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乌桕树

A+A-

    天色已暮,天平山峰峦起伏,秋意弥漫,远远近近,入目俱是一片槭枫的红与杏叶的金黄。山下湖泊水波清澈,透着些许秋寒。

    放牛的、砍柴的,都匆匆往山下赶,急着回到自己飘起了炊烟的家中。

    嬉笑了一路的女孩子们,也各自如倦鸟归巢,在村口道别而去。

    “老太君,我回来了。”沈青青刚进院子,便看见坐在院中的老妇人,站住脚,盈盈行礼。

    “回来了就好。”沈老太君从破旧的藤榻上起身,向她招手,“同老太君没必要这么生分,他们大户人家看重昏定省,我们家却从来没有这个规矩。”

    “……好。”沈青青神情有些不自然,顿了一会儿,带着几分自嘲轻轻地道,“病糊涂了呢。”

    霜官儿从屋子里跑出来,“姊姊回来啦!”

    “你的糖葫芦。”沈青青取出一根红彤彤的糖葫芦,俯身交给霜官儿。

    “谢谢姊姊!”霜官儿拉过她的脖子,在她鼻尖上轻轻一蹭,“还是现在的姊姊好。”

    沈青青一怔,知他无心,没理会,转向沈老太君:“老太君,青青病已好了,但大夫人和十娘怕都不希望我回府,便在这儿住些日子,待舅父从临安回来再做算。您老人家先带着霜官儿回去吧,铃、阿晴她们都很照顾我,村中一半是沈家庄子里的佃户,也不会来为难我,老太君还能偷偷从府中给我送些吃的来呢。”

    当日沈老太君得知她被送到了田庄上,带着霜官儿急匆匆便出府了,身边并未带着银钱,这些日子住在破屋里,祖孙三人全靠老太君变卖了的那支金簪子吃饭。

    虽一支金簪能换无数米粮和药材,俭省些足够顶一年的花销,但一来沈家的老太君有家不回出去不好听,二来老太君和霜官儿也受不得这乡野生活,三来沈老太君富贵惯了,出手阔绰,前些日子光是买药就花了二十两,真要住下去,只怕再来十根金簪子也不够。

    府里头家主沈双全远在临安,大夫人吴氏一手遮天,约束仆役们不得来村中为祖孙仨送钱买米,若是余下的钱再这么个大手大脚的用法,再过两日,他们老少三人就得开始典当衣服了。

    沈老太君拉她到身旁,摩挲着她的肩头,笑道:“你这娘鱼,当我是吃不得苦的么?前些日子,村里头不只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出手不阔绰些,如何立威,在这儿过下去?”

    “菱儿啊,过来,我同你细细。”沈老太君拉她在藤榻上坐了。

    这藤榻很有年头,满是破洞,但经过沈老太君仔细的擦拭,倒也不显寒酸。榻旁是一株直挺挺的乌桕树,红叶凋零,一片片从枝干上飘落下来。

    榻上放着一幅绣到一半的绣品,是一树金色的桂子,针脚细密,刺在玄青色的缎子上,金碧辉煌。

    这些日子,除了依靠沈青青在附近木渎镇上卖花,还靠着老太君一手极佳的绣品,攒了几个铜子。

    一老一少现在并肩坐在藤榻上,安宁得像一幅画。

    “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住在这院子里。”沈老太君此时的声音很温和,比她的相貌更年轻一些,听起来约莫只有四十出头。

    “那时候,前朝还没有亡,这株乌桕树也没这么高。院子里的菜园还在,水井旁的架子上,每年能结不少葡萄。”

    “后来呢?”霜官儿不知何时跑了回来,依在榻边,好奇地眨巴着眼。

    “后来呀……”沈老太君把他抱起来,安置在膝头,“后来,我被人拐走,一路辗转,卖到了戏班子里去。”她顿了一下,自嘲地笑一笑:“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官宦人家的女孩,知书达礼,能被高价卖进秦楼楚馆,我们这些粗笨的庄户女儿,只能作更下贱的戏子。”

    沈青青默然,这就是父亲所的,世间的疾苦么?不离开深宫高阁,是永远也不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沈老太君接着下去:“戏班一路辗转,到了余杭驻扎下来,唱那吴越一带的戏,十几年下来,我竟挣出个名伶的名头来。年纪再长些,恰好遇上你们祖爷爷,为人仁厚,见我孤苦无依,便讨我回家做续弦,还为我寻觅家人,不想兵乱四起,他们早已死的死,散的散,你们祖爷爷四方听,最后只收回了这一纸地契。”

    霜官儿懵懂地眨了眨眼,下意识吞了个糖山楂,被酸出了一包眼泪。

    沈青青不语。

    “青青,我知道你不愿回去。”沈老太君放缓声音,“十娘那孩子心眼窄,她做了些什么,我心里头明镜似的,她那娘亲又庇护她,这会儿回去,老太君也不能护你周全。”

    她一介戏子出身,当初老太爷一死,要在沈家待下去亦是举步维艰。不得已,将中馈尽数交给儿媳,换来个太平安稳。这一来过去数十年,此时也没借口将中馈再从孙媳妇吴氏手中抢回来。

    “我已派可靠的仆妇往桐庐送信去了,现在就陪你一道在这里住着,等你那舅舅回来。”沈老太君抚着少女一双瘦削的手,语气坚定。

    沈青青听到这里,眸色一闪,神情莫辨:“舅父在桐庐……?”

    “他呀,又去讨好那‘贵人’去了。”沈老太君笑着摇头,眼角的鱼尾更加旖旎。

    她扶住沈青青一双肩,看向她:“菱儿,你今年也不了,你舅母是吴氏的娘子,连你舅舅也要敬她三分,她将来克扣你的嫁妆,又该如何?”又或是……直接在亲事上作梗呢?

    她一个万事不管的老太君,纵然能拿出体己钱贴补最宠爱的玄孙女,手却依然长不过那个当家的大夫人去。

    “大夫人虽厉害,我也未必会被她欺负了去,老太君放心。”沈青青低下眼,语气里有着绝对的自信。

    “你这孩子……”沈老太君无奈地摇摇头,“从前和云儿一般软得面团似的,一病下来,又这般要强,莫不是在怨生病时老太君没庇护着你?”

    她没等沈青青回答,自顾自地道:“别忧心。这些日子我已想过,咱们祖孙三人就在这儿住下,以你的名字弄些产业出来,将来就作你的陪嫁,地契屋契在自己手中,也不怕被九娘侵了去。”

    九娘,是大夫人吴氏在娘家时的排行。

    “老太君……”沈青青一时不知什么好,重新睁开眼的,似乎是她又不是她,面对这和蔼的老妇人,她总有些疏离,一时有些受不惯旁人对自己这么好。

    “前几日典那金簪,共得三十两,这几日抓药买米,花去二十五两,卖花刺绣,得了五百文,也不少了。我都妥善地收着呢,我们江南道米粮价贱,单买米粮一年也花不完。”沈老太君虽不掌中馈,但心里这算盘拨的半点也不含糊,“眼下初秋,正是养秋蚕的时候,我方才遣霜官儿往村头范三家讨了些蚕虫来,等下了丝,咱们自己织也好,卖给人家也好,就当消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