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商讨

A+A-

    王芸娘与沈家大姐会面的场所并不在沈府,而是新落成不就的慈淑所里。沈淑窈看着眼前不卑不亢和自己见礼的女子, 心中不免感慨岑易识人之准和他给人洗脑的功力之强。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这些弟子们便以“梁先生”马首是瞻,出来的大道理一套一套,既是服别人, 也是再一次次服自己, 坚定自己“天师道”的信念。

    这般培养心腹死士的法子, 沈大姐曾听沈安侯和林菁闲聊时提起过, 可真真切切的用给她看,岑易还是第一人。她无法评述这法子是好是坏,毕竟这些人的确得到了不少好处。只她同样心惊于岑易的手段,更加明白父母让她保持本心的意义所在。

    这些想法不过转瞬而过,沈大姐脸上保持着完美而柔和的微笑,对王芸娘行颔首礼:“多谢天师府的女弟子能来与我一同救助无辜妇孺,每条生命都是可贵的,哪怕我能力不够, 亦想多为他们做些什么。”

    “姐太过谦虚, 谁不知这半个月来,慈幼局已经接纳了上百被遗弃的孩童, 甚至许多身有残疾性命垂危,是沈府不吝钱财药材将他们救回来。姐心善,卲郡人无不感念您的恩德,芸娘在此亦谢姐相邀,我天师府互助会必定全力协助姐做行善积德, 救治孤弱。”

    王芸娘行了一礼,沈淑窈还礼,两人官方互捧完毕,将话题切入正题:“我接手的这些孩童,有的是被听到消息的狠心父母丢弃在慈幼局门口,也有是被当娘的含着泪送到庄子管事手里的。”她指着一大一手拉手的两个姑娘,轻声与王芸娘道:“她们的母亲连着生了四个女儿,母女五人日日受婆婆责骂,丈夫殴。半个月前,那妇人又怀上孩子,她家男人听大夫十有八九又是女儿,立刻气不一处,要将几个闺女都卖到楼子里,换钱取个新妇生儿子。”

    “妇人苦苦哀求,却哪里是男人的对手?可都为母则强,她好歹哄着男人将两个大些的姑娘找人家嫁出去,转头就把两个的亲手送到了慈幼局。”

    “当母亲的怎会愿意孩子成了孤儿?可与卖身青丨楼相比,在慈幼局长大总能有个正当出身,以后还能加个平民人家。我虽心疼这四个女孩儿,可我更心疼这位母亲。若是她本有能耐却不争取,我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这般却是自己实在无能为力,还勉力给孩子寻一条活路,不让她们的一生就此毁了,我心中却是既同情又敬佩,很想帮一帮她。”

    “我不知道她自作主张的把孩子送来,回到家里要面对什么。我不是江州本地人,又还是个姑娘,便不风俗礼仪,我家人也不会让我管到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去。可我希望有人能够管一管,就像慈淑所给孩子们一个庇护一样,也有人能够对妇人们伸出援手。”她定定的看王芸娘,眼中满是信任和期待:“我听天师道是江州人心目中最厉害最正直最义气的存在,所以我问了梁先生,他则向我推荐了你。”

    王芸娘顺着她的目光看那对姐妹。两个孩子都穿着半新不旧的枣红色襦裙,大的不过四岁,的刚能踉跄着走两步。这会儿她们正玩着一个木球,两人脸上都是天真无邪的笑容,完全不知道自己差点儿陷入怎样的黑暗和泥泞之中。

    沈淑窈继续自己的算:“其实我这里可以接洽一些女子,毕竟孩子们需要人照顾,我请人都是花钱,用在她们头上岂不是正好?且我家在京城曾经开过慈淑所,专门收容无处可去的妇人和女童,早就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完全可以交给她们些手艺作为立命之本,将来她们想再嫁也好,立女户也罢,总能活下去。”

    她看王芸娘若有所思,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语气却有些低沉道:“我本想与江州各家夫人多来往,邀她们共襄此事。可我母亲,这不是我能做的,也不该是我来做。我知道母亲的是事实,可我于心不甘。明明可以多救一些人,为何总是被阻挠呢?”

    “令慈的极是,沈家在江州本就有几分受人忌惮,姐的动作太大,难免会让人惊疑。”王芸娘认真道:“收留几个孩童不是大事,但要撺掇起江州的大望族官家夫人们,只怕被有心人瞧着,真要以为沈家有所图谋,不得会先下手为强,给沈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沈淑窈无奈的摇摇头,髻上别着的发卡流苏跟着晃啊晃:“我明白这意思,可事在人为,我不能做的,天师府却能名正言顺的做。”她眼中透出几分狡黠来:“想必王娘子来时也做好了决定吧?你们互助会可愿意与我合作?”

    不这事儿本就是梁先生交代下来的任务,互助会上下根本推辞不得,只看沈淑窈的真心,王芸娘便愿意答应她:“我们天师府既得梁天师传承,就该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江州女子亦是江州百姓,我们怎会忍心看她们绝望挣扎,却袖手旁观呢?”

    沈淑窈笑道:“好好好,得你这句话,我心里立时就畅快了。”

    两人达成共识,只细节还需要商议。沈大姐与她约好三日后亲去一趟天师府,和互助会的女子们定下一个确切的章程来。

    三日时间过的极快。天师府里,文会众才子早被自家张瑞阳张会长服,满腔热血的随时准备替女子们冲锋陷阵,让她们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被流言蜚语所伤。而沈淑窈亦有同样的想法,将楚璟楚瑜并沈凌都提留过来,和士子们一块儿讨论如何与人辩驳。

    楚璟性子端方,学问扎实;楚瑜虽然跳脱,亦常有急智。至于沈凌更是个正理歪理一大套的——盖因他儿便跟着沈汀沈淞两兄弟长大,听人夫妻私房话不知听了多少,什么胡搅蛮缠的招儿都能使出来。

    这三位家学渊源,看过的背过的书本不知凡几,口才更是极好。文会学子与他们交流一番便受益良多,恨不得引为知己谈他个三天三夜,若不是张慧儿哭笑不得的断,还不知道要把话题歪到哪里去。

    沈淑窈便笑:“他们都是嘴皮子功夫,和咱们不搭的,且不管他们,咱们自己的。”

    张慧儿无可奈何,心中却更不敢看轻了这位比自己还年幼了好几岁的娘子。虽然沈淑窈只带来三位兄弟,可就这三人,已经隐约压制了文会的数十位核心人物。如今他们看似平等的讨论着,其实话题中心和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三位公子手中,所有人都在不自觉的围着他们转。

    再想一想三位公子在沈大姐面前一副听话模样,她可不信沈姐是面上这幅乖巧和善的性子。当然,个性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她是真心想做这事儿,互助会便愿意与她一块儿行动。

    不理会男儿们又是叫好又是感慨的动静,女子们各自落座,另一位副会长刘巧巧了她们这些天找到的人选:“第一位是琼县杜氏绣莊的老板娘何氏招娣。这绣莊本叫何氏绣莊,何家人历代学习刺绣功夫,且传媳不传女,就为了家族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到何氏爷爷手里,他们家攒下了不少田产,并开了这何氏绣莊。何氏的父亲是个会经营的,母亲更是心灵手巧,独创了‘银毫绣’,曾一副绣品卖出了二十贯钱的天价。”

    “这夫妻俩齐心协力,将何氏绣莊开成了琼县最大的绣莊,家中水田桑田更是不知凡几,在琼县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只两口子赚的钱不少,子嗣却单薄,唯养活了一儿一女,且儿子还没娶媳妇儿,便一场大病去了。”

    “老两口忧思成疾,眼看要跟着儿子去了,何招娣便自陈一直偷偷学习刺绣的手艺,愿意立女户招赘婿延续何家香火。他爹娘一听,这才略微好转几分,强撑着替女儿寻了夫婿,半年后便去了。”

    “他们为女儿找的赘婿便是杜峰。姓杜的一开始倒是人模狗样,何招娣什么便是什么。可等何氏生了孩子,他便彻底变了样。他拿着孩子的威胁何氏,让她将招赘改为婚嫁,又将何家的家业转到他名下,若是何招娣稍有迟疑,立刻对孩子拳脚踢。”

    “何招娣想过反抗,也想过找帮手制住他,可杜峰也是个狠人,每天和孩子寸步不离,吃的喝的都等孩子试过再用。如今何氏看似已经妥协,但我观察着,她心里还是想摆脱杜峰控制的。若是我们能帮她一把,她和她的孩子就能彻底逃出杜峰的魔抓了。”

    这确实是个好人选,帮何氏的任务不算难,只需想法子将孩子与杜峰分开片刻,并保住孩子的安全。且何氏本意想要抗争,不会是她们剃头挑子一头热。众女子点点头,对她的选择以示认可。

    当然,刘巧巧是个妥善人,除了一个何招娣,她还有另两个人选。其一是被哥嫂半嫁半卖许给地痞流氓的姑娘周翠儿,每日被酒鬼夫婿殴侮辱,却因婚约在身无法逃脱,好几次恨不得一死了之。其二则是资助夫婿考取功名的商家女石氏,他丈夫范仁一朝得了江州太守的青眼被孝廉,却嫌弃妻子不通文墨,逼着她自请下堂。石氏自是不允,哪怕为了孩子,她也要守住正妻的位置。因她从无犯错,又属“三不去”范畴,范仁也没法强将休弃,便索性困她于一处偏屋,自己则广纳婢妾,算得上是宠妾灭妻。

    沈淑窈想了想拍板:“我们从易到难,先办何招娣的事儿。周翠儿那里也莫放松,先谈一谈她自己的意思。若她想要逃离,我们再想法子助她一臂之力。至于石氏,恐怕需要从长计议,毕竟范仁一旦倒了,对她的孩子并无益处,她不见得会心甘情愿。”

    众女听了亦点头,同意沈淑窈的法,并摩拳擦掌的准备掀翻渣男杜峰,拯救可怜的母亲何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