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严柯的头痛断断续续,一下午脸色都不太好,余程就让他先回家休息。严柯临走前去门诊挂了个号,用自己的工号开了止痛片和安眠药,然后才换下白大褂,到药房拿药。
发药窗口很忙,脱了白大褂同事就不认识他了,对他凶巴巴的,严柯反而觉得轻松。
他坐进车里就开始拆止痛片,突然又想起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后短时间内不能驾车。他想象自己的车被撞毁,身体碎成烂肉骨片和神经团,并不感到害怕。反而想到,万一120把他送回了中医院,参与抢救的搞不好还都是熟人。
父亲也可以通过电视新闻知道自己今天早退了。
严柯皱着眉头把止痛片放了回去。
突然有人敲窗户,严柯惊慌地把药藏起来,听到外面的人在笑,这才发现是张行端。
“严公子,生病啦?”
严柯摇下车窗,还没话,张行端伸手进来摸了摸他的额头。
“没烧,就是有点头疼。”严柯躲开他的手,想了想,把药袋子举起来给他看,“止痛片,安眠药。”
“我又不查你岗。”张行端笑道,“毕竟我也是翘了班才能跟你相遇的。”
“你不是怀疑我嗑药么?”
“你要嗑药也不能在医院买啊。”
“那去哪儿买?你有路子么?”
张行端一愣,立刻露出不悦的表情:“你什么意思?”
严柯沉默了一会儿,:“对不起,我乱的。心情不太好。”
“严柯,你最好去看看精神……”张行端话没完,严柯就发动了车子,假装没听见。
张行端皱着眉头看他远去,掏出手机了个电话。
“林主任您好,不在忙吧?……我是省中医务科的张,有个事情想向您咨询一下……”
严柯回到家,迎接他的是一如既往的空客厅。保姆不知在几楼扫,并没有听到他开门的声音。
严柯吃完药,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好,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
保姆从地下室上来,热情地跟他招呼,并在储物间看到了一个琴盒,问那是不是提琴。
严柯愣了愣。保姆把琴盒擦干净了拿过来,一脸期待地看着他。严柯开琴盒,看到里面光亮如新的云杉木提琴。他拎起琴头,手腕随意一扭,琴板就稳稳地架在了肩上。微微颔首,侧脸恰好贴住腮托。
熟悉的角度,熟悉的重量。
曾经重复无数次的动作。
保姆惊喜道:“严,你能拉给我听听吗?”
严柯朝琴弓看了一眼,把琴放回盒子里,淡淡道:“好多年没碰,早忘记怎么拉了。”
保姆失望地叹了口气,只好把琴盒心翼翼地抱回地下室。
今天父亲不回来吃饭,母亲也还在国外开会。保姆提前给他把饭做好了,继续在别的楼层扫。严柯看着那几个精致菜,完全没有胃口,就着鸡汤把安眠药吃了,上楼睡觉。
由于严柯的早退,余程在医院加了会儿班。凌鹿对他的那个书店很感兴趣,因此也主动留下来帮他干活儿。余程就顺便请他吃了顿饭。
两人是坐公交车去的。凌鹿对他居然没买车感到很惊讶,余程解释职工宿舍离医院近,没必要买。凌鹿更加诧异,他本来以为余程是本地人。
“我有本地口音是吧?”余程笑道,“我从实习开始就在A市了,那会儿严老还在世……不知不觉,严老都走了两年了。”
凌鹿看他有些惆怅,转移话题跟他聊起了书。
余程热爱国学。跟凌鹿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不同,他是真的有研究。结果话题又绕到严老身上去——余程选导师时严老本来已经不收学生了,无意间看到了他以书法和国画亲手制作的简历,硬生生地把他从另外三位有意收他的导师手里抢了过来。
余程起这段往事,并非自矜,只是感叹严老对他的知遇之恩。余程入门后,严老在学术之外还会给他讲历史、诗词、古董鉴赏等等。因此别人称赞他博学时他都很惭愧,自知他的所学不及严老万分之一。
“严家还有一个藏书阁——”余程有些兴奋,不知不觉变得话多,“建国初期大力发展中医时,严老把藏书捐掉了五分之四。那剩下的五分之一还存放在乡下严家老宅,有机会的话我带你去看看——真的是浩如烟海……站在书架前就能理解古人那种寄蜉蝣于天地的感慨。这么多学问,人的一生怎么够用呢?”
凌鹿听得心生向往,不禁叹道:“原来严老师的家世这么厉害。”
“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他也会继承严老的遗志(注1)。”余程得毫不犹豫,“他将来会比谁都优秀。”
凌鹿一愣。他突然产生了违和感,但不上是哪里有问题。
广播报了个站名,余程露出一个温润如玉的笑容:“到了,我们走吧。”
他好像又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是我想多了吧。
凌鹿自觉好笑,跟着下了车。
两人来到一个胡同前,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胡同里的路灯昏暗暧昧,看起来有点阴森。两旁的民房倒是白墙黑瓦,青石板路也干净整齐。
“这是条老巷,政府去年才翻新过,所以看起来有点像景区。”余程在唇边竖起一根手指,轻声笑道,“咱们话轻些,这里住的都是老人家,睡得早。”
凌鹿有种探险般的新鲜感,眼里满是兴奋。
余程放慢脚步,带他走进巷子。凌鹿充满好奇地量着两旁的建筑,发现虽然翻新过,但房屋构造都很古朴,大概有一两百岁了。巷子很窄,让他想起三尺巷(注2)的典故。
不知走了多深,余程终于停下来。这是个的门面,挂了块无字匾。书架和展台上乱糟糟地摆满了书。
店门口还放了一个黑板,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米七五以上禁入。一米七五也不行。
那字就像孩儿写的,话也像孩儿一样任性。凌鹿忍不住笑道:“这个老板真好玩儿。”
余程则惋惜道:“今天的限制居然是这个?惨了,我进不去了……”
“哈哈哈……”凌鹿连忙捂住嘴不让自己笑出声,“这老板真的有生意都不做吗?”
余程叹了口气,笑问:“你多高?”
“一七……”凌鹿瞄了眼黑板,“四点五!”
里面有人走出来。凌鹿一看,是个拎着鸡毛掸子的老头。他俏皮地吐吐舌头,笑着问:“老板,您这个门禁带四舍五入吗?”
老头看了余程一眼,不满道:“赤佬,你怎么又带朋友过来?我这里又不是托儿所!”
余程一反往常的谦逊,挑眉道:“老家伙,别瞎叫,我这个朋友可不简单。”
凌鹿被他俩的交谈方式逗得忍俊不禁。老头哼了一声,从里边拿出根竹竿,竖在凌鹿面前。凌鹿看见竹竿上划了根黑线,立马明白这是要量身高,于是忍着笑弯下腰:“我先脱个鞋!”
老头噘着嘴等他。待凌鹿直起身子,他把竹竿贴在凌鹿背后,还拍了几下:“抬头!挺胸!收屁股!”
凌鹿笑得眉眼弯弯,自己伸手贴在头顶,顺便把头发压下去:“您看,没过一七五吧?”
老头把竹竿随性地一丢,扭头道:“进来吧。”
凌鹿忙问:“那他呢?”
老头:“管他呢。”
余程笑道:“老头,你今天被大长腿刺激到了?”
老板不理他,自顾自地走到书桌边,拿起放大镜在台灯下看起了书。
凌鹿为难地望向余程,余程含笑道:“你去逛吧,我在外面等你。”
凌鹿只好独自进店。他走进来才发现,这店进深很深。门口那堆书虽然摆得很乱,但都是些新近出版的书籍。有些年头的书都被藏在较深处的书架上,每一本都包了塑封,纤尘不染。
凌鹿忍不住抬起手,想摸摸那些旧书。但一想老板肯定很珍惜他们,就不好意思随便去碰,于是收回手,退回门口去看那些新书。
老板瞟了他一眼,没话。
凌鹿来到新书的展台,发现这些也是精心挑选过的书籍。虽然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相关,但细类各不相同。有史书、诗集、文物考、地方志,也有《洗冤集录之现代法医学分析》、《天工开物详解》之类的……理工科书籍。甚至还有《从八字命理学看相对论》(注3)。
凌鹿再次感受到老板的特立独行,不禁会心一笑。
“很有趣吧?”余程靠在路灯下,含笑看着他。
暖黄色的灯光照在余程脸上,令他的五官更显柔和。凌鹿突然觉得这场景像一幅水墨画。
一滴雨飘落在凌鹿鼻尖。他愣愣地抬起头,看见路灯下数点雨丝。有飞蛾在无畏扑火。
画要被湿了。
他有一种伸手为余程挡雨的冲动,又觉得这画面太静好,他不敢走近。
手臂被碰了碰。凌鹿受惊地躲开,发现是书店老板,手里递出一本书。
“没带伞就快滚吧。”老头没好气地。
凌鹿不解地眨眨眼,老头又用书戳了戳他,见他还是没反应,就生气地把书丢在了展台上。凌鹿一看,是《海错图笔记》。封面上有几条可爱的胖鱼,看起来是一本萌萌哒古籍图注。
余程笑道:“这是老板送给你的,快收下吧。”
凌鹿受宠若惊,正要道谢,余程又朝老板笑道:“老家伙,你怎么这么偏心?我来这么多次也没见你给我送过书。”
老头反而得意洋洋,一摇一摆地背着手走了。
凌鹿再次为这二人的互动方式所折服。他把书抱在怀里,跑到余程身边。
“老师,咱们回去吧!”
余程看他用外套裹住书,不禁微笑。
注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出自范仲淹。虽然他自己当了宰相,氮素明清时期很多不得志的文人听了他话扭头去当医生了23333
注2:三尺巷,是一个大官的家属跟邻居因为宅基起了纠纷,家属写信给大官要求撑腰,大官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就惭愧地退了三尺,邻居也惭愧地退了三尺,变成了六尺巷。本来想标一下出处的,结果百度百科给了我七个不同的版本……哎呀反正就是这么个典故啦,意思意思就行了。
注3:这几本是我编的。后文的《海错图笔记》确有其书,封面萌萌哒。附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