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A+A-

    丁田的古代生活:

    &p;lt;/br&p;gt;

    赋税呢,就是田赋与其他税收的总称。

    古代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下属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物。

    稍后渐变为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

    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

    春秋战国以后,私有经济不断发展,授田制的创建,特别是“初税亩”、“初阻禾”的推行、朝廷向农民份地征收实物,故赋、税逐渐混合。

    等到了唐宋时代按田亩征课的又称为田赋(或田租)。

    清代“摊丁入亩”后,从而完成了赋役合并征收。

    而大青这个时候呢,在开国之初,就将上一个朝代的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在世祖,也就是现任皇帝的父亲那一代,实行了“人丁入亩”的规矩,类似摊丁入亩的政策,让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国库也逐渐丰盈,不然也打不起三年的战争。

    现在这里的赋税规定的是一亩地收获了粮食后,缴纳所产粮食的百分之百分之十。

    这看着少,但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一百斤粮食,就要给出去十斤的税,这很少了,但是实际上,一百斤粮食,要给出去二十五斤,因为有五斤是飞税。

    丁田有些不能理解:“飞税?”

    “嗯,就是粮食刚打下来,那是湿的,运到官仓,要多出来五斤,这样的话,就算是粮食干了后掉秤,也不会减少官仓的储存,只是后来五斤不够,就改成了二十五斤,多出来的十斤,也当了飞税用,再有剩余的,自然就。”徐主簿没往下,他换了个话题:“我也就跟你一声,你回去跟你叔爷爷打个招呼,我已经尽力了。”

    “知道了,多谢徐主簿。”丁田拱为礼:“丁家村上下都知道的,您是一个好人。”

    他这话的时候,非常的认真,十五岁的少年人,一脸认真地你是个好人,这让徐主簿心里有些发虚,好不好人的,他自己知道。

    于是笑了笑:“行,你有空就回去一趟吧,除了粮食,恐怕每一户还得缴纳起码一两银子的税银。”

    他是来跟丁田通个气儿,现在的老爷不太好伺候,缴纳赋税的时候,恐怕要有些风波。

    让他们都有个准备,别到时候被老爷搞得措不及。

    实际上,他只是给卖个好而已,他不能反抗老爷的决定,那就只能做通下面的工作。

    这个主簿当的,他觉得还不如不当。

    杜大人在的时候,他的县丞和主簿都是当地人,政令通行,就连最后守城的时候,那俩都是死战不退。

    现在的这个他是有多大的脸啊?

    句不好听的,凭什么呢?

    就凭你是县令大人?

    拉倒吧,隔壁县的县令,在战时,换的比韭菜都快,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徐主簿摇了摇头,回到了他的院子。

    丁田就在自己的屋里寻思了:这赋税就是一块肥肉,就看姓马的想不想吃下去。

    他要是胃口好,恐怕能吞掉一半。

    可是牛角县本来就是贫寒之地,又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如今也就一万多户人口,一家就算是一两银子的税钱,一万多两,他总得给上头缴纳一些赋税吧?贪一半?那太多了,贪少了他肯定不乐意。

    没想到,这个姓马的竟然是个贪官,还是个胃口很大的贪官。

    06赋税的规矩

    不管上面怎么想,该秋收了就得麻利的秋收,丁田也回了丁家村,他帮不上忙就帮着给两个叔叔家里买一些大肉,多打一些豆腐之类的增加蛋白质的东西给他们加菜,顺便再约人给他盖房子去。

    是的,他的那个宅基地现在已经都铺设好了,就差起房子了,只要起了房子,他就可以在县城有个宅子住了。

    亲自画的宅子图纸,二进的宅子,四合院设计,占地面积,反正也不需要在院子里种菜,院子里只种了两颗杏树,一进就是正房三大间,东西厢房两间,前头的倒座房改成了车马房,后头的二进是客房。

    这是为了方便丁家村的族人来来往往的,在县城有个落脚的地方,二进的给女眷们住,前头东西厢房给汉子们住,正房当然是给自己住了,左右的耳房,一个当柴房兼厨房,另一个当仓房用。

    茅房放在西北角房那边。

    东北角房那里养两条狗,帮忙看家护院。

    这就是丁田的设计了。

    本来丁田住在县衙里挺好的,但是吧,他看新来的县令家后院实在是太闹腾了,宁愿在没有犯人的情况下,回自己家住去。

    县衙那里闹腾的实在是太不像样了,而且这几日程达那个混蛋,竟然每每都往后院的月亮门那里伸脑袋,一脸的猥琐样子怎么也跟柳森一个毛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