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贪得无厌的大姑父

A+A-

    刘春花的男人张大梁认得刘若若,见她过来了,便笑着问她:“若若也来赶集了?”

    “嗯,大姑父。”刘若若回应了一声。

    “可巧我想割块肉呢,大姑父给我割一块吧。”

    “好,我给你割一块最好的。”张大梁痛快地答应着,起刀落,便割下了一块猪肚子上的肉,肥多瘦少。

    刘若若呵呵一笑,就知道会这样。这里的人缺油水,都爱吃肥肉,但她偏偏不爱。

    “大姑父,你再给我割点瘦的吧。”刘若若又道。肥多瘦少的五花肉拿回家给爹娘吃,她自己吃的话,就吃瘦的。

    “好嘞。”张大梁磨刀霍霍,割下了一整条瘦肉。

    他将两条肉,都用麻绳系好了。

    “大姑父给称称,看看多少钱。”刘若若又道,她见刚刚张大梁系好肉并没有直接给她,就知道他在害怕她不给钱。

    但张大梁却道:“啥钱不钱的?都是亲戚,尽管拿走吧,你大姑父给你吃的。”

    刘若若立马拒绝:“那不行,咱一码归一码,谁干点买卖也不容易,我咋能白吃?”

    张大梁哈哈一笑,对这个懂事的侄女很满意。他把肉放在秤上称了称,又向刘若若道:“若若啊,那我可就拿钱了?”

    “大姑父尽管收就是了,多少钱?”

    “八十八文。”

    “好。”刘若若答应着,掏出了八十八文钱,给了他。

    张大梁接了钱,把肉放进了刘若若的篓子里。

    “大姑父你先忙,我走了啊。”

    “这就走了?下回再来啊。”张大梁招呼着。

    “哎。”刘若若一边答应,一边离开了,心里却暗暗寻思着,下回再也不来了。

    张大梁这人真是贪得无厌,还啥亲戚不能收钱,他倒是收的一点都不少,比旁人家的摊子上卖的都贵。现在肥猪肉的行市价不过才三十八文一斤,他倒好,两块肉总共没有二斤沉,还有一大半价格低的瘦肉,竟然要八十八文。

    刘若若本来还想买点猪大肠的,也没再在他那里买。

    猪大肠本来就不值钱,都是当做添头送的,要是在张大梁那里买,不定还得再被他要去许多钱。

    刘若若快要走出肉市的时候,在最后一个肉摊子前面停了下来,买了一副猪大肠。

    她不会做饭,更不会收拾猪大肠,之所以要买,是想拿来炼油。

    做麻辣萝卜干的确要用到不少油,不管是用菜籽油还是大豆油,都是一笔不的开支。因此刘若若便寻思着,买便宜的猪大肠回去炼油,用猪油来做。

    这样,一来是能控制成本,二来,这里的人偏爱猪油的口感,用猪油做出来的麻辣萝卜干,肯定更受欢迎。

    这一副猪大肠,才花了五文钱,着实便宜的很。

    刘若若带着这些东西回了家,在村头遇见了沈氏。

    刘若若在沈氏看见她之前,就拿出了那一副猪大肠,挂在了上。

    沈氏见了她,不免皱着眉头问道:“若若你提溜着一副猪肠子干啥?”

    刘若若回道:“吃啊。”

    沈氏嗤之以鼻:“这玩意臭的很,咋吃?”

    刘若若笑了笑,睨了她一眼:“想吃还能怕臭?”

    完,便提着猪肠子回家去了。

    她之所以让沈氏看见这副猪肠子,不过是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不让她看见她背篓里面装的米面和肉。要是被她看见了,又得生一场事非。

    因为上次卖柿子的事,沈氏没有卖到钱拿回家,白天在集市上被打的鼻青脸肿,晚上回到家,又被李氏拿着扫帚疙瘩追着打了好一阵。不过她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事儿早就忘了。

    刘若若拿着东西回了家,现在天气冷了,东西都好放,周氏便把肉挂在了屋檐下,把那一副猪肠子给了刘井田,让他拿去河边洗。

    刘井田也不是特别会处理,洗是洗的很干净了,但还是有那么一丝丝怪味儿。

    刘若若当晚就让周氏把猪肠子放进锅里炼了油。

    猪肠子本就肥腻,出油一点都不肥肉差。这一副肠子,竟然炼出了半盆的油,足够做一大罐子的麻辣萝卜干了。

    猪肠子被炼出了油以后,由原来的一大块缩成了指甲盖大的油渣子。不管是油还是油渣子,这下除了香味以外,全都没有丝毫怪味儿。

    周氏在这些油渣子上面撒了点盐,晚饭的时候,便是一道美味佳肴。吃起来香香脆脆的,就连不吃肥肉的刘若若都吃了好几口。刘井田更是就着这油渣子,喝下了两盅酒。

    “这东西便宜又好吃,你下回再买上一副回来。”周氏嘱咐刘若若道。

    “哎,好。”刘若若答应着。

    吃完饭,刘若若又把泡好的萝卜干腌上了,等到下回逢集的时候,就又可以拿去卖了。

    “爹,娘,我跟你们商量个事儿。”刘若若忽然道。

    “啥事儿?”周氏一边在黑瓷盆子里用饭帚刷碗,一边问。

    “咱们这是最后一点萝卜干了,等到卖完就没有了,所以我想,不如去收一些萝卜干,做成麻辣萝卜干去卖。”

    听她此言,周氏转头看向刘井田。

    用自家的萝卜干做成麻辣萝卜干去卖,和收了别人家的萝卜干做成麻辣萝卜干去卖,那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做的东西是多了,卖的量也大了,但相应的,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会跟着变大,风险随之也变大。

    刘井田也没个主意,便道:“咱们都听若若的吧。”

    周氏点了点头:“行,那就听若若的。”

    这事儿刘若若一个人肯定做不来,便让刘井田帮她去收萝卜干。

    萝卜干是冬天没有蔬菜的时候天天都会吃到的,家家户户都有,收购的价格也不贵,但难就难在,他们现在没有车,只靠两只脚走路和两只胳膊挎的话,一天下来也收不到多少。

    “石头家里有牛车,咱们去借一借。”周氏提议。

    现在不是农忙的时候,用不到牛。收萝卜干的活儿也不重,累不着牛,借了他们家的牛来,等到用完了,再喂饱了给还回去就是了。

    但刘若若却觉的这样不太妥当,借人家的牛用来赚钱,咋都不过去。

    “爹,娘,要不这样吧,我见石头哥不是在家闲着吗?不如就让他跟着爹一起去收。两个人一起,也能互相有个照应,咱一个月给石头哥一些银钱不就是了?”刘若若与他们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