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画中佳人

A+A-

    沈云梳回到闲云阁,吩咐清浣拿来笔墨纸砚,写了几个字心却没静下来。

    正在此时,守在门外的清莲跟人低声了两句,便撩帘进屋回禀:“姑娘,大少爷来了。”

    沈云梳十分讶异,起身向院内迎去。

    “原来妹独爱木樨,老远就闻到馥郁的芳香了。”

    “大哥晚好。‘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名可不是白得的。清莲,去折几支桂花给大哥带回去。”

    “怎好夺人所爱。”沈云逸深深作揖,“今早母亲失态了,请妹见谅。”

    沈云梳慌忙伸手去扶:“大哥怎和阿姐一般,都如此客气?母亲抚养我们长大,妹妹岂会忘恩负义因此生怨。”

    “妹心胸开阔。”

    “若论宽厚,怎敢与兄长相比。大哥功课繁忙,我昨日确实不该叨扰。”

    “偶尔放松一下有利无弊,妹何需如此。”

    “那今日大哥不如留下手谈一局?”

    “好。”

    清荷抱来楸木棋盘,两人执黑白棋子对坐。

    “妹进步很快。”一刻钟后,沈云逸微微惊异地。

    “初学时比较容易发奋罢了。”

    沈云逸不置可否地一笑,心中却多了几分赞赏。

    不久,却听侍女通传大姑娘来了。沈云梳亦起身相迎,“阿姐。”

    “华儿。”

    “大哥你也在啊。”沈云华略微惊讶,但更多的是喜悦。“想必你也听闻舜英院的事了。”

    见他微微点头,沈云华便将自己所见一一讲述。

    “那母亲将阿弟记在名下了吗?”

    “并未。母亲问了他,弟却蓝姨娘虽犯了错,到底是自己的生母;又补了一句无论如何娘都是他的母亲,会孝敬她。”

    沈云景作出这个决定一是因为程氏提出此事时态度并不热络,怕到时候有了嫡子的名头却反惹嫡母厌恶;二是到底不好对生母太过绝情。

    沈云梳心中暗道他做的对。这世道一向对男人宽容,嫡子和庶子只是个名分之别,继承的家产至少面上都是同等的。沈云景即使被记作嫡子也得不到程氏娘家的助力,倒不如退一步。

    沈云华罢又问:“大哥,弟平日可对您敬重恭谨?”

    “他还是个八岁稚童,沈家儿女本性都是好的。”沈云逸一笑,“华儿不必忧心。”

    之后沈云华帮着妹将这盘棋下完,最终还是沈云逸险胜一招。

    “你们姐妹同心,我差点招架不住了。”

    “大哥就别炫耀了。”沈云华嗔道,“过几月梳儿学成了,再下我们肯定能赢过你。”

    “我怎么就有你这个妹妹。”沈云逸故作无奈,“梳儿既已学成,怎还用你助她?”

    “大哥这话可就不对了。阿姐于我在一起可不止锦上添花,而是事半功倍。”

    兄妹三人又闲聊了一会儿,云逸云华才双双告辞。舜英院中程氏听闻,也只是一叹,眼里又带了笑。

    “阿蕊啊,替我拿纸笔来。”

    “夫人怎么突然想起给老爷太太写信?”

    “还是阿蕊懂我。如今想来爹娘给我选的这门亲事真是难得;夫君敬爱,儿女双全,庶出的也都省心。”程氏转念又嗔道,“你这丫头,是我平日没事就想不起跟爹娘写信不成?”

    钟蕊只道:“老奴已三十有四,哪里还称得上丫头。”

    程氏一听,眼眶有些湿润。想起阿蕊碧玉年华作了自己的陪嫁丫鬟,便许诺终身不嫁只愿陪伴自己身旁。十八年来,矢志不移。

    “阿蕊,只要你在我身边,就还是那个伶俐的丫头。”

    再程氏两个近身伺候的丫鬟若芙若蓉亲自去监督着,芳草院中的下人即使再怎么不乐意也只好忙着搬动行李,面上一丝不满都不敢显出来。蓝氏怔忡地在凳上坐着,明兰和明丹不忍道:“姨娘......”

    蓝氏双眼放空地看了她们一眼,面上竟显出几分死灰般的神情。“是我想岔了啊。在老爷心中,我什么都不是。”

    两个丫鬟看了她平静无波的样子只觉心中慌乱。“姨娘,不管怎样,少爷总是孝顺您的。听闻他推拒了嫡子的身份,只愿认姨娘为生母。”

    蓝氏只是苦笑。“去,叫景哥儿过来一趟。对了,来东厢房。”罢自个儿起了身,向侧屋走去。迈过门槛时身子一个踉跄,好歹被明丹扶了才没摔倒。

    “姨娘。”沈云景快步赶来,“您还好吗?”

    “景儿,奴的景儿......”蓝氏见了幼子方潸然泪下,“是姨娘愚钝,连累了你啊。若老爷因此厌恶了你,奴该如何是好?你不如投去夫人膝下,也有个好前程。”

    沈云景虽皱了眉,毕竟心软。“姨娘的什么话。父亲清明,不会因此怪罪我的。这两年我还安心在家读书,等略有成后再去参加嵩阳书院的入学考;姨娘保重身体,儿定会时常前来探望您。”

    蓝氏愣了半晌,心中百味杂陈。“少爷懂事,姨娘不及万一。”

    “云景告辞。”

    沈云梳和蓝氏一向没有交情,自不会去掺和这些闲事。第二日仍早早地梳洗扮:她想着起读书许能更有进益,便又提前了半个时辰起身。

    “梳儿,我先去找玲瑶了。”

    “阿姐与玲瑶愈发亲密,陈姐和舒姐就没什么?”

    沈云华淡淡一笑,“陈姐身藏傲骨,见我疏远怎还会忍气吞声。舒姐亦然,内里是个要强的;她们俩在一处没准还自在些。”

    沈云梳听得稀奇:“阿姐是,她们二人惺惺相惜?”

    沈云华笑而不答。与其惺惺相惜,倒是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的可能性大些。

    第一节 练了一个时辰的礼仪规矩,于先生见她们都累得很便大发善心只讲些迎来送往之道让众人记着笔记。教授棋艺和书法的夫子都饱经世事为人不露锋芒,沈云梳也跟着学得愈发沉静起来。

    下了学,姐妹二人携手归家。沈云梳先复习了管家和为人处事之法,又略微忐忑地去舜英院向母亲请教。略出所料的是,程氏对她还算和颜悦色,全然没有前日的不满。

    回来听清纱大少爷去夫人面前给她求了情,不觉更是感概。

    “姑娘,该用晚膳了。今个有您喜欢的四喜丸子和荷叶饼。”曹氏看着她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不觉欣慰。

    姐如今出落得和她生母一般清丽过人,却还多一分刚强通透。

    沈云梳吃了个六分饱,便去漱口,又吩咐清莲调色突然起了作画的雅兴。

    清莲自是恭谨应下,沈云梳看她调配出的色彩十分妥当心中不由又多了几分怜惜。

    可怜绣户侯门女......

    “姑娘,早些安歇吧。”

    “嗯。”沈云梳又看了一眼那凉亭对坐图。稍显稚嫩的绿衣少女端坐在黛蓝的软垫上,神情恭谨而略带无措。她对面的女子却眉眼若画,姿态端庄而和气;樱唇微启,清风将她胭脂色的裙角吹起。“你家姑娘画技浅薄,描绘不出那绝色的佳人啊。”

    清浣是个机灵的,只道:“婢子认不得画中的美人。只知道能得姑娘青睐,定然是仙子一般的人物了。”

    次日醒时,天光还未大亮。清荷听了响动轻声询问,沈云梳却只吩咐她去拿了件狐狸皮的披风,径自走到窗前。她如瀑的青丝披散在脑后,朦胧的睡眼带了三分水光,颈部湖绿的绸带衬得肌肤愈发雪白。

    清荷见了,只想着自家姑娘虽没有明艳动人的姿色,却自有股出尘脱俗的气质。

    又见她轻轻推开窗,远望繁华的楼台外橘红的金乌缓缓升起,为庭前的木樨又镀上一层光辉。

    “姑娘,深秋风寒。温水已经备好了,让奴婢伺候您梳洗吧。”

    沈云梳回过神来,略一点头。

    “今日就穿那云雁细锦衣,和软银轻罗百合裙;再加上翠纹织锦的羽缎斗篷,厚重保暖。”沈云梳思索片刻,又一叠声地吩咐道:“首饰就用那镏金点翠步摇,配几朵丁香的珠花,梳个百花分髾髻。”

    竟是将这五六日以来在施先生那儿学来的都用上了。

    清纱听着稀奇,面上显出几分喜色。“姑娘难得想好好扮一回,婢子定然不会出了差错!”

    又久久没听见自家姑娘回话,心下正有些忐忑,偷眼一看,沈云梳却已满面红霞。

    “女为悦己者容。”曹氏不知何时已来到闺房门前,“姑娘大了,是该好好扮一番。”

    清纱见了曹嬷嬷来了冲沈云梳行了个礼,就慌忙去取自家姑娘方才吩咐的衣裳首饰。曹氏屈膝行礼:“姑娘好。”

    沈云梳忙回了礼,脸上仍有些发热。今日她算吃罢早膳后再去一趟初墨阁:原是听清荷汇报书阁中闲坐着的老者却是当朝有名的大儒钱朝先。

    钱老已过古稀之年,告老辞官后却没返乡,而是在京中开了家书阁。照他的话,少年时入京赶考,至今已五十余年;故乡只余几座孤坟,不如留在京中指点晚生后辈,也算为朝廷尽下最后一分心意。他历经三朝,连当今天子都要敬重三分。沈云梳心惊没有早些得到这个消息,又仔细回想上次礼仪有无出了差错。

    然而她今日的装扮却不是为了这个。

    作者有话要:

    重要支线:泥萌看好云华和玲瑶这对cp吗?但不管百合与否,阿姐肯定会嫁人......

    多谢评论!

    我知道内容提要越来越不工整了qaq请见谅

    注(1):前文东陵的女先生多为自梳,其实这个朝代还没有这种选择,为私设。

    注(2):蓝氏称呼其子“景儿”是有些不合规矩的,叫“景哥儿”勉强合礼。沈云景自称“儿”同理,但他年纪还,一时疏忽算不算大错就看各人了。

    注(3):曹氏用“她生母”代称岳氏,是因为不忍再想她姨娘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