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曾月娥愣住了, 完全没想到对自己和妹妹一向和颜悦色有求必应的娘亲会这样质问自己。愣过之后是天大的委屈,什么叫做不要廉耻?她已经是十四岁的姑娘了, 这些话里的意思都懂了, 当下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她强自分辨道:“娘什么,我不过是出门逛逛罢了,哪里能做什么。”
出这句话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太多, 但是脱口而出之后她想起了自己这些日子时有和罗公子偶遇。心里一慌,有些心虚起来。
正像是赵嘉自己的, 曾月娥是从也肚子里爬出来,从她看着长大的女儿, 她有什么事儿如何瞒得过她!月娥这一瞬间的虚心被她抓的正着, 一下就确定这件事确实是真的, 再没有假的了!
于是当下冷笑:“你还抵赖!都被人看见了, 你在大街上和别的男人拉拉扯扯——我怎么就生出了你这样的女儿!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件事传出去你的名声就全完了!还要带累你妹妹!”
这里赵嘉有些庆幸, 庆幸她们一家来扬州并不久, 之前又没有出过门。要不是这样,只怕看到的街坊邻里就要有好多。其中要是有一两个碎嘴的, 不要月娥了,就是雪梅的名声也完了。
曾月娥仰头, 大声争辩:“哪里有拉拉扯扯,我与罗公子不过是了几句话而已!那些人都是胡的,罗公子是好人家的君子,哪里会那样行事!”
完她才意识到自己漏嘴了,可是她没反应过来, 赵嘉反应过来了。当即捉住曾月娥的手臂,强拉到柜边。正像是方婆子屋子里有鸡毛掸子一样,这个屋子柜边也插了一根鸡毛掸子。
鸡毛掸子往曾月娥身上招呼,赵嘉的脾气可比她娘方婆子要冲,也幸好冬日的衣裳厚实,不怕坏人。不然这一顿下来,一个十四岁的姑娘可不一定能承受的住!
“这下实话了吧!还不是和个男人勾勾搭搭!还什么罗公子的,你知不知羞耻!三天两头出去就是和个男人私会,还学人家叫上罗公子了。知不知道你这是在犯贱!”
赵嘉话的越来越难听,曾月娥如何受的住,一边躲着赵嘉的鸡毛掸子,一边流泪道:“娘何必这样拿话糟蹋女儿,难道我是坏心眼?我不过是看娘为我和妹的婚事担忧,想着要是有好人家娶就好了。罗公子又不嫌弃我的出身——娘,你该替我高兴的!”
她不这话还好,女儿这件事她其实也下不了手,刚才只不过是一时气头上而已。但是了这话,她的气又上来了,手上鸡毛掸子重新有力起来:“竟然还这种不要脸的话,你这话出去我们母女都不要活了,在巷子口井口跳下去是真的。”
听到自己的娘一点儿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反而这般自己,曾月娥觉得又是委屈,又是愤怒。当即口不择言道:“什么要脸不要脸的,咱们家里到不要脸谁能比得上娘你啊,您的婚事不也是自己做主的?这时候倒起我来了!”
正所谓‘人不脸,揭人不揭短’,若不是有深仇大恨的人,一般都不会在人家跟前提起一个人身上最不好的过往。如今赵嘉带着两个女儿回扬州了,当年私奔的事情过了将近二十年,依旧有人偷偷提一两句,但是在赵嘉,甚至整个赵家人面前,没有人会特别不识相地提起这件事。
而现在,曾月娥,这个赵嘉的亲生女儿,却把这件事生生撕开——这些日子大家都赵嘉是出嫁后死了丈夫回家的,于是她就真的相信自己是‘出嫁’后回来的。其实不是,她是和人私奔出去了!
纵使私奔这件事是当年她自己做下的,但是她并不认为这就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了。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不是好事,她又怎么会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只要提起这件事,她依旧会羞耻地满脸通红——当年在曾家,不少隔房的妯娌拿这件事挤兑过她,至今记忆犹新。
赵嘉彻底被激怒了,扔下手里的鸡毛掸子,一巴掌就呼到了曾月娥脸上。这一下曾月娥彻底懵了,从长到大,爹娘就没有动过她一根手指头!刚才就足够她委屈的了,何况现在实实在在的一巴掌。
其实刚才她那番话出口的时候她就知道不对了,她不应该这话的,但是想收回嘴已经来不及了。可是赵嘉的这一巴掌让她重新委屈和愤怒起来,本来算认错的也绝不认错了。头高高地扬起,刚刚了巴掌的半张脸已经微微肿起来了。
“你啊,死我算了!这样的话你也就不用担忧我的婚事了,更加不用担忧我坏了名声还要带累你和妹!”
巴掌落在女儿的脸上,赵嘉难道不心疼,这时候怎么可能还的下去。松开了女儿才道:“你以为你有理了是吧?呵呵,这件事你可知道你有多傻!你嘴里叫的那个什么罗公子,他是什么出身?富家公子哥儿,人家为什么找你这个乡下丫头,不过是与你耍着玩儿的,你却当了真。”
赵嘉这时候女儿傻,她倒是不记得之前她自己是如何想的了。
曾月娥以前从来只听到过娘亲夸赞自己,何曾被这样奚落,仰着头道:“娘如何这样,您以前不是过我比起扬州城里的姑娘都不差么?罗公子为什么就不能看上我?而且罗公子可是君子,他...他怎么能那样!”
赵嘉冷笑一声:“你是我女儿,你就是歪瓜裂枣的我都不嫌弃。何况我也是了实话,你确实不比扬州城里的姑娘差,只不过也就是不比扬州城里的姑娘差而已。要人家富贵人家的公子看上,那是要出挑!出挑你知道是什么样?先看看你表妹莺姐儿,那才是出挑的样子!”
赵嘉一直不觉得赵莺莺比自己的女儿要强,但是那只是一个母亲的偏心而已。在这个短暂的不偏心的时刻,她总算出了自己也认可的实话。
见曾月娥听了这话脸色苍白的样子,赵嘉语气温和了一些,但是依旧是要往下——响鼓还需重锤敲,这个道理她明白,今天她就是要一次醒自己的女儿,免得以后出事儿!
“纵使你的对,你认识的罗公子是个正人君子,那又怎么样?人家是富贵人家出身,和咱们家门不当户不对,你以为他爹娘会愿意这桩婚事?要是真这么想,你做梦还快一些!一个年轻人,完事不由己,道最后他自然有同他门当户对的大家姐做妻子。至于你,他会管你?他怎么管你?好一点儿的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当没有这回事,日子还能过下去。最坏的结果,这件事在街坊邻里之间传遍了,你以后还有脸见人?”
到这里又恨女儿不争气,眼泪流下来。
曾月娥愣住了,她想起这些日子,自己自从在那家镜梳店里遇见罗公子之后,日日想着出门见她。一个是因为自己真心喜欢他,温文尔雅、有礼清秀的富家公子,她在老家的时候身边也有讨好的男孩子,但是哪一个能比得上罗公子。
另一个则是因为罗公子家富贵,她想到了自从来到扬州以后的事情,她从以前的人尖子变成了处处不如人。甚至娘为了她的婚事上蹿下跳,她看的都觉得丢脸——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想向她提亲的人有多少?
罗公子喜欢她,这让她觉得自己不再是不如人的了。而且如果嫁给罗公子,自家寄住的三舅舅家算什么呢。到时候自家不用心翼翼地寄人篱下,不定比三舅舅家还要富贵的多呢!
但是现在她娘亲的话显然破了她的一切幻想,把最实际的东西给她看。而实际的东西往往是人不想看,不能接受的。此时此刻她多想捂住耳朵当作没听见,这样的话她还能像之前那样心里想着将来的好日子。
女儿颓然的样子让赵嘉也不好过,知道她这一回恐怕是彻底懂了,赵嘉也就不再那些重话。而是直接宣布道:“这些日子我会看着你,你再不许踏出这个院子一步就是了。”
这件事在赵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风波,所有的知情人都有志于绝口不提这件事,就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唯一的异样在于之后的几天曾月娥很少出东厢房的房门,有一回赵莺莺正好在过道上遇着她,她半张脸还有浅浅的红痕,赵莺莺这才知道她为什么不出房门了。
这件事最后给赵家人留下印象在于十多天之后,王氏正算和方婆子商量家里做冬衣的事情的时候。麦瑞娘她娘来了赵家,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就是管赵莺莺描几个喜庆的花样子——麦瑞娘快出嫁了,正在绣嫁妆呢。
王氏自然是满口答应,然后就让赵莺莺在堂屋里替人把花样子描了。这时候赵家一家人,除了赵吉和赵蒙,也全都在堂屋。麦瑞娘在等花样子的时候像是想起了什么,便拉过王氏的手道:“你知不知道那个拐年轻姑娘的拐子被抓住了。”
这件事王氏还真不知道,不过这也是好事,她连忙念了一句佛,笑着道:“总算抓住了,这下家里姑娘出门也放心一些。”
麦瑞娘她娘似乎有些不知道该不该,踟蹰了一下,最终还是咬牙道:“赵三嫂子,我这话可没有坏心,只是想给你家提个醒。”
王氏不知道麦瑞娘她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摸不着头脑道:“嫂子就是了,我还不知道嫂子的为人,那必然是为了我好才能出口的。”
麦瑞娘她娘这才声道:“那拐子不只一个两个,据是四五个年轻男子。他们都是扮作富家公子,然后诱引那些情窦初开又没有防备心的姑娘。这些姑娘少女怀春了,自然都是自己主动出门的,这也是一直抓不到人的原因。昨日公堂过审的时候,咱们巷子里也有人过去看热闹,有人认出来其中一个年轻拐子在甘泉街上走动过,还和你们家月娥过话。”
到这里,麦瑞娘她娘有些不下去了。王氏抬抬手,努力维持脸色平静:“嫂子不用了,有些什么话传出来我也猜得到。不过这些人算是黑心肝了,要是真有那样的事,我们月娥还能好好在家里?不要月娥没有随意和外头男子话,就是有,那也明月娥是个好的,那些拐子的招数对她没用。”
能是一些什么话,左右都是损害曾月娥名节的,不定赵吉一家的女孩子都要被带累。
麦瑞娘她娘先是尴尬地笑笑,附和着王氏。然后保证道:“正是赵三嫂子你的这样了,巷子里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到时候自然清清楚楚。”
其实这就是会帮赵家辩驳的意思,也是会把王氏的法发扬出去的意思。
送走了麦瑞娘她娘,王氏赶走了所有了孩子,就是她、方婆子、赵嘉三个人坐在一起。
“这件事就是我刚才的那样,家里人一定要咬死了。”其实不用王氏这么,方婆子和赵嘉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这件事中受击最严重的是曾月娥,之前好歹还能告诉自己那一点儿念想是好的。现在这件事则是告诉她,连念想都是假的,那不过是一个想要拐卖她的人贩子而已。
曾月娥的内心击自然不会影响到王氏,明人面前不暗话,她对别人都咬死了这件事,但是对于王婆子还是若隐若现地了真话。实在是王婆子不同于其他人,其他人多是一个猜测而已,而她就不同了,她要是问起来,那就是真的知道了。
好在王婆子也不是碎嘴的人,这种事在她这里都能被保守秘密。而且她主要也不是想要和王氏这件事,她提了一句之后马上就感慨道:“你这姑可不是省油的灯,有些麻烦是找上她,有些则是她主动找了麻烦。现如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了,她和她的两个姐儿以后还有的麻烦呢!你心里难道就没有一个算?”
俗话‘疏不间亲’,也就是关系疏远的那一个人绝不会在一个人面前另一个和这人关系亲近的人。因为哪怕你是好心,这个人也不会领你的情,反而会觉得你格外讨厌。
所以这话王婆子不会和方婆子,而会私下和王氏——至于王氏和赵嘉的姑嫂关系,且不姑嫂之间就没有几个和睦,就王氏和赵嘉这对姑嫂的实际情况吧。今年之前王氏是根本没见过赵嘉的,更不用谈什么情分了。而赵嘉一来就是投奔自家,虽然王氏不会故意苛待赵嘉母女三人,但是要她喜欢赵嘉母女三人,这似乎也蛮难的。
王婆子正是看透了这一点,这才敢这样和王氏,果然,王氏没有露出任何不快,只是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摊摊手道:“我何尝不知道我这姑有许多自己的心思,恐怕日后要生出事端。不只是我,我娘也是这么的。但是我有什么法子,那是赵家正经的姑娘,如今她也没有人可以倚靠了。我家又不是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家,只是养三张嘴而已——若真是把人给推出去,其实也是过意不去,而且他爹他奶也不能同意。”
王婆子呵呵一笑,她喜欢王氏就是这一点了。不是什么真正的大好人,就是那种明明自家吃亏也没有怨言的人。这种人好是好,王婆子也很敬佩,但是她知道她和那种人是处不来的。但是王氏又不是那种没良心的人,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该做,她心里都有一杆秤。这种人王婆子最喜欢,既不会让她觉得自己自惭形秽,又不用防备着。
她见王氏是真没往别的主意上过,便提醒她:“我这里有一个主意,你那姑才多大,三十五上下而已。这个年纪虽然比不上少女嫩妇,但是想要嫁人可是容易的很!我给你介绍一个专做这种媒的婆子,保管个差不离的人家。不什么家境殷实富裕,至少让你姑终身有靠,温饱无忧。”
这话的王氏心中一动,确实是这样。这世道因为重男轻女,有许多人家女孩子出生就被溺死了,长此以往男多女少,再加上富贵人家的丫头、妾室等,男人想要娶媳妇就更难了。
扬州因为富裕的关系,溺死女孩子的事情比起其他地方少了很多。但是扬州富贵人家很多,家里常常丫鬟妾室一大堆,再加上扬州瘦马养出来卖到全天下。实际上扬州男子讨老婆并不比其他地方来的容易。
赵嘉三十五岁上下,想要找个头婚的很难,但是当个续弦却是很容易的。
心里动了念,但是想一想又觉得太离谱摆着手道:“这不成的,我那姑就是因为不肯再嫁,这才动鲁地跑到扬州。这时候到了扬州让她嫁,这还是强人所难,罢了罢了。”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王氏很清楚。当初赵嘉不肯嫁不一定是惦记丈夫,更多的是不满意婚事——那可是卖到山里!再加上两个女儿也要被送去做童养媳,这才有了从山东跑到扬州来的事情。
不过这个问题在于,这实在是太敏感了,弄的不好就像是王氏要逼着赵嘉出嫁一样,就像是之前赵嘉夫家对她那样。这个问题可以由方婆子提出来,也可以由赵吉提出来,但是绝不能由王氏提出来。
自古以来,各种民间里嫂子总不是一个好角色。若是有什么坏的形象要塑造,总是不忘记落在‘嫂子’身上。这是为什么?为的就是在全家一个姓的情况下,只有‘嫂子’这种存在是外姓人。
不管嫁进门的媳妇对这个家有多少贡献,她们始终是这个家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