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无灾无难
眼看着黛玉脸红了, 林琯玉只觉得心里“咯噔”一声, 觑着她的脸不话。
她想了又想, 心翼翼地道:“这事儿……”
黛玉起身就走。
林琯玉张了张嘴, 想叫住她,黛玉却仿佛没听见一般匆匆地出门去了。她素来仪态端方, 这走得差点把自己给绊倒,还真是从到大头一回。
她又是慌乱, 又是不安, 还有些难以启齿的欢愉在。等到回了自己的屋子里,听见雪雁问:“姑娘,你怎么了?”揽镜一照,才看到自己脸红得能滴血。
她用手捂着脸,忽然问:“何先生回来过么?”
意料之中的, 雪雁回:“没有。”
黛玉“哦”了一声, 把帕子盖住脸, 躺着睡下了。
另一头,林琯玉气得想找何赤暇算账, 当然扑了个空。因为皇帝的病情是好是坏, 十八皇子又病着,何赤暇开春后就没有回过林家几趟。
她想了想, 索性去找贾敏,“娘,我想到一件事情。”
贾敏正逗着儿子,猝不及防的被她吓了一跳, 笑骂道:“火急火燎的做什么?我叫你问的事情可曾问了四了?”
林琯玉道:“我就想问问,何年纪也不了,他家中没有长辈,算是你和爹爹看着长大的,他的婚事你们怎么不操心?”
贾敏道:“我倒是操心过,只是问了几回,他都自己习惯了孤家寡人的,别带累了别家的姑娘。”
林琯玉听到这里,又有些犹疑。何赤暇的性子确实古怪孤僻,这话听起来不像是搪塞,那他和黛玉怎么回事?
她看了看周边服侍着的下人们,:“都先退下吧,我和娘有话要。”
贾敏点点头。自王夫人的陪房替她在外头放债的事情被她知道了之后,她对下人们更多了一层提防,这会儿既然的是黛玉的事情,这些多嘴的下人们不在自然最好。
她道:“好了,这番你可以四的事情了……不过你怎么会想到何的?”
林琯玉表情有些为难,:“……我觉得他俩近来有些亲密了,虽医者仁心,不忌讳这些,但是黛玉这个年纪……”
贾敏怔了怔,良久才道:“你是什么意思?”
林琯玉倒不是反对这两人在一起,黛玉喜欢谁,她就看好谁。可是何赤暇这个人,行踪成谜,来路不明,虽十几年的交情了,他又过“习惯了孤家寡人”,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良配。她半点不信“媒妁之言”那一套,那怎么着也得“两情相悦”吧?
她心翼翼地道:“您不是黛玉瞧谁都是淡淡的么?……”
唯有对何赤暇,倒是真的喜欢又依赖。不过贾敏一叶障目,从来没往这个方向上想罢了。
贾敏手一抖。林琯玉顺溜地把她手上的茶杯给接过来放好。
“何回来了,叫他来我这儿一趟。”贾敏想了想,吩咐,“这事儿你也别太逼着黛玉了,不是坏事情。黛玉是我闺女,何也是我看着长大的,这俩孩子,皆大欢喜最好。”
林琯玉笑道:“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您不嫌弃啊?”
贾敏嗤笑了一声,道:“读书只读一半儿,后头的什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我听你这么一,觉着他倒是比寻常的勋贵子弟都有出息的多,只不晓得他那话是真是假罢了。”
林琯玉吐吐舌头,“那我爹呢?”
贾敏道:“你爹?他也预备过给何亲事。什么大理寺卿的孙女儿,刑部尚书夫人的表妹,这会儿两桩凑成一桩,还不是给他省事情了。”
林琯玉笑道:“兄弟姊妹们,都到了年龄了。我听贾家上上下下的,都在结亲呢。迎春年龄最大,探春也不了,宝玉从花袭人的事情之后,连个通房也不曾有,早听老太太要亲,竟然耽搁到了现在。只不知道他自己怎么想……”
贾敏道:“他是该了。这会儿乘着立太子的东风,正是奇货可居的时候。”才开春的时候,贾宝玉就是贡生了——和岁贡、拔贡这些不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算是沾了贾元春的光。
仿佛是应了她的话,没两天,皇帝召见了贾宝玉,大为欢喜,破格把人放到了翰林院,当了的检讨。
翰林院检讨虽然只是从七品,但却是进士才能当的,这是其一;其二,在翰林院中,自然能有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所以才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法;其三,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虽然枯燥,却是天底下多少读书人毕生难及的高度。
不过眼见着封十八皇子已成定势,众人都心思浮动,倒没有对贾宝玉的晋升有什么意义。这位可是将来实实的国舅爷,啧啧,皇帝只要不把他一个毛头子弄到内阁里,大家心里都比较好接受。
贾元春从下午就坐着不动了。
身边的抱琴知道她在想什么,只是默默地陪着,眼见着太阳都下山了,才提醒道:“娘娘,晚上陛下还要过来与您一起用饭呢。”
贾元春这才恍然,她略微动了动,觉得自己身上一阵不适,“泽儿呢?”
“殿下才喝了药,睡下了,娘娘可要去瞧瞧?”
贾元春微微摇头。
她接下来要的一番话,这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怨他。就让他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不要听到这些东西了吧。
抱琴看了看她的脸色,,“娘娘,您……想好怎么同陛下了吗?”
贾元春已经几次三番地为被废的太子话了,这番却不仅仅是如此。废太子挑明了过要鱼死网破,他现在已经被囚禁,但是贾元春却不能冒险。
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写这句话意在讽刺,但是对于这个在襁褓之中就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来,“公卿”反倒是他最好的出路了。
贾元春有很久都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非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当初的废太子,不也是在襁褓之中就被立了吗,结果最后顶着太子的身份胡作非为,目无尊长……已然有了前车之鉴,他为什么就不能选用看起来更加贤明守礼的其余几位皇子?
后来她慢慢的想明白,父老子壮,才是皇帝害怕的。他要的,不是能够接他的班的太子,而是一个不会忤逆他,没有任何行动力的太子。反正有了他皇兄的先例在,这样的太子就算不够贤明,将来再废也不迟。
这条太子之路,尽头只有一个,就是在宫闱之中度过自己身不由己、平庸无能的一生。
抱琴在偏殿照看皇子的时候,发觉自己的手在微微的发抖。
皇帝夹杂着失望、怒气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大殿,“你多次求情,莫不是你也向着那逆子不成?”
“咚”的一声,是有人跪下来了。
贾元春在慌乱之中跪得太用力,以至于脸色都疼得发白,“臣妾绝无此意,只是太子是明日之君,泽儿年幼,怕是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皇帝冷冷淡淡地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太子就是太子,何来的明日之君之?起来话。”
他果然,只是想要一个傀儡太子。
贾元春被婢女扶着起身,颇有些失魂落魄。她动了动嘴角,刚要话,瞳孔却突然一缩。
皇帝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只见到自己前儿赏她的一只猫正悄无声息地踱着步子走过来。他不由笑了,道:“这畜生倒是半点也不怕人……它嘴里叼着的是什么?”
有多事的太监捉了猫,取了它嘴里的东西,神色却倏然变了。
皇帝见贾元春连话都不出来,眼神瞬间冷下来,“拿来。”
太监“噗通”一声跪下了,将东西高高地举过头顶。
那是块成色颇好的玉佩,还是在元后没有去世的时候,皇帝赐下去的,凝结着少年夫妻多年的情深意重。太子出生后,就一直挂着,二十多年没有摘下来过。
上有五蟒,龙有四爪,也确实是太子的仪制。
皇帝看着那玉佩,视线缓缓地扫过跪在地上的贾元春。
“这东西,怎么会在你这里?”
这时候倘或是换成一个平日没有那么惧怕皇帝的人,比如穆贵妃,瞬间就能巧笑倩兮地编出无数个理由来搪塞过去。然而贾元春对皇帝只有怨恨、惧怕,又心里有鬼,这会儿只能徒劳地摇头,竟然不出为自己辩解的话。
偏殿之中,婴儿的哭声响起。
“轰隆”一声,一道闪电将夜空照得雪亮,外头下起了倾盆大雨。
深宫之中,忽然传出了声嘶力竭的哭喊声。
水沁瑟缩了一下,躲到了薛宝钗的怀里。薛宝钗本正低头做针线,倏然一惊,针尖扎破了细嫩的指尖。她低头将手指含入嘴中,拍了拍水沁的背,哄道:“只是快入夏了,没事儿的。”
作者有话要: 昨天红包大家查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