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写报告

A+A-

    古代的信息是很闭塞的。

    官方信息通道又掌握在朝廷手里, 寻常百姓想要及时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

    也就一些走南闯北的商贩、帮人运东西的跑腿知道南边有一种很厉害的新农具了, 过年的时候回来跟亲友吹嘘一下在南边的见闻,所以实际上知道有脚踏谷机的人并不多。

    像临木县里的里正们也就有一两个知道南边有脚踏谷机。

    听脚踏谷机收稻谷可快了, 往年五天才能完的稻子,一天就被完了。

    知道归知道,他们并不清楚脚踏谷机长什么样。

    等里正们在县衙门见到脚踏谷机时, 他们光是看这东西就知道很好使。

    白茂文给里正们按每两百亩水稻分一个脚踏谷机,有的村庄分到了三个, 有的村庄却只分到了一个。

    “牛背村石牛村……这几个村落的旱地面积比水田多,还是需要各位里正安排好农忙双抢。”白茂文还跟里正们解释道。

    临木县的里正们全都理解,先别这些脚踏谷机是白知县费尽心思弄到手白给他们的, 就算要给钱他们也乐意买呀。

    去年给发了玉米脱粒机之后,现在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就连猎户家都有了。

    猎户上山猎, 家里老爹老娘妻子孩子种的玉米收获了, 当家的不舍得家人剥玉米粒疼得手,勤快点猎换银子就把玉米脱粒机买上了。

    眼前这脚踏谷机既然他们白知县有门路买到手, 那他们自然是很想买呀。

    一家人买不起,他们可以几家人合资买。现在没钱, 等年底收获之后肯定有钱了。

    反正现在白知县有门路, 他们一定要先预定上。

    “我们三溪村水田多, 两台脚踏谷机肯定是不够的。能不能,能不能再定个五台?”秦里正就是个脑袋灵活的。

    “我们雁停村才多水田,我们也要定个五台。”雁停村的罗里正抢着道。

    雁停村大部分都是平地, 还有徐缓的河流淌而过,有农田肥沃大雁飞过都要停驻之,种水稻的确很合适。

    “你们雁停村不是才改了不少水田种玉米了吗?”

    “我们种早稻和秋玉米怎么了?就是要脚踏谷机才能抓紧时间双抢种求秋玉米啊。”雁停村罗里正可有理有据了。

    里正们争争吵吵就一个意思,想靠着白知县的关系提前预定脚踏谷机呢。

    反正以后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的,里正们对白知县是相当的信服。

    然而里正们还不知道白茂文得到这些农具全是免费的。

    既让临木县的村民们尝到甜头带他们一起富裕起来,又明晃晃暗戳戳双线刺激其他县:跟着朝廷的大方向走就有肉吃。

    藩王帮他们扳倒了,赋税也减免了,开的荒地还三年免赋税,就连被迫参与反叛的士兵都还能劳动改造争取早日赦免回家种田。

    都这样了还跟着藩王余孽造.反,眼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脑袋拴别人裤腰带上,听信别人哄着没影的荣华富贵,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咋地?

    看样子是连能提高亩产两三倍的化肥都不想要了吧?

    得,继续眼红着看呗。

    看成王余孽还是不是真如此齐心。

    切开黑的白军师从内部瓦解敌人让其自乱阵脚那是驾轻就熟了。

    玩弄起人心来更是炉火纯青,里正们还千感激万感激知县大人的好。

    当然,白知县的确挺好的也没错。

    脚踏谷机来得及时,临木县各村庄还没用上就先被其他县眼红上了。

    其他县的知县大人被里正们问得头大,纷纷向白茂文探这脚踏谷机的事。

    这些知县们其实心知肚明,蜀中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临木县先传出来的。

    去年是那个玉米脱粒机,还有什么驱寒除湿的辣椒,今年似乎郡主又在忙活着什么了。

    这个没人敢探,连原驻扎军都被蜀中总督大人一锅端了,谁还敢探郡主那个工厂在捣鼓些什么呀。

    可还别,那个辣椒是真的好。

    托人从临木县买了点回来吃,可比胡椒管用多了。

    现在他们县也已经开始种了。

    至于辣椒种子……只要不煮熟杀青再卖,总能弄到种子的。

    其他知县一问,白茂文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隐瞒脚踏谷机的事。

    他们听完之后果然就羡慕妒忌恨上了。

    农忙双抢的时候,脚踏谷机更是掀起了一阵热潮。

    因为脚踏谷机它是真的好使,两个汉子轮着来就能把稻子上一天。有了脚踏谷机之后,还嫌割稻子割得不够快的。

    当然这只限于像牛背村这种水田少的地方。

    其他地方还是很缺脚踏谷机的,以至于三溪村的秦里正都觍着老脸过来问牛背村老里正借脚踏谷机了。

    “得爱惜着啊,可别磕碰坏了。”老里正眼瞅着旱地里的玉米就要熟了,也不跟秦里正争这些了。

    手里有粮之后,老里正都变得大气不少。

    “那哪能啊。”秦里正谢过之后赶忙让两个汉子用牛车把牛背村的脚踏谷机运回三溪村去。

    为了表示诚意,秦里正他们还是用的最宽敞的牛车,上面还铺上厚厚的稻草,就怕把谷机给颠簸坏了。

    老里正见状也放心多了,要不然哪能把谷机借给他们。

    “老哥哥呀,我看你们旱地那儿的玉米长得可茂盛啦。”秦里正没跟着回去,而是手搭着眉沿眺望远处的玉米地。

    “郡主等种稳妥了就轮到你们啦。”

    老里正戴上草帽就往玉米地走去。

    “嗬!结这么大的玉米棒子?!”秦里正跟过去,看到老里正随便挑了几个玉米掰下来,每一个都特别饱满。

    单一棵玉米杆就结这么多,粗略估算一下这亩产岂不是翻倍了。

    “肥用得好,这玉米棒子就结得好了呗。”老里正乐呵着呢。

    “走,去咱们家吃玉米。”

    玉米还要半个月才长老,玉米这时候吃嫩的最好,加点盐煮上半个时辰,又糯又香,连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吃。

    以往可没舍得这么吃,都是等长老了之后掰下来晒干磨玉米面的。

    今儿秦里正来了就请他尝尝用新农肥种出来的玉米味道如何。

    事实上这玉米味道就是好,老里正见秦里正吃得舒心又送了他大半袋子。

    秦里正又吃又拿的不好意思得很,三天之后用完脚踏谷机清理干净再上好油妥妥归还,半个月后用了牛背村谷机的几家汉子还过来牛背村帮忙收他们的玉米。

    是帮忙,也是让他们看看人家牛背村种的玉米有多好。

    “这玉米长得可真好呀。”三溪村的几个汉子看得都眼红了。

    “最快后年你们那儿的旱地也能用上了。”

    白桃在边上登记每块玉米地的产出。

    从春耕到落种施肥,间苗药拔草,再到现在收获,每一块地经历了什么都一五一十登记下来,用最直白的数据记载使用新型农肥的实验结果。

    这之后她还得写报告给丰元帝,可忙了。

    “咱们不急不急。”几个汉子看郡主大热天里都亲自出来忙活,怕她被这暑气给熏坏了。

    没看大滚滚都没跟在郡主身边,一直藏在水里不出来嘛。

    对比一下,大滚滚真是世上最有福气的大白熊了。泡在水里还有果子从上头漂下来捞着吃。

    桃子李子随便捞,不够了还有皮猴尖笑着扑腾扑腾往水里扔。

    这都是因为有郡主啊。

    这才一年时间呢,他们临木县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了。

    有郡主在,他们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村民们嘴上是不急,可是有人急了。

    白桃的八百里加急报告才刚到的丰元帝手里呢,就有人在早朝里上奏折狂夸盈丰郡主,亩产万斤玉米,比大跳进还夸张呢,简直就是人有多大胆造谣就有多敢。

    夸完盈丰郡主又哭嚎上了,哭西北那片百姓衣不附体食不果腹,种什么都产不出粮食来,盈丰郡主应心怀天下巴拉巴拉巴拉……明里暗里都是撺掇丰元帝把盈丰郡主弄西北那边去呢。

    似乎有人忘记了曾经平王还掳过盈丰郡主的亲哥哥来着。当年可还是出动了他养的神猪才把白茂文给救回来的。

    丰元帝就袖口揣着白桃给的本本看下面的臣子嚎,若不是单手撑着下巴斜依在手枕上太过分了,丰元帝还真能干得出来的。

    唔……黄金的冠子还是太沉了,夏天换乌沙的吧,还是薄纱那种。

    省得身后两个扇风的宫女老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