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抗清
过了一,崇祯皇帝又下旨,封卢象升为“下勤王总督”,统领各路京城周围人马,组织抗清。并且还御赐尚方宝剑,准予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一时间,卢象升的职位噌噌地窜升,成为各路武将中最灸可热的一个,风头大有盖过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架势。
对卢象升来,自然是感激涕零,更加热血沸腾,发誓要以身报国,誓死为保卫北京而豁出一腔性命。连夜召集部下开会,把那把御赐的尚方宝剑挂在墙上。
宝剑朱漆描金剑鞘上垂着一条金色流苏,这是皇家御制标志。
卢象升神情激动,对部下慷慨陈辞:
“各位同仁,陛下封赏,绝非象升个人之功,这是国家对我部的殷殷期盼,我等为大明臣民,国有危难,赴命救亡,乃军人职守,象升有言在先,与清兵一战,凡我部官兵,必须拿出决死精神,尚方宝剑在此,谁若贪生怕死,擅自后退逃跑,定斩不饶。我卢象升若是后退一步,人人皆可斩我。”
会场一片肃然。
对于另一部分人来,就有些发酸了。
卢象升得宠得势,自然就会有别人受冷落,对于胸怀宽广的人来,可能不在乎,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胸怀宽广。
比如曹化淳之类。
这两他本来心情就不好。
作为东厂提督,竟然在晴白日之下,遭受了莲花党的袭击,让人家抄了老巢,杀死好几个番役,这种奇耻大辱让曹化淳把所有的下都训了个狗血喷头。
两个当值档头,责打四十棍,打得屁股上血肉模糊。
发完了脾气,曹化淳下令:“此事到此为止,绝不可外传,让外人知晓。”
丢不起这人。
现在,更让曹化淳恼火的是:卢象升又连续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赐和重用,“主战派”大出风头,象他这种鸡肠肚的家伙,岂有不冒酸水,生邪心的?
曹化淳将潜入卢象升军队内部的东厂番役宋典给找来。
“宋典,让你收集卢象升谋反的证据,你做得怎么样了?”
宋典愁眉苦脸,摊摊,“公公,的一直尽心尽力,可是那卢象升没有丝毫要谋反的迹象”
“放屁,”曹化淳尖着嗓子叫道:“我用你废话?卢象升要是真谋反,我还派你去费这个屁劲?就是因为他不会谋反,所以才用得着你,无中生有怎么栽赃那是你的事,限你半月之内,把证据给拿来。”
“是。”宋典不敢反驳,乖乖答应。
曹化淳气得肚子一鼓一鼓,满面杀气,下的番役档头们都战战兢兢,不敢在他面前大声喘气。
“卢象升,”曹化淳咬牙切齿地道:“我让你得势,我让你猖獗,哼哼,不用急,本公公用不了多久,定要把你搞得身败名裂,成为一泡臭狗屎。”
宋典领了曹化淳的任务,回到卢象升的队伍里。
他看见麻无卡正在和另一个陌生人聊。
“宋头儿,你来啦,这位是谭保,谭先生,我的老相识,刚刚投到卢大帅军中来的。”
宋典阴沉着脸瞅了谭保一眼,皮笑肉不笑地拱拱,“幸会,幸会。”
那么谭保怎么来到卢象升营里了呢?
原来,他被甘雨堂救下来以后,休养了几,恢复了精神,便按照甘雨堂的指点,到京城外面来寻找秦良玉的队伍。
可是打探一番之后,他失望地发现——秦良玉的队伍还没到。这也难怪,巴蜀距此千里迢迢,她哪里会来得这么快?
恰好,他遇到了卢象升的部队,上前一询问,听这只队伍正准备开赴抗清前线,并且即将和秦良玉的队伍汇合,谭保想,我就先在队伍里留下来,等秦良玉到了,再去找她吧。
而且他还遇到了自己的老相识——麻无卡。
两人一见面,竟然还挺亲热,虽然以前有过交锋,但是大家都不是记仇的人,彼此都以“江湖同道”相见,聊得倒还怪投缘的。
麻无卡,自己已经脱离岭南师门,谭保,我也不在义军了,重新投军吃粮。相视哈哈一笑,自也不愿意细问。
大家是故非友,自然也只些表面上的客套话罢了。谭保也和宋典客气了几句,宋典并不愿意和谭保多聊,拱拱就离去了。
谭保发现——宋典这个人,眼神里总有一种躲躲闪闪的隐晦意味儿,脸上堆起的假笑透着冷光,心道:“这家伙心术不正。”
对心术不正的人,最好少打交道就是了。
但是让谭保意料不到的,心术不正的人,你想少打交道,很多时候是躲不过去的,它就象牛皮糖粘身一样,死死贴着你,然后给你带来霉运。
君子易处,人难防啊。
谭保很快就随着卢象升的队伍参加战斗了。
他原本以为,北京是明朝的首都,应该是全国顶顶安全的地方,结果完全错了,北京在明朝末年几乎就是最危险的城市,清朝兵马每次绕过山海关,都能一直攻打到北京城下。
那么问题来了,清兵为何不直接攻占北京?
原因很简单,绕过山海关,就得走古北口或是青山关等险要山岭,清朝的部队最精锐的部分是八旗骑兵,庞大的骑兵部队走不了山路险路,因此杀到北京附近的兵马只能是两三万轻装部队。
然而这也够让明朝朝廷丢饶了。
清兵两三万人马,就屡屡杀到北京,杀你个人仰马翻,抢掠一番,然后再扬长而去,大明将士们都是白吃饭的?
起来令人嗟叹,事实就是这样。
山海关的关宁铁骑,是有战斗素质的,几年来牢牢守着关卡,阻挡了清兵的进攻,然而关内京城附近的守军确实非常稀松,和清兵作战的时候,常常几十人打几个,还不一定能赢。这就让清兵更加凶恶蛮横,横冲直撞。
卢象升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他率领王朴、虎大威、杨国柱三个总兵,将不到两万兵马开到顺义以东。然后照会其它各部友军,约会统一行动。
一场与清兵的战斗,紧锣密鼓地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