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工商策

A+A-

    王韶对能否向民间借贷有些举棋不定,在王韶的印象中,借方都是无可奈何的可怜人。

    而自己身为观文殿学士,熙河路经略使,在朝廷也是能够挂的上号的。若是公然向民间借贷,那么自己的脸面恐怕很难挂的住。

    看到王韶举棋不定,王梓道:“敢问学士,如今熙河可稳定?”

    王厚在一旁道:“我们不过初得熙河之地,对熙河的掌控还非常弱。

    无论是羌族还是蕃族,他们只是暂时臣服于我们,而不是真心为大宋子民。只要我们稍有差池,那么熙河在青唐的挑拨下必然生乱!”

    王梓点头道:“学士一身皆系于熙河,若熙河出现反复,则学士一生心血毁于一旦。

    想要使熙河归心,那么就要让熙河之人知道大宋是为熙河安居乐业而来。

    熙河番民仅靠牛羊牲畜,根本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但若我们能让他们衣食无忧,他们还会对我大宋生出异心吗?”

    王厚闻言道:“君生,此言太过了吧?实话,就是我大宋中原腹地,也未必可以衣食无忧。

    这熙河路产粮有限,又都是不服王化之人。我们不是圣人,怎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呢?”

    王梓道:“所以还是要兴工商!要想富先修路,想要实现对熙河的掌控,修建一条连通熙河的阳光大道。

    在修路的过程中,改造城池,招商引资。如此一来,不出数年,熙河当大兴!”

    王韶沉声道:“这可不是几句话就能办到的事,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无数,而且可能还要受到朝廷的责难。君生,你的胆子太大了吧?”

    王梓自信道:“请学士放心,我既然敢夸下海口,那么就敢立军令状!”

    王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将你的想法写成条陈,我要看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为了实现大宋的富强,王梓连夜将熙河工商策写了出来,并交予了王韶。

    王韶确实对熙河非常重视,熙河不是农耕地区,对于熙河不能以常理待之。

    在看到王梓之策确实可以实现对熙河的控制之后,便将熙河工商策传到了朝廷。

    如今大宋风头最劲者当是宰执王安石,而在地方风头最劲者当属王韶。

    为了新法,朝廷对王韶百般容忍。但有所求,无有不应。是以当王韶的奏折进入通政司之后,很快就入了王安石之。

    王安石在看过奏折之后,便将自己的得力干将吕惠卿曾布章惇王雱几人召了过来。

    “熙河路的王子纯递过来一道折子,里面的内容倒是颇有新意,你们看一看!”

    几人接过奏折挨个传看,随即都陷入了思考。

    看到众人无言,王安石笑道:“王子纯言此策乃是供备库副使,熙河路准备将领王梓所出,你们对王梓可有印象?”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有名的博闻强识,直接道:“莫非是熙河之战生擒木征和阿里骨的王梓?”

    在场之人皆是大宋知名的俊才,每人几乎都有不输于王雱的能力。

    吕惠卿笑道:“苏尚书出使青唐回朝后,夸赞王梓智勇双全,有国士之才。如今看来,果有才干!”

    与吕惠卿甚是合拍的章惇微微一笑,道:“出使青唐之事恐怕远比苏尚书的要惊心动魄,董毡之子欺丁的死,蔺浦比的失宠和赵怀德的重用,未尝没有这王梓的一份功劳吧?”

    王雱点头道:“王梓自熙河之战以来立功颇多,不过这工商策恐怕会引人非议呀!”

    章惇素来是个杀伐果断的性子,道:“新法惹人非议的地方多着呢,不差这一件。而且熙河路情况特殊,可以区别对待。”

    吕惠卿是个有七窍玲珑心的人,转念之间,道:“工商策必然会在士人之中引起轩然大波,王子纯是陛下新宠,让王子纯吸引吸引旧党的目光也不是坏事!”

    王安石看着曾布道:“子宣,你是主管财计的,这工商策可能使大宋稳固对熙河的掌控?”

    曾布是曾巩的弟弟,受王安石的青睐,是坚定的变法派。以往曾布对新法都是侃侃而谈,今日却始终避而不语。

    听到王安石亲自问询,曾布有些挣扎的道:“布以为此策甚佳,甚至在初衷上比市易法要通透,只是恐怕在实行上多有困难。”

    一听曾布有些反对市易法的意思,王安石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

    神宗时期,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他们在本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

    为了抑制兼并、平定物价,王安石采取深受商人之害的魏继宗的建议,设市易司。

    最初的目的都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官府为了盈利,凡商旅所有,必卖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

    在后世知道,如此生搬硬套的计划段必然会严重损害市场经济,以至于得不偿失。

    王安石不悦道:“汴京的大商人巧取豪夺,段卑劣。若不进行市易,则百姓不宁!”

    曾布争辩道:“市易之法本以平物价,而奸吏为之,乃使民无故而破产。

    非良不售,非贿不行,是以官买之价,比民必贵。及其卖也,弊复如前,商贾之利,何缘而得?”

    王安石拂袖道:“此事自有吕判官计较,不必再议,你只言熙河工商策便可!”

    曾布知道王安石是认死理的,一旦决定的是八匹马也拉不过来,只得道:“在熙河工商策之前,苏尚书曾谈及士农工商四策。

    我闻士农工商四策是王梓在河州所出,此工商二策脱胎于四策,却要比苏尚书所言更为细致,也更有操作性。

    官府向民间借贷虽然罕见,但只要熙河能够及时还贷。那么不用朝廷费大力扶持,熙河应该就能如工商策所言,陇右明珠再现!”

    王安石点头道:“朝廷就需要这样勇于任事,敢于创新之人。就让王子纯按此策行事,另外对王梓予以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