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这崔娘子还有一个颇为闻名的身份, 冰人, 也就是媒人,常常为左邻右舍的适婚人家保媒拉纤,整个苏阳城, 就没有几个不认识她的, 施婳更是熟悉她, 因为从大前年开始,崔娘子便上门做媒来了。
虽然当时施婳以幼弟还在读书, 尚不愿成家为托词, 推了几次,哪知崔娘子越挫越勇,丝毫不畏险阻艰难,屡败屡战,势必要一举包圆了施婳的婚嫁之事。
施婳忍不住揉了一下眉心,换上一副温婉的笑脸来, 向迎上来的妇人道:“是, 崔娘子可是找明真叔有事情?”
崔娘子笑眯了眼,嗔怪道:“你这孩子,我找沈秀才做什么?我找你呢。”
施婳心里无奈, 道:“您找我什么事情?”
崔娘子笑眯眯地道:“是大大的好事!等我进院子里与你细。”
她着,便往施婳的院门口站了站, 一副要入内详谈的架势, 眼看是躲不过去了,施婳只得强笑着, 将她让进院子里。
崔娘子量了一圈,照例先是一番夸赞道:“施姑娘好会持家,啧啧,这院子里扫得可比我家里的屋子还干净呢!”
这话施婳听了没有五回也有六回了,只是笑笑,接着单刀直入道:“这么晚了,崔娘子有什么事情要找我?”
于是崔娘子掩唇一笑,道:“去年我来时,你要供你弟弟读书,还不愿成家,如今你弟弟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了,你也该顾及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才对。”
“施姑娘如今也有十七八了吧?要我,这事正是火上眉毛啊,苏阳城没有哪家姑娘过了十七八岁还未嫁的,出去都要惹人指点笑话哩!等这好年纪一过,人家可就不好了,那时候,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对你挑挑拣拣,身价一降再降,好身份的人家不上,差一点的,日子又哪里过得舒坦?作为女孩子,还是早早擦亮眼睛,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方得圆满,你是不是这个理?”
施婳几番张口欲言,还未来得及插话,就被崔娘子一把抓住手,亲热地拍了拍,语重心长地道:“你也算是婶娘看着长大的,家里困难,父母早早就去了,你一个女孩儿,年纪拉扯着弟弟,还要供他读书,实在是不容易,这么懂事的姑娘全天下都找不到几个,婶娘恨不得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每每想起,都觉得心疼得紧。”
“去年婶娘给你了城北的一个秀才家,你不肯,如今那秀才早成了亲,媳妇都怀上了,日子过得好着哩,婶娘思来想去,还是想着你,觅了好久,这才又帮你看中了一家,城东王老二,他家里原是世代做屠户的,有一对儿子,儿子与你年纪相仿,长得也是十分俊气,与你啊,最是相配不过了。”
她一番连珠炮似的完,又笑着道:“到时候呀,你弟弟再考中个功名,你也成了亲,正是双喜临门,再喜庆不过了!”
崔娘子拍着施婳的手,登时笑成了一朵花,简直合不拢嘴,施婳知道她的那家人,王老二的老母亲曾经来医馆瞧过病,老人病得走不动路,也没个人帮着扶,起先施婳还以为她老人家孤家寡人,哪知一问才知道,是儿子抠门不肯管,儿媳又气吝啬,两个孙子一个好赌,一个整日游手好闲,偌大一家子,竟让老母亲一个人住在老破房子里,老人家一边一边哭,十分凄凉,是以施婳才对这一家子印象这般深刻。
眼看崔娘子把那家人夸上了天去,施婳憋了半天,忽然道:“崔娘子,我娘指不定还没死呢。”
崔娘子脸上的笑顿时僵了一下,像是一只被捏住脖子的鸭子似的,看上去颇有些滑稽,她尴尬地张合了一下嘴:“啊?”
施婳抽回自己的手,十分真诚地笑道:“我老家在邱县,不定我娘亲也为我备着一门亲事呢,婚嫁这种大事,我人年纪轻,自己也做不了主,还是得听我娘的,回头若真是我娘给定下了,俗话的好,一女不嫁二夫,到时候崔娘子谢媒礼拿不成倒是其次,若是砸了您老媒人的金招牌,可就麻烦大了。”
崔娘子完全没想到这一茬,她被施婳堵得不出话来,憋了一会,才立即追问道:“那你娘究竟给你定了亲事没有?”
施婳笑道:“我这就去信问一问她,若是没定,我再来告知您一声。”
崔娘子哑口无言,憋屈地离开了施婳家的院子,施婳看着妇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子口,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院门合上了。
施婳上辈子没有成过亲,也没有见过别人成亲,只是偶尔听起旁人一嘴,哪家哪家的姑娘姐成亲了,嫁了个好人家,十里红妆,三天三夜都送不完,排场又气派又漂亮。
歌舞坊的姑娘们议论着,都不自觉露出了艳羡的目光,若是可以,谁不想像这般,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可是身份和命运早已注定了,她们必须待在歌舞坊中,沦为那些达官贵人们的玩物。
那时年纪不大的施婳或许也会同姑娘们一样,心底暗暗憧憬一番,只是后来年纪渐长,懂了许多事情,便再也不想这些了。
当崔娘子头一回上门,明来意的时候,施婳惊讶极了,只是不知为何,她心里并不因为此事而高兴,反而兴致缺缺,甚至还有些抗拒,便直接拒绝了。
这一次施婳搬出了自家娘亲来,想来那崔娘子必然识趣,不会再来纠缠了罢?
施婳心里如是想着,暮色四合,天渐渐黑了,她进了屋里,狸奴嗖地蹿下地去,不知去哪里玩了,施婳点起一盏的油灯来,房檐下传来麻雀的啾啾声,像是在呼唤着什么。
十数日后,京师,前朝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足了二十年之久,修了一条大运河,以通南北,后来又修了溱潼河,便直接从徐州接达京师的嘉侥湾,待大乾朝建立,又在东临门修建了大通闸桥,这里便成为了整个王朝货物直达京师最大的集散码头。
一直到宣和年间,每年在这里靠岸的朝廷漕船、各路商船或客船,加起来便足足有十万余条,此时正是早春三月间,船只来往络绎不绝,河道上拥堵不堪,码头上前来运货的人们更是嘈杂一片,又有几条船靠岸了。
接船的人都纷纷拥上前去,这时,人群中爆发出一声惊呼:“啊呀,不长眼的东西,你踩着老娘的脚了!”
那踩人的是一个厮扮的少年,连连道歉:“抱歉,大娘,我不是故意的。”
他才道歉完,身后的人流涌过来,令少年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往前走,他抬头一看,前面是一艘装满货物的商船,便知道错了,拼命在人群中往回挤,一双手宛如两条桨一般,拼命地在人海中划动。
好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厮长舒了一口气,颇有些后怕地回头看了看,嘴里声念叨着:“陈家客船,客船……”
放眼望去,码头前排了一溜儿,全是大船,就这么会的功夫,又有两条船靠岸了,也都是客船,厮苦着一张脸,道:“哎哟我的少爷,您到底在哪一条船上啊?”
早春天气尚有些寒意,他却早已挤出了一头汗,认命地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那艘陈家客船。
正在厮怀疑今天到底是不是船到码头的正确日子,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道:“这里人好多啊。”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道:“这里是京师最大的码头,来往船只每年都有十万条以上,人当然是多了。”
厮下意识转过头去,话的人是一个身着蓝衣的青年,气质卓然,面容俊朗,十分眼熟,他连忙挤开人群奔过去,高声喊道:“少爷!少爷!”
因着他声音过大,那青年还被吓了一跳,转过头来,他身旁一位个子稍矮的青年道:“晏师兄,这是你家的下人?”
这一行人正是来京城参加会试的谢翎四人,晏商枝看着面前满脸喜色的厮,也颇有些头疼地道:“怎么咋咋呼呼的?”
厮嘿嘿笑了一声,弓腰行礼:“少爷好久不见,愈发龙马精神了。”
“别拍马屁了,”晏商枝道:“先回家去再。”
厮忙道:“少爷请,马车在后边候着呢,老爷夫人盼了好些日子了,就盼着您回来了。”
他一边引着几人往前走,一边陪着笑道:“这几位公子是少爷的同窗吧?叫的四儿就好了。”
杨晔不由笑着调侃道:“那你前头是不是还有个大儿,二儿和三儿?”
厮嘿嘿一笑,道:“公子猜的不错,爹娘取名不讲究,四儿也挺好的。”
正着,马车到了,车夫连忙跳下来,四儿道:“少爷和几位公子先上车,时候也不早了,大刘你赶车稳当些。”
那车夫憨憨地答应了,等四个人上车坐定,便举起马鞭一吆喝,马车便慢慢地跑动起来,顺着长街往前面跑去。
马车里,钱瑞忽然道:“晏师弟竟然是京师人士?”
闻言,杨晔和谢翎也跟着看过来,晏商枝笑笑,道:“若是严格来,我倒还真不是京师人士,我外祖家在苏阳,后来因为家父想让我拜在夫子门下,便让我去了苏阳住,再有后来要科举的缘故,索性把户籍也迁在舅舅家,所以我现在是苏阳人。”
谢翎想了想,道:“我原也不是苏阳人。”
晏商枝讶异地道:“这还是头一回听你。”
谢翎解释道:“我从前是临茂邱县的,后来家乡大荒,便逃到了苏阳来,托林大夫一家援手,户籍也落在了苏阳。”
杨晔听了,道:“想不到师弟时候还有这等遭遇,怎么从未听你过?”
谢翎笑了一下,只是道:“都是些陈年往事,没什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