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假钞

A+A-

    金陵,皇宫,武英殿。



    太阳落下,天气终于凉爽,处理政务一日的朱元璋微微闭着眼,蒋瓛则双高举今日得来的假钞道:“陛下,这些假钞乃臣从城中刘记典当行所得,共五百两,请陛下过目!”



    闻言,朱元璋有些疲惫,假钞的事情,他近日也听到了些风声,不过,朝廷政务繁忙,这种没证据的事,他可没时间管,没想到蒋瓛却亲自去查了。



    接过假宝钞,朱元璋起初并未在意,可是当他见到假宝钞的时候,瞬间清醒了,假宝钞入质地与真的宝钞没有任何区别,就连宝钞上面的纹路都一模一样。



    朱元璋眉头紧锁,对着光线照了一下,就连他都一时难以分辨假钞的真伪。



    “去,召太子来武英殿议事!快!”



    朱元璋意识到,被他忽略的假钞,会成为摧毁大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宝钞体系的罪魁祸首!



    当初,朱元璋又是开设官肆售卖盐、茶等物,又是让盐商能用宝钞购买食盐,多重段齐出,才使得百姓相信了大明宝钞,稳住了宝钞的价值。



    可假钞一出来,谁还愿意相信宝钞能保值?真金白银造不了假,宝钞却能!



    朱标匆匆赶来后,方才知道,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以假乱真的宝钞,他捧着假钞,道:“奇了,宝钞提举司制造的大明宝钞所用的技艺复杂,所用的油墨也极为昂贵,这这造假的人是怎么模仿出来的?”



    朱标想了想,道:“父皇,可请宝钞提举司负责印制宝钞的官员来问话,查查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浓眉微微一皱,摇了摇头道:“假钞之事不宜大肆宣扬,不然宝钞必将崩溃,而且也会打草惊蛇,此事当暗中调查为好,蒋瓛,此事就交给你了。”



    “微臣遵命!”蒋瓛的心猛烈跳动,嘴角的笑简直压不住。



    朱元璋顿了顿,道:“你追查此案,千户身份多有不便,即日起官复原职,务必将此案追查清楚!”



    蒋瓛时来运转,借着追查宝钞一事官复原职,极为兴奋,不过兴奋之余,他也没忘记朱元璋交给他的差事。



    假钞一事,极为蹊跷,蒋瓛首先怀疑的便是宝钞提举司内部出了问题。



    印制宝钞的工艺复杂,所用油墨也为特制,但造假之人却能模仿出九成相似,故蒋瓛派遣锦衣卫,暗中前往宝钞提举司调查,另一方面,则将目光对准刘氏典当行。



    据蒋瓛当前掌握的情报,的刘氏典当行,每日都要往外兑换三千两上下的宝钞。



    刘氏典当行店面就那么大,内部肯定藏不下伪造宝钞的黑工坊,最大的可能,便是有人往刘氏典当行输送宝钞!



    蒋瓛亲自领人蹲守,一连蹲守了半个月,还真就被他给找到了线索!



    刘氏典当行与一支来自北平府的商队来往密切,平均每五日就要接触一次,商队每一次来皆到典当行后门,行迹鬼祟可疑。



    蒋瓛又盯了几日,掌握了足够的情报后,方入宫面圣,将此事上报朱元璋。



    皇宫,武英殿内,朱元璋目光扫过蒋瓛递送上来的文书,轻声道:“你当真确定北平府来的商队,有问题?”



    蒋瓛并未缉捕刘氏典当行与商队的任意一人,却如此笃定,实在令人意外。



    闻言,蒋瓛毕恭毕敬地回应道:“陛下,微臣谨遵陛下圣旨,不敢打草惊蛇,故用了些取巧的法子,微臣派人每日都去兑换假钞,那当铺的主人贪婪无度,来者不拒,结果有一日我的人再去,他的假钞竟没了。”



    蒋瓛料定刘氏典当行中的假钞有限,不然不会每隔五日与商队会面,因而便耐心等待,果然,翌日商队来过之后,刘氏典当行的假宝钞又再度充足。



    蒋瓛验证了商队拥有假的宝钞后,便派人跟踪,发现商队到了京城会购置官营官肆的盐、茶等稀罕物。



    “商队购置完这些东西后,会带着货物返回北平府,而商队所用的银钱,大概就是从这当铺而来,一来一回,商队来往不停,源源不断地假宝钞便流入了金陵,或许,沿途的大城也有这种情况。”



    朱元璋微微颔首,听蒋瓛讲完过程,虎目之中闪过一抹欣赏。



    蒋瓛聪明,牢靠,更没有毛骧的飞扬跋扈,至少当前的蒋瓛没有。



    朱元璋轻声道:“宝钞事关咱大明稳定,必须要查出幕后主使才行。”



    “陛下,微臣愿意往北平府走一趟,查清此案。”蒋瓛上前一步,主动请缨道。



    你?



    朱元璋那张国字脸上浮现一抹笑意,道:“北平府不是金陵,你单枪匹马去北平,难有作为。”



    锦衣卫声名在外,金陵的高官无不畏惧锦衣卫,但金陵之外,锦衣卫的威慑有限。



    北平府与山西,乃大明北方边防重镇,其中的利益纠葛极深,若无一有身份、有能力,懂得当地局势的人坐镇,蒋瓛本事再大也没用。



    朱元璋挥挥,让蒋瓛先退下,又命云奇传讯,叫朱棣入宫一趟。



    朱棣近日无聊得很,自从去山东将齐王抓回来后,他就没事干了,每日不是在府邸的校场中射箭,就是出城去京军的大营晃悠,经常怀念以前在北平府就藩跑出塞外杀敌的日子。



    得知朱元璋召见,朱棣顿时有些疑惑的入宫,对着朱元璋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老四,听你最近无所事时?”朱元璋望着朱棣慢悠悠的道。



    “父皇有事直接吩咐便是!”朱棣是聪明人,一听朱元璋这话,当即眼前一亮,连忙道,这些日子以来,他的身子都快要生锈了。



    朱元璋淡然道:“你离开北平府许久,在那里就藩数年,应想念了吧?咱给你个会,回去故地重游一番。”



    “父皇,可是北平府那边出了事!”自从朱元璋对几个儿子出了心中的打算之后,朱棣就再也不眷念北平府了,将来西域才是他的天下,故而朱元璋这么一,他当即就明白了过来。



    “不错!”对于这个四儿子,朱元璋还是很满意的,随即将假钞之事与朱棣简单地了一下,末了道:“你在北平府就藩数年,人情练达,当地的情况你也清楚,最重要的是,你正大光明地去了,不会有人有警觉。”



    朱棣故地重游,思念曾经就藩之地的风土人情,合情合理。



    



    带着蒋瓛一明一暗,不怕查不出北平府的猫腻来。



    “这群硕鼠,父皇用了多少段,才令宝钞保值,百姓信任宝钞,竟有人敢私印假宝钞牟利?”朱棣嫉恶如仇,听到朱元璋的话,顿时愤怒异常,此刻的他恨不得立刻飞到北平府去,将那群虫豸绳之以法。



    “是呀!这些人用假钞牟利,换取民间金银,长此以往,宝钞焉能长久?此事紧迫,不能耽搁,你这两日就出发吧!”朱元璋当即道。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此行去北平府,定揪出幕后私印假钞之元凶。”朱棣重重地点了点头,信誓旦旦的道,然而他想不到,一桩假钞案,会引出后来席卷十二省,波及无数官吏的惊天大案。



    大明,北平府。



    一大清早,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彧、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赵全德,率领北平府大官员,齐聚城门口,除在外练兵未归的北平都司指挥使陆巡外,北平府重要的官员都来了。



    李彧年逾四旬文质彬彬,与赵全德站在最前面,目光不时望向南边对身旁的赵全德道:“赵大人,燕王殿下离开北平府可有好些年了,今日故地重游可不敢怠慢了殿下。”



    赵全德与李彧年纪相当,身材微胖和和气气,他笑呵呵地道:“李大人放心,过往燕王殿下的喜好,我可记得一清二楚,殿下来北平府游玩,保管侍候得舒舒服服,不会怠慢的,呵呵呵。”



    朱棣就藩北平府期间,时常离开封地前往塞外,李彧、赵全德规劝过几次,然朱棣天生就属于战场,他俩的话朱棣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时间一长,李彧、赵全德便不再规劝,只求朱棣被搞出什么大事,平安归来就好。



    又等待了两刻钟,忽听官道上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尘土飞扬骏马嘶鸣,一支骑兵风驰电掣般奔来。



    见到这场面,李彧、赵全德等官员都笑了,李彧笑着道:“燕王殿下还是那个燕王殿下,赶路永远风风火火的,诸位,迎驾吧!”



    朱棣常年混迹于军中,骑术一等一的好,奔袭之中勒停骏马,在距离一众官员几步的地方停下。



    李彧、赵全德带头,齐齐向朱棣行礼道:“臣李彧(赵全德),携北平府上下官员,拜见燕王殿下!”



    朱棣利落地翻身下马,搀扶着李彧与赵全德,道:“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咱许久没有回北平府想念得紧,正巧最近无事就回来看看,游山玩水而已,诸位大人有公务在身,何必兴师动众来迎接咱?”



    李彧满面笑容,道:“燕王殿下在北平府的时候,经常出塞外迎击北元,壮我大明国威,时至今日,北平城的百姓还在传颂燕王殿下的英姿,臣等能来迎接殿下,三生有幸!”



    赵全德向朱棣伸,道:“殿下,得知殿下今日要来,北平府的大官员,还有城中耆老,都争相要见您一面,殿下对北平府的百姓有大功,还请殿下千万不要推辞,快快去赴宴吧,臣等为殿下接风洗尘!”



    两人都是官场的老油条,起漂亮话一个比一个厉害。



    有道是伸不打笑脸人,李彧、赵全德笑脸相迎,不由分将朱棣请去了接风宴。



    接风宴上,朱棣酒水喝了一杯又一杯,从正午一直到日落黄昏方结束。



    宴席结束,朱棣被送往燕王府,朱棣一家虽然不在,但燕王府依旧有人照料,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夜,李府,灯火摇曳的书房里,李彧、赵全德执棋对弈,赵全德轻声道:“燕王殿下今日很是尽兴,李兄,你会不会多虑了?燕王殿下天性率直,是待不住的性格,他故地重游想念北边,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两人整出这么大的声势来,可不仅仅是表面上讨好朱棣那么简单。



    他们在宴席上旁敲侧击,想搞清楚朱棣来北平府,到底有没有其他目的,结果,无论是饮酒之前,还是烂醉之后,朱棣都只到北平府游玩。



    李彧摩挲着黑棋,幽幽道:“夏税再有些时间便要征齐了,米、麦、钱、钞、绢,多少好东西呀?燕王殿下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来,还是心一些的好。”



    赵全德咧了咧嘴,道:“李兄,太心了吧?夏税、秋粮往往一征就要几个月,燕王殿下是武人不懂那些事儿,何况咱又不是单枪匹马干的,京城户部那边有郭大人他们罩着,能有什么事?”



    李彧沉吟片刻,道:“总之心驶得万年船,再观察观察。”



    燕王朱棣到了北平府,过得潇洒自在,不是在游山玩水就是在赴宴享乐,整整七日时间,朱棣就没消停下来过。



    朱棣乐在其中,也让李彧、赵全德二人对他的戒心彻底消散。



    夜,游玩了一天的朱棣揉着额头,端起一杯清茶呷了一口。



    扮成王府侍卫的蒋瓛则一脸的严肃,诉着七日来锦衣卫暗中探查的结果。



    “殿下,臣已经查明,与京城‘刘记典当行’有往来的商队,隶属于北平府曹家。”



    曹家?



    朱棣的眉头微蹙,隐约觉得有些印象,问道:“曹家?莫不是通州的曹家?”



    蒋瓛微微颔首,取出一份文书,道:“殿下明鉴,就是那个通州曹家,也是李彧夫人的娘家,现在曹家的生意由李彧的妻弟曹哲掌管。”



    朱棣接过文书,上面记录着曹家的商队行商的路线与行商商队的频率,从文书上调查出来的看,曹家的商队走到哪里,哪里的假钞便会出现,以金陵为最。



    嘭!



    朱棣狠狠地将茶杯摔在桌上,低吼道:“这个李彧,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掺和到私印宝钞里面去,蒋瓛,立刻派锦衣卫去通州查,私印宝钞的工坊,多半就在通州曹家!”



    朱棣对李彧的印象一直不错,文质彬彬能力不俗,从未干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却不想他在暗中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实际上,朱棣早该想到,北平城人多眼杂,私印假钞的工坊若是在北平城内,难免有疏漏,但工坊若是在通州,以曹家在通州的势力,瞒天过海不是难事。



    蒋瓛躬身领命,却听朱棣道:“李彧与赵全德关系要好,李彧掺和假钞案,赵全德多半知道,派人盯着赵全德!”



    他回想起这几日李彧与赵全德的嘴脸,就愈发生气,气闷得茶水也喝不下去,索性领着蒋瓛去王府的演武场射箭去了,朱棣箭术极佳可百步穿杨。



    但朱棣的箭法再好,也无法挡住他内心的愤怒。



    赵全德、李彧乃北平府重臣,就是这么两个掌管要职的重臣,竟主动去掘大明的根基,朱棣能不生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