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回京
四阿哥思考良久,仍然拿不定主意,要先提醒康熙帝一声,还是装作不知道?
但康熙帝身边有暗卫,还有那些善于拍帝王马屁的大臣,他们若是发现安嫔、敬嫔,必然会告知康熙帝。
安嫔现在闺名柳慧,敬嫔闺名梅芦雪,不像安嫔完全改名换姓,敬嫔只是改了姓氏,她母亲姓梅勒氏,标准的满人。
当初来到广州之后,柳慧和梅芦雪就嫁给了柳慧外祖家留给她的那一支人手当中的下属,一群人在广州安家落户之后,就做起了生意,靠着繁茂的海上贸易,他们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广州的大富商。
五年后,没有发现朝廷在追击她们,梅芦雪才着人偷偷带了信件给父母,告知她的消息。
……
在广州这边,最后考察的是商业,康熙帝接见了广州许多大富商,其中包括柳慧和梅芦雪的丈夫。
广州知府、各县县令领着一群商人来觐见皇帝,在广州知府介绍了名字之后,四阿哥就知道他们的身份了。
这两人还真是艺高胆大,真不怕被认出来。
事实上,康熙帝确实认不出他们来,毕竟当初柳慧外祖父留给她的那些人手全都隐藏在暗处,朝廷这边不是不能调查他们的身份,但需要时间,而他们已经和柳慧他们离开京城,那就根本没必要调查了,所以当初在追丢了柳慧、梅芦雪之后,康熙帝后来也摆出不追究的态度,就没有人去调查柳慧外祖父及那些人手的情况。
随着三天的交流会结束,康熙帝在广州的工作也结束了,此时已经是八月底了,该启程回京城了。
这公务结束了,自然该休闲一下。
康熙帝决定第二天领着爱妃们游玩,好放松放松他紧绷的情绪。
然后他的暗卫送上了一个让他五脏六腑都气到冒烟的消息,这个暗卫之所以这么不惧康熙帝迁怒他,是因为当初就是他领着人追击逃妃,结果很脸的是,他追丢了,等他们赶到那处码头上,目标已经坐上船,很快就会顺着水流离开运河,转入海域,他再想追击那是痴心妄想。
皇贵妃摇曳生姿地走了进来,然后敏锐的发现屋子里的气氛有些窒息,李德全缩着脖子想要掩饰自己的存在感。
“表哥这是怎么了?”皇贵妃抿唇一笑,目光飞快地看了一眼李德全,李德全倒是想提醒,但不知道该怎么提醒呀。
康熙帝眉头紧锁,左手搭在右手上敲击着,这是他在不设防的人面前想一些不是大事的问题的习惯。
皇贵妃挑了挑眉:“是臣妾惹怒了万岁爷?”
康熙帝拉长了脸:“不关你的事儿。”
康熙帝的表情有明显的松缓,李德全松了口气,反正不管康熙帝办不办逃妃,只要不迁怒旁人就成,至于那两个逃妃及家人的生死,与他没有任何干系。
“万岁爷这表情可不妙,您老人家不高兴,如何不关臣妾的事儿?”皇贵妃倒是没有想刻意听,就是习惯性地活跃气氛。
以她对康熙帝的了解,他这样愤怒的情绪能在她面前表露出来,那根本就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很不必在乎。
皇贵妃没放在心上,次日天色亮了,把自己理好就从康熙帝的寝室离开。
但下午,李德全派了他的徒弟偷偷来报信,皇上发现昔日逃妃安嫔敬嫔的踪迹,已经让人去把他们抓回来了,正要审问问罪来着。
皇贵妃瞬间脑门一头汗,她真的低估了一个帝王身边的各种情报网络,她是不可能去做客的,如果她去的话,柳慧、梅芦雪应该会死得更快。
思来想去,皇贵妃立即让人把安蓉找回来,让她赶紧给儿子发个消息,就皇帝对柳慧、梅芦雪算秋后算账。
原本劝解康熙帝宽宏大量的工作是太子在做,现在太子在京城,那就只能让四阿哥上了。
四阿哥正在知府衙门,因为他‘破案锦鲤’的名声在外,广州知府让他传授一些破案经验,让广州各县县令都来听讲,以后争取各地少一些悬案,为受害者寻求公道。
看到安蓉的消息之后,四阿哥只是回了安蓉的消息,表示他知道了,至于立即回去劝解康熙帝?没必要,先把他手上的工作完成了再,反正他不可能今天就把柳慧、梅芦雪问罪,他现在应该足够冷静了,所以他会纠结,所以他还有得是时间。
等到四阿哥回到住地,已经是黄昏之后了,他吃了晚饭才去见康熙帝。
康熙帝谁也没有召见,正在看着手上暗卫呈递上来的情报,关于安嫔敬嫔这十几年的经历。
柳慧再来到广州的当年就嫁人了,嫁给了第一下属,次年就生了长子,所以她的长子比安蓉年纪还大。长子之后,中间生了三个女儿,又才生了幼子。
梅芦雪是第二年才嫁人的,自然也是嫁给了柳慧第二下属,当然因为是柳慧连累了梅芦雪,所以在梅芦雪嫁人之后,这些人就归于梅芦雪了。
她生了三个孩子,长子和两个女儿。
……
康熙帝看着手上的情报,气得牙痒痒的,忍不住心中有些气愤,因为这两人进宫那么多年,连个蛋都不下,嫁了别人,却一连生那么多孩子,这不是讽刺他不行吗?
他已经选择性地忘记,当初是他让柳慧、梅芦雪坐冷板凳,再是肥沃的土壤,没有种子,那也没法生根发芽呀。
“儿臣参见阿玛。”四阿哥在门口喊了一声,见康熙帝依旧沉寂在自己的思维当中,他径直走了进去。
李德全立即像个隐身人一样,悄悄地退出了房间,站在门外。
康熙帝自然是知道四儿子进来了,作为帝王,他的被害妄想症是全天下最厉害的,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保持一份自己的警惕,只是他不想理四儿子罢了。
四阿哥走近,一直走到桌案面前,他探头看了一眼,不需要全部看清楚,只需要看到最开始那几个字,他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阿玛,听你抓了昔日的两个逃妃及她们的丈夫、儿女?”四阿哥也不拐弯抹角,直达中心的询问。
康熙帝立即抬眸,目光朝外看:“李德全,滚进来受死!”
四阿哥失笑道:“阿玛,与李公公无关。那魏奇水、祁武好歹也是广州城的大富商,你前脚让人抓走了他们,后脚就有人汇报到广州知府那里,儿臣正好在知府衙门,自然就知道了这件事情。”魏奇水是柳慧的丈夫,祁武是梅芦雪的丈夫。
但康熙帝仍然剜了李德全一眼,其实李德全也知道他向皇贵妃通风报信是不对的,但临行前,太子再三叮嘱他,不允许康熙帝发帝王脾气,一旦他膨胀了,立即告诉皇贵妃和四阿哥,四阿哥会治好他的膨胀病的。
四阿哥往旁边椅子上一坐,便以一种很放松的姿态道:“阿玛,你算怎么处理?”
康熙帝一声不吭,他生闷气呢。这样丢脸的事情,他本是不算让嫔妃和儿子知道,毕竟事关男人帽子的颜色,他岂能不动怒?
“阿玛,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您何必耿耿于怀?”四阿哥语气非常轻松道,反正在康熙帝看来,那两个女人所作所为自然不对,在旁人看来,她们所作所为自然也不对,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她们就应该受着。
四阿哥沉吟片刻后,道:“这后宫这么多娘娘,您何必纠结于两个逃妃?反正您也不宠爱她们。”
康熙帝立即吹胡子瞪眼,四阿哥老神在在地道:“相反,您还应该奖励她们。柳夫人、梅夫人两个女子,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豪,她们在广州扎根,为大清的商业做出了她们最大的贡献,朝廷的商税她们交的不少吧?”
事实确实如此,柳慧、梅芦雪怕被官府调查,进而引来皇帝的注意,两人做生意在商税上从未苛刻过,广州知府最喜欢这种不投机取巧的商人了。
“还有,柳夫人生了五个孩子,梅夫人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五个是女孩。就冲这点,阿玛你就该奖励她们。”
康熙帝心中的愤怒戛然而止,而是被儿子这奇怪的法给震惊了,那两个女人生了孩子,他还要奖励?
四阿哥清了清喉咙,继续道:“阿玛,你这样想一想,如果柳夫人、梅夫人还在后宫,作为不得宠的嫔妃,她们是没有机会生下孩子的,这不生孩子,又还得占一份嫔妃份例,也就是你还得养着她们,她们一事无成。而现在不一样了,柳夫人、梅夫人不单贡献了商税,还为大清的人丁做出了贡献。”
他这个法都把康熙帝糊涂了,女人生孩子是天经地义,大清的人丁自然是该女人来繁衍,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还得给她们请功吗?
“阿玛,不知你可看了户部的人口调查表?现在大清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很多大清男子是娶不到老婆的,本身女子的人丁就比男子少,且还有上层权贵富户男子纳妾,一个男人占据多个资源,就导致中低层男子越来越娶不到老婆。
柳夫人、梅夫人有五个女儿,按照她们的素养,对女儿必然是精心教养长大,等到她们的女儿长大之后,就会嫁人,按照柳夫人、梅夫人的做法,她们应该不会拿女儿攀高枝,一定会在门当户对或者低一层的人家寻找夫婿,而一个好的母亲,所生养的孩子,素质和智慧必然会越来越高……”
康熙帝心口发闷,被儿子这番诡异的法气得心口发闷。
“所以,阿玛,如果你不想以后大清再多一些犯罪分子,你就别在追究柳夫人、梅夫人了。”
如果康熙帝一定要追责,柳慧、梅芦雪两人必然是自戕以赎罪,从而让康熙帝放过她们的孩子。
八个孩子,男孩被入奴籍,女孩被充入教坊司,然后又可以谱写一曲又一曲悲壮之歌。
康熙帝没那么容易被服,但他原本想去天牢审问柳慧、梅芦雪,最后终于还是没有去。
一连两天,康熙帝并没有多余的动作,而广州知府都在到处探,到底皇帝抓走魏奇水、祁武一家做什么?他们俩到底怎么得罪了皇帝呢?
毕竟像魏奇水、祁武这样耿直的商人不多见,他还想让两人多多贡献商税呢,皇上把他的纳税大户抓走了,还没有一个法,那指定不行。
但消息探的很不顺利,朝臣并不知道康熙帝抓魏奇水、祁武一家人做什么?事实上,还真没有一个朝臣知道内情,当然如果看到了柳慧梅芦雪,一些老臣应该会认得出来。
广州知府爱莫能助了,正琢磨着是不是要去给魏奇水祁武一家收尸时,两人被放出来了,皇帝还着人送了一个义商的锦旗。
这下更是让人猜不透了,无缘无故抓人,又没有一个法就把人放了,还给了一个奇怪的‘义商’锦旗。
广州知府让人请了魏奇水祁武两人,询问他们被抓的前因后果,魏奇水祁武怎么可能实话实呢?他们只会装无知,讲了一下他们被关押这几天的经历,广州知府见确实探不出什么来,最后就追根究底了。
魏宅,柳慧及丈夫魏奇水、梅芦雪及丈夫祁武四个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梅芦雪破了宁静。
“我们真的没事了吗?”她以为他们死定了,哪知道最后居然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柳慧也摸不准,迟疑道:“应该吧?”
魏奇水、祁武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他们觉得他们应该彻底安全了,因为这回皇帝都不追究了,以后更没有可能再追究他们。
不过皇帝不追究,不代表他们敢回京城。天高皇帝远,眼不见心不烦,但若是他们敢回京城,整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蹦跶,换着任何人都忍受不了,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回京城,且他们的生意不用再做大了,维持现在这个局面刚刚好,至于开疆扩土的事情留给儿孙吧。
……
康熙帝听到李德全四阿哥着人送了两面‘义商’锦旗给那两个女人,登时那脸色黑沉如锅底。
被瞪眼,四阿哥干脆利索地道歉:“阿玛,儿臣不该自作主张……”
不等他话完,康熙帝冷着脸:“朕是老古板,不如你们这些年轻心胸广阔。”
四阿哥立即住了嘴,真是多多错,少少错,不做不错,不不错,从今天开始,他绝不再多话。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反正在皇帝御驾不离开广州之前,柳慧梅芦雪两家人是绝对不会再出家门一步。
安蓉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情的全部过程,对于四阿哥能给两个逃妃安上不吝于盘古开天辟地的功劳的歪理邪,她表示深深的佩服。
万万没有想到,他一个搞刑侦的,居然还能做营销。
又在广州逗留了几天,皇帝御驾在九月初一启程回京,依旧是那队豪华船队。回程时,因为不用总是停留,所以速度就比较快一些,十天后船队回到了松江府,在松江府停留了两天,带上惠妃和皇孙弘昱继续逆流北上。
这回大阿哥一直领兵送到天津码头,当然他也有私心,想用这最后的十天时间再和额娘惠妃相处一下,再和儿子弘昱熟悉一下。
大阿哥心情有些沉重,额娘这里也就罢了,他长大了,就要往外飞,额娘是支持他的,但儿子却很生疏,他日他回京,错过了与儿子相处的最好时光,父子俩的嫌隙是修补不回来的。
九月下旬,皇帝御驾回到京城,太子领着诸位阿哥并留守京城的官员在南城门口迎接皇帝,而宣贵妃、温贵妃领着嫔妃和公主在太和门处迎接皇帝。
安蓉在城门口上了乌拉那拉家的马车,给四阿哥发了一个消息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回家了。
“额娘,额娘,我回来啦!”人未到,声先到。
然后安蓉直接扑进德宁格格的怀里了,德宁格格抱着女儿,满脸严肃的表情,把女儿重头到脚量了一番,才露出笑容,道:“没瘦。”
安蓉立即嚷嚷道:“瘦了,瘦了,我起码半年不想再吃鱼。”
在海上,最常见的食物就是鱼,虽然不管是红烧鱼、清蒸鱼,还是水煮鱼,大厨都做得相当美味,但好东西也不能多吃,吃多了腻味得慌。
与额娘撒娇了好一会,还有侄子侄女插科诨,一番热闹之后,安蓉才探头探脑地四处看了看,疑惑道:“额娘,安敏呢?”
德宁格格那表情肉眼可见地沉了下来,有些烦心道:“安敏那丫头,女大不中留呀。”
安蓉震惊道:“我不过出京四个月,安敏这么快找到夫婿了吗?”
“不是……”德宁格格有些无奈道,她很不想提大女儿的糗事,安蓉见额娘这么烦心,也没有追问,反正她可以去问大嫂。
于是从正院离开后,安蓉直接拐去了东院,见了大嫂兆佳氏,然后才知道安敏发生了什么事情。
总的来,安敏运气实在不好,也可能是她眼神不好,这么多门当户对的公子哥看不上,偏偏看上外地考生。
在安蓉离开京城之后,半个月之后,安敏认识了一个年轻公子,比她大八岁,有二十三岁了。
这个年轻男子是今年今科进士,名叫冷天锐,排名在二甲中后段,但以他这般年轻的年纪,已经是年轻有为了。
冷天锐考了庶吉士,所以入了翰林院。
安蓉与他相识也算是有些经典的英雄救美情节吧,一来二去,两人就擦出了火花,安敏就琢磨着向阿玛、额娘坦白,他们考察一下他的品性,让他叫父母上京来乌拉那拉家提亲。
费扬古、德宁格格也没有反驳,当然也没有立时答应,就他们要暗暗地考察他一下,然后费扬古就派人去冷天锐的老家调查一下冷天锐是否成亲?是否定亲?是否有庶长子庶长女?
然而就是这么凑巧,冷天锐在老家有一个表妹妾室,是他考上庶吉士之后,衣锦还乡之后,被表妹爬床成功,他虽然生气,但木已成舟,且父母也不忍表妹丧命,就留下了这个远方表妹,作为他的妾室。
这之后,冷天锐就回京了,并不知道这个表妹运气这么好,只是那一夜,居然怀上了,费扬古派人去时,她已经两个月身孕,在冷天锐老家并不是什么秘密,轻而易举就查到了。
两人的事情自然黄了,安敏备受击之下,一直躲在屋子里,一副没精采的样子。
安蓉听完兆佳氏所言,不禁无言以对,随即又皱眉深思,那个冷天锐必然有什么可取之处,不然安敏怎么会看上他?
与大嫂告别,安蓉探望安敏,安敏懒懒的看了她一眼,道:“你想笑就笑呗!”
安蓉摇头,她并不想笑,她量了安敏好一会,才问道:“那个姓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安敏依旧懒懒道:“特别之处?他长得很像我的男神学长,我以前都不敢靠近男神一下,陡然发现一个翻版……”
顿了一下,她惆怅道:“我虽然初衷不对,但我是真心想和他结婚的。”
安蓉哑口无言,她觉得安敏是找抽,幸好阿玛、额娘不知道,不然她肯定被削一顿。
捧着脸思考了叹了口气,安敏又道:“连男神都不可靠,这世上的男人只怕也就那样了,我决定答应额娘的提议,就嫁给景二哥了。”
安蓉张圆了嘴,嘴唇蠕动了半晌,才道:“你可三思而后行啊。”
安敏瞥了她一眼,好似有些感动道:“你放心吧,我已经三思很久了。”
“不是,我是怕你祸害景二哥。”安蓉喃喃道,登时安敏怒瞪安蓉,道:“安蓉,你怎么那么讨厌?”
安蓉讪讪极了,赶紧溜之大吉,看安敏这样也不算受了多大的情伤。
不一会,国子监上学的六格回来了,他当先一步就来找二姐姐了,他自然也讲起了安敏那间乌龙事件的事情,狠狠地吐槽了一下安敏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