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娱乐女司令
莫茹还给了她一瓶子油, 用刷干净的挂盐水的瓶子装着,她还叮嘱老太太,“不要炒,煮疙瘩汤的时候滴几滴。”
炒菜容易引人注意,眼。
老太太嘿嘿一笑, “你是个好心的, 才见面第二次就可怜我老婆子, 好人好报。今儿我老婆子占了你大便宜,你快走吧, 出了这个门我就不认账了。”
有这些粮食, 她就能让老头子最后一程走得饱饱的,不用当饿死鬼。
莫茹就告辞离开。
路上周明愈道:“要不让邱磊暗中照顾一下?”
莫茹觉得也行, 看那俩老人, 年纪大了情况不太好。估计成分不好, 儿女不在跟前, 还可能有人来骚扰。让邱磊明着照顾肯定不行,暗中偷摸注意一下, 丢点粮食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天色不早了, 两人还是去找了邱磊。
邱磊听他们上午就来,急了, “我你们来办啥大事儿啊,来了不找我, 要走才来, 不如住一宿?”
莫茹笑道:“八还在家呢, 不能住。”
周七七就咯咯地笑。
周明愈就把那个痦子老太太的事儿告诉邱磊,让他暗中照看点。
邱磊瞅了瞅外面,声道:“那可是资本家地主,大的!当初儿女志向不同,有的在那边有的在这边,解放后俩儿子跑台湾去了,这边那个闺女就和家里划清界限,现在一般人不敢沾。”
周明愈点点头,故意道:“那还是算了,安全第一。”
他这么一,邱磊立刻道:“你们都了怎么能算了,放心吧,我巡逻的时候多往那里走两趟,那些混子就不敢去欺负他们。其实也没人敢欺负他们,上头也有政策,不整他们,也不给什么福利,就当俩孤寡老人。”
资本家都是要被整合的,只是他们儿子跑台湾,那就关系重大,是敌军!
抓着立刻枪毙。
尤其还是地主,很多地主都是就地审判,就地枪毙的。
但是他们闺女又是我方的,所以,有人的意思就让他们当普通市民自生自灭吧。
以前有他们族的晚辈们想捞点好处,还把老爷子了,气得瘫在炕上,结果老太太豁出去拿剪刀差点捅死一个侄子才吓住他们。
她又堆了一屋子垃圾,有点钱就去买吃的,俨然就是一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那些人捞不到好处就再也不上门。
听邱磊完,周明愈叹了口气,经历过这些年,几十年以后再回忆起来,不管是曾经贫穷的还是富贵的谁家都是满满的故事。
不过他好奇的是,老人家的儿子跑了,居然没连累闺女,按家里有反动派,就算位居高职都可能被倒审查。
这些事情他们不是当事人,自然也不好,也不去瞎猜。
时候不早了,到家得天黑,他们就和邱磊告辞。
第二天莫茹在家收拾一下那些东西,分门别类收在空间的箱子里,有些该处理的处理一下,尤其那些发霉的旧衣服,以后也可以捐给博物馆。
周明愈则去队里和代销点走一趟,把带回来的东西分分,像塑料布这样的,队里当然想要啊。
之后他去了一趟砖窑厂,晚上回家。
他进了屋里,就见八趴在炕桌上摆弄一个木盒子,里面装了一些线路。
那是莫茹收回来的自制矿石收音机,她觉得没用就丢在一边,没想到八竟然感兴趣。
莫茹整理那些次品布,还有两件汗衫,算到时候给公公一件,给自己爹一件。次品布给张翠花几尺,再给沈淑君几尺,其他的她就留着以后用,或者有人结婚来借。
莫应熠长身体呢,每年都要换衣服。
周明愈洗了脸拿手巾擦擦,然后上了炕,“八娃子,给爸爸看看这是什么。”
八看了他一眼,推给他。
周明愈研究了一下,发现零部件居然很齐全,就是没有电池,喇叭线也断了,天线已经不成样子得自己整理一下。
他笑道:“通上电池,不定真能响呢。”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高材生,时候也是玩过这种的,只不过要更高级一些罢了。他时候玩的起码是有二极管三极管的,根本不用矿石这种原始材料。
他让莫茹给他拿块大电池,再找出几块废电线来,然后去木匠工具箱里找了一些衬手的工具,就开始摆弄。
等周七七和菊花跑过来叫他们吃饭的时候,他又是烧又是拧的,已经忙活完了。
八伸出肉嘟嘟的手指头在开关的地方一旋,立刻传来嗤啦嗤啦的电流声以及声波传输的奇怪声音。
“滋滋……滋滋……”
八原本无表情的脸顿时露出惊异的神色,瞪着那东西,犹豫了一下,想用手指去试探试探。
周明愈拉着他的手,把他抱在怀里,“不能乱动哦,来,听听广播吧。”他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旋钮。
莫茹、周七七、菊花都凑过来,好奇地看着。
随着嗤啦嗤啦的声音,就开始传来广播员的声音,“中……央、人……”
居然收到了一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莫茹真是要跪了!
“五哥,你可真……厉害。”
周明愈勾着她的肩膀亲了一下,“要不是你男人呢。”
周七七立刻给他爸爸做鬼脸,“羞羞。”
菊花就嗤嗤地笑。
再扭扭,又收到一个省人民广播电台,然后收到两个地方台,一个地区广播站发出的,一个是县广播站发出的。
听了一会儿,中央台和省台时断时续,接收的不是很好,估计天线的问题。
但是俩地方台倒是不错。
几个孩子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全都入了迷!
音质其实很差,并不清楚,但是这种震撼却是非常强大的。
广播员那略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让人觉得很新奇,他们从来没听过,按照大人的法,这叫撇腔!
不只是普通话神奇,播音员话的方式、语速也神奇,尤其他们那样热情饱满的声音透过无线电波传过来,有一种让人着迷的魔力!
节目不多,挺单一的,基本都是播报各地的建设情况以及对今年丰收的总结和来年丰收的展望。还有中央领导们的活动,今天开什么会明天讲什么话之类的。
时断时续听不清楚,可孩子们居然听得一动不动的,都屏气敛息的。
就连八都手扒着桌沿,微微探着脑袋,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东西。
看他那样子,莫茹笑起来,看来也不是真的面瘫嘛,遇到感兴趣的事儿还是很激动的。
过了一会儿有歌曲的声音传来,“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之后居然还有《草原之夜》“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耶~~~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哇!莫茹也觉得真是了不起。
“是来叫吃饭,怎么……这是什么?”窗外响起张翠花的声音。
她发菊花和周七七来叫吃饭,结果一去不回,她就亲自来看看,没想到听到有人唱歌。
可了不得了,这是……大喇叭?
她蹭蹭进了屋,发现大人孩子们都围着炕桌在那里听得入迷,那东西有个喇叭,但是比公社那个可多了。
这是收音机?
张翠花没见过收音机,不过她隐约听一个收音机要百十块钱。
就这么个破烂玩意,百十块钱?
要不是有大仙,她得死红鲤子!
莫茹扭头看到张翠花正在咬牙切齿,心里暗叫不好,来叫吃饭呢,他们还不去,莫不是等急了?
她怕张翠花误会生气,就赶紧扯扯周明愈,对张翠花笑道:“娘,五哥做了个收音机给你和爷听。”
张翠花瞅瞅她又瞅那木盒子里的玩意儿,这东西叫收音机?
切~~呜呜啦啦也听不清啥,糊弄二傻子呢,我才不稀罕呢!
等等,自己做的?
红鲤子还有这个本事,能做收音机,这是哪里学来的本事?
就跟着高技术员学了那几天?
张翠花表示非常怀疑。
就在这时,八扭了一下,正好扭到县台,居然在唱茂腔。
张翠花眼珠子一下子亮了,蹭得挤进来,跟孩子一样探着脑袋盯着那简陋的收音机,“给我听听?”
正是她最爱听的赵美蓉观灯啊,这一听就入了迷。
……
南屋里周诚仁坐在饭桌前,瞅了瞅,“怎么还不来?”
大冬天的,这饭菜都凉了。
儿子媳妇们一大家子也都团团坐,等着张翠花叫了五一家回来吃饭呢,结果一个一去不回,两个一去不回。
这是咋的了?
丁兰英对泥蛋儿道:“泥蛋儿,你去叫嫲嫲和达达一家来吃饭。”
泥蛋儿就站起来跑着去了。
众人继续等。
一等不来,二等不来……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咋的了?
周诚仁寻思难道孩子叫不来?叫大人去,他看向王金秋看看丁兰英的。
张够蹭地站起来,“还是我去吧……”
许久以后,丁兰英犹豫:“要不,我去看看……”
……
自从周明愈把这个自制矿石收音机修好以后,这个冬天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多了一项娱乐——跟着二婶子听收音机。
以前社员们娱乐很少,顶多是农闲的时候听戏,有些大队有草台班子,农闲里各大队转悠着唱戏,能赚点粮食和钱。
这种一般很粗糙,戏服粗糙,唱的粗糙,会的曲子也就那么固定的三四首,没有花样。
就这个有些人也听得入迷。
可惜冬天冷,出门去别的大队总觉得冻得慌。
而周诚志又抠门得很,绝对不会舍得花粮食和钱请草台班子来队上唱戏。
所以,先锋大队的娱乐就更少。
按照平常,如果不干活的话儿,老头子们喜欢凑堆下五福棋,孩子们就抓石子儿或者玩柺骨、踢毽子、仗之类的,女人们则扎堆闲聊。
可干活儿的时候其实更需要娱乐啊。
女人们推磨、纳鞋底、编草鞋,男人们编席的时候,聊着天就不那么累。
这要是有个收音机听着响儿,当然就更不累了!
所以,周明愈修起来着收音机简直了,一下子就成为全村娱乐来源,听新闻、听琴书、评书、茂腔、黄梅戏、京剧……张翠花直接掌握着全村的娱乐开关,成为全村娱乐女司令。
当然也不是一天到晚开的,这东西要用电池的!
电池可是要花钱买的,就算队里出电池,她还不舍得总听呢。
后来莫茹跟她随便听,收音机买不来,这种零件还是买得到的,回头五哥再给做几个备用着。
管他能不能的先这样着呗。O(∩_∩)O
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张翠花这才放开了听,什么国家大事、开大会、什么责任田、包产政策,一时间没有她不知道的。
二婶子一下子成了走在前沿的人物,大家有事没事的就爱来问问她,“二婶子,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政策啊。”
别提多带劲了!
寒假时候莫应熠回来,看到这个矿石收音机立刻来了兴致,拉着周明愈研究了好几天,让周明愈给他把其中的原理讲得清清楚楚的,而且还拿出自己弄来的物理课本对照着看,真真的寓教于乐。
周明愈很惊讶,“弟,你才初一,怎么这个都会了?”
按照课本的进度,他根本学不到这些的。
莫应熠就看着他,“姐夫,那你还没上过学呢,按不如我,结果你都会呢。”
周明愈却不慌不忙,这种问题他早就想好答案的,“我当然不如你啊,你是什么都会,我也就是对这么点东西感兴趣。”
好在莫应熠学的时候,周明愈指点他的就是数学,莫茹也只在一些学习方法上给出主意。而且两人也爱读书,傅臻和邱磊经常帮忙从城里淘换书回来,他们把很么都推给爱看书就是了。
莫应熠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也不会怀疑别的,毕竟他也听傅臻惋惜过,他姐姐和姐夫如果有机会读书,那是绝对能考上大学的。所以他就觉得姐姐姐夫很聪明,只是没机会读书而已,如今有机会读书,却没有机会上学不能参加考试。
他也觉得好可惜。
他却不知道莫茹在外头暴露自己会这个那个的时候,还时常拿他这个弟弟当挡箭牌,“我弟弟教的啊,他学习好着呢,每次都是全校第一。”
莫应熠的确很优秀,他从来都不死读书,虽然成绩优秀,也不和同学们较真,人际关系也不错。
他不但专心学习自己的功课,有时间就去图书室读书,还结识了高年级的同学和老师,有时间就去找他们请教问题。
这时候的乡下进入一个相对平和又安静的阶段,经济开始好转,老百姓们从三年饥荒中逃出命来,再也不用吃树根树皮树叶子,只觉得天都格外蓝。
有那个简陋却也堪用的矿石收音机在,二婶子带着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听了不少新鲜事儿和国家大事。
年底首都又召开了大会,因为有七千与会代表,所以叫做七千人大会。
会上肯定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基本方向和原则的正确性,同时也指出具体执行存在的问题。
刘还指出了三年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给三年困难期的原因定了调子。
正在听收音机的社员们哗啦啦地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有人喊道:“看,领导都了就是那些混蛋干部瞎指挥才这样的,还让咱们种水稻种旱烟种……”
周诚志扫了他们一眼,用烟袋锅子敲了敲板凳,“别瞎咧咧啊,等你是领导的时候再这话!”
哎呀,队长也是干部,这不是当着面骂人家么。
那几个人赶紧笑呵呵地没队长呢,让队长别多心。
周诚志哼了一声,“我多心个屁,都给我管住自己的嘴,别听点风就下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咱们公社,也没人下来瞎指挥,咱们也的确是遭了旱灾蝗灾的。”
还有人不服气,什么中央领导就了。
张翠花听他们还在瞎嘀咕,“啪”的就把收音机给关了,“行啦,都该干嘛就干嘛去吧啊,都杵这里,不过年啦!”
现在食堂解散,粮食分到社员各户,过年当然又要自己忙活啦。
大家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解散去忙活过年事宜。
等他们走了以后,张翠花又悄悄地把收音机拧开自己听。
她听着刘批评有些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左比右好”“大冒进”等思想,心里暗暗咋舌。炼钢铁的时候,听公社和县里很多干部,就因为怀疑炼钢铁对不对,有没有用而被批评被斗的,这会儿公开这样……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啊?
后面几天她发现中央领导们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个开始抢着自我批评。
她叹了口气,当初动动嘴皮就折腾的老百姓们人仰马翻,现在又动动嘴皮子就过去了。
“可算是完了吧,以后可别折腾。”晚上她跟老头子嘀咕,“这好日子刚开了头,可禁不住再折腾。”
周诚仁:“管上头怎么的,只要不仗,咱们还不是照旧过日子?不用操那个心,横竖咱们也就只求有口饭吃,不管别的。”
他发现老婆子现在可了不得,比队长还懂政策呢。
过了年公社又有指示下来,允许社员们再多一点自留地,鼓励社员们养鸡养鸭养猪,允许有包产到户的责任田试点……
到了麦收的时候,张翠花听收音机,发现又有新的变化啦,有个干部做了一个什么农村的报告,货币从城市流向农村,城市市民生活水平普遍降低,实际收入下降,还要继续扩大自由市场,扩大包产责任田什么的。
她忍不住又和老头子嘀咕,“我问过红鲤子货币是钱,钱都来咱们乡下了?也就咱们大队条件好,有些大队一天累死累活也就是一毛钱,一个月能有几块钱?咋滴就都来咱们乡下了?摸着话也不亏心,还多大干部呢……”
惹得周诚仁哈哈地笑,“人家那么大干部,也没在乡下吃过树皮棒子秸的,哪里能知道那么仔细。”
张翠花撇撇嘴,“所以M主席的好,让他们下来蹲点,也知道一下咱们泥腿子的艰难。”
她毕竟没有上过学,加上收音机也不是那么清楚,断断续续听来,很多也就听个热闹。
至于政策好不好,人家的对不对,她也只会出于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判断,自然不会管合不合理。
不过有一点她听明白了,那就是以后分粮食不能只按人口分,还得多考虑劳动所得。
“可咱们大队一直都按基本口粮和劳动工分来分的!”
没想到队长还挺有想法,一直都走在前列呢!要这么,那队长不是还有当大干部的架步?
听了老婆子嘀咕,周诚仁回头还跟周诚志,“夸你呢,有眼光,都赶上中央大干部了。”
周诚志捋着自己稀疏的山羊胡子,得意地笑,“我就坚决不能养懒汉子,就算是**,他也得干多少活,吃多少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