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冬33

A+A-

    再过两天,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去竹山摘竹叶摘箬叶回家包粽子, 粽子是春节必备, 供祖拜神送礼自己吃都可以,有的人家端午节嫌麻烦不包粽子, 到春节也不得不包一些,所以竹山的粽子叶差点供不应求。

    矮一点的竹叶已经被村民们割走了,好在有陆择在, 陆择长得高,可以轻而易举够到高处长得好的竹叶,连竹枝一起够下来,然后阮惜时再把竹叶一片片摘下捆成一捆捆。

    这段时间临近立春,万物复苏, 连竹山的地里都偷偷地冒出一些竹尖,那是春笋长出来了。阮惜时刨开周围的土,露出土里肥胖鲜嫩的竹笋来,他欣喜若狂地把竹笋挖出来, 放到竹篮最底下,跟陆择:“这些竹笋挖回家,剥了皮泡起来, 等到除夕那天就可以下锅炒了,鸡肉炒笋片很好吃。”

    陆择也好久没吃过新鲜的竹笋了,脆嫩的笋片沾上鸡肉的香味, 想想就很美味。

    粽子叶拿回家先晾着,可以等包米粽的前一天再煮过, 潘瑶听阮惜时要自己包粽子,就感到十分新奇,自告奋勇地要和阮惜时学怎么包粽子。

    这段时间潘瑶夫妇就都住在阮惜时家,潘瑶经常跟阮惜时去菜地摘菜,一来二去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怎么浇水怎么摘菜。

    阮惜时入冬后种在田里的土豆也可以收获了,他算挖一些回来先吃着,反正种了那么多,现在不吃以后发芽了又不吃了,也是浪费。

    他提了个篮子去田里,陆择也跟着去,主要是种土豆的地还是陆择耕的,种土豆的时候陆择也有份,收获的时候自然也要去凑凑热闹,感受一下劳动成果的乐趣。

    潘瑶爱上了农村的生活,每次去地里她都感觉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和植物呼吸同样的空气,让她心旷神怡,所以阮惜时要去挖土豆,她也跟着去了。

    村里的田地几乎都种了土豆和牛皮菜,土豆是农民们冬季的经济作物,以种地营生的农民在漫长的冬天里种不了花生玉米水稻,下一次收获花生玉米水稻起码得等到来年七八月份,期间有差不多九个月那么长,如果他们在这之间一直没有粮食卖,那很有可能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所以种土豆来卖是很好的选择。

    而种牛皮菜的一般是家里养猪的农户,牛皮菜合适冬天的时候种,而冬天不利于薯藤的生长,刚好可以和薯藤交替来喂猪,牛皮菜水分多叶子嫩,适口性很好营养也高,而且容易种植,成本不高,是养猪大户的最好选择。家里养了猪的人家,第二季水稻收割之后就会在自家田里种满牛皮菜,有的一种就是几亩地,从路上看就绿绿的一片,很是壮观。

    一大片牛皮菜里,中间有几块地种的土豆,土豆的苗也是绿绿的,不过比牛皮菜矮一些,显得有些突兀。阮惜时带着陆择和潘瑶去到他们家那块田,土豆苗趴在禾秆上,阮惜时顺着苗摸到根部,然后轻轻拨开那层禾秆,就能见到一窝窝的土豆,像捡鸡蛋那样一个个捡到篮子里就好了。

    潘瑶一边捡一边感叹道:“这个好像电视上播的无土栽培啊。”

    阮惜时就笑着:“就是根据电视上学来的办法种的,村里好多人都是这样种土豆,很方便,不用挖,也不怕把土豆挖烂了。”

    他们捡了一篮子土豆回家,回家路上阮惜时和陆择商量:“明天我们起早一点,过来挖两筐土豆回家,等二十八那天我们去镇上买年货买对联的时候顺便带去镇上卖掉,过年这段时间菜价挺高的,应该能赚回年货钱。”

    陆择就点头好。

    潘瑶听到阮惜时这么熟稔地计算家用,就觉得有些心疼,阮惜时一看就是从过惯了穷苦的生活,所以才学会精细算地过日子,像城市里那些从就锦衣玉食的孩,跟阮惜时这么大都还只会大手大脚地花钱呢。

    不过阮惜时完全没有注意到潘瑶的心疼,他还因为又能赚钱而高兴着呢,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过得苦,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对他来充满了满足感。

    回家路上经过张家老宅,老宅里还挺热闹,除了张家人在修葺扫祖宅以外,还有不少外姓人在天井里排队,她们都是来借用张家的石磨磨米浆回家做发糕的。

    阮惜时觉得潘瑶也许会对石磨感兴趣,就带着她走进去看了看,正在闲聊的村妇们见他们进来后,纷纷问道:“时仔,今年你也要来磨米浆做发糕吗?”

    阮惜时笑着摇摇头:“不是啦,我只是路过就进来跟婶娘嫂嫂们个招呼,顺便带我妈妈来看个新鲜。”

    村妇们捂嘴笑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呀,只是个粗活而已。”

    潘瑶走近石磨,看着人推动磨石,米和水从上面的孔流进去,然后被磨成粘稠的米浆,顺着渠道流进桶里,变成一桶白色的米浆,她惊叹道:“这样原始的工艺如今在大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城里一般都是用机器代替,磨出来的东西少了些自然的味道,而用石磨磨出来的,想必会好吃很多。”

    其中一个村妇就:“可不是嘛,咱们用石磨磨出来的米浆,里面还混入了石粉,用你们城里人的话就是,添加了什么矿物质啊,反正对身体有益的。”

    潘瑶连连点头:“没错没错,这可是纯天然的微元素产品啊。”

    村妇们见她这么高兴,就大方地跟她:“嗨,时仔妈,你要是喜欢吃这个,等到时候我们家蒸好了,送一托过去给你们尝尝。”

    潘瑶乐得笑弯了眼:“那感情好,我就先谢谢你们了。”

    第二天,阮惜时和陆择一早就去了田里挖土豆,等潘瑶睡了个自然醒出门找来,他们都已经挖了一箩筐了。

    潘瑶一边埋怨着一边加入了挖土豆的行列:“你们俩孩子真是,出门干活了也不告诉妈妈一声,好让妈妈也出来帮忙。”

    阮惜时笑着:“这不是怕吵到您休息才没叫您的嘛,您应该多休息,这些事情我和陆择哥来做就好了。”

    潘瑶看着箩筐里的土豆,忍不住问道:“这么多土豆,能卖多少钱啊?真的能卖完吗?”

    阮惜时应道:“这也不一定,如果行情好,就能卖三块多一斤,如果行情不好,可能卖不完,到时候还得带回来,只能留在家里只自己吃了。”

    潘瑶没想到做农民也有风险,一时又开始感叹阮惜时生活不容易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距离春节还有两天,是一年中最忙的那几天了,阮惜时天没亮就起床了,煮好早饭喂了鸡鸭,就收拾东西准备和陆择坐摩托车载两筐土豆去镇上卖掉,然后买年货回来。

    潘瑶有了经验,今天就起得早了些,阮惜时他们还没出门她就醒了,怎么都要跟着他们去镇上。

    阮惜时为难道:“可是陆择哥的摩托车坐不下这么多人,妈妈您就跟爸爸在家等我们回来嘛,我们很快的,要是你有什么想买的可以告诉我,我帮您买回来就好了啊。今天镇上一定会有很多人,我怕你们不好走。”

    潘瑶就:“你们可以搭妈妈的车去,土豆放在车尾箱就好。”

    阮惜时想到他家门外那辆奔驰就有点囧,开着奔驰去卖土豆这种事情也太滑稽了吧。

    见阮惜时不乐意,潘瑶就开始装妈妈式可怜,恳求道:“你就让妈妈跟着去嘛,妈妈好多年没在国内过年了,今年难得和宝宝你一起过年,妈妈也想参与到筹备新年的活动中。你们要是觉得不方便,妈妈可以开车跟在你们后面,去到镇上也绝对不妨碍你们,你们想买什么都不用顾虑我。”

    阮惜时舍不得看她在自己面前低微的样子,果不其然就心软了,问潘瑶:“那您认识路嘛,到时候会不会迷路找不到我们什么的?这段时间镇上人多,偷也多,很不安全的,您一个人我觉得可能不行,要是爸爸也去那还差不多。”

    潘瑶马上就:“你爸爸肯定也去的,他其实也想去见识一下本买卖,昨晚还一直跟我念叨村里人怎么赚钱。”

    刚起床吃早饭的许立新:“……?”

    昨晚睡觉前一直在心疼阮惜时辛苦赚钱养家的那个人难道不是她吗?

    阮惜时也觉得他爸爸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但是也没点破潘瑶的谎言,笑着摇摇头:“行吧,那你跟爸爸走我们后面,到时候有什么事手机联系就好了。”

    大家吃完早饭,阮惜时和陆择把两筐土豆放上车就出门了,潘瑶和许立新走在后面,负责关家门,然后开着大奔慢慢地禹西跟着他们往镇上开。

    镇上果然人山人海,别汽车,连摩托车都难走,最后阮惜时也不强求进大市场卖土豆了,直接让陆择在路边停车,跟很多临时摊贩那样在路边摆摊。

    和阮惜时想的那样,春节前很多人因为担心春节期间没人卖菜,所以都选择在这几天储存粮食,肉类和素菜。阮惜时卖的土豆表皮看着很新,一看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这样新鲜的土豆谁不青睐呢,买回家可以放好长一段时间慢慢吃,方便又实惠。

    来问价的人很多,阮惜时心里就有数了,把土豆的价格定在了两块钱一斤,两筐土豆总计一百四十斤,可以卖两百多块钱。

    潘瑶和许立新就站在他们对面看着,阮惜时一边称土豆一边收钱,忙得一头汗,太阳升起来照在他的脸上,汗津津地发着光,但他看起来没有一点疲惫,反而乐于其中。

    阮惜时每收到一笔钱,即使只有几块钱,他都很高兴地跟顾客道谢,让他们慢走,他良好的态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在买卖中,偶尔抬起头用袖子擦擦汗,又接着招呼新的顾客。

    潘瑶看得心里发酸,她不敢想象在这之前,阮惜时吃过多少这样的苦,在太阳底下暴晒,挣着几毛钱几块钱维持日常生活,她作为母亲,没有在阮惜时需要呵护的时候呵护他,以至于现在阮惜时都不需要她的庇护了。

    许立新倒是挺赞赏阮惜时这种自己丰衣足食的动手能力,他作为父亲,心态和作为母亲的潘瑶截然不同,比起心疼孩子,他更愿意鼓励孩子变成独立自主的人,毕竟他年轻时也为自己的事业吃过不少苦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觉得阮惜时如果能一直这样自立自强下去,早晚有一天能做出自己的事业,即使只能做个菜农,那也是有梦想有动力的菜农。

    潘瑶在一旁看得不停落泪,许立新看到了,就安慰地揽住她的肩膀,哄她:“哭什么呢,儿孙自有儿孙福,惜时能在逆境中长成现在这样积极面对生活的样子,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看到了吗,即使没有我们出现,他也能过得好好的,所以我们不用太担心他,也不要强求他,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吧。”

    两筐土豆很快就卖完了,陆择收拾摊子,阮惜时就坐在石阶上数钱,今天的生意好得出乎他的意外,土豆一个不剩地卖完了,还赚了三百块钱。

    阮惜时开心极了,他算用这笔钱请爸爸妈妈吃一块蛋糕,于是收拾好东西之后,他就跟陆择去找潘瑶他们了。

    潘瑶见阮惜时擦着汗往他们这边过来,连忙心疼地拉住他,拿出纸巾给他擦汗,一边擦一边唠叨道:“宝宝热不热,要不要喝水?”

    阮惜时摇头,自豪地跟潘瑶:“妈妈,我今天赚了三百块钱,您想吃什么,我请你们吃啊。”

    潘瑶被他这番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儿子赚了钱,第一反应就是问自己想吃什么,她和天底下很多母亲那样,被儿子的孝心弄得不知所措,只好哽咽着:“吃什么都可以,妈妈不挑,只要是宝宝买的妈妈都喜欢吃。”

    于是阮惜时带他们去了镇上最好的蛋糕店,买了一盒蛋挞,又要了四杯果汁,坐在蛋糕店门前的太阳伞下,悠闲地吃了个迟到的上午茶。

    阮惜时第一次吃蛋挞,他肖想了很久,但因为太贵他一直舍不得买,不过今天爸爸妈妈都在,他就横下心买了一盒,加上果汁花了三十几块钱。虽然知道可能比不上妈妈在酒店请他吃的一块点心的价钱,但他还是觉得很自豪,这是他用自己挣的钱买来给父母吃的。

    潘瑶也很欣慰,虽然蛋挞不是很精细,果汁也不是那么浓稠,但她还是吃得很开心。

    阮惜时吃了两个蛋挞,嘴角满是碎屑,他喜欢蛋挞的香甜,吃完自己那份之后还意犹未尽地舔舔嘴角,陆择看到了,就把自己剩的那个给他,阮惜时瞪大眼睛问道:“陆择哥你不吃吗?”

    陆择:“有点甜,不是很喜欢。”

    大男人不喜欢吃甜食好像挺正常的,阮惜时信以为真,就帮他把蛋挞给吃了。

    潘瑶和许立新也不是很喜欢吃高甜高热量的东西,但这是儿子买来孝敬他们的,他们宝贝得很,细嚼慢咽地像是品尝儿子的心意一样。

    吃过上午茶,阮惜时带他们去旧市场买对联,旧市场这会可热闹了,里面到处都挂满了红红火火的春联贴纸灯笼。阮惜时走到一个花样很多的摊子前,跟陆择和父母讨论买什么样的比较好。

    他是孩子心性,喜欢花里胡哨的春联,觉得很好看,不过花里胡哨的春联比较贵,以前爷爷不会买这种,而是买简简单单的红纸黑字的对联回家随便贴一贴应景,今年他能自己做主,就算买好看一点的。

    “买这个吧,这个是金色的字,看起来好富贵,而且上面有荷花荷叶还有鲤鱼,一定很吉祥。”

    陆择本来想买黑色毛笔字的,那种看起来简洁大方,他一个男人就是这么不拘节,但是看到阮惜时这么喜欢那幅荷花锦鲤的对联,就放下他手里拿的,接过阮惜时手里那幅。

    然后阮惜时又挑了两张福字,他算在两个卧室的门上都贴一张,还和潘瑶讨论哪个福字比较好看。

    他们买好春联,经过一个卖灯笼的摊子,潘瑶童心大方,拿过一个灯笼喊住阮惜时,询问道:“宝宝要不要买两个灯笼挂在家门口,看起来很喜庆哦。”

    阮惜时见她喜欢,就应道:“好啊。”

    这些东西放到潘瑶的车里,接着他们去大市场买菜买水果,又去街那边买香烛鞭炮,春节一到,鞭炮店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鞭炮烟花,比中秋节的时候不知道多了多少种类,看得阮惜时应接不暇。

    陆择也不太懂这些烟花的效果是什么样的,但既然他答应过阮惜时要给他放烟花看,就每样都买了一些,最后付钱的时候花了差不多一千块钱,阮惜时心疼得直让陆择不要买了,但陆择还是从钱包里掏出来几张百元大钞递给了老板。

    事后阮惜时想起来还觉得肉疼,虽然不是花他的钱,但他一想到那是陆择辛辛苦苦赚来的,就忍不住心疼,晚上睡觉都要跟陆择抱怨一下。

    陆择就抱着他,笑着听他碎碎念,然后安慰他:“没事的,我有很多钱,足够你放很多很多烟花,以后每年都能让你玩个够。”

    阮惜时哼哼两声,埋在他怀里睡了。

    作者有话要:

    挖土豆比挖番薯好挖!然后转折要来啦_(:з)∠)_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生命可真美妙啊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