他们是依附过朱粲,还是依附于杨士林,又或是王世充、萧铣,那是过去,朝廷可以统统不究。
如今朝廷王师到来,
各州各县的官吏,只要迎接王师,反正归附,那么本总管仍保留他们原来官职不变,
甚至能有杀那些冥顽不灵的州县官者,本总管会以圣人所特许我承制封拜之权,表奏他们为刺史、县令等,且还有重赏。
俘斩贼辅兵一人,赏绢三匹,俘斩贼披甲兵一人,赏绢十匹。获贼伙长,赏绢二十匹。获贼队头,赏绢五十匹。获贼旅帅,赏绢七十匹,获贼校尉,赏绢百匹。
若能获其营子总管,赏甲二百匹,获其统千人以上总管,赏绢三百匹。
俘斩另计功勋,累功可授勋。”
牛进达和吴黑闼两员来自秦王府的将领,对李逸提出的赏格,觉得有些不太合理,一个辅兵才三匹绢,太少。而统带千人以上的总管,三百匹绢又好像有点多。
“不用担心赏赐问题,等拿下襄邓、显州,到时抄没反贼府库,还怕拿不出这点绢来赏赐”
几万大军,一天消耗的钱粮是多少
当然,李逸这个悬赏,其实重点不是俘、斩一贼,能得多少赏赐,而是鼓动山南地方豪强们,站出来反正倒戈,他们要是能夺取一县,李逸授他们县令,能夺取一州,李逸表奏他们为刺史。
不仅既往不咎过往,还有如此丰厚赏赐,当唐军王师大兵压境,这才是最厉害的一招。
毕竟王世充夺得洛阳也才两月,能有什么统治根基,地方上归根到底影响力最大的还是本地豪强们。
就算显州道的杨士林、田瓒、张镇州、周法明等人是地方最大豪强,但他们下也还有其它地方豪强家族啊。
“是否派人向杨士林劝降”李弘节问。
李逸想了想,“杨士林此人鼠首两端,根本不可信,也没必要再劝。不过他下长史田瓒还兼着随州总管,我看倒可以策反此人。”
他看着地图,随州总管府下辖随、昌、襄三州,如今襄州还被王世充夺走,昌州,其实也就是原来随州的枣阳县,后来划入湖阳、上马二城。
田瓒的地盘,其实就是隋朝的汉东郡和舂陵郡,杨士林基本盘在他东北边的隋淮安郡、义阳郡。
他们比邻襄邓,背靠山区。
也都是趁隋乱,杀官造反割据一方,本身既是地方豪强大户,又是朝廷官将,实力不算强,能存活如今,全靠骑墙摇摆,李密强就向李密上表归附,
朱粲强横时,又向他臣服。等到朱粲被唐打败,他们也是立马又反朱粲。
如今王世充、萧铣在侧,又跟他们眉来眼去。
杨士林和田瓒,其实也只是联盟关系,并非上下级。
“不过田瓒也不是什么好鸟,直接策反此人,估计也难,倒不如用个计。”李逸笑道。
李世绩好奇李逸有什么计谋,“大总管莫不是想让他们内斗”
“嗯,李长史,你替我写封信给田瓒,就朝廷对杨士林这个逆贼早看透了,但仍相信田瓒并没有一同谋反,
只要田瓒能够出兵讨伐杨士林,配合朝廷王师攻打,那么朝廷不但不咎,
反而要给他加官晋爵,
本总管表奏他为显州道行台左仆射,并为他请封国公之爵。”
李世绩觉得这样的许诺,并不见得会有用。
“曹国公莫急,还有一步妙招呢。”李逸笑着继续,“差不多的内容再给杨士林写一封,对杨士林朝廷愿给他一次将功赎过的会,相信都是其长史田瓒谋逆鼓惑,只要杨士林出兵讨灭田瓒,那朝廷就计往不咎,还要给他赐姓封王。”
李世绩不由的为李逸这毒计惊叹。
“把给田瓒的信寄给杨士林,给杨士林的信寄给田瓒。”
此话一出,
这下连李世绩也不由的佩服了。
这哪是策反田瓒,这是逼着他们开打啊。
杨士林收到李逸这信,他还能再信任田瓒这个盟友而田瓒就算接信后没打算动,可杨士林有可能动。
“晋国公根本就没指望田瓒会被策反吧”李世绩问。
“寻常办法未必有用,剑走偏锋也许能有奇效。”李逸道,反正就是写两封信的事,又不费什么劲。
能成最好,不成也能让两人互生猜忌,破坏他们的联盟。
若是两人真的因此互相攻击,那就最好了。
霍氏在一旁听了半天,忍不住问,“何不就只给田瓒去信策反,或许他真愿意呢”
“田瓒要真能一封信就策反,那就不会在先前朱粲攻打襄邓淅州时无动于衷,更不会在王世充出兵夺取襄阳邓时按兵不动,甚至卖粮给伪郑军了。”李逸对这位女将军解释道。
“派人去跟各州县豪强联络的事,就交给长史和司马了,如今天热,早上要早起赶路,议事就到这,大家也早点去休息吧。”
诸将起身,各自离去。
霍氏站在那问李逸:“杨士林和田瓒真会打起来吗”
“我估计是会的。”
“南阳地方豪强也会起兵杀王世充的刺史、县令”
“应当也会。”
霍氏轻笑:“大总管可真有自信。”
“不如拭目以待,很快便能知晓结果。”
“嗯,很期待,大总管也早点休息。”霍氏扭动腰肢离去,腿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