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办法
226办法
圣旨赐婚的事情彻底发酵起来了,全城都在讨论这件事,除非寇将军在场,否则没人能挡住这波舆论,而寇骁和李煦达成了一致,已经彻底不慌了,哪怕听到有人声赞美着这个王妃人选有多好,他也无动于衷。
他策马跑过大街,身后的亲卫队气势雄浑,所过之处行人齐齐避让,深怕被牵连到。
寇骁今日去了一趟寇府,李煦的计划听起来复杂荒诞,甚至需要他以女子的身份嫁进王府,这让谁听了都觉得丢人现眼,可寇骁不在乎,李煦连圣旨都能抗了,他还有什么好在乎的?
到了正门口,寇骁跳下马背,将马儿丢给亲卫照看,自己独身进了家门,他太久没回来了,门房看到他都露出震惊的神色,加上外头的风言风语,以为他回来又是要大发脾气的,因此都没敢靠近。
如今这府里的风向也很奇怪,大家原本怕着寇将军,对他敬而远之,但自从招婿入赘后,下人们深怕寇府以后改了姓,对新来的姑爷并不喜欢,反而更拥护寇骁这个正统主子。
寇骁再怎么粗暴,那也是寇家长子嫡孙,是寇家军的掌权人,是保护南越免于灾难的第一人,哪是随随便便来个赘婿就能取代的?
管家听到消息赶来,将寇骁拦在了半路,委婉地表示:“老太爷今天身体不太好,受不得刺激,刚才医匠还开了药,要静心休养。”怕寇骁不信,他苦口婆心地劝道:“老太爷年纪大了,您就看在他是您亲祖父的面上让着他点,老人家年纪大了只想着要天伦之乐,您要是有事吩咐老奴去做就行了。”
寇骁嗤笑一声,看着他问:“你以为本将军是回来吵架的?”
管家尴尬地笑笑,心想:您哪次回来不吵架呀?不过这对祖孙就是这样的脾气,就算原本没打算吵架,一团和气的,没上几句话准能吵起来,估计是八字不合。
“您笑了,老奴只是想为您解忧。”
寇骁推开他,径直去了祖父的院子,这个时间,老人家通常会在院子里浇浇花,逗逗鸟,寇骁有时候觉得,他老人家事儿多可能就是闲出来的。
“你又来做什么?不是不会再踏入寇府大门了?”老太爷看到孙子也没个好脸色。
“有点事跟你交代一下。”
老太爷脸色一变,指着他又要发火,管家立即冲上去劝阻:“您有话好好,别激动,您的身体要紧啊。”
老太爷冷哼一声:“一回来准没好事!”
寇骁自己习惯了自己不受欢迎的程度,于是把院子里的下人赶出去,只留了管家在一旁伺候,然后丢了一颗重磅炸弹过去:“我记得三妹妹去年病故了,但是并未对外发丧是吧?”
“你什么意思?当时因为她夫家找高人算过,这两年家中不宜办白事,所以准备推到年后再设灵堂,你平日都不管这些,怎么突然问起这事了?”
寇骁淡淡地:“哦,我听三妹夫有个外室,养了好几年了,孩子都生两个了,正准备年后将那女人扶正,我们寇家女绝对不能受这种委屈,所以孙儿决定找妹夫探探,让他签了合离书,以后桥归桥路归路。”
寇老太爷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的事情,糟心的很,但人都死了一年多了,这时候要合离有什么意义?
“你刚知道这件事的?”
寇骁翻了个白眼,:“如果早知道,我肯定剁了那个男人。”
这确实是寇骁干的出来的事,老太爷摇头:“人都不在了,也无所谓了,你三妹妹毕竟已经葬进了刘家祖坟,合离不合离的没必要了。”
“有必要,我需要三妹妹这个身份还活着,合离书签了后,我会对外三妹妹心情不好要到郊外庄子上静养,以后对外只她是归家女即可。”
寇老太爷大惊失色,急忙问:“你这是何意?你到底想做什么?”
寇骁朝他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牙,可出口的话却像刀子一样要人命,“我要以寇芷琳的名义嫁给顺王,以后顺王妃就是寇家女了,您应该高兴才是。”
“噗通”一声,寇老太爷晕倒在地,一旁的管家失声大哭起来:“老太爷您怎么了?你别吓老奴啊”
寇骁冲过去将人抱起来,跑进房将人放在床上平躺着,然后探了探他的脉搏,又让人去请医匠,自己给祖父掐人中。
外头听到动静的人冲了进来,看到寇骁在场哪还有不明白的,紧接着,各院子的主子奴仆都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太爷快不行了呢!
良久,老太爷幽幽转醒,看到寇骁那张俊脸两眼一闭,当作没看到他,他怀疑自己幻听了,否则他孙子怎么会出要嫁人的话,他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将军,嫁人不是开玩笑么?谁会信?
深深吸了口气,老太爷再次睁开眼睛,颤抖着指着寇骁了一个字:“滚!”
寇骁早料到他反应会很大,任谁听到这个消息都得原地爆炸,老太爷要是再年轻十岁,肯定会拔刀砍了他,现在不砍,只因为知道不是他的对而已。
“话已经跟您了,您好好休息,这事往好处想也挺不错的,总比原先那样好吧?”寇骁的意思是,他光明正大嫁到王府去,总比没名没分住在王府强吧?
老太爷一个字也不想,其余人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两人之前谈了什么,但能把老太爷气晕,肯定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鉴于两人脾气相冲,大家也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不过肯定没好事就对了。
寇骁的娘劝他先走,在这杵着也只有被骂的份,寇骁把事情完也准备走了,他还要亲自跑一趟酒驾,拿到合离书才行。
不过这件事很简单,寇骁去了不到半个时辰,不仅拿到了合离书,还砸了刘家不少东西,更是把三妹夫揍得人鬼不分,丢进猪圈里和猪作伴去了。
这番动静太大,很多人都看到寇将军从刘家进去后不久里头就传来了打砸声,很快,一顶轿子从刘家抬出来,寇将军气呼呼地走在前头,边走边骂:“你你是不是傻?遇到这种事就应该和家里人,我寇家的人岂能被人欺负了去?”
人群中,有人惊讶地问:“不是刘家的媳妇儿过世了么?那轿子里的人是谁?”
“刘家对外过世了,可谁也没瞧见刘家办丧事摆灵堂啊,估计是骗人的吧?”
“诶,我听刘家长子在外头有姘头,都生了两个娃了,估计啊,他是想弄死家里的正牌夫人那贱人挪位子呢,难怪将军气成那样。”
“也怪不得昨日将军心情不好,遇到这种事怎么可能心情好,将军嫉恶如仇,自己家人被欺负了,肯定更生气。”一时间,寇骁昨天在城门口发怒的原因也找到了。
百姓们听刘家这档子事,一个个义愤填膺,不管谁家的媳妇儿,要是遇到这样的男人真是活着也受罪。
“听将军让寇三娘合离呢,这会带回家去了,那刘松真是胆大包天,居然连寇家的女人也敢欺负。”
“就该如此,寇家接回去好几个姑奶奶了,也不差这一个。”
刘家人听到外头的传言都懵懵的,他家夫人确实死了啊,死了都一年多了,怎么突然又活过来了么?
这时候的人还是很怕鬼的,讲究因果循环,刘松更是以为妻子回来告他的状了,所以寇将军才来闹事,至于合离书,反正就是一张纸,人都死了,合不合离有什么关系?
李煦得知消息时寇骁已经把事情办妥了,在嫁娶这件事情上,寇骁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
李煦要呈给皇帝的信件也写好了,他表示自己愿意接受皇帝的安排,娶中郎令之女为妻,虽然自己不想娶,并且已经有了想成亲的对象,但他还是会乖乖听话的。
诉苦只是第一步,要让皇帝收回成命,李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朝中的阻力不可预测,但三皇子不在了,赵家一时半刻也蹦哒不起来,李煦有足够的时间去安排,而且太快了也不行,他的“儿子”还不知道在哪呢?
寇骁此时也拉着李煦问这个问题,“你确定这计划里要有个孩子?”
李煦也很头疼,他想一劳永逸,当然要有个孩子,可孩子不是物品,不是有就有的,真要领回来他们的责任就很重大了。
“先看看吧,如果不行再,不过这样的孩子确实不太好教育,能否当作接班人也不好。”
寇骁又问:“这个孩子从哪里找?”
“慈幼局里有两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过几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既然要领养,肯定是要找会多接触的,否则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
寇骁想想也是,其实他不稀罕孩,但如果非要有个孩子,起码得像公主那样的。
要不是非要个男孩,他其实更喜欢女儿,看公主就知道了,
22年节
人与人之间可能真的讲究眼缘,李煦和寇骁在看过慈幼局的两个婴儿后并没有太大的心理波动,跟他见到公主的那种心情是不一样的。
如今新生儿要求入户籍,像这样的弃婴并不多,尤其还是男婴,因此李煦看过后就让慈幼局给这两个孩子找领养家庭,必须是熟悉的可靠的才行,而且不定期巡访,也许这样做也保证不了什么,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
寇骁其实并不想随便捡个孩子充当李煦的嫡子,龙生龙凤生凤,皇室血脉不能中断在他们里。
李煦不在乎什么皇室血脉,多少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农民出身,这并不能明皇家血脉就比别人更高贵,继承人只需要足够优秀即可。
不过这种话他也不敢,这可是与当下世界观相悖的。
“孩子的事不急,咱们总不能未婚先育吧?”李煦开玩笑,还煞有介事地摸摸寇骁的肚子,“宝宝乖,等需要你了再出来。”
寇骁表情扭曲地看着他,深怕这位王爷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法力,当真让他肚子里怀上宝宝,所以连着好几天晚上,寇骁都做了自己生孩子的噩梦,而且这个孩子还不是人,是只只会嗷嗷叫的狼仔,然后他就被当成妖怪烧死了。
他把自己做梦的内容告诉李煦,李煦诧异了会,大概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会对寇骁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又或者是,他忽略了这个时代的人对子嗣的看重。
寇骁再怎么开放也是土生土长的大燕人,从灌输的观念就与李煦不同,潜意识里应该还是想要延续血脉的。
但问题是,他们两个男人确实生不出来,李煦也决不允许自己的爱人和别的女人生孩子,哪怕理由再强大也不行。
“孩子的事只是一个计划,并非必要的,就算要生也轮不到你啊。”李煦想,孩子的事情其实可以先拖着,他年纪不大,又有女儿了,儿子只是加分项。
寇骁瞥了他的肚子一眼,思忖着如果他和李煦能有属于自己的孩子,那会长成什么样。
李煦不知道他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但那眼神让人起鸡皮疙瘩,“停!别胡思乱想,咱们来聊点高兴的事吧。”
寇骁这几天没睡好,人都没精神了,趴在李煦身上问:“什么高兴的事?”
“明日除夕啊,想吃什么?”
寇骁“啊”了一声,完全忘了这回事,今年大事不少,年节确实该好好热闹一番。
“吃的您做主,玩的我来。”寇骁开心地问:“除夕宴您是想咱们一家子过还是和文武百官一起?”
李煦也知道今年事情多,大家都忙碌了一整年,该有的犒赏和脸面不能不给,于是决定一起过,王府的院子足够大,明天只要不下雨,完全能招待得了全城大官员。
“一起吧,热闹些,郭孚他们也回来了,让他们来吃年夜饭,然后放个假,再顺便搞个相亲宴,给大家解决一下个人问题,算是庆祝岭南平叛成功。”
寇骁苦哈哈地看着他,:“相亲宴历来都是女眷举办的,您就别参一脚了吧?这算什么啊,奉旨相亲吗?”
李煦想想也觉得好笑,而且他也不爱当媒人,便让寇骁推荐一家来办。
寇骁想了想,回答道:“既然准备和谢家合作,那此次就抬举他们家吧,也正好让其他世家看看这个榜样,与王爷合作,绝对是亏不了的。”
李煦也赞同这个选择,其实今年向他投诚的家族不少,尤其是把家族子弟往他身边送的,他一直没空管这些,年后可以考察这些世家子弟一番,他们起点高,论本事不该输给寒门学子,应该能选出几个可用之才。
官府的事纪韩宇做的很好,但还是势单力薄了,他结交拉拢的官员也因为年纪轻官职不高,如果能从世家选些助,也能借助他们的家族力量,让纪韩宇的团队更硬气些。
而且李煦对雷鸣有了新的安排,他提了好几次要辞去郡守之位,去游览名山大川,李煦一直没放人,但这几天,他突然想到,南越文学气息薄弱,缺少有名气的学者大儒,雷鸣出去后安全可以以游学的名义到各地交流经验,打出名气,给南越增光。
不过他学问算不上顶尖,所以李煦想给他组建一支高级文学顾问,选一批年轻有才华的学子和他一起上路,不仅能给雷鸣壮大声势,解决难题,还能增长这些年轻人的阅历,将来回来后也不会成为两眼抓瞎的书呆子。
大年夜如期而至,顺王府在黎明时分就打开了中门,门口换上了一对崭新的大红灯笼,门楣上也贴上了新鲜出炉的对联,里里外外打扫的纤尘不染,挂着喜庆的装饰,年味十足。
李煦设宴选在了中午,这么一来,晚上他们一家还能聚一场,不用招待客人。
这一天对老百姓来是格外与众不同的,一年到头省吃俭用,到了大年夜也舍得铺张一些,今年因为王府的制衣厂造出了新布,成本低廉,但布料比葛布麻布好了数倍,大家都拿出积蓄扯了几尺这样的棉布,给家人做新衣裳。
一大早,就有百姓提着杀好的鸡鸭鱼肉到王府送礼,大概是吸取了去年的教训,知道活鸡活鸭太闹腾了,所以今年大家都把鸡鸭杀好了送来,加上鸡蛋青菜蘑菇之类的食材,很快就把大厨房堆满了。
徐婶子一边让人清理食材,一边庆幸道:“还好刘总管交代少采买些年货,否则这些东西就该浪费了。”
“咱们王爷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每到年节来送礼的百姓都格外多,每人送一点,加起来就不得了了。”
“那是,王爷如此仁厚善良,又一心为百姓着想,大家感恩也是应该的,前几年闽州城哪里能见到这等热闹景象。”
“以前大家穷啊,寇将军每次出征,大家都把家里好不容易积攒的粮食送出去,一年到头也剩不下什么,将军也不收百姓的礼,只收捐给军营的东西。”
徐婶子笑笑,感慨道:“就算他收,也没人敢送吧?”
“其实将军人挺好的,也不轻易发脾气,就是不笑的时候看起来有点凶,但对下人也挺好的,从没打骂过我们,也不知道以前怎么被传成那样。”
徐婶子轻声:“你年纪不懂,将军太年轻了,要是没点威严那些将士和官员哪里会怕他?被传成那样未必是坏事。”
徐婶子经历了不少事,看得比别人多些,也就更看得明白。
不久,刘树领着十几个厨子来帮忙,今天这场宴席要招待几百名文官武将,加上额外请来的富商乡绅,怕是有上千人,这吃食肯定要准备充足的。
徐婶子将这些请来的厨子们客气地迎进去,她虽是王府的掌勺,水平肯定不如专业的大厨,也是王爷照顾才一直让她管着厨房,但今天这种日子,她自觉的去打下,不过也没人会看轻她就是了。
在这个时代,独立女性是很少见的,李煦很欣赏徐婶子的性格,虽然她可能没本事成为最好的大厨,但能给他们一家子做好饭就行,这并不难,
“记得上回王府宴客是摆在外头,让宾客自行取用,这次为何没继续用那种方式呢?”有个福来酒楼的大厨问。
福来酒楼如今也算是王府的产业了,雷家是明面上的东家,但李煦帮着酒楼扩大经营,广开连锁店,已经成了合作关系,酒楼六成的盈利都是他的,因此酒楼的大厨他也是随叫随到。
当然,撇开这层关系,也没人敢拒绝王爷的邀请。
“因为是年节,王爷还是中规中矩些好,就没用自助餐的形式,不过这样也好,每桌固定十八道菜,准备起来比自助餐的简单。”
这些大厨都是做惯了宴席的,从餐前菜到冷盘热盘,一道道做的游刃有余。
“最近王府的食杂铺是不是没出新菜了?”有人突然问道。
“都快两年了,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天天想出新菜,估计是没点子了,不过以前那些就够多了,够咱们钻研一辈子的。”
大家都赞同这个法,做菜有时候也需要灵感,他们得了新菜谱后举一反三,经常能做出新的菜肴来,这也是福来酒楼屹立不倒的原因。
临近午时,宾客们都到齐了,这时,王府门口鞭炮声齐鸣,礼花绽放,锣鼓声震天,还有两只舞狮子跑来庆贺。
李煦带着公主去看舞狮子,现代这门技艺已经越来越冷门了,想看到精彩的可不容易。
但到王府来庆贺的这个,显然水平极高,动作流畅难度高,活灵活现的,引得一群朋友连连叫好。
等舞狮子告一段落,又有戏班的人在门外献唱,连台子都没搭,却把一出霸王别姬演的格外传神。
李煦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里也有霸王别姬这出戏,询问过身边的心,才知道这是历史上有的人物,只是时间长了,传承下来的基本都是口口相传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