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汴京之行
夏税在浮丘村是彻底收缴完了,而村民们的早禾也都收割、谷完毕, 不过他们还不能歇息, 只因还得忙着播种晚禾。
村民们如火如荼地进行农事, 安家等富户也在将舂好的米装袋、称重, 准备运往边疆之地。
“二叔,今年下了几场影响收成的大雨, 稻米该比往年少才是, 何以这次收起来的米比往年还多?”安桐跟在安二叔的身边学习售粮之事, 遇到疑惑之处便开口询问。
“你看的是上一年年底的账簿吧?早禾所产比晚禾多, 但是秋税交苗米, 夏税交的却是钱,故而这时候的米比年底的时候多。再者今年的军饷需求增加了,为了确保将士们不会饿肚子, 那边也提出需要更多的米。我们收粮食的钱比往年多了三十文一石, 农户们自然愿意拿出更多的粮来卖给我们。”
这一次安家准备了四万石粮, 沈家等人家则也准备了两万到一万石不等。出去运送路上的损耗,剩下的粮食足够两万兵马吃上一年, 不过一般情况下军队中都需要多备着粮草, 免得遇到突发战事而粮草不足, 会贻误战机。
一共九万六千石粮食,分成了近五十艘船, 分批往北运。其中安家依旧出十八艘漕运船, 别家找船行租了二十七艘, 紧随其后。
自从徐知府被贬后, 曾经得罪过安家的船行都担心安家秋后算账,故而此番安家需要船只,他们也很是积极地与安家合作,更是加派了人手,确保船上的安全。
而安桐也在运粮的船出发前,先登上了前往汴京的船。
这次前往汴京是安桐主动提出的,毕竟她也知道爹娘希望她能尽快掌握如何经营安家。只是纸上谈兵终究是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适应,故而她才要亲自走一趟。
安里正担心她又会带着病回来,便让她再多修养两年。不过安桐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分寸,便十分坚持。最后是李锦绣也被她服了,安里正才准许了的。
好在安二叔也会与她同行,她只需跟在安二叔身边,多学多看就足够了,许多事都无需她来出头。
_____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因急着赶路,船只基本上要好几日才会靠岸一回。中秋节那日船行驶在热闹的淮河上,安桐在船上度过了一个第一次没有至亲至爱陪伴在身侧的中秋节。
一直到九月,船才到舟船云集、热闹非凡的汴京。
有了繁荣的临安做对比,才更加凸显汴京的大气来,毕竟是天子脚下,守卫更多,来自关外的胡人客商却也更多。
一行人找了一家条件稍好的邸店落脚,安二叔便让人去给太常寺少卿递上拜帖。夜晚的时候,太常寺少卿那边回复要五日后才有空见他们,故而他们还需多等五日。
“五日算是快的了,以前有时候要等上半个月。”安二叔对安桐,心中也有些感慨,想他们安家的祖先当年还在朝为官时,多少人也像这般巴着递上拜帖。
可惜他和兄长要么是没有能力,要么是没有为官的心思,否则也不会这样看人脸色。
好在他将希望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凭着有海的聪明才智,将来必能回到仕途之上,他要做的便是继续经营安家,不至于等有海为官后因经营不善而没落了。
“这五日你可随处去转一转,不过要心些,莫要开罪了别人。”安二叔又叮咛道。
“我知道了。”
安桐换了一身简单朴素的衣裳,又披上披风,确保不会着凉后,便携着任翠柔等人出门了。
她们都是初次到汴京,不过黄静宜想,她从前都是跟着人流,走到哪儿是哪儿,来汴京却是从未想过的。而今她也有机会到帝京来了,这可是值得她炫耀一辈子的事情!
“这儿的乞丐能讨得很多钱吧?”黄静宜眼巴巴地看着身边经过的百姓,一脸羡慕。
“……你怎么还想着乞讨呢?”任翠柔嫌弃道。
“我都讨饭讨了几年了,就不许我还未能改过来?!”
安桐却不管她们,她看着一座五层高的高楼道:“哎,这儿便是大名鼎鼎的白矾楼吧,我们上去瞧一瞧!”
“真的啊?听闻白矾楼最高那层可看见皇宫!”黄静宜也兴奋地跟上去。
“官府怎么可能允许百姓随意窥探大内?”任翠柔嘴里嘀咕着,但是略微兴奋的表情,显然也很是期待。
她们到了白矾楼,一听才知道那最高层果然不是谁都可以上去了,至少五品以下的官吏和百姓在平日是禁止上去的,只有正当的大朝会或者皇帝、太后的寿辰,宫门前有礼乐表演时,方允许百姓上去观望。
虽然没法登上最高层,可安桐还是挑了一处坐下来准备品尝一下这儿的美食。
不过她忽然碰到了一个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儿出现的人。
对方显然也是发现她了,一张俊秀的脸庞顿时便阴沉得可怕,而他身边妇人扮的女子见状,便扯了扯他的衣袖,语气颇为不善地道:“看什么呢,遇见老相好了?”
安桐闻言,不由得翻了一个白眼,转身欲走,那女子却不依不挠,直接命人上前将她拦下。
“怎么的,心虚了?”女子的声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将目光投向此处的人便多了起来。
安桐对于自己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感到很委屈,不过若不是她不想在这儿给安家惹麻烦,她早就跟对方叫骂回去了。
可她也不是好欺负的人,她转过头去,看了一眼那熟人——徐上瀛。他的脸上挂着一丝戏谑的神情,本来遇见仇人的坏心情在这一刻便变得愉悦了起来,对于有人刁难安桐,他倒是很乐意,甚至准备在边上坐看好戏。
“这位大娘,我们认识吗?不然你为何要拦住我的去路?”安桐问道。
女子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又扭头看徐上瀛,后者似乎觉得这把火还烧得不够旺,于是对安桐微微一笑:“安娘子怎的能这么呢?我们可是老相识了。”
女子闻言,果然怒火中烧地瞪着安桐:“你还有何话可?”
安桐有些无法理解这女子的脑回路,不过想到创造这个世界的执笔之人笔下的女配多是如此不可理喻之人,她也就释然了。
从女子对她和徐上瀛的关系的猜忌和吃味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很亲密。而男女之间如此正大光明地外出,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宣示主权,他们必然已经定下了婚契或者已经成婚。
徐上瀛也很是不满这个妻子,但是又不敢直言,那她的身份必然比徐上瀛高。
安桐想到徐家将所有的罪名推给江家后,徐知府被贬官,而徐上瀛便没了消息,却不曾想他来了汴京。他也不会无缘无故来汴京,除非汴京有值得他投靠和仰仗的亲戚,那他和这位不喜欢的女子成婚,可见这女子本身便是一位这样容易嫉妒,又刁蛮任性的官户之女。
再仔细一想,她终于回忆起原著中一个不起眼的描述,便正是这徐上瀛的。
毕竟徐上瀛是间接害死江晟安的人,故而执笔之人对他的安排也很是“解气”。虽然徐知府在书中并没有被贬官,可他却因秦韶茹的报复而身败名裂,最后到汴京投靠他的外家。
因其表妹钱迎蓉喜欢他,故而钱家将钱迎蓉嫁给了他,可他的心底里却是不喜欢这个长得一般,生性刁蛮,又善妒的表妹的。
后来他企图借钱家的势力让徐家重振辉煌,可秦韶茹又岂会让他如愿,最后钱家也被赵惟才设计而被抄家流放,徐上瀛在流放的路上被人所杀。
显然,这段历史被安桐和许相如改变了,故而徐上瀛可能先一步到了汴京投靠他的外家,那这女子必然是钱迎蓉了。
钱迎蓉之父是太子左春坊的五品左赞善大夫,其祖父是正三品太常寺卿,所以她有嚣张的底气。
“你希望我什么?我不过是来这儿花钱寻开心的,却遇到不问青红皂白,劈头就指责、污蔑别人的人,真是晦气!”安桐道。
钱迎蓉哪里受过这明显就不是出身大门大户的人的气,当即便要拿安桐来开涮。不过钱家有仆役,安桐也是带了人出来的,任翠柔和黄静宜拦在前面,边上又有两个仆役要上前护主。
她们这一对峙,现场的气氛便有些剑拔弩张,旁人纷纷躲避开来,只有些不畏惧的人饶有兴致地在边上看着。
忽然,人群中又挤进了一人,她的嘴里着安桐很是熟悉的话语:“哎,这儿怎么围着这么多人,有什么热闹看吗?”
当她挤进来后,发现了安桐,面上掩不住的诧异:“你不是那临安的泥腿子嘛,你怎会在此?”
“……”安桐心里不满地嘀咕了几声,这左婷不是在临安缠着莫充的么,她怎会回来汴京了?
她可是没忘左婷是有多不喜她的,眼下还未解决一个钱迎蓉,又来一个左婷,她的头都大了。
“我素闻白矾楼是汴京数一数二的大酒楼,来了汴京却不走一趟,也是白来了,所以我在这儿了。”
左婷颔首:“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劲的,不过,你们为何堵在这儿?我还以为有何热闹可瞧……”
“这边得问那位大娘子了,她无缘无故拦下我等,我也很是烦恼啊!”安桐叹气,她绝不能给围观的人留下强硬的印象,只有示弱,别人才会站到她这边。
钱迎蓉看见左婷的时候,气势就削弱了许多,毕竟都是在汴京生活的,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她自然是认得左婷的。
而左婷之父是左谏议大夫,在皇帝跟前办事,除了谏诤皇帝的得失,还能随时给别人穿鞋,钱迎蓉可不想让她知道她做的事情,免得她回去后跟左父,届时给钱家的又是一道弹劾的折子了。
这会儿左婷已经从旁人的口中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安桐似乎和钱迎蓉那上门夫婿相视,于是善妒的钱迎蓉哪里能容忍,便不稳青红皂白就要找安桐的麻烦了。
“那你们是何关系?”左婷八卦地问安桐,眼睛在她和徐上瀛之间流转。
“你真想知道?不过我觉得徐衙内未必想让我当着众人的面出来。”
徐上瀛果然变了脸色,他对钱迎蓉道:“我虽与她相识,可也不过是见过一面,算不得什么相熟之人。你若是闹够了,就回去了!”
钱迎蓉也不想再把事情闹大了,只能准备回去后再找徐上瀛算账。他们匆匆里离去,围观的百姓却不肯离去,毕竟他们还是很想知道徐上瀛和安桐之间的关系的。
不过安桐可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她找了一个间落座,而左婷便跟了她进去。
“左二娘子,我这个泥腿子似乎没邀请你一起用食吧?”
“是你答应了要告诉我,你跟他们是何关系的!”左婷道,“你难道要言而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