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高丽使臣李芳远
A+A-
自定下以山东为新政试点后,朱元璋便格外忙碌了起来,近来几乎无时无刻都窝在武英殿里。
这日上午,朱元璋正埋头批阅奏折,太子朱标走了进来,对着朱元璋道:“父皇,礼部上奏,高丽使臣李芳远求见。”
“高丽使臣,还没走吗?”朱元璋头都没抬,直接问道。
这次正旦朝会,高丽国也派来了使臣,如今正旦已经过了许久了,他还以为人都走了,怎么还跑来求见?
“并没有!”朱标摇了摇头道:“自正旦朝会后,他一直就住在金陵城内,多次向礼部上书,请求觐见,可能是因为清丈田地之事,礼部一时之间忙不过来,所以这封奏折现在才到了儿臣这里。”
“呵呵!我看不是礼部忙不过来,而是故意怠慢罢了,看来当初占城国之事还是没给他们个教训。”朱元璋冷哼一声。
洪武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后还是一个太监出宫采买才知道此事,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即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然后中书省又踢给了礼部,双方互相踢皮球,最后朱元璋下令将所有官员都关押了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之后,汪广洋就被赐死。
“有了当初之事,他们应该不敢如此,父皇多心了!”朱标还是劝慰道。
“行吧!我暂时也没空理会这事!”朱元璋放下了朱批,询问道:“这高丽使者求见咱做什么?”
“儿臣不知,不过这高丽使者名为李芳远,乃高丽权臣李成桂之子。”
“李成桂?”朱元璋好奇的望向朱标。
“李成桂乃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此人早年投身军戎,先后在对元、倭两国的大战中屡建战功,得到高丽王的信重,后积功被封爵完山府院君,掌握了高丽大半兵权。
当下高丽境内,王氏虽仍是名义上的高丽王,可其中缺兵少将,实际权力受到各方制约,而李成桂在军中威望十足,近来又靠联姻与文臣世家拉近关系,俨然有再进一步的架势。”显然,在来禀告的时候,朱标就已经做足了功课。
“再进一步?”朱元璋两眼微眯道:“看来,这李成桂想做第二个渊盖苏文啊!”
渊盖苏文乃是唐朝时期,高句丽国的权臣,其掌握高句丽国军政大权,后又弑君摄政,成为高句丽国真正的掌权者。
如今高句丽早已作古,朝鲜半岛经过数百年分分合合,由现在的王氏高丽统治了四百年之久,当下,这李成桂大权独揽,显然也有弑君摄政、甚至是改朝换代的心思。
“儿臣也是如此认为的!”朱标点了点头。
高丽王和李成桂,一个是名义上的国王,一个握重兵的权臣一山不容二虎,其冲突已是一触即发。
朱元璋托腮沉吟,思量道:“如此微妙当口,李成桂派儿子当作高丽使臣,特地请求觐见,他想要做什么?”
“儿臣想来,他莫不是想探探我大明的口风,为进一步做准备!”朱标思虑了一会儿道。
大明是高丽的宗主国,若是李成桂想要发动叛乱,即使成功了,那大明这边不认账咋办?
要知道当初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就是以高句丽摄政大臣渊盖苏文弑主虐民为借口的,若是大明也打着为王氏复国的旗号,来攻打高丽,那他怎么办?所以还是先派儿子来试探一下大明的口风才行。
“恩!”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询问朱标道:“那你觉得,见还是不见?”他想要考验朱标的政治思维。
“见,自然要见的,不过此事就不劳烦父皇了,儿臣亲自与他见见,看看这李成桂是如何想的。”朱标当即道,他清楚自家父皇有意将自己的诸位兄弟分封海外,而高丽距离中原最近,自也是个合适的分封之地。
“吾儿所言不错!”闻言,朱元璋很是满意,脸上漾起了笑容。
翌日,礼部衙堂。
前院游廊中,一个青年男子正在吏的引领下缓步朝着正堂而去,这青年人面容周正,倒与汉人无异,但身上官袍却非明制,此人正是高丽李成桂之子,李芳远。
自打过了正旦,李芳远立即给礼部递了行文,请求觐见大明天子,可在那之后一连苦等数天,都没收到答复,原本以为此行的目的没法达成,准备打道回府之际,礼部又递来帖子,邀他前去洽谈这可给他高兴坏了。
这不,此刻跟着吏缓步而行,李芳远急迫不已,一路已将提前备好的辞反复默念,下定决心誓要完成任务。
一路穿廊过庑,终于到了礼部尚书刘仲质的值房。
慢慢走进去,李芳远才发现,除了身着绯袍、胸前绣锦鸡图案的礼部尚书刘仲质外,大明的皇太子朱标也赫然在场,正旦朝会的时候,朱标就站在朱元璋旁边,他自然见过,一眼就认了出来。
当即,李芳远顿时一惊,连忙行礼道:“下臣高丽国判三司事兼典农寺事、上护军、完山府院君李成桂之子李芳远,拜见上国太子殿下。”
他本以为今日只能见到刘仲质,没想到连太子朱标也在,看来父亲所托之事,有希望了,因而是为了引起朱标重视,李芳远更是将自家父亲一大串官职头衔尽数报出。
闻言,朱标深深望了李芳远一眼,然后脸上露出温煦谦和的笑意道:“李使臣起身吧!”
“多谢太子殿下!”李芳远赶忙起身,再揖一礼,此时他的内心无比的喜悦,这太子殿下态度如此和善,此行希望大增!
“这段日子,我国朝因为改制之事,事务有些繁忙,所以怠慢了李使臣,还请见谅!”
“哪里,天朝国事要紧,下臣之事晚点也不甚耽误!”李芳远摇了摇头。
对于朱元璋要改革税制,清丈田地,实行摊丁入亩之事,李芳远也有所耳闻,不过对此,他却是不屑一顾,在高丽,土地都是世家贵胄的,那些泥腿子只配给他们当奴隶,能够让他们活着,给他们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摊丁入亩,想得美!
朱标点了点头,这时茶点已奉了上来,朱标敦请邀饮,趁李芳远应礼名茗之际,他才直入主题道:“不知李使臣求见父皇,所为何事?”
“回禀太子殿下,下臣求见天朝皇帝陛下,是想代家父与天朝商量辽东之事。”一听朱标问及正题,李芳远赶忙站起身来,拱迫不及待道。
“辽东?”朱标闻言眉头一紧。
当下大明和高丽之间还隔着个辽东,即是东北关外一大片苦寒之地,自元朝覆灭,辽东地区被前元大将纳哈出所占领。纳哈出盘踞辽东,常与北面的残元王庭互有联络,实乃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当然,如此强敌近在眼前,高丽与辽东纳哈出的关系,自也紧张,只是高丽国内对纳哈出态度不一,有人赞同亲附辽东,有人赞同联明抗辽。
由于辽东地处大明、高丽之间,若能合而夹之,对大明自是再好不过,因此,高丽国对此事的态度,的确影响到大明边疆安定。
李芳远显然也将朱标反应看在眼里,此刻语气更足道:“在下臣前来天朝之前,家父已然过,倘若大明要进攻辽东纳哈出,他必会出兵驰援,配合大明围剿辽东,届时两面合围,定能助大明拿下辽东!”
原本辽东乃心腹大患,高丽能出搭援,朱标自是高兴,可细一品味,他顿又哑然失笑:这军国大计,本该是高丽王做主,他李成桂一个臣子,竟跑来和宗主国商谈结盟出兵之事这是完全不将自家高丽王放在眼里,其不臣之心可见一斑。
不过,这种事朱标倒不在意,左右高丽再怎么折腾,最终都是要仰大明鼻息。
朱标镇定自若,点点头道:“李府君有心了,李使臣此行回高丽,定要代孤致谢。”
“高丽乃是大明藩属,宗主国但有所请,我高丽义不容辞!”李芳远嘴角已在上扬,拱谦恭道。
这话倒得慷慨激昂,可细一品味仍有猫腻——你李家又并非王室,怎能慷他人之慨,拿高丽军政向大明表忠?
显然,李家已将高丽视作囊中之物,俨然以主人家自居了。
朱标品出话中意味,却不予反驳,他只幽幽看了李芳远一眼,缓缓点头:“此事孤定会禀报父皇。”
朱标这态度格外暧昧,其幽邃表情显然听出李家僭越态度,但对此事不作反驳,显然别有深意。
有些时候,不反驳便是同意、便是默许朱标身为太子,对这道理显然再清楚不过。
李芳远品出其态度,当即满心欢笑道:“多谢上国太子殿下,我李家上下定会铭记殿下恩情!”
原本是他李家出兵援明,他反要感谢朱标,显然这声感谢,是为朱标在高丽国内政权纠纷之事的态度而谢。
双方心照不宣,彼此又是一番寒暄客套,李芳远才起身告辞,带着满意收获离开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