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刺史的试探

A+A-

    沈安侯的买卖自然就是玻璃,要制造玻璃不仅需要石英砂作为原料, 还需要各种助熔剂、着色剂、脱色剂等, 在高温下共同作用形成。其中石灰石、长石和纯碱都是常见的材料,氧化砷也能在药店里购买,现在又找到了硝酸钾, 再加上秀川郡出品的煤矿作为燃料, 基本上一切都齐活儿, 只待实验过后找到最佳的操作方法, 就能做出大块儿的透明玻璃来。

    楚岷听他一连串的这个石头那个药材听的脑仁疼,反而是楚秀满脸的好奇,还不停提问为什么。沈安侯一边一边随口解释,没想到楚秀少年居然也能听懂个囫囵,还能跟上他的节奏。这可是个天生的理工科料子啊,沈大老爷也是高兴,干脆抛开楚族长不管,专心和少年人聊了起来。

    楚岷看自家儿子上蹿下跳恨不得立刻就把东西备齐了开作坊的样子也不恼, 反而笑嘻嘻的看着两人有商有量。不过要把这许多东西找出来便需要不少时间, 还有搭建高温窑和材料提纯等问题,更别制作工艺需要不断摸索。沈安侯不可能长久的呆在楚家, 便尽量详细的将自己知道的内容都写了下来交给楚秀负责。

    楚秀看他爹没有反对的意思,那心里可是乐开了花。沈安侯则暗戳戳的和楚岷咬耳朵:“别看这东西挺繁琐,真做出来了利润极高,样子和上好的水晶一样,要是经营得当, 只怕比瓷器还贵重些。”

    按照他的法子烧出来的是钠钙玻璃,也就是后世的普通玻璃。另有一种琉璃则是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烧制而成的铅钡玻璃,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外表,但透明度却差的多,对骤冷骤热的耐受性差,也很难形成平整的大块。沈安侯同样写了炼制的法子给楚秀,并与他了方铅矿的样子,让他自己寻摸:“烧制琉璃的温度比玻璃要低得多,不过那东西容易碎,出产率远不如玻璃。另外往玻璃里头加些矿石粉末也可以出现不同的色彩,只这些就要你自己想法子了。”

    楚秀听的心驰神往,将一些砂石混合炼制后变成如水晶美玉一般的物件儿,这事儿怎么想怎么有趣。楚岷看他斗志昂扬恨不得立刻就上山采石的样子也不阻拦,反而在一旁敲边鼓:“你沈表叔可把这里头的弯弯道道毫无保留的教给你了,要是你做不出点儿让他满意的成绩来,我可不替你好话。”

    楚秀这会儿也胆子大了,居然敢呛他亲爹:“您可别忘了那硝石便是我找来的,不得过几天我便找到其他东西了。”着又一脸讨好笑容的转头看沈安侯:“表叔您可得信我,我一定把这东西弄出来。”

    沈安侯也是配合,拍着楚秀的肩膀道:“你办事我放心,只管大胆的去做,有什么问题随时让人传书给我。”

    楚秀才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突然被堪称偶像的沈大老爷如此信任和看重,差点没激动的红了眼眶。楚岷看自家儿子被倒霉表弟忽悠几句便找不到东南西北也是无语,偏又不能给沈大老爷拆台,心里居然无端生出几分憋屈来。

    等沈安侯一通心灵鸡汤发了已经变成自己铁杆迷弟的少年,就看到楚岷气呼呼爱理不理的样子,不禁好笑道:“你这是看他对我比对你还崇敬些,心里不平衡了?”

    楚岷便是真这么想也得死不承认,好在沈安侯也不敢趣他太过,和他聊了几句后便离开楚家回自己庄子。这边抽空回来理事务的史明大管事已经等了他好一阵子了,看自家主子总算归家,连忙将一封帖子塞给他:“您看看这个,我是该去还是不去?”

    沈安侯翻开细看,是一位家有良田还做些生意的刘姓员外邀请史明赴宴的请柬。史管事则解释道:“的按照您的要求,对外宣称这庄子是我的,也偶尔参加一些聚会,和周围的耕读人家互通有无。但这个员外并非普通人,而是青州刺史向大人的远房亲戚,也替他理下头产业,我估摸着是最近咱们到底动静大了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想要探一探咱们的底细。”

    沈安侯为了将自己隐藏在幕后,早就给史明做了一套新的身份,而青州的庄子便挂在他名下,假托是北边来的商户想要转型成耕读走举孝廉当士人的路子,特意找了楚家的关系在这边置业。这般操作在商户中其实挺常见,虽然这位史员外看起来分外有钱了些,可人家平时不是买人买地便是关着门种田,除了太过低调安静之外没有任何异状。平宁郡本就在楚家的控制之中,无论太守还是下头的县令不是楚家人便是楚家姻亲,大家看在史员外和楚家关系亲密的份上也不会给他难堪,因此这几年也算过的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可青州刺史不一样,他可是圣人委任的,一个楚家已经让他觉得挺够呛,可不想辖区内再出现第二个麻烦。之前庄子低调发展,刺史大人也懒得搭理,可就像史明推测的那样,这两三个月里他们的人员调度实在太频繁,青州刺史也不是个死人,总会发现一些端倪。

    只史明的行为虽然有些怪异,但他一不犯法二不惹事儿,最重要的是背后还站着一个楚家,向刺史想探消息也需要慎重些,这才让自家亲信发了请帖,看看能不能在酒桌上问出这个神秘的史员外到底是何方神圣。这刘员外精明干练城府深在青州颇有名气,便是史明自认为不是个容易被忽悠的,也生怕自己露出破绽,这不赶紧找了自家主子商议对策?

    沈安侯向来喜欢一力降十会,最烦这种拐弯抹角的试探,干脆的给了史大管事两个建议:“要么我给你几瓶好酒,你上去把姓刘的灌醉了,他自然就问不了什么。要么我让楚秀和你一块儿去,你们两个看看能不能把他忽悠瘸了。”

    史明一听就知道自家主子也是个不靠谱的,沈安侯看他纠结的样子反而宽慰道:“你的身份本就没什么破绽,便是向刺史派人去潜州查探,也真能找出史员外曾经在那儿经商的蛛丝马迹。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和那刘员外吹牛聊天,越是表现的高深莫测,他越是不敢轻举妄动。”

    可越是高深莫测越容易引起人家的注意啊,以后再要搞动作就不方便了。他将自己的顾虑给沈大老爷听,没想到沈安侯不以为意:“咱们就在庄子上老老实实的种庄稼,有什么可怀疑的,你得坦荡!表现的越坦荡,他就越不能拿你怎么样。”

    按理民不与官斗,可楚家在青州的地位超然,有他们做背书,史明狐假虎威的也能应对。不过要一劳永逸还是得给青州换个听话的刺史才好,只这事儿得回京后与楚怀谋划,沈安侯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出来。

    史明看自家主人心意已决,只好按照他的吩咐赴宴。他在沈安侯身边呆的时间够长,虽然是下人身份,但真要模仿着沈大老爷的样子端起架子来还真能唬得住人。那刘员外听他天南地北的一通瞎扯,许多话似是而非意有所指,偏又隔了层纸窗户不捅破,让他刮目相看之余也忌惮更甚。

    他哪里知道史明和柳湘本就是沈大老爷早年的书童,是跟着他在上书房里听过太傅讲课的,学问功底本就不薄。最近几年又没少遇上沈安侯着“清谈”的名义出来许多装叉叉的哲学问题,被他记下了正好随机使用。刘员外到底只是凭着刺史亲戚的身份在青州混到风生水起,虽然情商高,但读书真不算多,被史明忽悠着完全忘了自己的节奏。到最后散席时,他不仅什么都没探出来,还差点被这位史老爷兜了底细,越发觉得史明不是个普通商户转型的大地主那么简单。

    向刺史听了回报也皱了眉,两人正商量着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楚家族长楚岷却亲自到访,寒暄过后便直言有话和向大人亲自商谈。别看楚家主身上没个一官半职,可向刺史敢不给他面子?当京中的楚怀和大燮朝各地楚姓的官员是死的吗?

    恭恭敬敬的将人请到书房,楚岷和向大人谈了许久,没人知道他们了什么。只这之后刺史大人对史明的态度便平和了许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再追究。

    史明也没想到这么就轻易过关了,好奇的问沈安侯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沈大老爷便笑:“这你就别管了,总之以后你和楚家走的再近些,有他们罩着好过日子。”

    他却不知道私底下楚岷差点没被沈安侯气到发飙,原来沈大老爷想了一宿,觉得这般被人惦记着也不是个办法,干脆出了个馊主意,让楚岷给向刺史递个话,史明是楚家某位族老在外头留下的私生子。因有血脉亲情在,楚家自然对他多有照拂,可家族脸面不能丢,史明也无法认祖归宗,只能多给些资源,让他当个闲散的富家翁,总好过行商这般身份低下。

    楚大表哥听到这话当然是义正词严的拒绝,可耐不住沈安侯软磨硬泡,最终还是咬着后槽牙答应了,只将沈大老爷编排的剧本改了改,史明的身份成了楚家某位族老在外游历时收的干亲,其父辈对那族老有救命之恩。前几年史家的生意出了乱子,楚家身为世家大族,是道德礼仪的典范,这时候当然要伸出援手,这才将人请到青州,还帮着他置办产业,平日里也没少维护他。

    至于史明为何不将这层关系出来?实在是里头又涉及了不少隐私,真追究起来与道义不符,无论是楚家还是史家都有些羞于启齿,这才显得不明不白。向大人也知道世家大族中总有些龌龊,看楚岷为难的样子便体贴的不再询问,他哪里会想到楚大族长这般德才兼备的人从头到尾都在与他胡一通?

    既然史明和楚家根本就是一挂的,向大人反而不纠结了,权当是楚家又把势力范围扩大了一些。反正平宁郡里都以楚家为尊,他们再多出些产业又有何妨?

    一场危机便这么消弭于无形,沈安侯得了准信儿自是对楚岷千恩万谢,结果被楚族长直接扔了出来:“你还是赶紧滚蛋吧,我这会儿看见你就头疼。”

    沈安侯也知道这回是自己强人所难了,笑嘻嘻的不以为忤,溜达着去找年轻人喝酒玩耍。楚岷听他的动静也是没脾气:“罢了罢了随他去吧,反正也是自己人,都是我惯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