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来年春07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阮惜时就入学快两个月了, 这个月里, 他努力跟紧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虚心好学, 踏实做事,很快就和师生成一片。
而且因为他从在农村生活,对农业方面了解得比较多, 在实践活动中很有自己的心得和见解,被老师赏识的同时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每次搞实验,他都是最抢手的组员。
农学专业除了上专业课以外,还有课余实践活动, 学校里有个大棚,就是专门给在校学生进行农业实践的,每个班的学生会分到一块地,根据老师的要求种些农作物进行观察。
早在开学时, 他们班就在大棚里种了花生,这会花生苗已经长出来了,班上每天轮流同学去浇水拔草记录生长过程。
这天轮到阮惜时他们组去照顾花生苗, 阮惜时作为男生,负责去接水浇水,女生则清除杂草。
阮惜时穿着胶鞋站在大棚里的水龙头下接水, 突然就听到同班女同学的惊叫声,阮惜时以为是她在地里遇到了虫子之类的, 他在城市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城市里的女孩子基本都害怕虫子,所以连水都顾不上,就快速地走回去一看究竟。
他关切地问女同学:“怎么了,是有虫子吗?”
女同学听到他这样问,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之前好几次他们来地里干活遇到虫子就吓得大喊大叫,还是阮惜时帮她们捉走的。阮惜时人长得虽然清秀斯文,可是在捉虫子这方面,就英勇得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班上的女生都很喜欢他。
她红着脸呐呐道:“不是虫子啦,不过和虫子的恐怖程度差不多,你快来看看。”
阮惜时便蹲下去,照着她指的方向拨开茂盛的花生叶,看到叶子上布满了密集的斑点。
要是有密集恐惧症,看到这画面应该挺害怕的,也不怪女同学会叫得这么大声。
阮惜时发现花生苗这个现象后,眉头轻轻皱了起来,表情凝重地观察起来。
女同学以为是出了什么大问题,紧张地问道:“惜时,怎么了吗?”
阮惜时:“这是锈病,学名叫落花生柄锈菌,一点点的是病菌夏孢子,如果不早点治疗,花生苗容易整棵枯死。”
女同学倒吸一口气,问道:“为什么会有这个病,我们明明照顾得很好啊。”
阮惜时:“应该是环境的问题,大棚里不通风,种植密度大,浇水也没有个度,土壤经常潮湿,所以花生苗才得了这病。”
女同学看他的头头是道,崇拜之余又关心地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阮惜时应道:“我们以后不要天天浇水了,可以适当拔掉中间密集的苗,给剩下的花生苗足够的空间吸收光照。已经生病了的花生苗,可以用三唑酮、胶体硫、百菌清、波尔多液混洗衣粉来喷洒。”
女同学捂着心心,眼睛发光地看着他夸奖道:“惜时你好厉害!”
后来他们和老师反馈了这个问题,老师听后果不其然问他们该怎么解决这个花生病,阮惜时把他的想法跟老师了一次,换来了老师的赞许。
“不错,惜时你很厉害嘛。”
阮惜时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这些都是我爷爷告诉我的,以前家里种的花生生锈了,爷爷回去供销社买这些药来喷。”
老师笑道:“看得出你很认真去学习和记忆,你的实践经验也比同学们多很多,以后老师不在的时候,你可要多多指导他们啊。”
阮惜时义不容辞地点点头:“我会的老师。”
喷药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阮惜时作为示范在清水里混了药剂,用喷雾器给花生喷药。
阮惜时喷药的姿势也很规范,又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叹,阮惜时在班上越来越有威信了。
很快,清明节就要到了,刚好清明假前后他们班上没有课程,于是家里比较远需要回家扫墓的学生就可以提前离校。
家里世代都在本地的学生就不用这么着急走,他们就算去扫墓也很简单方便,去一趟公墓来回就半天时间,所以清明假对他们来是去玩的。
班上同学知道阮惜时现在住在市里,便问他清明要不要一起去玩,阮惜时婉拒了他们的好意,抱歉地他已经有计划了。
“我得回隔壁省给爷爷上坟,需要几天时间,所以就不能和你们去玩了,等到五一再吧。”
同学们也不勉强他,还很体谅他地:“这样啊,那你就先去忙吧,以后我们再约!”
陆择手里有阮惜时的课表,知道他清明假前两天没课,又知他归乡之心切,就算请两天假,提前带他回村里待几天。
回去前一天,陆择从公司开车去学校接阮惜时回家,阮惜时下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出校门,老远就看到了陆择的车。
阮惜时不得不和同学们道别,他家里人来接他了,同学们也看到了熟悉的车,那是经常来接阮惜时回家的大哥哥的车,于是就趣地他:“你哥哥又来接你啦!”
阮惜时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他和陆择的事,索性就默认了同学们看来的关系,听到同学们陆择是他哥哥,想起他们亲热的时候他也曾经常被陆择哄着喊哥哥,脸一下子就不自然地红了起来。
“好啦,我先走了,收假后见。”
陆择见他脸红红的,以为是被太阳晒的,就给他递了张湿巾擦擦脸,然后:“我们先去一趟超市,看看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回去。”
阮惜时一边擦脸一边应道:“好啊。”
因为路程有点远,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发了,陆母怕他们路上饿着,给他们做了很多吃的让他们带在路上吃,还让他们路上注意安全。
阮惜时接过陆母给他们准备的食物,感激地抱了抱陆母,笑嘻嘻地:“谢谢阿姨。”
陆母乐颠颠地回抱他一下:“乖时仔,路上看着点你陆择哥,让他开车注意点,安全至上。”
阮惜时进了副驾驶座,系上安全带后又探出个脑袋回应陆母:“我会的!阿姨您就放心吧。”
路上陆择担心阮惜时觉得无聊,就开了电台,电台里时而放着舒缓的音乐,时而是女主播在讲故事,伴随着沿途划过的景色,阮惜时归心似箭,想到很快就能回到他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子里,他就很高兴。
他嘴巴停不下来地自言自语道:“不知道村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牛大爷的身体好不好,灰长大了多少,活动楼和文化广场建得怎么样了,孩子们有没有上学。”
陆择忍俊不禁道:“等会你回到村子就知道了。”
路程实在太长了,饶是阮惜时满腔激动,也抵不过漫长的路途,中午他们在休息站吃过陆母给他们准备的便当,他就直接在车上睡着了。
傍晚的时候,他们终于到了进村的路口,阮惜时的睡意随着看到熟悉的景色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像归林的鸟,又恢复了活力。
他们回来之前事先跟李婶他们家和村长家了招呼,所以他们回来得并不突然,村里人见他们的车开进来,隔着车窗都热情地和他们挥手招呼,都是阮惜时熟悉的乡音。
车子停在家门前,李婶正给鸭棚里的鸭子喂食,见他们回到了,就扯着大嗓门:“时仔,你们回来啦,你们家我今天过来收拾了一下,可以直接住人了,等会晚饭你们就去李婶家吃啊。”
阮惜时应过,从车厢里搬出他们昨天去超市给村民们带的礼物,给了李婶一些,跟李婶:“谢谢李婶,您辛苦了,这些东西是我们从G市买的特产,您带回家吃。”
李婶惊讶道:“咦,还给我们带了这么多礼品啊,这么破费的。”
阮惜时笑着:“不破费,您帮我照顾家里才是麻烦您了。”
李婶就接过礼品,笑吟吟地跟阮惜时:“那李婶就不客气了啊,你们放好东西后记得过去吃饭,这两天也别忙活了,就在李婶家吃。”
阮惜时连连应下:“那就叨扰你们了。”
李婶轻嗔一下:“还跟李婶客气什么。”
他们回到家里,发现家里什么都没有变,还是离开前整整齐齐的样子,家具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灰尘,应该是李婶帮他们扫好了,一切就好像他们一直住在这里那样。
听他们回来了,吃过晚饭村民们散步,刚好过来和他们个招呼,阮惜时就拿出他们买的零食水果招呼他们,大家在他们家门前开启了茶话会。
提起村里这段时间的变化,村长最高兴了,兴致勃勃地跟阮惜时:“开春之后,有几个厂家联系到我们村,要在我们村办几个手工厂,给他们加工材料。我觉得既然是手工制作,也没什么污染,就答应了,这不我们村已经办了好几个厂子,电子厂缝纫厂,都是外地的老板承包给我们的,村里人不用干活的时候就去厂子里工作,按件算钱。工钱可能不算多,但胜在时间灵活,离家又近,又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咱们村很多人都去干,一个月少也能挣个八百一千的,比死干农活好多了。”
阮惜时欣慰道:“那就好啊,以后大家都能赚钱了,很快我们村就会富裕起来的。”
村民们就笑着:“这点钱哪里算得上富啊,我们可不能就这样满足了,等我们有资金了,还是要自己搞创业。”
“就是,我和我家那个商量着,钱赚够了就去弄个养鸡场,平时就他去养鸡我去厂里干活,两手抓。”
“今年村里有路之后,运输都方便了,前段时间还有收购商开车进来问我们村的果树,你方叔那片三华李都已经被预定啦,我们也寻思着要不要种些果树了。”
阮惜时笑着:“种果树好啊,对环境好,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时仔,我听你现在读大学啦,学的是农业是吧,到时候你可要回来指导一下我们这些农民怎么种东西啊。”
“哈哈,是啊时仔,我们村可就你一个大学生,全指望你了。”
阮惜时也爽快地应道:“好啊,等我大学毕业了,就回来教你们用现代化技术种田。”
村民们听后都高兴地笑了。
阮惜时第二天是被鸡叫声叫醒的,他在城市里生活的这段时间都没有听过鸡鸣,但闻鸡叫起床的习惯还留着,他和陆择洗漱之后就去李婶家吃早餐,刚进门,灰就摇着尾巴冲过来了。
吃过早餐,阮惜时要出门到处看看,李婶就让他们别玩得忘记时间了,记得中午回来吃饭。
灰眼巴巴地看着陆择,显然是还记得要陆择带他去散步,于是他们把灰也带上了。
村中心现在也有了街的模样,比以前热闹了许多,除了猪肉佬家,还多了几个卖菜的店,看来是村里有厂子之后,人们都没有时间种菜了,干脆就去别人家买。
这也算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吧,阮惜时感慨道。
村里果然办起了几个厂子,规模都不大,办在村里人的家里,隔着墙都能听到里面的机器声,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闲聊着生活的变化,听起来大家都过得很好。
除了厂子,村里的一些空地已经被围起来里面放满了建筑材料,这些地方应该就是建活动楼和文化广场的地方,阮惜时站在围栏外面,幻想着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远处的学校传来阵阵读书声,阮惜时想起来学还没放假,于是又沿着路往新学校那边去。
为了方便管理学生,学校是封闭式的,上课的时候校门紧闭,学生们的活动场地就只有校园的那个操场,活动的地方虽然了,但也更加合适孩子们好好学习。
阮惜时进不了校园,但是可以从靠近路边的教室窗户往里看,教室里摆着整整齐齐的桌椅,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新课桌后面,手里捧着崭新的课本,正一字一句地跟着年轻的老师读书。
阮惜时也忍不住跟着孩子们有节奏的读书声摇头晃脑起来。
后来村长路过学校,看到他站在学校外面,就邀请他进校园里看看,校园里种了一些花花草草,弄得很整洁,因为这个时候在上课,教学楼安安静静的,教师宿舍楼也没什么人,不过走廊的铁丝上挂着老师们的衣物,看得出老师们在这里的生活气息。
村长跟他们:“学校开学之后,附近几个村子也有人送孩子来读书,目前学校只有七个班,学前班到六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大概二三十人。现在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了嘛,书费和学杂费全免,一个学生一学期也就交几十块钱的其他费用,村里人有钱了,活也干得少了,都愿意送孩子来念书。”
阮惜时欣慰地点点头,感叹道:“那就好,以后我们村会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到时候他们出去发展也好,回来建设我们村子也好,都是好事。”
村长笑道:“是啊,这还要多亏了你和阿择。希望工程那边给我们招募了十个志愿者过来,根据协议他们得在我们村义务教育三年的时间,过后再看他们的意愿要不要留下继续教书。不过希望工程那边跟我们保证不会少了我们的师源,老师虽然可能不固定,但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学生愿意下乡教书的,让我们放心。我也不能总指望希望工程的帮助,我算跟镇教育局交涉一下,让教育局把我们村的学校纳入体系,那样会方便很多,来村里教学的老师也都有保障了。”
阮惜时比较关心新来的老师对他们村的印象,就问道:“新老师们在我们村住得还开心吗?”
村长笑呵呵地:“他们都是些年轻人,有的是大城市里来的,有的也是农村出身,刚来我们村的时候他们别提多高兴了,除了上课就是到处游山玩水,有时候还去地里帮我们种菜种地,一个个又活泼又有才华,我们村民可喜欢他们了,有时候做了好吃的都请他们去吃,就像一家人那样。”
阮惜时也很高兴:“他们住得习惯的话,应该就会坚持下来的。”
他们再学校参观了一下,很快就到了放学的时间,学生们听到铃声之后,整整齐齐地了老师再见,然后一个个背着书包就络绎不绝地从教室跑出来了。
有阮惜时以前的学生,见到阮惜时出现在学校,还惊喜万分地冲过来喊一声阮老师,阮惜时笑眯眯地应过,又让他们早点回家。
阮惜时看着孩子们走出校门,里面有几个他熟悉的身影,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继续读书的孩子,现在也重新回到了校园,阮惜时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学生们走后,年轻的老师们也出来了,他们青春洋溢的笑声在教学楼里回荡。
“王,中午咱们吃什么啊,我去街上买菜。”
“都可以啊,你买什么我就煮什么。”
“哎哎哎,丽等等我,我和你去买菜。”
“我想吃豆腐,你们买点豆腐回来啊。”
“行,你们先把饭煮上,我们很快就回来了。”
随着声音越来越近,阮惜时在楼梯口看到两位穿着连衣裙的女孩子走出来,她们应该就是来支教的老师了。
年轻的女老师看到村长,嬉笑着过来个招呼,村长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双方。
“这位是以前在村里教书的阮老师,现在去外面读大学啦,这两位是从外面来的支教老师,丽和君。”
女老师和阮惜时的年纪相差不大,加上阮惜时长得好看,以前又是这里的老师,就很友善地和阮惜时了个招呼,问他中午要不要和他们吃饭。
阮惜时也和她们了招呼,他只是过来看看,一会就要回去吃饭了,让她们不用这么客气。
后面村长又带他去看住校老师的生活状况,宿舍楼一楼是放电车和自行车的地方,旁边是教师食堂,不过现在老师不多,食堂就没弄起来,老师们嫌自己做饭太麻烦,就几个人合在一起做大锅饭,分工合作做得快。
里面有煤气灶有电饭锅,做饭还是很简单的,村长村民们为了让外来的老师生活得顺心一点,集资给他们买了电器,冰箱洗衣机都有,老师们的生活条件还挺滋润。
第二天就是清明,李叔给阮惜时杀了鸡,李婶把香纸给阮惜时准备好,阮惜时就和陆择上山祭拜爷爷去了。
春天的草长得快,阮惜时和陆择拿着镰刀一点点把坟头上的草割干净,烧香摆上祭品,虔诚地拜了三下,然后蹲在坟前和爷爷一话。
“爷爷,我现在过得很好,爸爸妈妈对我很好,陆择哥和他的家人也很照顾我,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您就放心吧。现在村里的生活水平也好起来了,再过不久我们村不定就要变成城市啦,村民们不再为生活发愁,孩子们也有机会去学校读书了。村里新来的老师很有才华,你教过的学生现在是他们在教,学生们跟着他们会学到更多知识的,您也不用担心他们了。”
……
阮惜时在山上待到太阳偏西才提着祭品慢慢下山,回去的时候他们走过地里的路,远处传来孩子们悠长的歌声。
由-屿-汐-独-家-整-理,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阮惜时抬头望向田野尽头那轮火红的夕阳,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
正文完结啦?ω?撒花花,明天再更新一章番外,这篇文就落下了帷幕,感谢一路上支持我的天使们!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石头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
好久不见的违和感 8瓶;景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