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A+A-

    丁田的古代生活:

    &p;lt;/br&p;gt;

    而且这府衙里的风气啊,自从新的县令大人马冲来了之后,真的是越来越浮躁了。

    如花似玉的丫鬟们,风骚入骨的管家娘子们还有那贵妾,那夫人。

    在看过无数宅斗肥皂剧的丁田心里,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加上今秋还要缴纳赋税,不知道要定下多少,唉,这种事情太多,他也懒得去想,先把自家的宅子搞定了才最重要。

    他这边张罗的欢实,那边秋收的也在不停地进行,秋收的好时光,只有短短的七八天,却是最忙碌的时候,各家的大牲口都被照顾的很好,就连丁田家的那匹驽马,也被赶去拉车了。

    没办法,他总不能看着侃哥家人扛着谷子来回在田间地头和打谷场之间溜腿儿吧?

    马车和牛车都借给了他们家,侃哥激动的不能自己:“我今年种了田儿家的地,真是祖宗保佑啊!”

    “行了您,赶紧的吧!”丁田将马车和牛车给了他们家,自己跑去二叔家里帮着劈柴,挑水,他也只能干这些活儿了,地里的活儿虽然他也会,但是绝对不如二叔和三叔干的利索,家里还雇佣了长工帮忙,每天两顿饭,一荤一素主食管够的给人吃饱。

    也就七天,田里的庄稼就抢收妥了,打谷场上的磙子翻腾,打下了一粒粒金灿灿的谷子,黄灿灿的玉米,火红的大高粱。

    丁田在第九天就回到了县衙,结果一进去就被程达拉到了一边:“田儿啊,你知道吗?老爷的规矩定下来了。”

    “哦?”丁田一乐:“定下来了吗?我看你这样子,是老爷赏你银子了,还是罚你银子了啊?”

    “哎呦喂,你还傻乐?”程达这个气:“你知道老爷怎么定的吗?”

    “我刚回来,能知道啥?”丁田摇头:“我这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呢。”

    “老爷定了,每户人家一亩地一石粮,一石以一百二十斤为准;每户人家一两税银,但是要额外缴纳火耗钱,每户多交二十个铜板。”程达低声道:“还有每户青储饲料两方,杂粮五十斤。”

    “这么多?”丁田瞪大了眼睛:“这比大战之前还多?”

    “老爷三年未收赋税,又没有可作为准绳的参照物,就暂时定下这些了,等日后如果收入颇丰,再看情况。”程达也有些气愤:“比以前多了不少啊!”

    北地苦寒,只能种植一季粮食,又经过战乱,人口少了那么多,却在第一年开始征收赋税的时候,来了一个狠人。

    “这能行吗?”丁田有些吃不准:“这也太多了。”

    一两银子,二十个铜板啊,一户人家得攒多久能有这些钱?

    这一笔钱,相当于现代社会大概是一万块零二百块钱。

    无缘无故的,农家人一年到头省吃俭用,也就能攒个三五两的银子,还得是好年景,不好的年景,来个干旱蝗虫之类的,就完蛋了。

    北地很少发大水,因为没那么多河流。

    就这么一年一年的攒下来,还得给儿子娶媳妇,给闺女置办嫁妆,家里老人有病了得去看大夫穷家业的,老百姓的日子没几天好过。

    忽然要拿出去一两多的钱,还有粮食也要的很多。

    一石粮食,公认是一百斤,但是官家不会跟你讲道理,一石就定下一百二十斤,你能怎么样?

    飞税还得加进来,这么一倒腾,快一百五十斤的粮食,没了。

    一亩地也就三五石的粮食,一下子就没了这么大一块,全家还得吃饭,还得卖粮食换柴米油盐酱醋茶。

    老百姓仓房里没有粮食堆着,他们会睡不着觉。

    几百斤的粮食,全家的口粮一定要留下来,剩下的要卖了去,然后换了银子交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再了,青饲料以往都是一家一方而已,这次却要了两方。

    那东西喂牲口的,一冬天吃不没,第二年开春青草泛绿了就没用处了。

    “徐主簿都要气昏过去了。”程达也咬牙切齿:“怎么就要了那么多?交了赋税之后,还有剩下的吗?”

    都是在村子里出来的人,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大家心里都有数,一个人一年起码要几百斤粮食才能吃饱肚子,农家人干的都是力气活,吃不饱肚子怎么能有力气?

    “有。”丁田苦笑了一下:“老爷不愧是同进士出身,还娶了个精明的商人家的闺女当夫人,这算计的非常精确,可以让家里剩下二三两的银子,以及口粮,还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逼不了你造反,又能从你身上刮下来油水,真是算的真准确啊。”

    不愧是能以商人后代,大地主的名头,供养出来一个翰林的富贵人家,这账算的太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