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父母官

A+A-

    白桃还真逢初一十五到衙门去看看, 跟别人逛集市似的。

    然后就看到了有人往衙门送一个又一个箱子, 看着还挺沉的,起码得两个大男人才抬得动。

    “哥哥, 这是什么?”这么沉,不会是银子吧?

    “是玉米脱粒机。”白茂文看白桃心翼翼摸箱子就乐了。这箱子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当下就让人把盖子开。

    “咦?这么快做好了?!”白桃惊讶。如果她语气里不有那么一点点失望的话, 白茂文不会瞧出她因为不是银子而失落的。

    白桃从里头拿了一个玉米脱粒机出来很快被它的做工吸引了注意。

    “做得很精细呀。”竟然比他们做的样本还精细。

    外环上还有一个钢印,是官府的字样, 古代文盲白桃看不太出来直接作罢看细节部分。

    其实有这种钢印的农具,旁人一般不敢偷,因为都是像耕牛一样登记在册的。就算是耕牛死了也要经过批准才能屠宰。

    “还以为会做得比较笨重。”

    掂量一下, 一个大概用了一斤多的铁。可无论是滚珠还是套环都很完美,甚至还上了油来让滚珠润滑。

    内环的四个齿刀片成旋涡状向中心聚拢,当玉米棒子尖的那头伸进去的时候, 旋转的齿刀片就会插入固定然后将棒子身上的种子一环环旋下来。

    齿刀片是固定的, 如果玉米棒子太还可以用老虎钳将之往里收拢一点点。

    前体就是要把玉米棒子按大分成两堆,这样爱惜农具的农民每年只需要钳改一两次就够了。

    当然, 也可以一次性买两个不同尺寸的玉米脱粒机,这样也就不用手动改尺寸了。

    “户部果真厉害呢。”白桃光是看着就知道这东西很好用了, 并不需要将之装到条凳上试手感。

    不过白茂文还是让人将玉米脱粒机装到了条凳上, 还让衙差装了一筐晒干的玉米棒子过来。

    “?”和白桃一样疑惑的还有来衙门汇报秋收工作的里正们。

    夏收之后是秋收, 秋收过后还有冬收,里正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不过从今年开始田赋改了,再忙也忙得开心, 因为不用像往年一样把大半粮食都上缴衙门,剩下的粮都吃不到四月,只能挨着饿吃些不像样的东西。

    山上哪里来的那么多野菜啊,都是因为实在吃不饱才把能入口的野草叶子当菜罢了。

    “知县大人,这是?”

    里正们看到条凳上的奇怪工具以及旁边的一筐干玉米棒子不明所以。

    “是户部新制出来的玉米脱粒机。”

    白茂文随手拿了根玉米棒子,然后就着玉米脱粒机轻轻松松旋转了起来,不到十秒钟就把一根玉米棒子剥干净了。

    看到如此犀利的新农具,里正们全都震惊了。

    “得到的农具数量有限,还需各位里正安排好使用。”白茂文明明得了足足两千个玉米脱粒机,却只拿了一部分玉米脱粒机出来。

    按照三户共用一个玉米脱粒机分下去,为了少缴税古代不流行分家,大的村庄能分二三十个玉米脱粒机,的村庄也分了十个,所以白茂文能剩下不少玉米脱粒机。

    升米恩斗米仇,白茂文可不想把临木县的人养成白眼狼。

    即便要推广玉米脱粒机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等临木县的人意识到玉米脱粒机的好处,等他们种的粮食多到没空手剥的时候,他们也有闲钱购置专属于自己家的玉米脱粒机,就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去赚取更富饶的生活。

    果然,各位里正拿着到手的玉米脱粒机激动得都不会走路了。为了保护着手里玉米脱粒机,回去的时候还特地等齐了集市上自己村的人结伴同行。

    回到村之后,赶集的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识新农具。

    石牛村的黄里正也真是个老孩,自己拿了玉米棒子在脱粒机上呼啦啦转得飞起,也不给旁人试上一试,惹得全村人都顾不上吃饭,一个个端着碗全围过来看着玉米脱粒机了。

    “阿香爷,你别是暗中使劲才脱得这么快啊。”

    石牛村里的村民都是连亲带故的,现在这话的人是里正的堂嫂子,都是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自然不用那么客气。

    “哪能哪,芦东家的子来来。”黄里正这才依依不舍从他条凳上下来,让个十一二岁的子过来试试。

    不出意外连个十一二岁的子都能把玉米棒子剥得干干净净。

    “这东西好呀,我家那七岁的大孙子也能转得动不?”

    “能哪。好用!”

    干脆也让七岁的大孙子试试,虽然有些笨拙不过也能转得动。

    黄猎户儿子看得眼馋想玩,可是他们家里没有太多的玉米,挤也挤不进去人墙。

    “雷娃想试试?”黄猎户见儿子眼巴巴看着就逗他。

    “想,手不痛。帮娘剥玉米。”黄猎户儿子还知道搓玉米手指痛。有这个东西之后他就能帮爹娘剥玉米了。

    “等明年我们家再种多点玉米,再给你买个?诶,里正,能买不?”黄猎户还乐呵呵问里正。今天他没进县城赶集,没能第一时间知道白知县给他们发的新农具了。

    “对呀,这东西好使着呢。”村里不乏有脑子灵活的人,心想着自己家里地多能种的玉米也多,有个玉米脱粒机能方便不少。

    农村里的孩子几岁大就懂得帮忙干活了,干不了力气活跟在后面捡稻穗捡点干树枝回家烧。连七岁大孙子都能转得动,那农忙的时候让家里的子丫头脱玉米也好呀。

    听里正了,收田赋的时候,如果收的是玉米粒儿还能再便宜点,剩下的玉米芯拿来烧火正好。

    “这不县老爷先让我们看看好使不好使嘛。”里正当然是支持配合他们的白知县了。

    石牛村如此,其他村庄更如此。隔壁县想抢银矿脉的事根本没在临木县掀起一点儿波澜。

    相反,临木县白知县从户部那儿弄来玉米脱粒机并给每个村发下去的事成了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以至于中秋节将近的时候,郡主府收到了一大堆节礼。而且全部记得郡主不收贵重的,所以干脆做成吃的,拿到集市上去卖也卖不到十文钱,让白桃想拒收都拒不了。

    之前从郡主府这儿换了辣椒苗的县上人也松了口气,知道郡主府上缺辣椒吃,借着中秋节节礼给白桃送泡椒。一坛子一坛子做好的泡椒直接夹出来吃也行,拿来做菜也行。

    见到郡主府的女管家把节礼收了,他们也开心得很。

    花红当然不是白收别人的节礼,别人给郡主府送节礼,她就让人拿一包西红柿种子回去,让他们有条件就冬天暖房种,没条件就留着开春种。

    因为道路闭塞,西红柿种子居然还没传到蜀中。就算有,也仅在富贵人家里才有种。

    花红没有怀疑自家郡主,她以为是头儿告诉郡主的,又或者是白茂文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这种子看着跟辣椒种子一样啊?”

    “听郡主管家是西红柿的种子。”

    “就是那皇后娘娘吃的好孕果?”

    西红柿虽然没传进来,皇后娘娘的八卦倒传进来了。毕竟一个妃子凭龙凤胎封后这等大事往上找没找出第二个。不过百姓最为关心的还是好孕。

    “对对对,就是那个好孕果。”

    “吃了生龙凤胎啊。我家新娶了媳妇,今年暖房一定要种起来。”

    古代多在冬天成亲,一来冬天猫冬农活少,二来若是怀上了也能在秋冬的时候生子,婆家能多照顾产妇和新生儿。

    新娶媳妇那个婆婆,儿媳妇嫁进来已经九个多月了,虽然她没催儿媳妇,可儿媳妇老皱着眉也不行呀。把暖房种上,过年吃点好孕果,来年生对龙凤胎。

    别人怎么种西红柿白桃不管,现在郡主府上有这么多泡椒,白桃完全可以拿来做不少好菜了。

    泡椒凤爪,泡椒鸡杂,还有水煮肉片酸菜鱼,全都是辣的辣的辣的,以至于大忙人周展阳赶回来郡主府过中秋节一看桌上的菜全是辣的,当下冷汗条件反射就要冒出来了。

    白桃见状,赶忙让厨房把不辣的菜传上来。辣的和不辣的对半开,让白茂文连连看了自家妹和周展阳好几眼。

    辣椒也还是在进蜀中的路上才对外公开着吃,周展阳率军进蜀和他们错开,缘何妹对周展阳的口味如此熟悉,知道他不能吃辣还特地交代厨房另外做了不辣的菜?

    唔……算了,反正以周展阳见不得光的真实身份,以后也是常驻他们家,嫁妹不嫁妹没什么区别。

    不过当开席的时候,白茂文看见周展阳面不改色朝酸菜鱼和水煮肉片伸筷子,甚至误将酸菜鱼里的泡椒当酸菜夹了也没见他皱眉,白茂文就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多虑了。

    白桃低头扒饭不吭声,她当然知道周展阳这次不怕辣的缘由了。

    上次周展阳亲她被辣到飞起的罪魁祸首就是名为涮涮辣的辣椒,这涮涮辣还是空间里灵泉水浇出来的,自然和老百姓自己种的二荆条不一样。

    “别光是吃饭。”白茂文见白桃都快把碗扒穿底了,给她装了一碗山药猪骨头汤。

    “养养胃。”

    “你也是。第一次是辣椒,不能吃太多。”白桃自己喝汤还顺嘴周展阳一句。

    瞟见哥哥看过来的眼神,立即又低头乖巧喝汤。

    然而白桃的乖巧只是表面上的乖巧。

    周展阳回来之后,白桃就又变回夜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