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蒸粉糕

A+A-

    灶房宽敞明亮,透过蒙着细纱的窗户,能够隐约看到屋后的水井和茂盛的野葡萄藤。虽是野物,那几茎葡萄藤倒也结出了果子,每一串上面的葡萄都有拇指大。

    “青青,这些野葡萄能吃不?”铃咂了咂嘴。

    苏晴正将和了水的米粉揉成团,闻言横过手肘了铃一下,嗔道:“馋猫,就知道吃,也不来帮忙和面。”

    “哈,阿姊呀,你不正揉着呢?”铃笑着闪开几步,一个健步钻进灶下,“我帮青青烧火呢。”

    刚搬进这里时,旧屋里的灶台是现成的,锅早已锈蚀得破了,灶头上的白粉也剥落下来,斑斑驳驳的。

    幸好有以铃家为首的几户人家帮衬着,锅已换了新的,灶头也粉刷一新,还用青色的颜料在边缘画出吉祥纹样,甚至灶神爷的画像也已经供了起来。

    铃和苏晴做惯了活儿,各自熟门熟路,反倒是沈青青显得有些无措。

    “青青,你从前吃穿有人照料,一时有些适应不过来吧?”苏晴体贴地将她手中的面团接过来,熟练地揉好。

    “倒也不是适应不了。”沈青青摇头,“只是……家里的灶台与这儿不同。”

    苏晴了然地点头:“你们大户人家,家里都是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烟火气也不重。”

    沈青青笑了笑,其实她才不知道厨房大灶房的有什么区别。

    她只知道,她第一回见厨房,第一回亲手煮饭,都是在风沙肆虐的西北大营里头。那时押运粮草的队伍屡次受到沙暴阻隔,不知所踪,军中一度陷入恐慌。所以哪有什么灶台稻草,能有几枝枯枝生火,煮起一锅粗糙的粟米,已是天大的幸运。

    一个面团在苏晴手里揉成了型,因是米粉,比面粉少了几分韧性,看起来并不如普通的面团那般圆润。

    “青青,接下来呢?”苏晴歪了歪头,将面团从一只手里扔到另一只手,轻轻掂了一下,“这面团有二两。”

    江南盛产稻米,这几年又是太平盛世,村里人家倒也户户能吃上白米,但将好好的粳米成粉做糕点吃,还是嫌太过奢侈了。

    大约也只有沈家那样家财丰厚的,才会想出这样新奇的吃法吧?苏晴这样想道。

    “掐成一个个面团,然后拍在锅边上就行了。”沈青青掐出一团,一边着一边轻轻按在已经烧热的锅边上。

    苏晴瞪大了眼,就、就这么简单?

    这哪里像大户人家锦衣玉食的精致吃法,倒像是出门在外的简易一餐。

    铃看看火烧得正旺,从灶下钻出来,一张脸被热气腾得红扑扑的,笑靥如花,隔着锅里的蒸汽看着一个个紧贴锅壁的米饼,揉了揉鼻子,狠吸一口气,“哎呀,已经飘出米香来了。”

    隔壁老林正倚着把锄头翻屋舍近旁的菜地,被翻出来的杂草在木槿织成的篱笆旁堆了半膝高的一堆,太阳曝晒过后又被翻回泥土中,成了最简易的肥料。

    理完菜地,老林揉了揉肩膀,看看日头不错,拔高声音喊道:“针娘,把前些日子收的稻谷拿出来晒晒!”

    “就你事儿多,前几日刚收回来的时候就晒过了,怎地又拿出来晒?”虽然这么着,范二娘还是拖着两个鼓囊囊的麻袋挪出了屋子。

    一出低矮的门槛,范二娘把麻袋往地上重重一放,双手叉着腰,眼睛往沈青青家院子一瞄,压低声道:“原本谷子都是晾那儿的,碍不着我们家的地,哼,现如今来了个老不死的老太婆和两个兔崽子,连谷子都没处晾。”

    老林黑了脸:“就你话多。还嫌昨个儿不够丢人?”

    “行,行,行。”范二娘横了他一眼,一把抓了麻袋底下两个角,赌气把里头的谷子尽数倾在院子里。

    “噢,晒谷子咯!”

    石头在屋里看见,蹦蹦跳跳地从门槛里跑出来,砰地一下跳进稻谷堆中央,还未脱壳的稻谷尖尖上带着细的芒刺,挂了石头一身。

    老林虎着一张脸,这孩子就知道添乱!也不看看人家隔壁的霜官儿,这会儿正乖乖地习字呢!

    范二娘一声尖叫,回身抓起廊下芦粟穗子扎成的笤帚,狠狠往石头身上招呼。

    “兔崽子,谁教你的?!糟蹋粮食,你出息了啊你,还敢糟蹋起粮食来了!”

    石头被懵了,满院子乱跑,把院角的鸡棚撞破了一个角,被惊吓到的鸡“咕咕”地叫着,扑腾着翅膀低空掠过,在院子里跟石头一起飞跑起来。

    满地的稻谷飞的到处都是,惊吓过后的鸡群发现地上满是谷物,纷纷停下来低头啄食。

    原本追石头的范二娘气得哇哇大叫,转而拿起笤帚驱赶鸡群。

    “唉,败家娘们。”老林愁眉苦脸地揉了揉额角,放下锄头,也加入了捉鸡的行列。

    毕竟这地上晒的可是他们大半年的口粮,今年天气诡异,不是连日阴雨,就是数月干旱,初秋甚而天降大雪,虽不至于归为荒年,但收成着实算不上好,这些粮食可是经不得一点糟蹋的。

    这里院子忙得不可开交,沈青青家的院子依然安安静静。

    霜官儿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子前习字,将沈青青方才写的字迹都临摹过一遍后,霜官儿拿起《千字文》,开始低声背诵。

    “就是这儿了。”一辆马车驶入村间狭的十字路,在院子的篱门前停下。

    “来,搬下来。”有人指挥着,车上跳下来两个壮实的汉子,一个手中扛着铁锹锄头,一个拿着四五株半人高的苗木。

    霜官儿撂下书,蹦蹦跳跳地冲到门前,仰起头看着三人问道:“你们找谁呀?老太君和村里的婆婆们去寺里头进香了,姊姊在里面。”

    “你姊姊?可是青娘子?”那人冲霜官儿作了一揖,“的木渎镇上的平四,受我家主人之托来寻青娘子。”

    “她们都叫我姊姊菱娘子。”霜官儿第一次被人像个大人一样对待,不禁装模作样端起老成的表情,清了清嗓子,“你们找她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