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家常
王梓在一定程度上是赵顼的朋友,王梓一般不会这么认为,只是赵顼有时这么认为。
在幼时,赵顼有自己的兄弟赵颢赵覠。只是长大后,兄弟之间因为皇位而心生隔阂。
特别当赵顼启用王安石变法之后,太皇太后曹氏皇太后高氏连同自己的弟弟赵颢都反对变法,这一度让赵顼真成了孤家寡人。
直到王梓出现,这个惊才艳艳的同龄人赢得了赵顼的欣赏钦佩,甚至羡慕。
赵顼不自觉的认为王梓有资格做自己的朋友,是以渐渐的将王梓当成了朋友。
正因为将王梓当朋友,赵顼才家常似的问道:“君生,听你的两个儿子身体都非常结实?”
想起王熙王雍,王梓会心一笑的道:“两个皮孩子,或许都是在陕西出生,是以武风盛行啊!”
赵顼羡慕的道:“有些武风好啊,不像朕的几个孩子都病恹恹的,不欢快。君生,等你儿子再大一些,过来陪朕的儿子读书如何?”
王梓连忙拒绝道:“恐怕不妥,实话,臣的两个儿子年幼不懂事,只对捣蛋有兴趣,暂时对读书是没有兴趣的!”
赵顼叹道:“朕就是怕自己的孩子不会捣蛋,总是文文弱弱的对身体不好。
朕本来有六个儿子,现在却只剩下三个,其中两个身体还不太好,这让朕十分担忧啊!”
王梓悄悄的道:“陛下,实话,臣觉得这宫中不太适合养人”
赵顼心中一惊,道:“君生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言语?”
看到赵顼可能误会了,王梓连忙摆道:“不是不是,宫里的位置那是没法,都非常好。
只是百年老宅在风吹日晒,虫蛀鼠咬之下尚且需要翻修,更何况宫中?
臣以为宫中是该大修特修的时候了,而且臣还新发现了一件东西,样比琉璃,却比琉璃便宜百倍,臣名之为玻璃。
若是将玻璃大规模的用于宫中建筑,那么宫中必然阳气大盛,阳气盛,人则健也!”
赵顼微微一笑,道:“君生这是将自家的货物要往宫中销售呀?若是如此,朝中对君生的弹劾恐怕又如雨下喽!”
王梓笑道:“臣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是大臣们不信,我们可以先用起来试一试。
陛下不是打算恢复三省制吗?如此一来,中书门下则搬往尚书省。
既然如此,就用砖石水泥玻璃的结构来重修尚书省,到时候百官自然可知新材料的巨大益处!”
玻璃之事已经过了好几年,现在终于有了眉目。有了眉目就需要销路,想要销路先要宣传。什么宣传能够比得上宫中呢,上有所好,下必焉也!
赵顼对王梓十分信任,直接点头道:“如此也好,那就在尚书省先试一试,朕让三司拨钱。”
王梓拒绝道:“修尚书省就由开封府直接出钱吧,目前开封府还有钱!就是陛下以后修缮宫中,开封府也能出资!”
世上如葛朗台的有多少,还不都是没钱逼的。大臣们向来不赞同皇帝修建宫室,仿佛修建宫室就是皇帝劳民伤财一般。
殊不知就算是家里的房子老了也需要推倒重盖,别是宫中了。
光是修修补补的根本无济于事,只有大修才能祛除宫中的腐朽之气。
完家常之后,赵顼突然道:“君生以为苏轼该如何处置?”
王梓心中一惊,觉得赵顼还是对王珪的话有些上心了,认为苏轼的能量巨大。
王梓不假思索的道:“听黄州那个地方不错,有山有水,很是适合诗人培养情操,不如贬往为黄州团练副使?”
赵顼一听就笑了,黄州也就是后世的黄冈。黄冈后世以教育闻名,但现在还是个穷地方。
而团练副使纯粹就是闲职,团练副使是宋代散官官阶。北宋诸州团练使为武臣之寄禄官,无定员,无职掌。
团练使都只是一个名号,那么仅仅从八品的团练副使还能干什么。
最重要的是团练副使是武官职,而苏轼本是一名文官知州,这绝对是贬官,而且贬的很重。
赵顼对王梓的这个回答很是满意,道:“君生此法甚是有趣,不错,就让苏轼寄情于山水吧!不过还是要敲打敲打他,让他不可再妄议朝政!”
王梓笑道:“想必其会长记性的!”
王梓出宫来找到了苏颂,苏颂一脸关切的迎上去,道:“君生,如何?”
王梓看了一眼不做声的王珪道:“应该不是谋反的大罪!”
苏颂松了一口气道:“那便好!”
王梓悄悄的道:“不过还需要给苏轼长一次记性”
苏颂好奇的道:“长记性?”
王梓哨声道:“听苏轼的儿子苏迈每天都会去给苏轼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是不是?”
苏颂诧异的道:“这事我倒是不知,不知君生从何而知?”
王梓嘿嘿一笑,道:“听的,伯父可以让世兄打听一番。若果真,可往狱中送一鱼,看看苏前辈的反应!”
苏颂是个仁厚的,闻言道:“这不妥吧?”
王梓劝道:“必须这样,否则苏前辈故态复萌,岂不仍有性命之忧?我们救得了他一次,可以救得了两次三次吗?”
苏颂缓缓点了点头。
苏颂的执行能力是非常强的,其子苏京支开了苏轼子苏迈,将一条鱼送进了牢房。
苏轼在牢中正捧着一盘鱼伤心落泪,觉得大刑将至,绝望之余,向其弟苏辙作出了两首诀别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读着两首新传来的诗,王梓笑道:“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豪迈的苏子瞻也有今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