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冬32

A+A-

    年夜过后,村里真正有了年前繁忙的气氛, 扫房屋, 准备年货,每家每户都没有闲下来。

    潘瑶跟阮惜时她和许立新想留在村里陪他过年, 阮惜时听到这话后挺高兴的,这是他们对他的妥协,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心他以后留在村里, 不会再要求他跟他们走了。

    而且去年阮惜时因为爷爷过世,那个春节过得冷冷清清浑浑噩噩的,家里连春联都没有张贴,一点年味都没有,只有他一个人, 连饭都不想做,胡乱填饱肚子就缩在床上,醒了哭,哭了睡。

    今年家里多了爸爸妈妈的话, 起码会热闹一点,还有陆择,阮惜时还记得陆择要和他放烟花的。

    二十四那天开始, 阮惜时就在家里忙上忙下的,家里需要一个彻底的大扫除,潘瑶作为家庭主妇, 对搞卫生最在行,便很积极地要帮他。陆择和许立新不忍心看他们俩忙来忙去, 也加入了大扫除的行列,陆择负责扫天花板,许立新负责搬东西,潘瑶擦柜子桌子,阮惜时就扫地,不用一天,家里上下就弄得干干净净了。

    搞好家里的卫生后,就准备炸米花了,李婶已经把糯米饼子晒干,可以直接放进油锅里炸了,炸米花当天,阮惜时吃过午饭就去李婶家帮忙。

    糯米饼子放在箩筐里准备入油锅,李婶家的灶台那口大锅倒进了三分之一的油,李叔在烧火,用大火把油烧开,就可以依次将糯米饼子放进去炸了。

    开始炸之前,阮惜时把从菜地里摘回来的大白菜的叶子剥下来,铺在桌子上,一会米花炸出来就放到上面晾,等凉得差不多了才能放进袋子里装好。

    之所以用白菜叶垫,是因为米花炸出来那会上面还有油,放在白菜上晾,油会滴在白菜上面,白菜吸油,等炸完米花,白菜叶不要丢,一会晚餐可以放进锅里做成清炒白菜,完全不浪费一点油。

    李婶一手拿着两根长长的竹筷子,一手拿着个漏勺,阮惜时想帮她放糯米饼子进去的,但李婶怕他不会,下手没轻没重的,到时候把油溅出来滴在他身上烫到他,就没让他放,反而把睡午觉的李哥喊了起来,让李哥来放。

    油锅里每次只能放一个糯米饼子,炸米花需要掌握火候,炸得久了会焦掉,炸的时间不够又不够酥脆,所以一次放一个是最好的,不过这样一来花的时间就久一点,每次炸米花基本都要花上半天的时间,又累又热。

    李哥拿起糯米饼子,贴着锅沿让它慢慢沉近油锅里,糯米饼子一碰到热油,就发出滋滋的声音,没一会儿就膨胀了一倍,空气中可以闻到很浓的香味。

    李婶一边用漏勺兜着糯米饼子,一边用筷子轻轻翻动它,让它两面均匀受热炸开,等它表面的颜色变得浅黄,就差不多可以捞起来了。

    炸好的米花就放到阮惜时铺好的白菜叶上,没炸之前巴掌大的糯米饼子,炸出来后足足有个脸盆那么大,一粒粒糯米清晰可辨,炸得很酥。

    不一会儿,炸好的米花就放满了一桌子,李嫂拿了干净的塑料袋进来,把晾得没那么烫的米花心翼翼地叠放进袋子里,得趁着米花没有完全凉透就密封起来,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的话,米花会受潮变软,到时候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不好了。

    出锅的米花一批接着一批,阮惜时只能坐在桌子边看着其他人忙碌,偶尔帮忙接手烧火拿袋子什么的。

    炸出来的米花有好几袋那么多,李嫂装好之后拿出两袋给阮惜时,这两袋是给他们家的。

    两袋那就是二十个,可做糯米饼子的时候阮惜时只跟李婶他们家只要十来个意思意思而已,再多他们也吃不完。

    阮惜时诧异道:“给我这么多吗?我当初只要了十个啊……”

    李婶就:“给你你就拿着,你家不是多了你爸妈嘛,十个我感觉不够吃,你就先拿回去,吃不完可以让你爸妈带回去给其他亲戚尝一尝,这可是我们这里的土特产,外边的人是吃不到的哦。”

    阮惜时挺不好意思的,挠着头:“这样你们家会不会不够吃啊?”

    李婶爽快地笑道:“这种东西,多也是吃少也是吃,吃多吃少无所谓的,不够吃可以吃其他的嘛。”

    阮惜时感激道:“那我就不客气啦,谢谢李婶!”

    李婶笑着摆摆手:“跟李婶客气个什么劲哦。对了,你先别回去,李婶还有好东西要做给你吃呢。”

    听到有好东西吃,阮惜时就被勾起了好奇心,配合地问道:“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呀?”

    李婶掀开一个锅盖,里面是一篮子晾干的番薯块,阮惜时一看就知道李婶想做什么了,眼睛一亮,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炸番薯!”

    李婶笑着:“我就知道你们孩子喜欢吃这个,今天早上我就切好了番薯块,等着炸完米花把它们放剩下的油里炸一炸给胖胖和你吃。”

    着李婶把番薯一股脑儿倒进漏勺里,然后放到还有余热的油锅里,翻一翻抖一抖,很快板栗番薯橙黄/色的表面就变成了金黄色,空气中也弥漫起番薯的香味。

    番薯炸好后倒进盘里,阮惜时被番薯的香气勾得快要流口水了,顾不得刚出锅的番薯还很烫,就心翼翼地用手抓了一块,左抛右抛,迫不及待地就放入嘴里。

    表层被油炸得脆脆的,咬破那一层,里面就是黏糯的番薯瓤,香气扑鼻,阮惜时一下子吃了三块,嘴馋的样子逗得李婶哈哈大笑,忍不住跟他:“时仔啊,你不要吃这么多,这番薯刚出油锅,热量大着呢,吃多了会嗓子疼,等它晾凉一点再吃。”

    阮惜时意犹未尽地看着盘里的番薯点了点头,李婶就倒了一半给他,让他带回家给陆择和他爸妈尝一尝。阮惜时笑眯眯地接过那一半炸番薯,再提着两袋米花,像是要陆择和他爸妈快点尝到他们村的特色美食那样,兴冲冲地往家里赶了。

    刚回到家,他就大呼叫地喊来陆择和潘瑶他们,献宝一样把米花和番薯展示给他们看,催促他们尝一尝。

    陆择他们那地方没有这个特产,潘瑶他们在国内生活时也没吃过这种东西,三人都抱着好奇心掰了一块尝试,米花还有点余热,上面带着些油,但是吃起来却没感觉到油腻,吃起来又香又脆的,带着一丝丝甜味,没有色素和食品添加剂,纯天然的风味让他们感觉到放心。

    阮惜时见他们喜欢吃,就笑着介绍:“这是我们村的土特产,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吃到,早在一个月前就在准备了,到现在才彻底做好,如果保存得好,能吃到明年开春,过了正月呢。”

    许立新吃完一块米花,点点头赞叹道:“不错,挺好吃的,就是热量有点大,不能多吃。”

    阮惜时附和道:“是的,每次吃一块就差不多了,到过年的时候可以跟茶一起吃,就不会上火了。”

    炸好的米花需要密封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阮惜时在外面又套了个袋子,放进厨房那个专门储存食物的大缸里。

    这段时间天气又渐渐变暖,恢复了大晴天,村里的人趁着这段时间天气好,晒东西的晒东西,收东西的收东西,村里一派繁忙景象。

    让村里孩最高兴的是,从外地来了加工年货的机器,以做加工年货营生的商贩每年春节前都会带着他们吃饭的工具,也就是食品加工机走村串巷。村里的人们舍不得买市面上贵的要死却徒有包装的年货,但为了能丰盛地过个年,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搞点年货,于是年货加工商在村里就很吃香。

    这种机器做出来的年货很简单,加工商一大早就来到村子里,把机器放到人多的村中心,需要加工年货的人家就从家里拿米拿白糖来排队,加工费按斤来算,一斤两三块钱,就能出很多米筒——一种空心的米制膨化食品。

    米筒也是村里孩最喜欢的年货之一了,因为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人来村里给加工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个够,所以当加工机来到村里,孩们看到了,就奔走相告,回家央求大人给钱,然后揣一袋米一包糖去加工机那里排队做米筒。

    阮惜时时候也特别喜欢吃米筒,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他就天天盼着加工机来村里,一听到机器米的声音,他就激动地喊爷爷带米去米筒,爷爷自觉得家里没什么年货可以给他吃,舍不得他受委屈,每年都拿很多米去好多米筒回家让阮惜时吃个够。

    虽然吃了很多年都还是一个味道,阮惜时也不是那个贪吃的孩了,但每次想起来米筒这玩意儿,阮惜时还是觉得它充满了自己童年的滋味,所以今年加工机来村里,阮惜时也想去凑一凑热闹。

    他一开始不知道加工机来了,还是在楼顶晒被子的时候,他在上面看到李嫂抱着一袋东西从他家门前的路走过,跟她了个招呼问她要去哪里,李嫂才跟他球场那里有人在米筒,她拿些米去些米筒回来给胖胖吃。

    听米筒的机器来了,阮惜时晒完被子,马上下楼去找陆择,跟陆择他要带米去球场米筒,问他要不要一起去。

    陆择好奇地问:“米筒是什么东西?”

    阮惜时找了个干净的袋子,去厨房的米缸里掏米,一边掏一边应道:“就是把米加工成一种零食,是村里每年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

    他掏了三斤米,然后去橱柜里找白砂糖,结果发现家里的白砂糖剩得不多了,就自言自语道:“算了,等会路过供销社的时候再买两块钱白糖吧。”

    见他这样激动,陆择也忍不住想去看个究竟,他们俩和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潘瑶许立新了一声,潘瑶也有点好奇阮惜时喜欢吃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就提出要一起去看看。

    潘瑶也要去,许立新觉得他自己一个人在家怪无聊的,就干脆一起去,阮惜时也不阻止他们,抱着米让陆择把家里门关好,久带着他们往球场去了。

    经过供销社,阮惜时把米给陆择拿着,他去供销社里买白糖。

    何叔一听他要买白糖,马上就反应过来他要做什么了,笑着问道:“时仔,你又要去米筒啊?”

    阮惜时觉得他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喜欢吃米筒,怪害臊的,他干巴巴地笑了一下,解释道:“这不是陆择哥和我爸妈没吃过,想做一点给他们尝个新鲜嘛。”

    何叔就调侃他:“其实还是你自己想吃吧?”

    阮惜时被他一语中的,难为情道:“您知道也不用出来嘛,给我留点面子。”

    何叔哈哈大笑,给他称了两块钱的白糖。

    准备好米筒需要的原材料,他们四人去到球场,球场已经排满了人,大人孩都有,米筒机哒哒哒地运作着,阮惜时抱着米排在队伍后面,熟人见到他都和他寒暄几句。

    “时仔,今年你家也要做米筒啊?”

    阮惜时笑着应道:“是啊,米筒很好吃的,得弄一点回家吃。”

    “唷,那就是你爸妈吧,长得可真标致,怪不得把你生得这么好看。他们也来米筒啊?”

    阮惜时点点头:“带他们来凑凑热闹。”

    村民们就笑了起来:“是要来看看,不是我们骄傲,咱们村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在大城市看不到的。”

    潘瑶就在一边毫无架子地附和道:“是啊,我还是第一次在村里过年,感觉好新鲜好热闹。”

    “哦?时仔妈今年要在我们村过年啊?那可真是太好了呢,今年时仔终于有人陪了,你可以让他带你看看村里是怎么过年的。”

    潘瑶笑着:“好啊,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还要麻烦你们给我讲解呢。”

    “嘿,那还不容易,你到时候尽管问。”

    他们和周围的村民们聊着些有的没的,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加工商接过阮惜时的米放到称上一称,道:“三斤米,十五块钱。”

    阮惜时听到这个价格还觉得纳闷,问道:“现在加工费是五块钱一斤了吗?”

    加工商就笑着应道:“可不是嘛,现在外面物价飞涨,钱都不值钱了,油钱都要这个数了呢。”

    阮惜时了然地点点头,把钱递给对方,对方接过之后,分别把米和糖放到一大一的漏斗里,启动机器。

    米和糖均匀地落到机器里,然后从前面的出口出来一长条的膨化米筒,加工商戴着手套熟练地把米筒折成一段一段,放到他准备好的袋子里。

    大米突然变成一长条一长条的米筒,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整个过程潘瑶就瞪大了眼睛看着米筒从机器里出来,如果不是怕扰人家师傅干活,她都要开始十万个为什么了。

    阮惜时就从袋子里拿出两根米筒,各折成两段,分给陆择和他爸妈尝一尝,米筒又脆又甜,带着机器的余温,吃起来满嘴都是米香味,确实比超市里卖的那些包装得很好的膨化零食要来得健康。

    三斤米出来三斤米筒,装了满满一个大袋子,回去路上阮惜时不好提,就由人高马大的陆择提着。

    作者有话要:

    emmmm,本来想跟你们分享一下米筒这个零食的,但是我生病困到熬不住了,我以后再也不敢通宵码字了T^T 希望白天能好起来,我今天还没码字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生命可真美妙啊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