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营地规划

A+A-

    山上营地。地开垦出来了, 树木也伐了不少。

    除了树枝砍下来用作编制围墙, 剩下的都收拾好了堆放在一起。上来的百姓有懂得盖房子的,围墙里头地开垦的差不多了, 开垦前特意流出来一片地方, 眼下就用作盖房子了。

    盖还是要盖,木房子, 但很多部分还是需要石头才能让一个房子成型。

    石头山上有的是,不过适合盖房子的不多。些的碎石头可以用作地基。大些的石头就只能费力的敲开成块。

    盖房子当然不能跟山下一样, 一家人一个房子。仙台呢这边考虑了许久才拍板决定盖商铺那样的房子。一个长长的房子,被分成一个一个的房间。既能节省地方,又能减少取暖所消耗的柴火。

    一条长长的通炕贯穿了所有屋子,相互之间也就是用两层木板隔开。几乎相互什么话都能听见。

    不过眼下,也是没有精力去在乎那个了,再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行军帐篷确实暖和, 但取暖麻烦,长时间点篝火太奢侈了, 且篝火一灭就冷了。若是有炕, 一把火烧起来能热半宿, 若是再帐篷;里头点火盆,一个不心就容易把人烧死。

    这房子够忙的了,准备燃料同样麻烦。

    虽从山下背上来不少炭,但要让三千人过一个暖和的冬天,还是费力的。

    所以还要继续挑选木头烧炭用。偏偏深秋阴雨连绵, 伴随的是一日比一日的寒冷。

    到了山上,各种日子都要想到,若是眼下不能未雨绸缪,那等到了冬天就有的受得了。

    营地选择的地方是在水边,虽水边猛兽会多些,但围墙做的高,又在围墙外面做了些陷阱,不单危险大大降低了,还能额外获得些猎物。

    军队除了随时保护百姓外,还要时长外出猎、设陷阱,干的是危险的活。

    而百姓开荒土地、盖房子、砍树挖坑烧煤,干的都事劳苦又安全的活。

    就算是孩子,也会帮着般个木板石头的。这样极端的环境,让大部分被捧在手心里的孩子短时间内成长起来。

    上山十天,山上已经时不时传来孩子玩闹的笑声。孩子们比大人更容易适应恶劣的环境,为这份陌生地方求存的环境中,添了些色彩。

    县太爷见过了李季的村民们,还有侄子们、侄孙子们。

    县太爷并没有给他们什么便利,但面对他们的时候,心里头都会多一些善念。

    这段时间县太爷出现在民众面前的次数并不多,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帐篷里规划后面的日子。

    他不是个亲力亲为的人,甚至有些娇气。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这整整三千人的头脑。这三千人未来的走向、决定,都要靠他一个人的决定。他没必要为了赢得百姓的用户就去感谢粗活来浪费时间。因为有这个时间,想一个好主意,能够让三千多人受益。

    最近县太爷都没睡好,可看这这群人忙碌的身影,就觉得自身的疲惫也不是那么多了。

    “娘,咱们什么时候能下山。”

    “等不仗了,就下山了。”

    “什么时候能下山。”

    “娘咋知道。”

    “那下山还能念书吗?”

    县太爷转头看过去,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在跟娘一起搬一块长木板。

    县太爷走过去,二人忙放下木板,就要跪下拜见。

    县太爷直接将二人拉起来,问那孩子:“你念过书?”

    那孩子好巧不巧,正好是李金家的土豆,他娘自然就是二英。

    土豆皮实,见到县太爷心怀敬畏,但不怯场。

    “回大人,跟先生识了几个字。”

    县太爷瞧他的穿着扮,不太像是能供得起上学。而且一般这样的家庭,能愿意出银子让孩子念书,已经是十分少见的了。

    “你家里供你念书很辛苦吧。”

    土豆摇摇头:“辛苦的是我四叔。我四爷爷有本事,手里头有些闲钱就供我和哥哥进城念书了。四爷爷,念书是好事,趁着年龄学了,不管能不能学出什么来,认字的总比不认字的多些出路。”

    这地方地势偏远,能有这样想的人少之又少。县太爷点点头:“你四爷爷是个有远见的。”又想起李季行四辈分又大,当即问道:“你那四爷爷是不是叫李季?”

    二英忙道:“对对,四叔大名是叫李季。民妇公爹叫李伯,伯仲叔季,四叔行四!”

    县太爷没想到能有这样的缘分。之前只知道他们是李季村里头的,其中有至亲是肯定的,只是一直因为忙碌,就没注意,眼下直接碰到了个读书的。

    “如此倒也是缘分。你叫什么?”

    土豆想想,道:“先生赐名李杰。”

    土豆原本有一个名字,拜师以后老师觉得不妥帖,就跟土豆爹娘商量着,给他改了个名字。

    县太爷点点头,若有所思:“确实是个好名字。你眼下还没到及冠的年龄,本官提前给你提个字如何?”

    名字本不同,名是大名,字是表字。不过村里头内有那些讲究,就是一个大名叫着,再取个名用来亲戚长辈叫也就够了。

    按理这字是要当爹的再孩子及冠的时候给的,不过若是在村里头没有这规矩,李金又不识字,显然是不可能的。最多是那时若还在念书,先生会代替当爹的给他个字。

    土豆好歹念过些日子书,见识能更宽广些。

    听了这话忙行礼感谢:“草民多些大人赐字。”

    “你名为一个杰字。杰出、俊杰。我在给你一个贤字,无论你今后走到哪里,心里头都要压着这个字。刚刚听你的话,向来,你也希望有个安定之所。你便叫定贤吧。”

    李杰李定贤。这个表字,取两个意思。一个是安定有能。一个是一定贤德。

    这个寓意何等好,哪怕土豆还没学出什么样来,也明白县太爷的意思。

    忙下跪谢恩,许多顶不会忘记此事。

    越是念书的人,就越明白念书的好处,也越喜欢瞧见好读书的人。

    “你若是真喜欢读书,晚上睡前我会给你空出来半个时辰,你可以来我帐里读一会儿书。我上山戴上了些,应该有你能看懂的。”

    土豆眼前一亮,连忙谢恩。

    跟上山的人不多,大部分县里头的官员和富户,有点关系的都躲去远方亲戚家了。

    那县丞也不例外。不是不相信县太爷,而是山上清苦,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人们,怎么可能受得了在山上出工出力?

    可以整个山上,文官的也就是县太爷和手底下的捕头两个人,剩下将士们都是武将。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县太爷总不能真他们怎么不好。

    今天有野猪群路过。差点吓坏了营地里的百姓。不过好在他们没有攻击的意思,就是恰好走到周围吃些草。附近还挖了陷阱。有两头倒霉的掉进去了,那凄惨的喊声吓坏了其他野猪。不过他们找不到敌人,也就横冲直撞的跑开了。

    倒是白白便宜了营地里的百姓,陷阱里头的两只野猪杀了搬出来,两只加一起接近六百斤的肉,足够所有人满嘴流油的吃一顿,还能再剩一些。

    县太爷知道了,想想今天外面狩猎的还会有所收获。只是其中一头当天就炖了煮了给营地里头的人分吃了,剩下一个做成腊肉,留着冬天大雪封山没法子猎以后吃。

    这肉还是大家伙的,只是吃的时间晚几个月,也没人反对。

    这一个下午全营地的百姓脸上都是笑脸。穷富之间的差别这时候表现的最分明。

    富人,特指那些家里头自家养着许多牲口想吃随时有的人家,其实是不待见猪肉的。因为猪肉肥腻,猪又什么都不吃。总会觉得猪肉不干净。更喜欢吃草的牛羊肉。

    但穷人家不同。哪怕是猎户人家,每个月都能多吃地炖肉的那种,也会馋猪肉。

    原因也是因为猪肉肥腻。肥肉越多的越解馋,吃一片油腻腻的肥肉,顶的上吃好几口鸡鸭的肉。

    越是肥的地方就越欢迎,而那些曾是家里有银子,和零星两个愿意放弃家产跟着上山的富贵人家懂得吃,都是挑着里脊肉这样的瘦肉吃。

    野猪肉不比家猪肥肉多,这谁能抢到一片肥肉,都要看自己的本事。

    野猪的四个肘子都是送给出力最多的。比如县太爷以及手底下的衙役,或是指挥使那边的将领和外出猎的将士。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晚饭还没吃完。土豆匆匆吃完了饭,一抹嘴就跑进了县太爷的营帐里头。

    县太爷虽不是爱书如命的,但也是个离不开书的。所以这上山,也费力搬上来许多书。县太爷府那些其他的书也都找了地方用好木料的箱子装着埋进隐蔽的地方,只等着下山以后寻个时间再挖出来。

    县太爷让土豆自己选看得懂的。其实土豆有的字还没认全,那也只能拿些诗集一类的背着。

    县太爷也大方,给了他一套笔墨纸砚和字帖,让他看腻了就练练字。

    仆人给县太爷送来了炖好的肘子。不是烤肉,而是架锅起灶正经炖出来的。上头甚至还带着一撮香菜。不过这香菜其实是干的,泡开了以后撒上去,瞧着好看。

    即便是这个时候,只要有条件,仆人们都尽量让县太爷过得精致些。

    那一挑开帘子端着肘子进来,想问就顺着那个盘子散开了。

    土豆不留痕迹的吸吸鼻子,用书挡住脸透透去瞄。本来就是半大的孩子,嘴馋是有的。

    县太爷自然是瞧见了。其实县太爷跟这么大的孩子接触的就不多。刚记事的时候就进了学堂,因为好读书,时长将自己关进书里头。现如今对同窗都没什么印象了。

    后来科考当官,接触孩子的机会就更少了。唯一的儿子二狗子,头一回见面的时候二狗子都二十多了。

    县太爷用筷子,将炖的苏烂的肘子骨头挑出去,筷子插进去一滑,皮就直接散下来了,肉也从骨头上落下,筷子用些力气,将骨头夹起来抖一抖,肉就都下去了。

    将骨头放进盘子里头被仆人立刻收走,县太爷又将肉和肉皮分成了四份。将其中一份夹进自己碗里,对着仆人吩咐道。

    “这三个给孩子一个,剩下的你们分着吃吧。”

    仆人忙道:“奴才们已经吃过了。老爷您最近辛苦,还是多补补为好。”

    “这些日子我也没断了鱼肉,没什么补不补的。你们吃也是分下去的肉,顶多一两片,那里够解馋的。拿去吃吧,我也是吃惯了觉得腻得慌。”随后县太爷将碗中的肘子肉分成一个个块,就这饭一口一口的吃着。

    伺候这样一个贴心的主子,不敢动是假的。仆人将给土豆的那一份送到了土豆身边,还贴心的奉上了一碗饭和一碟咸菜。

    土豆有些拘谨,也难得有他怕的人:“草……草民是错过来的。”

    “无须废话,吃完了看书。”县太爷头也不抬,吃着饭目光看的还是营地的规划图。

    肘子肉的香味堵住了鼻子,土豆再次用力的吸一吸,咽口口水。又心翼翼道:“那草民可以拿回去些吗?草民爹娘还有媳妇还没吃到。”

    县太爷眼睛一抬:“媳妇?”

    土豆人也机灵,生怕触了县太爷的霉头,忙道:“草民家里还有个女孩,名叫英子,是同村人家的姑娘。因为那户人家轻贱女孩,觉得不值得养,所以对外叫价要买了。草民顽劣,爹娘觉得草民娶不上媳妇,加上英子确实可怜,便出了银子将她接过来了。”

    童养媳这事挺常见的,不过县太爷生来对这种爹娘决定婚事的事情就很反感,眉毛微皱,倒是没出什么不好的话。

    “吃肉还能想着,可见对她不错。”

    光是看县太爷脸色,土豆就知道要坏事。抿抿嘴唇赚个心思,土豆也猜到了县太爷这是反感买来的媳妇。

    土豆也是聪明,眼睛一转便道:“四爷爷曾,英子是媳妇,那便是要疼的。英子又是个可怜的,在原来家里没过上好日子,所以草民要对她更好些,不能让她再可怜了。”

    这话县太爷听着舒心些,也就不再娶追问这件事了。

    “这也是你的家事了。你若是想拿回去,便拿回去吧。”言罢,县太爷继续吃自己的饭。

    土豆吃口一块野猪皮,那香味弥漫最里头诱人极了。贪婪的咽下去,嘴里的滋味逐渐淡下去,就有了再吃一口的冲动。

    土豆沿着口水,看着碗里的肉,忍了又忍,才将筷子放下。

    然后拿起书,尽量让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先贤的诗上。

    留下了两个野猪蹄。炖好了以后,县太爷让两个身手矫健的给二狗子和李季送过去,顺便一这边的情况。

    晚上去当然危险,只等着第二天一早送过去。左右路途遥远,他们是吃不上热乎的,拿过去放火上热一热,吃着也是一样的。

    李季这边有抓了只狍子。李季只留了两个肘子,剩下的都寻思着腌了,等有空给县太爷那边送过去。

    虽然县太爷那边有人专门狩猎,又养着兔子和鸡,应该不愁吃肉,但到底有三千来人,李季这边肉又是吃不了的。除了一部分做成肉干或是腌了储存留着冬天吃,剩下的都准备出来,送去给县太爷,还能让县太爷多宽宽心。

    结果这不赶巧?送猪蹄的就过来了。

    来的两个人都是身上穿着盔甲,可以是武装齐全,脸都瞧不见的那种。

    进了屋摘下了头盔,送猪蹄的还不忘解释:“县太爷的意思是,您们这边是不缺肉吃了。大爷熟悉山里,这山里就像是他的后花园一般,什么肉想吃都有的。不过这野猪是个凶恶的,老虎一般也不好招惹。想来大爷和四爷这边,野猪肉也是少见的。旁的地方肥的飞手的瘦,两位主子应该都吃腻了。这炖好的蹄子留着当个零嘴儿刚好,老爷就命的们给也送来了。”

    野猪肉吃着没有家猪肉那么腻,其实这二年来李季也只吃过一两回。因为没有陷阱的帮助,就算二狗子见了野猪第一反应也是跑。除非是遇到单独的一百来斤的野猪,还有可能猎回来吃。

    只是能遇到的几率太了。一百来斤的野猪在野猪群里头还是猪崽子,正是被保护的时候,怎么会单独跑出来等着被抓了吃?

    “你们来了也正好。我们这边也准备入要给老爷送过去,你们回去,就顺带着带回去吧。我们这边肉多吃不完,这山里头遇到猎物的机会也多,运气好的时候一天一两只猎物,留个人怎么也吃不完的。没事的时候就多过来几回吧,也是帮我们个忙。”

    旁人家都是恨不得肉越多越好,到这这里肉倒是成了累赘了。

    将肉装好了,送走了那两个人,李季总算见了外人,心情好了许多,背上背篓,跟仆人们一起去外头割草烘干。

    晾晒是不现实了,山里头气候潮湿,又是逐渐寒冷的秋季。为了能将草弄干,法子也只剩下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那就是起来以后,将炕都烧热,将割回来的草倒上去,一天反动机会,让上面的草都干透了再堆进装饲料的仓库里头。

    与此同时,还要挖个简单的烧炭坑烧炭留着冬天用。

    上山倒是送上来不少往年剩炭,县太爷也给准备了许多。可这种东西是不怕多的,多了可以留着来年用,可若是不够,大冷天的可就遭罪了。

    而且若是想要冬天还能吃上鸡蛋、兔子还能下崽、长膘,就全靠着温度了,所以这牲口圈里头也不能断了火。

    李季这边也忙着,县太爷那边也忙着。两边因为忙碌,水一时都倒不出空去看看对方。时长派遣人两边通着消息,倒是能放下心来。

    此时山下村子里,已经被叛军占领了。叛军离去后,留下的几百个士兵还要随时收集物资交上去,作为前军仗的供给。

    这收集来的物资,有粮食和银子,怎么来的?也就是“征”来的。究竟是怎么个征用方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山下的这个村子并不起眼,甚至险些错过了去。村里头也没有多少人家,逃的逃,上山的上山,村里头剩下的总共也就二三十人。

    这么一个贫瘠的村庄,榨不出几两银子,也没多少米。那些空了的人家也没有粮食,仅剩的那点人给留些口粮出来,剩下的都搬空了,在村子外围的李季家受到了这支队伍的关注。

    这个房子一看就是近两年新盖的,相比于村里旁的破草屋,这个砖瓦房扎眼极了,看着就值不少银子。

    可里里外外翻出来,只有些不用的破衣服和后面屋的几口大瓷缸。剩下的一点值钱的都没有。

    但牲口圈不,看着规模就养了不少牲口家禽。若是出逃了,不可能把那么多东西都带在身边。那么多半就是就近藏起来了。而且不会太远,因为太远搬走费时费力的,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

    这么一想,只觉得快要捞着一条大鱼的军官,立刻下令进村抓几个人过来问问情况。

    然后有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连威胁都不用,问什么就什么。

    县太爷阻止人带着大批的物资上躲着去了。李季家里头养了老多的牲口,也都带上去了。

    叛军们早知道县太爷待人躲山里头了,可是不知道准备充足的情况下。

    听着个女人,他们准备的相当充足,东西带的特别多,而且是本地所有的军队都上去了。

    若是不关着,就算大业成了,山上的那些将士也有可能自立一派成为朝廷的一大隐患。因为山中物产丰富,若是再里面安营扎寨培养兵力,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叛军们立刻蹭蹭上报反映情况。

    很快,叛军们的主公便下大了命令,分过来一千多名士兵,上山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