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十万明军镇云南
A+A-
待这些土司也都同意进行改土归流后,朱棡便着安排另外一件事——十万大军的归属问题。
云南多山多水,人口较少,尤其是汉民,故迁移百姓过来是势在必行,除了迁移百姓来之外,还需设立各卫所,以卫所为中心巩固大明实控区域。
故朱元璋已经给朱棡等人下了命令,十万大军便不要回去了,留在云南建立卫所、屯田、戍边。
大理府,蓝玉、朱棡,以及随军而来的将官们齐聚一堂,还有数千名明军聚集在校场,这些明军都是军中的代表,有的是普通兵卒,有的是百户等等,人员众多。
朱棡登高,深吸一口气,道:“今日召集诸位将士来,想必诸位已经知道是为了什么,自本王将陛下旨意传达后,本王知道军中有很多将士不愿意,不满,甚至怨恨本王,今日本王就在这里,给诸位将士、兄弟,一个话的会,尔等可代表全军,畅所欲言。”
朱棡跟随蓝玉行军打仗,与将士们摸爬滚打,摸清楚了军中士卒的脾气秉性。
有些事强制让他们去做,固然可行,可“堵不如疏”,不将话明白了,将不满讲解出来,只会事倍功半。
朱棡话音落下,将士们你看看我看看你,有个卒壮着胆子走出来道:“殿下,俺家住淮西,又是家中长子,我妹妹年幼,爹娘身体不好,我若留在云南,他们岂不是无依无靠?”
卒问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他们的家人都在老家,留在云南,孤身一人,谁能受得了?
朱元璋出身淮西,大明朝中大员不少来自淮西,朱棡一听卒为淮西人,不禁心生亲切道:“尔等为国效力,朝廷岂能坐视尔等骨肉分离?待你们在云南安定下来,朝廷会派人将你们的家人接过来,到时候你们一家人,依旧可以在云南团聚,无论是妻子儿女,还是父母兄弟,一切路上的费用都由朝廷担负。”
卒听完微微颔首,行礼退下,他最担心的就是家人,若朱棡所言不虚,留在云南倒也不错。
随后,又有一身材魁梧的百户站出来,对着朱棡微微弯腰行礼,道:“殿下,俺家中只有一妻,并没有其他家人,不过,在下名下还有几亩田地,俺妻子来了云南,家中田地无人照料,怎么办?区区几亩地对于殿下您来不算什么,可我们当兵辛苦,那几亩田地免于赋税,每年能给家中提供不少补贴。”
百户的问题比卒更进了一步,从人际关系转移到了田产上,这更关乎所有明军的切身利益。
千户、百户、卒,都齐齐看向了朱棡,准备听听他会给予怎样的答复。
“诸位放心,你们家中田产、宅邸,将由朝廷统一收入国库,到时会按照市价支付大明宝钞。”
朱棡犹豫都没有犹豫,便道:“除此之外,诸位在故乡有多少田产,在云南戍边之后,就会得到多少田产,朝廷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为你们再多发放三亩地,同样是免于赋税!”
哗!
朱棡的这话,引得校场上无数军士惊讶,甚至可以是惊喜,然而朱棡给他们的惊喜还没结束。
“除了土地之外,朝廷还会为尔等打造房屋,在场的诸位还有许多没有婚配的吧?”
立于校场前列的一个军卒眼睛一亮,壮着胆子道:“殿下,您这话的意思,莫非是要给我们张罗婚配?”
军中的士卒干的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差事,而大明的军户又是世袭罔替,父亲为军户,后代依旧是军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军户常受到他人的排斥、鄙视,跟随蓝玉征伐云南的军卒里,没有媳妇的一抓一大把。
朱棡微微一笑,道:“没错,朝廷会将被剿灭土司之地的女子组织起来,与尔等婚配!”
朱棡一言激起千层浪,很多保持缄默的兵卒这下可就站不住了,纷纷开口。
“晋王殿下,此话当真?若能让俺娶上媳妇,俺愿意来云南落脚,为大明守边!”
“云南山好水好,虽然与我家乡相比,雨多了点,但我几年就能适应过来。”
“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困于故土?殿下您就吧,什么时候能安排上?”
朱棡露出一抹笑意,摆摆让众人安静,道:“自古求田问舍,娶妻生子,人之常情,不过本王可将丑话在前面,朝廷为你们安排了媳妇,可得好好对待人家,倘若有负心薄幸,动辄殴打谩骂,伤其性命者,大明律法在上,谁都保不住你们!”
朱棡在给军中士卒打“预防针”,明军征云南,沐春先是在云南腹地从丽江府杀到曲靖府,无数的土司联军被杀,后蓝玉、沐英激战麓川,全歼麓川六万精锐大军。
这些麓川军家族中的妻室、妾室、姐妹等人数极多,又都是弱女子。
大明攻取德宏、保山、临沧三地后,总不能不管她们,故沐英就给朱棡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十万大军永镇云南,其中未曾成婚者众,不如将那些女子婚配给明军士卒。
一来,让明军士卒安家于此,有了妻子,有了田产,自然能用心戍边;二来,让原本的土司女子有了依靠,并且为大明将士开枝散叶,壮大汉人族群。
云南土地广袤,但相对于中原来,人口还是太少了,在这个时代,人口便是最大的资源。
朱棡见众人反应强烈,继续道:“云南,并非我大明的极限,将来本王会于南洋就藩,诸位都有会随本王出征,建功立业,拜将封侯!”
朱棡话音落下,数位千户眼睛一亮,其中一位千户走出来,道:“殿下去南洋,当真能用得到我们?”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男儿谁不希望建功立业?
普通的兵卒能有田产、宅邸、家眷便满足了,然而军中将官却并非如此,他们渴望能更进一步。
然云南处于西南边陲地区,远离大明的核心,这一辈子或许就一直待在原地踏步,对于有抱负的人来是一种煎熬,朱棡就藩南洋,这消息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希望。
朱棡当即道:“南洋距离我大明本土那么远,不用云南之兵,要用哪里的兵将?故诸位将士不可懈怠,需厉兵秣马,将来本王就藩南洋,只有你们的远大前程!”
朱棡这校场之行效果显著,直接解决了兵士们从家人牵绊到田产利益,再到未来前程发展的问题。
诚然,明军之中还会存在着部分执拗者,不愿意留在云南,然大势如此,容不得他们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