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真实意图
“那皇上有没有宣老夫啊?”宋老爷担心自己的儿子第一次面圣出乱子,有心跟着一起去,他是老臣,皇上即使像宋挺之发难,看在他这个老臣的面子,皇上也会给他几分薄面。
“那倒没有,只召见上林令一人,宣的很急,宋大人,不要耽搁了,赶快让上林令大人跟我们走一趟吧,皇上等久了可是要降罪的。”
“好好好。”宋大人对宋挺之叮嘱了几句,人就跟着官差走了。
第一次面圣,宋挺之也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那封辞官的奏折惹怒了皇上。
“臣宋挺之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免礼。”
“谢皇上!”
大殿之上,除了高高在上的万敛行和几个在万敛行身边伺候的下人,再无其他人。
宋挺之起身,头依然恭敬地垂着,一副等着万敛行发落的样子,这是他第一次面圣,换做过去他一定兴奋欣喜若狂,可如今,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直打鼓,跟要上刑差不多。
就在宋挺之还在整理自己的思绪时,就听见高高在上的万敛行悠悠地开口,“听你父亲,你是宋家的独子。”
闻言宋挺之身子微微一震,想不到皇上开口竟然问的是这个。
“回皇上,臣确实是宋家的独长子,也是庶出。”
一个独子,谁还看他是嫡出还是庶出啊,那年近五旬的宋大人也是个清正廉明的老臣的,还不是为了这个瘸腿的儿子剑走偏锋,拉拢太子想要给宋挺之谋个不大不的差事。
其实大可不用绕那么大的圈子,只要宋大人向万敛行张口,万敛行就会卖给他这个面子,只是一个瘸子想入朝为官尚未有先例,可是万敛行这人呢,喜欢打破旧制,推行新法,只要这人有真才实学,万敛行倒是不在乎他是否身体有疾,他愿意给这类人一个入仕的会。
“朕刚才看了你的奏折,字写的不错,下了很大的功夫吧,翰林院都找不出五个超越你的人。”
“皇上过奖了,臣从跟着家父学习写字,临帖,碑刻,本是资质平平,只是比别人勤恳一点罢了。”
此人言行得体,不卑不亢,没有因为万敛行对他的褒奖而喜不自胜,万敛行倒是欣赏他这样沉稳的性格,从他身上能看到他父亲宋如虹的影子,深沉稳重,周全谨慎。
“宋挺之,你帮朕看看这幅字与你的字比起来还差了几分。”
这时万敛行身边的一个下人把万敛行里的那幅字捧到了宋挺之的面前,宋挺之心翼翼地展开以后,上面只有两个字“民生”!
宋挺之身子一凛,“这?”
这是让他看字吗?
“你给朕这字写的怎么样?”
宋挺之不敢乱想,只能就字论字,“回皇上,此二字力透纸背,虬劲有力,是难得的好字。”
“和你的字比起来如何呢?”
宋挺之稍显犹豫,这字确实不错,可是和他的字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意思。
“回皇上,各有千秋。”
这等于没回答万敛行的话。
“朕对你有所听闻,听你是个敢于直言正谏之人,为何到朕这里就做不到直言不讳的坦言了,朕都看出这字的问题了,你一个工笔深厚的人,难道看不出?是传言有虚,还是你不想与朕直言。”
“臣不敢,此二字狂放肆意,而臣的字偏瘦劲挺拔,臣以为,此二种书法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万敛行微微颔首,接着为难宋挺之道:“你觉得你的字好,还是此二字写的好。”
“臣臣偏爱瘦劲挺拔的字体。”
“放肆,你敢皇上的字不及你。”话的人是随影,这一嗓子吼出来,整个大殿都回荡着随影气势如虹的声音。
万敛行侧头白了一眼随影,责备道:“喊什么啊,你要吓死朕吗!”
“这人有眼无珠,质疑您的字迹。”
“质疑朕的字迹总比质疑朕这个人强,你插什么嘴,你若是胆敢再粗声大气地亮一嗓子,就给朕退下。”
此时宋挺之已经闻言大惊失色,猛地抬头看了一眼万敛行,只看到一张侧脸,虽然只是一眼,还是侧脸,但也足够把他那超凡脱俗的风骨展露无遗。
那是一张完美无瑕的侧脸,就像一件精雕细琢的玉器,纯洁高贵,温润如玉,亦像是寒冬腊月里面凌雪而开的梅花,冰清玉洁,凌寒独放,一身傲骨,遗世独立。
女人见了惊呼,男人见了失神,好美的一个男子!
就在万敛行把眼光从随影身长收回时,宋挺之赶紧低下了头颅,旋即跪在地上:“臣有罪,臣有眼不识泰山,臣不知道是皇上的御笔,还请皇上降罪。”
宋挺之刚才有猜测过,“民生”二字可能是万敛行的御笔,只是他当时一直在想万敛行给他看此二字的深意,他不信万敛行在日落西山的时候召见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卒探讨书法。
他曾听闻万敛行惜才,但也不至于他写了一好看的瘦金体就高看他一眼,听闻翰林院里面的人各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人人都写的一好字,临一的名帖,他在那些翰林学士面前,还算不上凤毛麟角。
万敛行声音温和,早已不似半个时辰前对程攸宁那般正言厉色,“你何罪之有,起来吧,在朕面前,不实话的人朕才有罪。”
宋挺之有些弄不清万敛行召见他的真实目的,他来之前所猜想的是因自己辞官惹怒了万敛行,万敛行想要治罪于他,可是万敛行却对他辞官的事情只字不提,见面就谈论书法。
一时间他根本摸不清万敛行的真实意图。
可听他父亲讲,万敛行平日里没有吟诗作对,摩崖碑刻,赏花画画的这些雅兴,此人勤政爱民,心系边关,近来正忙着废除弊政,推行新法,每日来觐见的大臣排着长队在养心殿外候着,此人鲜少得闲,这样的一个人怎么有时间见他这样一个无名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