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朝会
今日朝堂上气氛分外沉闷,大殿外酝酿着一场急雨,天色阴沉,浓墨一般的乌云似乎随时都会倾泻而下。
罗旭手执笏板,挺直腰背,竹竿一般硬挺挺地戳在大殿正中,语气平得仿佛一根弦,汇报昨夜提刑司中发生的混乱。
“昨夜掌灯后,有数十人袭击提刑司,有书名吏与衙役受伤,轻重不一,但未有伤亡,唯有副手朱启山伤势较重,至今未醒。”
“可知那些人是何身份,为何而来?”越璟问道。
“有一人死在官署内,被一支朱漆黑翎,长两尺三寸的羽箭一箭穿心而死。”罗旭取出羽箭,交给荥木,“死者身上并未找到任何身份证明,恐是大族豢养死士。”
“哦,死士?”越璟从荥木手中接过那支箭,看了片刻,突然扬手,向着阶下掷去。
朝堂上响起一片压低的惊呼,羽箭直直落在左丞相徐清跟前一尺处,嵌进石砖缝隙中,颤颤地晃动。
徐清抬起头,“皇上的工夫一点都没有落下。”
此话一出,众臣恍然记起,当年吴越王的一双儿女,策马在战场上的模样。
当年这一对兄妹,真是太过耀眼了。可为什么,到如今,一个尸骨作灰,一个除却守成外,毫无建树?
越璟看着徐清,“徐老认得这支箭么?”
徐清抬起手中笏板,答道:“臣年老眼花,恍然有些印象,但记不清了。”
“朕倒是记的很清楚。”越璟的目光一一从众臣脸上滑过,一字一句地道,“朱漆黑翎,长两尺又三寸,这是当年长公主所用的箭。”
朝堂上一片寂静。
桐庐公主死后十年,皇帝第一次在朝堂上毫不避讳地提到她。
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爬过每个人的心头,站在末尾的几人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肩膀。
“如此,恐怕乃有人借长公主之故,装神弄鬼。”徐清干巴巴地一笑,“老臣相信罗大人明察秋毫,定能查出端倪。只是听闻,那位朱大人乃被石砚击伤后脑,因此伤重不醒。当时方大人正与他一道,且有人在外听到屋内发生争吵,怎知不是两位大人有些龃龉?”
罗旭一瞪眼,“我宪司之事,徐老倒是仿佛将眼睛挂在了院子里枣树上一般清楚。”
分明是开玩笑的话,但经罗旭一本正经的声音出来,惹得众人想笑又不敢笑。
“方大人也被刺客所伤,如今正在官署休养。”罗旭补充道。
徐清花白的眉毛抖动一下,“皇上,依老臣之见,只怕这位方大人要排除一下嫌疑,才好得过去。”
越璟点头,“丞相认为,应如何排除嫌疑?”
“老臣认为,赏罚须得分明不错,方大人身染嫌疑,当革除官职,留于宪司,待查清……”徐清话未完,被人愤然断。
“你……!”一个青年出列,争道,“我相信子裁,我愿……”
荥木上前,摇了摇头,温声道:“雷大人,朝堂之上,不可无礼。”
罗旭也扬起衣袖,挡在他面前,喝道:“云芝,不可鲁莽行事。”
“我、我……”雷疏攥紧拳,沉默片刻,手执笏板深深一揖,“臣愿领此案,查清是何人夜袭宪司。”
“雷大人与方大人私交甚好,只怕不妥。”徐清笑盈盈地望着雷疏,眼中神色森寒。
“你……简直……”雷疏深吸一口气,按捺住胸中愤懑,反问道,“以左丞相之见,当命何人追查?”
徐清拱手,“自是听凭皇上安排。”
越璟冷哼一声,“谁愿领下此案?”
迫于徐清往日权势,又见雷疏被如此呛声,无人再敢应声。
越璟又问了一次。
一人出列,一直走到大殿最前方,“大理寺愿代为彻查此事。”
“大人,您这是……”站在列中的大理寺的人不由瑟瑟,怎么在这当口上,把这案子揽到自家头上?这不是明摆着惹徐清不痛快吗?
众臣也疑惑,大理寺卿方镇出身桐城方氏,文法独好,却不大爱掺和进断案中,在他的带领下,大理寺不过办些案,今日怎么想不开与徐清杠上了?
难道——真应了从前的猜测,方扶南真与桐城方氏有关?因此今日,方氏才站出来庇护于他?
可双方不是齐齐否认了这个法吗?这唱的到底是哪一出?
“提刑司的事,由大理寺查,倒也好。”越璟点头,“罗大人意下如何?”
“听凭皇上安排。”罗旭语气依然平得似一条绷紧的弦,续道,“除却官署动乱,今江边渔民来报,于富春江中发现尸首数具,除一女子中箭身亡外,余者皆着黑衣,死于刀剑伤。”
刚经历方才弥漫着硝烟味的争执,朝堂上众人对罗旭接着的案子并不敢兴趣,连越璟都显出兴致缺缺的样子。
越璟不话,徐清作为左丞相,便代劳了,向罗旭道:“前几日便听闻有山贼流窜至富春江边,果然伤人,罗大人也该多在意这些事。”
提刑司公务颇多,除掌管地方刑狱,也领农桑、剿匪、监察、财赋等职。但两浙路是京师所在,守卫森严,因此两浙路提刑司从不插手临安城内的治安问题。
不过,既然徐清提到此事,罗旭当然不会随意个哈哈就让这事过去,“徐丞相教训得是,只是近来宪司人手不足,下官也是分身乏术。”
“不必忧心,朕给你添一名副手便是。”越璟扬眉,望着徐清得意的眉目,轻轻一笑,“数月前,漠北军祭酒颜晗从桐庐启程回到临安城。十年前,漠北军送长公主衣冠归来之日,朕曾许下承诺,颜子陵若回临安,必将委以重任——不如,就从罗大人的副手开始做起。”
徐清面色猛地一沉,朝堂中再次一片安静,连呼吸声稍重一些,都会引起旁人注意。
一日之中,皇帝不仅提到桐庐公主,还提起了颜晗,死人还不可怕,活人更可怕啊。
而且,提刑司虽不拘文武皆可任职,但两浙路掌管整个临安城及京畿地区,一向太平安乐,因此司中都是文官。此时突然擢升颜晗进入提刑司,不知为何,总令人觉得背后凉飕飕,似乎临安城中不久也要开始行军布阵,起仗来了。
“军祭酒大破北羌,定十年太平之局,下官不敢忝居其上。”罗旭在众臣震惊地目光中,从容拒绝了越璟的提议,“臣倒想请皇上下旨,让另一人来当副手。”
越璟坐直身子,“是谁?愿闻其详。”
“忠勇侯,薛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