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话说当年

A+A-

    “呃,看样子,你这位后生一定在建筑工地待过,对施工比较了了解。这么大的工程,岂止是加班加点那么简单?不但昼夜施工二十四时不停,而且还实现工序交叉作业,甚至同时进行三个楼层的流水施工,施工技术人员还想出了很多歪招怪招,还处处打破常规,以不可能的想法去探索可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也要上!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成功,再运用到实际施工上,可谓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智慧,群策群力,比当年愚公移山的劲头还足!”

    “同时在三个楼层不间断地作业?闻所未闻,那建筑安全和工人施工安全将如何保障,垂直运输不影响下面工人么?要搁如今,工地安全管理部门绝对不允许如此‘野蛮’施工!”

    “嘿嘿,年轻人,少见多怪,我跟你,舞台两侧耳房部分结构施工,如果按一般施工方法,完成一层,再做一层,一层需要5天时间,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要20天才完成,工期肯定不允许这么长。但任何困难也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一支由东北来支持建设的工人采取连续框架支模方法,支模板的立柱通过预留孔直接通到上一层,施工时最下面一层浇筑混凝土,上面一层绑钢筋,再上一层支模板,可以三个楼层不停顿地同时作业,八个楼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仅用了天就完成了。”

    “我的个乖乖,老先生,您可别吓唬我,八层钢筋砼结构楼房只用十八天完成?就是搁现在使用塔吊、泵送等械施工提高效率,也未必办得到?您那一辈人可真的是人定胜天,敢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姚动生夸赞道。

    “嘿嘿,当时的施工人员就是这么牛,一个个干劲冲天,总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智慧,当时的的确确没有吊车和塔吊等大型垂直运输设备,所有的垂直运输都是靠卷扬和高车井架提升材料来完成的,绝大部分材料是靠肩挑人扛,水平运输能用上辆推车,就是先进的工具了,当时的推车就是在一个架子上用木板钉一个簸箕槽子,下方再装一个自行车轱辘,即便是这样的推车,由于当时数量有限,也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所以,万人礼堂60米跨的钢屋架吊装采用的是土办法,这个十二榀钢屋架的拼装工作是由武钢和包钢支持蓟都的工人们完成的,他们用卷扬作动力,在两端的屋顶各绑一个,分两步搭完成。当时由于经验不足,只计算了吊点位置的垂直变形,而没有考虑到水平变形,结果在试吊时屋架刚离开地面时,钢尾架就像面条一样发生了一米的水平方向变形,后来又重新增加水平支撑,才保证了吊装工作顺利完成。

    然后,钢屋架的拼装采用热铆,这种工艺一般只能在工厂进行,施工现场并无先例。可是,困难再大也难不住胆大心细的工人们,十二榀钢屋架在万人礼堂上同时拼装,烧铆钉、扔铆钉、接铆钉、铆接屋架,分工非常明确。下面的工人将铆钉烧红了,有人用钳子把红铆钉扔起五六米高上去,上面有人用带把的铁桶把铆钉接住,再由专门的工人用铆钉枪进行铆接。在礼堂的地面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飞舞的烧红铆钉,犹如练钢厂的钢花四溅。工人们的技术非常娴熟,扔得非常准,接得也非常准。站在周围的屋顶上往下看非常壮观,就像承天门节日放礼花一样。”

    “呵呵,扔烧红的铆钉?这绝对是个危险的绝活,它把建筑技法与玩杂技有结合起来,也不怕扔偏了没接住,烫着人咋办?真是神奇到家了!如果不是听到您的介绍,我们就是挖空心思想,也未必想象得出这种场面。”

    “人民大会堂工程施工还有很多非常壮观的场面,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还完美地体现在装修施工中,如果按正常施工方法是先上后下,在室内搭设满堂红脚架,做完顶棚再做墙面,最后地面扫尾,另外大会堂中还有两层挑台均需要占用工期,如果支搭39米高满堂红脚架在万人会议厅中,光杉槁就有十二万条,这些杉槁一根一根扛进礼堂,拆除时再一根根扛出去,光搭拆架子所占用的工期就不得了。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不从地下生根搭架子,想出了高空吊脚架,把杉槁生根吊在屋顶的钢梁上,不但大大减少了杉槁的需用量,还加快了搭架子的时间,而且顶棚、墙和地面还可以同时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哇噻,我的个老天爷,简直太神奇了,您这么一,吓得我都不敢搞建筑了,那些工人简直不像人,绝对是神啊,就那些施工方法,至今也没有哪个工地想的出来,也没有哪个工地敢这么实施,您老怎么知道得这么细致?”姚动生再一次兴奋得差点蹦跳起来。

    老学究捋了捋唇下花白的胡须,莞而一笑道:“因为当时从全国建筑行业抽调精兵强将来支持首都十大工程项目,我就是那时从上海派来支持的工程技术人员之一,成为数万名建设大军中的一名普通劳动者。”

    “呵呵,您还普通?简直太伟大了!人生有这么一次光荣的经历,足以让他辉煌一辈子啦,恐怕我们这些后生晚辈一生也未必碰遇上这么个千载难逢的锻炼会,老爷子,我不但要向您致敬,还要向您学习。”

    “那好呀,年轻人,好学又喜欢上进的人我喜欢,认识一下,伙子,我叫明如镜,工程院院士,以后有什么建筑方面的问题可以找我。”

    “那敢情好!今儿来承天门参观旅游,没想到无意间还有会结识一位建筑业老前辈,不,是建筑业泰斗,万分荣幸啊!真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叫姚动生,明老爷子,咱爷俩就算认识啦,赶明儿结个忘年交,不知老爷子可否同意?!”

    “好啊好啊,我非常愿意结交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很希望你们这些后生晚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哟。”

    “老爷子,刚才听您那么一,勾起了我的好奇**,很想听听你们当年是如何克服丛丛困难,把人民大会堂修建得又快又好?!”

    “既然你那么爱打听,那好吧,我就接着下去?要不是亲身经历,一般人绝对看不到也想象不出那些施工技法的!礼堂顶棚装饰采用的是立粉贴金,据老油工介绍,金的延展性相当好,一两金子可以铺出一亩三分地那么大的面积。进入施工现场的金箔大约厘米见方,每张金箔均用两张薄纸,金箔夹在中间,贴金前裁成5厘米宽的条,金箔非常轻,一张金箔几乎没有重量,如果揭开金箔上面的薄纸,人的呼吸就将金箔吹没有了。贴金时每人有个钳子,将金箔摁在立粉图案的线条上,把金箔下面的薄纸掀开,将大拇指摁在上面一层薄纸上一捋,贴金就完成了,纸条同时落地。由于顶棚贴金时由于操作人员很多,贴金的纸条就像鹅毛大雪一样飘落到地上,那场面非常好看,非常诗意壮观。”

    “如此看来,光在人民大会堂一个工地就能学到其它地方八个、十个工地学不到的知识和工艺技法,嗨,真应了古人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后我都要多去国家重点工程学学施工增长见识,提高进步!”

    “嗯,后生可畏,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努力学,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我再人民大会堂的主立面,那是面对承天门广场的东立面,最下面是须弥座和五米高的大台阶,正中央大门两侧分别有六根20米高、直径两米的大理石柱子,柱础(柱子的底座)就有两米高。你看,咱们现在从广场上望去,东北红的柱础是不是比站岗的武警战士还要高?柱子顶上是镶嵌着3块米黄色琉璃花板的琉璃瓦墙面,再上面是挑出35米的挑檐和女儿墙,正中央悬挂着4米高的国徽。”

    “呵呵,一国徽都那么大个儿啊?可是,我们从广场上望去,直径也就一米多一点吧?”

    “你也太咱们华夏国了吧?我巍巍华夏好赖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泱泱大国璀灿文明,咱们建什么都要追求个气势磅薄,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可能在国徽这么庄重的物件上扣扣缩缩显家子气的!你那是距离太远,视觉上变,加上国徽挂的位置非常高,实际上的国徽直径为4米。”

    “肯定是不只一米多大,我相信临近一看,它绝对是个大金圆宝!”姚云轩也帮腔道。

    “我们面对的那个东立面,施工最大的问题就是琉璃瓦的加工问题,由于是边设计边施工,方案确定下来已经时间不多了,那时我们每天到设计院催图纸,图纸下来连夜出加工图送琉璃瓦厂烧制。按照传统烧制工艺,应该是半年烧一窑,由于人民大会堂的工期需要,实际上是24天出窑,送到工地的琉璃瓦确实存在一些质量问题,特别是3块米黄色的琉璃花板,我们在按编号组对时发现颜色灰暗与设计要求差距很大。。。”

    “出于工期的需要,琉璃瓦24天出窑就使用,肯定给施工带来一些工艺上的遗憾?”

    “这还不算,在琉璃瓦檐头施工时,工人刚把四个大角的琉璃瓦搬运到马道上,很不巧,一位工段长路过此处,一不留神,一脚就把大角的琉璃瓦趟碎了。人民大会堂四个大角,加工时只加工了四份,不像其他部位的琉璃瓦有备份可以通用,这个重大责任谁承担得起?再重新加工已经没有时间了。由于问题严重,负责安装琉璃瓦的施工人员一把抓住踩烂者要去党委明。还好,最后施工员采用了锔盆锔碗的办法,用锔子把琉璃瓦给锔起来了,这块带锔子的琉璃瓦最终被安装到了西南角上。

    当时大家非常犹豫,如果马上安装颜色不好,如果再换又没有时间了,大家心想先安上等过了‘十一国庆’再换吧。非常遗憾,人民大会堂建成至今已经50年了,这些琉璃花板安装后到现在也没有更换。回想当初,华夏国的建筑施工能力还很落后,加上施工时又没有搅拌,在前门的火车站截留了运往东北的20台400升混凝土搅拌才得以施工。”

    “哈哈,从修建人民大会堂到现在50年的时间,我国的建筑技术、施工能力、工艺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肩挑人扛,现在各种水平垂直运输械应有尽有,过去没有能力盖高层楼房,现在的蓟都高楼林立,几十层的高楼都会很快完成。工程施工时有塔式起重将材料工具运送到各个楼层,更有混凝土输送泵可以将混凝土直接运送到浇筑地点。”

    “对呀,你们现在施工械和施工条件好多了,想当年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形状、选用的材料都得由总理来确定,像那个艾叶青的大理石柱,是为了表现出了人民大会堂的庄重,而外立面的主要花饰莲花瓣的柱础、柱帽和莲花瓣檐头,以及大会堂周围的玉兰花灯都具有民族形式。在主体结构完成之后,我们在实际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上做了六种花饰的足尺柱帽模型,总理亲自带着几位副总理到大会堂工地去挑选,最后选定了莲花瓣柱头。”

    “呵呵,庄重,一丝不苟,体现了老一辈建筑工人的精神风貌和工匠精神!”

    “不仅如此,就连负责人民大会堂工程设计的是当时的蓟都市建筑设计院,因为工期紧、任务重、边设计、边施工,设计人员不得不全部搬到了施工现场进行设计,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亲自主持了这项工作。

    大会堂内部功能齐全,装修复杂,主要厅堂均按华夏国古典建筑的施工方法做了立粉贴金。各厅堂均喷涂了可赛银,房间阴角使用模具做了各种曲线,楼梯扶使用的金丝楠木,油漆使用的清漆磨退,外立面须弥座和大台阶为花岗石,柱子、墙面采用的大理石和剁斧石,柱顶墙面和女儿墙部分均为琉璃瓦,所有装修项目的施工质量均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

    万人礼堂实际上只有9999个座位,是人民大会堂最主要的部分,礼堂内净空39米,一层就相当于十几层楼高。舞台台口宽度32米,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舞台台口。台口上部的钢筋混凝土大梁9米高,一根梁的高度就相当于三层楼高。礼堂内设有两层钢挑台,礼堂上空的屋盖是由2根米高60米长的钢结构大梁组成。台口两侧是为配合舞台需要的耳光部分,二层挑台后面有3个译音风室,开大会时可以与报告人同步翻译成3种不同的语言。

    在一层挑台下设一圈万千瓦的摄影灯,供拍电影摄像使用。礼堂一般有一个音响效果问题,观众多与观众少时的音响效果就不一样,万人礼堂在平面设计中采用园弧状,墙顶也采用圆弧交接,顶棚的设计、墙顶采用穿孔板材料、以及每个座位的设计共同保证了万人礼堂在与会者人多人少的情况下都能有很好的声音效果。

    在一层通过大楼步入二层宴会大厅,在江山如此多娇巨大的国画前面的大理石地面施工时,工人们试拼了十几次,反复配对花纹,使所有大理石之间的颜色和石线都对上搓,组成了一幅具有天然美的巨大图案。在正式安装大理石前每一块石料都进行套方磨直,铺筑时拉线使用的不是一般的线,而是拉胡琴用的子弦。

    从光学角度来讲,顶棚距座位39米,如果灯光弱了代表们看不清文件,如果灯光强了,灯光所产生的强光会刺激代表们的眼睛。顶棚上设计的暗灯槽既可保证座位上有足够的照明度,也可以保证代表们不受强光的刺激。

    国宴厅是举办重大国宴时的重要场所,可容纳5000人参加,如果举行鸡尾酒会可容纳000人参加。宴会大厅室内净高3米,比普通楼房四层楼还高,厅内最大的吸顶灯一盏灯的重量就达到25吨。厅内所有的柱装饰均采用了华夏国古建的施工方法,通过多道的血料腻子、打磨、漏花、上立粉、贴金箔等十三道工序做成立粉贴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对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哈哈,今日听明老给我讲这么多建筑典故,涨见识啦!真让我心诚悦乎,以后我要多多向明老请教!”

    “伙子,请教谈不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道是真的!现在有很多新材料新工艺,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中,好些新规范新工艺面前,没准你们后生晚辈还是我的老师呢?”

    “明老过谦啦!您这种虚心学习不骄不燥的品德,是我们所有建筑人学习的榜样!”

    听完明如镜的讲解,感动的情绪使姚动生久久不肯离去,姚云轩也在伟人纪念堂北面矗立了许久,直到清晨明媚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洪杏花等人催促了好几次,姚动生才与明如镜挥告别。美好的一天,美好的天气,还有什么不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