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方寸桃李花1

A+A-

    西沉的斜阳,还带着下午的余热。照在人身上,没有傍晚的清凉感,依然是烘烘的。

    “太好了,总算是看见人住的村镇,这下不用露宿了!”

    陶承安拍着毛驴的脑袋,笑得露出两颗虎牙。

    坡下的远处,一片黑沉沉的,看不见人家的房顶,唯有道道炊烟指示方向。虽然还嗅不到烟火气,但仅仅看着,就让人肚子里咕噜噜地闹。

    最好是有个旅店住,不定,还能洗个澡。岂不是美滋滋?

    脸上挂着笑,加紧往前走。终是赶在太阳光刚刚开始发紫的时候,进了村庄。

    大约是吃饭的时辰到了,村里没人在外面闲逛。他只好四处乱逛,寻思着找人问投宿的旅店在哪里。走过几户人家,就听到前边路尽头拐角处有动静。

    太好了,有人,就能听。

    牵着驴,拐过一面青墙,就是这房子的正门。门户开着,门前树下,有个穿着书生青衫的年轻姑娘,正在和个穿短衣的男子话,语气十分急促:

    “您就再留下他一个月,一个月!”

    “我们当家的了,一天也不读了。”男子苦着脸,皱着眉,“真真姑娘,她那个脾气,你是知道的,若今晚回去问我办妥了吗,我没有的话……”

    他着话,低着头,两手在身前搓着什么。

    陶承安这才看到,原来那男子身前,还站着个女孩。衣裳灰蒙蒙的,早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现在阳光有些暗,竟让人注意不到她在那里。

    奇怪,那男子话只了一半,对面叫做“真真姑娘”的书生,和那女孩,都已听懂了。

    真真垂下头,深深叹了一口气。孩吸了吸鼻子,手在眼睛上揉来揉去,扁着嘴不放声。

    陶承安听得实在好奇,忍不住插话。

    “没有的话……会怎么样啊?”

    其余三人都吓了一跳,急忙转过头来。

    “抱歉抱歉,扰了,我是路过的行人。”他急忙赔着笑脸解释,“本来是想听一下村里有没有旅店,结果您几位刚好到了这……我随口搭话,冒犯了,冒犯了。”

    那男子瞥他一眼,有点不情不愿地道:“我当家的,是个屠户。”

    陶承安更奇怪了。

    “屠户……又……怎么了?”

    这下,本来各自为难的三个人,都拿刀子似的眼光戳他。那表情里隐隐都是“这人怎么这么多事”的意味。

    陶承安不好意思地笑笑。

    他原本不是这么刨根问底的好奇性子,只是这段日子,他独自远行,还饶了弯路,完美地避开了很多沿途的城镇,以致风餐露宿好久,又没个伙伴同行,实在闷得要发疯。

    还是真真的涵养好点,解释道:“张屠娘的脾气不大好,又有膀子力气,若家里有什么不如意的,可能会摔东西,人的。”

    陶承安急忙道歉:“对不起,不该提这些。”

    你也知道不该提?

    那你也提了啊!

    还问得这么清楚!

    “罢了。”张家郎君脸色沉沉,不愿多什么,随口应了一声,就拉起孩子,要离开。

    “张家姐夫,您别走啊。”真真又拦,“花儿这孩子一向聪明,我娘跟我了好几次,她这次定能考中。如今她也读了这么久,眼看一个月后就是县试了,就让她试一试,好吗?”

    张家郎君一脸不耐:“真的不行!我当家的了,工坊眼看就来接人,不许我再续学费了——”

    “那我帮孩子续一个月学费,到她考试,好不好?”

    陶承安冷不丁地插了一句。

    怎么又是他!

    张家郎君真是被他惹毛了,没好气地扬声骂道:“你这外乡来的泼才!在这罗里吧嗦我忍你半天了!我们在这话,有你毛事!”

    “当然有我的事。”陶承安倒一点也不恼,还认真地答道,“天下读书之人,皆是先圣夫子的门生,算起来都是同门。我也是读书人,怎么忍心看学童因生活所迫放弃学习呢?”

    真真一看有人帮腔,急忙点头道:“是啊,张家姐夫,既然有这个冤——”

    话赶到喉咙,才发现不对,生生咽了回去。一口气像塞子似的落下去,噎得她胸口疼。

    一面抚胸顺气,一面还不忘劝人:“你就,这个月的学费不用交了,只是再留一个月,等考完试再计较。好不好?”

    “这……这不是钱的问题……”

    陶承安眨眨眼睛:“可是,有人出钱,您回去就好交代一些。”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张家郎君犹豫了一会,也想不出个正经道理来推脱。

    那个叫花儿的女孩,一直低着头,神情木呆呆的,任由肩上衣裳被他爹抓得像搓衣板,她还是不话,也不动弹。

    陶承安见状,信誓旦旦地保证:“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学费我一定会帮她交的,而且我这几天也不走,随时都能兑现承诺。您放心!”

    张家郎君彻底松动了。

    “那……那我……先这么交代?试试?”

    “好的好的。”真真用力点头,“有什么事,您就让孩子来叫我一声。若是张家姐姐还有什么疑问的,我去和她!”

    张家郎君这才苦着脸应声,带着孩子走了。

    真真松了口气。

    这才转过脸来,奇怪地量着陶承安。

    “你这郎君,当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陶承安不好意思地笑笑。

    “那个……路见不平,解囊相助。不是大事。”

    真真上下量他:“你来这里,是探亲?访友?谋差使?游学?”

    她问一句,陶承安就摇摇头。

    她问了一大串,陶承安只觉得有点眼晕。

    “都不是。真的是偶然……呕……路过。”

    在漂亮姑娘面前干呕,实在好失礼。

    好在真真也不介意。

    “这村里常年没有外人来,也没有客店。我这里是个启蒙的学堂,有几间空屋,你可以住在这。”

    “那真是太好了!”陶承安笑道,“我是走错了路,才到此地。连这里叫什么名字、属于什么地界都不知道。姑娘肯留宿我,是再好不过了。”

    这个人,连自己住哪都不知道,就开始掺和陌生人的事了。

    好奇怪,又傻乎乎的。

    叫人放心不下啊。

    真真领着他到偏厢里,指引他安置行李物品。看他忙忙碌碌的,就又问他道:“我想了半天,还是不明白。你一个外乡人,贸然掺和这件事,是为什么?”

    “我刚才了啊。我也是读书人,不想让孩子就这样辍学。”

    “就这样?”

    “是啊。就是这样。”

    真真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怎么有你这样的人?纯凭着好心在做事的?”

    “不。”陶承安严肃否定,“是凭着有钱。”

    真真冷不丁被他一,愣了一下,就笑出声来。

    “哈哈哈哈!只怕你担负不起这笔学费!”

    陶承安十分自信:“姑娘这话唬不住我。我也是从读书,孩童启蒙的学费,能有多少钱?”

    “什么价钱,你都认投了?”

    “当然!”陶承安掷地有声。

    转念一想,却又不确信了。

    “你……不要故意个天价来诳我啊。”

    真真笑道:“实价给你。君子不诳语。”

    她笑着,伸出手来,五指张开,晃了一晃。

    “这个数。”

    “五两银子?!”陶承安倒抽一口冷气,“区区乡间学堂,这么黑心吗!”

    真真都被他吓着了。

    “五两?这位郎君,你看看我这整个院子,值五两吗!”

    陶承安还真是上下量了一番。

    前后两院,四五大间屋子。地方虽大,却也陈旧。屋内家具一应俱全,可仔细看看,也就是些松木桐木之类的,并没有贵重材料。

    这书房倒是着意布置过,可也经不得细看。

    博古架上,梅瓶的釉色不甚清透,书籍尽是市面常见的,墙上挂的画也是文人自娱的手笔。桌子上这些文房四宝,水丞纸镇,还不及他书箱里的三分精致。

    唯有一个的印泥盒子,是官窑佳品。温润如玉,细密开片的纹路间染了些红丝,惹人喜爱。但因是物件,也不算贵重。

    这里确实如真真所言,是个乡间学堂的排场。

    若是穷疯了啊,把这些家什全搬到当铺去,能有一两吊钱,都算是良心价了。

    他这才放松了许多。

    “那,是五钱吗?”

    他觉得,五钱银子还是可以接受的。

    “五钱?”真真继续震惊,“你真的是有钱人,还是故意逗我呢?”

    “也不是五钱?”陶承安咋舌,“那这有点便宜啊!”

    他就继续猜。

    “五百铜钱——不是?”

    “五十文钱——五十文都没有?”

    “五……五文钱?一个孩子,一个月的学费,只要五文钱?”

    真真终于服了。

    “我相信你是真的有钱。我们这,也不是五文钱。”

    陶承安都快吓出病来了。

    他这驴子,一天的草料要十文钱上下,他还觉得比马便宜好多,划算得很呢!

    怎么能想到,这么个山村里,一个学童,读两个月的书,还比不上驴子一天的口粮!

    真真却没有放过他,揭晓了答案。

    “五枚鸡蛋。”

    她手掌托平,仿佛上面已经放了一个鸡蛋在那里。笑眼弯弯地看着陶承安,道:

    “她们每个月的学费,是五枚鸡蛋。”

    作者有话要:

    和亲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在这章断更了呢……

    因为从桃李花开始,我没有存稿了,现在是一边写长篇,一边写短篇,长篇尽量保证更新,短篇隔三差五地更~如果很久没更可能是我忘记了,可以催更提醒我~

    =========================

    关于这个故事的背景。

    这个故事是在前几篇所“大周”的最开端。

    男尊的国家祥麟和女尊的国家贺翎,经过旷日持久的大战,最终贺翎胜利了,将祥麟收降,称大周。

    桃李花是大周初期,升官和现在在做的新策划是早期,千条丝是鼎盛期。

    以后可能有故事背景在大周衰亡期,不过现在还没有成熟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