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A+A-

    “按照地方惯例,一旦当地发生天灾,地方大族都是要捐钱捐物的,根据当地灾情、灾民多寡、以及地方官的作风,决定了地方大族需要‘上供’多少钱粮。而一旦捐了一次钱粮,为了不再次被地方官威逼榨取钱财,一些靠山不甚强大的人家便会用各种办法来证明自家已经没有余力帮助衙门了。”林大人垂眸恭敬地出了地方上的潜规则,“地方官未必会信,但大多数地方官都不会再继续讨要了,除非灾情真的非常严重或是这个大户人家所出钱粮过少。下官私心猜测,这洛郡大族,只怕就是想用领救济粮这招来跟衙门马虎眼。”

    “他们此时等的就是衙门的人上门问责,才好哭诉自家损失惨重缺食少穿。还望殿下三思。”

    林大人约莫四十岁左右,时任户部右侍郎,为人中庸,身上也没有什么派系的印记。此次赈灾之行他一直没有多什么,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这事他难得一次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却是直接杠上了主张以武力解决的尉迟将军。

    被反对了的尉迟将军倒没有如其他人想的那般拍案而起,而是拧眉哼道:“就你们文人肚子里弯弯绕绕多!”

    太子消化了一下林大人之言,与萧元尚、齐景殷对视一眼,哑然失笑:“……这些地方大户,算计人心上倒是精明得很,莫怪能发家了。”

    这种顺水推舟之法都能想得出来,一环套一环,当真是心有九窍了。

    齐景殷咂舌惊叹道:“这招示敌以弱、瓮中捉鳖,玩得当真是厉害。”

    照他们这招数,只要衙门稍有不慎,便会落入他们的圈套里,即便衙门中人看出了他们的算计,为了不让他们继续浪费救济粮,也只能捏着鼻子往里跳,叫人防不胜防。

    萧元尚关注的点则与他们都不一样:“那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破他们的局?”

    依着他们的意思找上门去给他们哭穷的机会,当然不在萧元尚的考虑范围内。可随他们去,更是浪费粮食,还会耽误真正的灾民。

    两厢为难之下,萧元尚的眉头紧锁,明显是被难住了。

    太子也想到了这一层,脸上现出一抹忧色,问道:“不知林大人可有妙法解局?”

    林大人面露惭色,摇头道:“下官惭愧,并未想到两全之法。”

    一时间,屋内陷入了愁云笼罩之中。

    看着众人脸上的愁容,齐景殷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拊掌笑道:“我倒有一计。”

    “速速来。”太子连忙回道。

    “粥煮好之后,倒一把砂石进去,即可。”

    前世他被乞儿谢兴家救回山神庙时,便是靠的救济粥勉强没有饿死。那时不比现在,大雍连年天灾人祸,粮食储备本就不足,分出一些用来舍粥与百姓已是不易,粥米的质量自然是没有保障的。吃之前都得用木箸挑去大颗的石子才行,即便挑过数遍,吃的时候还是免不了会吃到细的沙子。

    按照谢兴家的法,这样的粥,若不是他们这种没得吃的贫苦人,是没人会去排队领的,别的不,起码喝下那么多沙土去,对身子不是一件好事。但正是因着这个,他们才能领到足够的粥回来,不然的话,城里平民和地头蛇,甚至一些有余产者都会抢着去排队,压根轮不到谢兴家这种没有背景的乞儿。

    正是因着想到了那段时光,齐景殷才想到了这么一个“阴损”主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既然赈灾粮都是好粮,那便煮好之后撒一把砂石进去,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尉迟将军直接斥责道:“兀那子,灾民好不容易得了一碗救济粥,你竟要毁了它,心思未免太过歹毒阴损!”

    林大人也不赞同地抚须道:“齐七少此举有伤民心,下官认为,大不可取。”

    萧元尚若有所思:“此举确可让一部分抱着占便宜心态的人退却。”

    他话音刚落,齐景殷也意识到了自己提出的办法漏洞在哪。

    撒砂石确实能逼退一些人,但被逼退的只会是想要来占便宜的人,而不会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大户,他们可不会因为救济粥不合口味就不来领,只会照旧来领然后回去倒掉。

    浪费粮食对他们来,本就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当下这种灾年,他们的想法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齐景殷懊恼地拍拍自己的额头:“是我想当然了,此计得不偿失,暂时确实不能用。”

    一计不成,新计未生,屋内重又陷入了愁云惨淡之中。

    太子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好主意,见众人均是眉头紧锁,遂善解人意地道:“既然他们已经领了这么些时日,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了,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各位回去慢慢想便是。”

    他们又就着之前被断的灾民安顿问题讨论了一会,便各自散了。

    太子与萧元尚、齐景殷三人撑上伞穿上蓑衣便往城外施粥处去了,他们觉得还是要实地瞧瞧,才有可能想出两全之法,解了这困局。

    望着雨中穿着破蓑衣微微发抖还坚持排队的灾民,太子眉头轻皱,眉间的愁意挥之不去。他伸手招来了施粥处的管事,让他安排一下修建一个挡雨棚,好歹挡些风雨,省得灾民刚从饿死中逃生又陷入风寒的威胁之中。

    管事满口应下之后便离开去安排了。

    齐景殷也跟着皱起了眉:这么差的环境和条件,灾民的身体还真不一定能撑得住,难怪前世冀州会出现十室九空的惨状。

    “灾民安顿问题确实该早些安排了。”

    萧元尚四下一看,灾民大多不被允许进城,可城外尽是荒郊野岭,尽管有衙门派来的人帮忙,灾民所居也不过是临时搭建的破草屋,当下又是淫雨霏霏,草屋能少漏点水已经算是衙门的人用心了,就别提保暖御寒等其他功用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让更多的灾民平安活下来,便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了。

    齐景殷附和道:“我之前以为,粮食的问题算是头等大事,需要紧着解决,可眼下看来,如何安顿他们才更要紧。这临时搭建的草屋,怕是禁不住什么风雨的。眼下天气日渐转凉,御寒问题也很严重。”

    望着他一条一条地分析着当下他们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不合时宜,太子还是笑道:“阿殷此行所得不,确实是长大成熟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