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A+A-

    扬州富庶并不是一日两日的了, 然而这种富庶永远是相对而言的。相比起勉强温饱的其他地方,最穷苦的百姓也不至于饥馑, 甚至能吃饱穿暖的扬州可不是算富庶了!可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大多数的扬州人靠做工养活自身, 日结工钱的是前一日的钱买今日的米粮, 按月拿钱的则是上月的钱这个月开销。表面上光鲜亮丽, 似乎做工的也和生意人一样, 穿的衣裳一个补丁不, 三五天就能吃上荤腥。实际上储蓄非常薄弱, 数量最多的做工的并没能存下什么银钱, 一旦有什么事儿就会陷入破产的境地。

    眉嫂子一边嗑瓜子一边就道:“咱们扬州好是好, 就连工钱开的也比别的地方多, 三口之家靠一个顶梁柱就能撑起来。可是外人想不到,开销也比外地多啊!早间菜市场上转一圈就知道了, 一般的人家存不下来钱的。”

    赵莺莺做针线的手顿了顿:“嫂子少了一样, 要困难,北边乡下地方才是真难, 听一年到头都能吃饱饭的就算富户了,可是人家也能攒下钱来为子孙后代算筹谋。或是娶媳添丁,或是起房买地。咱们扬州这些人还能比他们难?起来还是扬州风气不对,大家都穿绸缎的时候,自家再穷能穿布素?”

    赵莺莺自家过日子丰丰富富, 却不代表她什么都不知道。没出门的时候家里李妈妈就是山东鲁地穷苦地方的。如今的家里,圆娘和金三水夫妻也同样是遭灾贫苦地出来——要是不贫困,又怎么会卖身!

    由他们身上, 赵莺莺很知道一些世情。

    江南,并不是指的长江以南,而是指的扬州、苏州、金陵、杭州、湖州等几个江南富庶地区及其辐射周边。这些地方算是国家百姓最安居乐业,最衣食无忧的了。然而即使是这样,生活也非常艰难。

    赵莺莺曾经去过乡下探亲,所以亲眼看过。扬州乡下的乡民,一家五口勤恳度日,种田养塘,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的时候。就是这样,也就是比温饱强出一些。若遇上个天灾人祸,一样没有翻身的机会。

    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尚且如此,何况别的地方了。

    扬州的人伢子喜欢向北往山东鲁地采买人口,这是因为鲁地离得近,同时鲁地多灾,鲁地多贫苦。从这里采买人口十分便宜,送到扬州就是丰厚的赚头。

    李妈妈当时和赵莺莺过,因为黄淮水患和干旱等灾害在山东十分常见,再加上山东自古有豪强的传统,土地兼并比别的地方要严重的多,所以普通百姓破产也更为常见。在山东,普通人一年到头也就几个特殊的日子能吃饱白饭,其他的时候都是瓜菜、杂粮、豆子之类的混着吃,还不一定能吃饱。

    赵莺莺过的宽裕,扬州百姓也很少见饿肚子的,可是不能就此推测天底下的人都是这么过的。实际上满天下算起来,一年到头能吃饱穿暖也就是一少部分而已。而能让天底下的人基本上实现半饱半饥地活着,这就已经能称得上盛世了。

    到扬州的情况,赵莺莺忍不住叹道:“扬州这么三不五时地收钱也就罢了,大家削减一些开销,晓得省俭一些过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就是不知道那些负担沉重的地方怎么,岂不是更难了。”

    眉嫂子听赵莺莺这个,想起从外地亲戚那里听来的,跟着道:“人呐不到那份上就不知道忍耐力有多强!本来好好的日子过着,各种杂税没有就觉得钱不够用了。等到各种苛捐杂税下来,咬牙拿钱出来,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远比之前想的能忍的多。”

    赵莺莺认可眉嫂子的话,可是她真不喜欢这个道理。高尚一些,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辈,总是希望天底下百姓好过一些的。实际一些,崔本是酿酒卖酒的,她是绣花开布店的,讨生活不容易,要是世道艰难,他们一样逃不过!

    这个世道是一个整体,身处其中谁都逃不开。扬州经过半年的修养,本来渐渐要恢复元气了,谁知道又来一个过节钱。多少人家为了这个钱愁白了头发!等到这笔钱筹出来之后,很多扬州人家开始胆战心惊了。

    他们觉得官府收钱的事情恐怕不是一次两次,会是一个常态——其实这么想也没错,其中既有河总大人和知府大人喜好捞钱,也有水师建设是一个长长久久的事情的原因。就赵莺莺知道的,直到上辈子她死的时候,这负担还一直压在两京十三省百姓头上呢!

    有这样的认知,平常的开始就会不一样了。三五日吃一次荤腥的得改为嗜甜半个月一次,家里本来是吃精白米饭的,现在看来糙米饭也不错。至于用面粉的地方,主妇也会精细算地掺上玉米面之类的杂粮粉,力图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削减开支......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除了秦淮河之类本就是有钱人消费的地方,类似甘泉街这种做中下等人家生意的地方,生意迅速地一落千丈。幸亏崔本的酒铺重点本就不是以散卖家户人家做卖点,多是供酒楼、有钱人家、外地贩子,否则影响不知道多大!

    然而影响还是出来了,赵莺莺的布店真是越来越难经营了。实在来,纯收益可能和租铺子差不多了。而以现在不景气的市面,租铺子出去恐怕都没人愿意接手!

    到了这个地步,赵莺莺本算不做关门算了。可是想到铺子里还有两个活计指着这个吃饭,而且现在租铺子、卖铺子都十分艰难,也就算了。反正她不指望布店吃饭,而且也没有亏钱。

    那两个伙计显然也是清楚情况的,他们自家都是做布料生意的,又不是那种大店,只是龟缩在十三湾巷子之类的地方做中下等人家的买卖而已。而正是这种生意在如今的市面上受冲击最大,家里叫苦不迭,似乎要支撑不下去了。

    周围也有不少从一起长大的伙伴,他们也大都在绸缎庄、布店之类的地方做伙计,已经有不少人被裁撤回家了,一时生计都不能保障,逼的要和那些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本事都没有的粗人一起卖力气。

    然而现实是,现在的扬州,卖力气的活儿也难找到,雇主一个劲地压低工钱。就这样,每日为了做事的机会,还是多的是人破头去抢。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看着布店账面的乏善可陈,生怕赵莺莺要关门大吉——铺子转手或者租出去都好,不用费心也一样拿钱,难道不比现在舒服?赵莺莺的生活不会受到一丁点的影响,可是他们就糟糕了!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生意做的好一些,让赵莺莺消关门的念头。然而,市面如此,生意都不好做。他们本身又资质平平并不是什么经商奇才,根本没办法逆市而行力挽狂澜。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显得两人做事情勤快一些了而已,对生意并没有什么大的进益。

    好在赵莺莺只要看到他们勤恳做事也就满意了,与他们明白了,她是不会辞了两人的。当然了,前提是布店至少不会亏钱。若真是亏钱了,她也不是烂好人,这还要把生意接着往下做。

    两个活计自然是感激涕零,对赵莺莺更加忠诚的同时,做事情的劲头也没有懈怠下来。赵莺莺可是了的,至少不能亏钱!而以现在越来越坏的市面,即使铺子是自家的,并不用付租金,亏钱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在这种努力当中,赵莺莺的布店算是勉强维持了下去。

    然而赵莺莺能坚持下去不代表别的人也能坚持下去,现在旧城这一片,各种关门的生意不要太多。其中就包括之前就做的有些勉强的,万氏的绒线铺子——赵莺莺知道这个消息是在铺子关门之后的第二天,听万氏自己亲口的。

    赵莺莺并不常出门,但是崔家大嫂那里走动的颇为勤密。因为她至少每过一旬就要去给崔父请安问好,另外偶尔也要联系一番大嫂。这样算起来,一个月至少要见四五次。

    去的次数多了总会遇上其他的妯娌,这一次去的时候正好几个妯娌都在。看到赵莺莺又提着东西来给崔父请安,吴氏先笑着凑过去看:“一直知道本哥儿媳妇最有心了,爹也不知道了多少回——这次带了什么好东西来看爹?”

    赵莺莺提着一个不大不的包袱,东西并没有什么不能给人看的。所以开了包袱的两个角,随便妯娌们翻看。

    包袱里面是一套衣裳,深青色纱料,凉爽舒适,正适合夏天——过了端午节就正式进入夏天了,这衣裳崔父正是用得着。除了这衣裳之外,还有鞋袜、帽子、荷包一套。和衣裳一起,单薄清爽。

    赵莺莺的手艺不用,做的何等合身那是崔父自己才有的感受。而在几个妯娌看来,只能看到针脚细密齐整,真比尺子比上去的还要来的整齐。不像缝制上去,倒像是画上去的!

    赵莺莺抿嘴一笑:“如今也入夏了,我想这孝敬爹夏天的衣裳。这是正用得着的,比其他不实用的要强。况且这一针一线是我自己做的,也是我和本哥儿心意。”

    崔家大嫂看着展样大方又手艺精湛的衣裳鞋袜,也是笑着点头:“再难得见你想的这么周到的了!”

    崔父并不缺衣裳,崔仁也是一个孝敬的,每季都记得给崔父做新衣裳。可是大房之外其他,那就没有这么细心了。逢年过节拿东西送钱都记得,可是平常生活中的琐碎事,谁能事事惦记着?

    崔父对赵莺莺这个儿媳妇多有满意,也大都因此而起。而别的妯娌,一开始或许颇有微词,觉得赵莺莺是拍马屁献殷勤。但随着时间过去,赵莺莺这都坚持了几年了,也就不这种话了。

    若真是假模假式做这些,那人家装了那么久,假的也成了真的了。真想挑刺,自己先假装这么一回吧。

    大嫂陪着赵莺莺先去看崔父,然后送上做的衣裳鞋袜。崔父脸上果然露出笑容,只不过嘴上还要道:“送这个做什么?我如今年纪大了,用不着新衣裳,以前的旧衣裳就够穿了。再者了,还有你大哥大嫂,他们每季也不忘记做衣裳给我穿,你还费这个事儿!”

    赵莺莺笑着把东西放下:“大哥大嫂孝敬您那是大哥大嫂的心,难不成因为大哥大嫂孝顺,就不许本哥和媳妇尽一份心了?爹可不能偏心成这样!”

    等到赵莺莺和崔家大嫂重新回到前院的时候就听万氏道:“如今生意难的很,我那绒线铺子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我索性给它关了。只是还剩下一些绒线在那里,一部分便宜卖给了别的铺子,还另外留了一部分。你们谁要是用得上,可以从我这里买一些,算的很便宜呢!”

    崔家大嫂听万氏铺子关了,进来诧异道:“铺子关了?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竟是这样突然。”

    旁边的尤氏就道:“大嫂恐怕是最近忙昏了,这也没听,不就是昨日的事情?至于什么突然,那也不至于。如今生意多难呐,要不是义哥不干,我那菜摊子也不想做了呢。赚不到什么钱,还得劳心费神。”

    尤氏的菜摊子倒还能勉强支撑,这是因为崔义作为直接从城外进菜的菜贩子,给她的价格基本上是最低价了。有这样的成本,她自然比别的菜贩子要舒服的多。可是即使是这样,也有一种难以经营的苦难。

    吴氏抓了一把花生,正在掰花生壳。瞥了古氏一眼,笑道:“起来咱们这些人里面恐怕也只有智哥儿媳妇没有这个事要苦恼了,现在想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少了多少事儿啊!”

    赵莺莺听着这个话都觉得尴尬——这是人好呢,还是人坏?是羡慕古氏的运气,还是在鄙视她没有产业?

    古氏本来是闷头不话的,听着这话脸色也变了变。想要什么,然而又不好,到底她已经习惯了在妯娌当中装隐形人。就算如今她家好一些了,她也没能改掉过去养成的习惯。

    到底还是大嫂,最会破妯娌之间这种尴尬的氛围,笑着对赵莺莺道:“刚才源哥儿媳妇绒线的事情,我记得你是常常做针线的,又要络子结子。平常应该用绒线多,怎么的,要不要趁着源哥儿媳妇手里的正便宜,多买一些?”

    崔家大嫂对赵莺莺无事话时,也能一边寒暄,一边结子印象深刻。赵莺莺好像看都不用看,手指上下翻飞,轻轻巧巧就能好旁人好半天都弄不好的活计——赵莺莺家装络子结子的盒子似乎永远都是满满的,这一点就足够让崔家大嫂佩服了。

    赵莺莺并没有要客气糊弄的意思,实话实道:“倒是用不着...我卖绣活的彩绣坊,常常送我各色丝线、棉线等,更别做绣活的时候常常要多准备一些材料。长久下来,这些东西从来没有专门买过。”

    赵莺莺这是实话,可是实话并不都是好听的,至少万氏听的很不顺耳。她自从她大弟弟的事情之后,好像和赵莺莺之间没有那么对立了,可依旧不上友善。这时候嘴巴一撇,眼睛一挑,鼻子里哼出一个气音。

    “哼,大嫂何必这些。有些人做的活计金贵,和咱们的怎么好相同。我这里都是一些便宜货色,恐怕就是白送人家,人家也用不上吧!”虽没有点到人,可是谁都知道是在赵莺莺。

    真的,抛开万氏话阴阳怪气这一点,赵莺莺认为她的话全对!不要赵莺莺那些价钱昂贵的绣活了,就是她自己平常做的家常活计,也一定要用好材料——她穷讲究也好,她过于矫情也罢,反正她是用好东西用惯了的,再不肯在这些事情上将就。

    只不过赵莺莺没有把这个话出来,出来恐怕今日又要有一场争端。她倒是不怕和万氏有什么不快,只是这是在大嫂这边,她也要顾及大嫂的面子。所以最后赵莺莺只是假假的笑了一些,然后做到一边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赵莺莺这一笑,真比厉害话还有用。万氏就像是一拳在了棉花上,憋气的很。想要跳起来什么都找不到理由,只能气鼓鼓地靠着官帽椅坐下,把半冷的残茶一口气喝下。

    崔家大嫂见赵莺莺没有反击回去,也是松了一口气,赶紧转过话头道:“之前还在大家的铺子产业经营不下去了,本哥儿媳妇不是有一家布店在城南那边,现在如何了?”

    问这个问题,不要赵莺莺本人了,就连一向不爱听她消息的万氏也竖起了耳朵——在她看来,经营在城南的布店生意如今是做不下去的,不定赵莺莺也准备着要关门了。赵莺莺这里要倒霉,她当然感兴趣。

    赵莺莺也不负所望,摊摊手道:“大嫂知道如今的市面的,生意不好做呢。除掉各种开支,我那里也赚不到钱。”

    听赵莺莺这样,崔家大嫂也只能跟着感慨几句。倒是吴氏没有什么遮拦,笑道:“赚不到钱,又要劳心费神,本哥儿媳妇什么时候把铺子关门了吧!不然不知道日后哪位官府老爷又要作妖,着商税名头要收钱呢。”

    一般来收钱都是有的放矢的,什么都不做的人也只有人头税才轮得着。以如今扬州地面上官老爷收税的劲头,吴氏的话也不全是讨嫌。

    只不过赵莺莺有自己的考量,只能无奈道:“这我也知道,不过我算再看看,等到了真正经营不下去了再吧。嫂子是知道的,我不靠这个吃饭,自然也就不用心急火燎。倒是我那铺子里的两个伙计,如今他们家里都指着他们,若是失了这份差事,以如今扬州的行情,实在是难找到像样的活计了。”

    赵莺莺这话出来,有人相信她是真心实意,但更多的人只以为她是在装模作样。只不过就是装模作样,也没有什么什么人去拆穿——有什么好拆穿的,拆穿了之后没有好处,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只有万氏,大家干笑的时候似笑非笑看了一眼赵莺莺:“啧啧,好有善心的嫂子,这就是白拿钱养着闲人的意思?谁知道这善心是真的假的。要我来,还想着日后赚钱就直,谁会看不起还是怎得?”

    赵莺莺却是微微一笑并不话,这种事情公道自在人心。她就是这么想的,问心无愧当然不觉得有什么。也用不着争辩——拿不出证据的事情来争辩,始终是谁也服不了谁,浪费时间而已。

    “哈哈哈,不这等事情了,如今产业凋零的,起来也怪没意思的。”崔家大嫂这一次转话头转的格外生硬,不过赵莺莺和万氏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其他人就更不可能挑剔了。

    “我记得今年的好日子都在夏天吧,这样来已经收到一些喜事的请帖了。啧啧,只希望这些喜事能够冲一冲,别尽是一些倒霉事了。”

    好日子在夏天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夏天已经够热了,人聚集在一起就更热!赵莺莺呆在家里尚且嫌弃,不要去哪人挤人的地方。

    至于对那些办事的人家,这更不是什么好事——别的不,就酒桌上的喜菜,冬天里可以把剩下的菜慢慢吃完,节省了好大一笔。夏天就不成了,不赶紧吃完的话就会坏掉,所以只能分送给帮忙做事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