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这次我等再也不能退让了!

A+A-

    待到底下群龙无首,自觉无趣停了下来,朱元璋才将视线对准最前方的各部尚书,冷幽幽开口:“郭卿,你乃户部尚书,主管钱粮税赋,你来对这新政的看法。”



    之前站出来,郭允道就已经冒了天大的危险了,如今再被朱元璋点名,他内心不由得一阵苦笑,但还是无奈的出列道:“陛下,治国之道,最忌大动干戈,这摊丁入亩及阶梯税制,此前从未听闻,却不知于社稷是否有益,若贸然推行,恐会引发社稷动荡啊!”



    郭允道不愧老狐狸,他不肯评价新政好坏,只模棱两可一笔带过,着重谈其对社稷的影响。



    虽是未予置评,可他话里已然表明了态度——新政推广于国有损,不妥!



    有明眼人知悉内情,已暗自偷笑起来。



    这郭尚书家里也是个富有田产的,新政推行,他家损失可大着呢!



    虽立场偏颇,可郭允道的观点倒别出心裁,在不否定天子的前提下,对这新政做出拒绝。



    这一点,很叫在场朝臣所叹服,不少人早有意见,却不敢顶撞天子出面反对,当下听到个和缓的由头,立马站出来支持。



    “郭尚书所言有理,臣附议!”



    “臣也附议,治大国如烹鲜,最忌政令更迭,如此颠覆旧制,属实不妥!”



    一时间又有不少人出面附和,倒叫郭允道底气更足了几分。



    群臣诘议之下,朱元璋倒并无怒态,他只冷冷一笑,点头道:“郭卿所言即是,如此大政的确不好贸然实施”



    听到这话,堂下一片庆幸。



    朝臣们暗惊天子竟这么轻易就退让,不由朝那郭允道颔首示意,暗赞高明。



    可朱元璋随即补充:“因此,咱决定先以山东为试点,暂行新政,待到山东试点成功,再将之推行全国。”



    群臣们脸上的笑容僵住,暗暗朝郭允道比出的大拇指也霎时定格。



    试点,山东陛下咋想出这么一招?



    惊疑之下,众人忽地一愣



    山东,遭了!



    山东如今不是晋王朱棡做主么?



    去年因曲阜孔氏之事,晋王朱棡节制山东,对山东境内大加剪伐,将其境内不少官员士绅清剿干净,现如今,山东官员全都换了一茬,而且有前任的凄惨下场在,他们岂敢阻止新政!



    以山东为试点,想必无人能阻碍新政推行,那这试点一成功,岂不顺势就推行全国?



    遭了!



    朝臣们暗道不妙,立马想出面反驳。



    可这时候,他们又不知从何反驳起。



    两大新政于民有利,你若反驳就是想欺凌百姓,这口大锅扣下来,寻常人可顶不住,再皇帝已然退了半步,你再紧咬不松,怕是要挨朱天子的铁拳了



    “看来诸卿再无异议了,那么便着晋王朱棡主理此事,以山东为试点,先行清查人口土地,再推行摊丁入亩,阶梯税制。”趁着朝臣束无策之际,朱元璋一锤定音。



    事实对这新政实施,朱元璋也有所担忧,毕竟这新政冲击士绅利益,势必要遭受反对,届时反对声势过大,许会影响国家稳定,而先行试点,等于提前给天下人打了预防,将来再推广时,反对声势该能一些。



    再这试点选址,其他官员他自是信不过的,只能交给老三,反正朱棡日后也会去海外就藩,趁锻炼其能力,也不怕其开罪士绅,或趁势收揽民心影响朱标。



    



    2024年,朱辰玩了一天,回到酒店洗完了澡,正躺在床上玩着。



    闲来无事,刷个短视频放松,刚打开破站的软件,却叮啷叮啷响了起来。



    无数条私信,震得都快发烫,更将朱辰吓了一跳。



    卧槽,什么情况?



    “这是”



    随点开一条私信,他才明白过来。



    “竟然有人给我的视频留评论了,还夸我这洪武阅兵拍的太真实了”



    朱辰大感意外,前几天上传完视频后,他嫌审核麻烦,关了软件就再没理会,哪想这视频上传成功后竟会如此受欢迎。



    这才几天功夫,竟有了近百条评论。



    带着欣喜,他点开了自己的视频。



    



    映入眼帘的,是满屏幕的弹幕:



    “卧槽,666!”



    “妈的跟真的一样!”



    “这是怎么做到的?”



    “洪武大帝朱元璋给本视频点赞!”



    “永乐大帝朱棣给本视频点赞!”



    “话朱棣这会儿,该不会就在这阅兵仪式上吧?”



    “这视频神了,怎么会拍的这么逼真?”



    “哪找来这么多古装盔甲,还都是仿明制盔甲军械。”



    “历史专业路过,这视频做得极其考究,里面演员的服装、发饰、兵器,都极符合洪武朝制。”



    “”



    看到视频上飘过的满屏弹幕,朱辰彻底懵了。



    呆愣许久,他脑中才冒出一个念头:我要火了!



    



    洪武十七年,金陵!



    夜晚,吏部尚书李信府邸的书房内,六部尚书齐聚一堂。



    “诸公,你们对陛下今日提出的这摊丁入亩和阶梯税制怎么看?”李信率先发言问道。



    “陛下这是彻底要站立在我等士绅的对立面呀!”兵部尚书赵仁痛心疾首道。



    这里也都没有外人,他们也不必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此次我等绝不能再退让了,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事绝不能发生。”礼部尚书刘仲质语气坚定的道。



    “可是不能退让又当如何?看陛下那样子,很显然是一定要将此事做到底!”



    “那就不能让晋王在山东的试点成功,如此我等也有借口来阻止陛下!”户部尚书郭允道道。



    “得好听,可经过曲阜孔家一事,山东官员都被换了个大半,我等就算想要阻止,一时之间也无能为力呀!”工部尚书赵俊道。



    “诸公,其实阻止不一定要从官场上呀!”刑部尚书开济轻捋着胡须,悠哉游哉的道。



    “哦!开公有何妙策?”



    “诸公别忘了,这摊丁入亩和阶梯税制不仅仅是我等受损,那些士绅也同样受到巨大的损失,你觉得他们会甘心吗?若是晋王在施政的过程,闹出了民乱,咋办?”



    “开公之策果然甚妙,到时候我等就可以以此为借口,阻止陛下继续施行新政了!”礼部尚书刘仲质当即道。



    “刘公莫要高兴得太早,去年因孔家一事,山东士绅死伤惨重,他们还有胆量再闹事吗?”李信连忙给刘仲质打了个预防针道。



    “这”闻言,几人都沉默不语。



    “所以必须要找个有威望的人领头才行!”李信再次道。



    “可是如今孔家已经满门抄斩,山东还有谁能够领导那些士绅?”工部尚书赵俊问道。



    “俗话孔孟,孔孟,孔家倒了,不是还有孟家吗?”李信眼冒精光道。



    “孟家,当初陛下要把孟子请出孔庙,孟家都装作无事发生,如今他们会做这个出头鸟吗?”郭允道有些怀疑道。



    “是呀!而且有孔家的前车之鉴,孟家恐怕不会答应此事的!”赵仁跟着点了点头。



    “就是有孔家之事在前,即使陛下知道孟家在其中搞鬼,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陛下还需要儒学官员帮着他治理国家,如今孔家刚倒不久,若是陛下再对孟家下,你,那些儒生知道了会如何?”



    “他们必定会认为陛下要彻底对儒学下,到时候恐怕会天下大乱!”刘仲质双眼一亮道。



    “不错,为了大明的安宁,即使陛下知道了,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如此山东试点失败,新政最后也会无疾而终。”李信眼冒精光道。



    “可万一孟家不愿意出头咋办?”开济依旧有些担忧,毕竟孔孟虽为一体,但孟家比之孔家一直低调得多,他们还真不一定会为了此事出头,得罪朱元璋呢!



    “此事已经关乎着我等的生死存亡,容不得他孟家不愿意!”李信着,眼中闪过一道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