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窦建德传(三)

A+A-

    高士达已经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他已经听不进任何有效的建议,此时的他只想着去挑战一下这个实力未知的对。

    他先是让窦建德坚守高鸡泊,然后自己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出击偷袭杨义臣的大军,结果没想到还真让他给他打赢了。

    当然,这是因为杨义臣在没有丝毫准备的前提下被打败的,而高士达却天真的认为杨义臣和郭绚一样,并没有什么真正厉害的地方。

    既然自己能够打赢一次,那肯定还有二次,三次

    所以,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高士达在偷袭成功之后,回到自己的据点,开始大摆筵席,搞起了大型欢庆派对。

    更搞笑的是,高士达还在宴席上吹起了牛皮。

    “我估计现在杨义臣正躲在自己的营帐里哭鼻子呢,下次再让我遇见,肯定把他的脑袋割下来。”

    在下面的喝酒也纷纷跟着起哄,场面一时之间非常的热闹。

    可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却有一个人始终也高兴不起来。

    这个人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看着忘乎所以的高士达,担心高士达骄傲的忘了自己姓什么,于是在欢庆的宴会上,窦建德不合时宜的给高士达泼了一盆冷水。

    “主公,如今只是胜,还不至于如此庆祝吧?”

    但高士达根本就没有在意窦建德话,依旧我行我素的大碗吃肉,大口喝酒。

    窦建德见高士达依旧没有觉悟,便生气的走了出去。

    “主公如此固执骄傲,怕是离死不远了,怕就怕杨义臣故意输给他,然后趁着主公欢宴,然后趁一锅端掉,到时候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高士达现在是油盐不进,但窦建德的理智还是比较清晰的,为了防止预想的情况真的发生,窦建德专门留下士兵驻防,自己则挑选了一些精锐士兵到高鸡泊的险要位置上前去据守。

    窦建德并不想这种设想成真,但可惜的是,他的这种设想真的就给发生了。

    五天之后,杨义臣果真带着人马前来偷袭高鸡泊,而高士达此时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完全没有察觉到杨义臣大军的到来。

    而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杨义臣带兵杀入高士达的大本营,直接趁乱把高士达杀掉了。

    高士达死的并不冤枉,起码他为他的愚蠢和轻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在杨义臣把高鸡泊的老窝端掉之后,之前所有跟着高士达混吃混喝的士兵,树倒猢狲散一般的全都选择了跑路,整个高鸡泊中就只剩下了窦建德还在坚守。

    由于当时窦建德的人马比较少,所以杨义臣并没有把窦建德放在眼里,本着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杨义臣眼前的工作就是先把高士达的残余势力给解决掉,这就让窦建德有了一丝的喘息之。

    杨义臣不来追杀,窦建德便趁带着仅剩的人马溜到平原郡。

    窦建德不是因为怕死而跑到平原郡去避难,而是为了给那些被杨义臣杀掉的士兵去收尸。

    他始终还是那个很讲究义气的窦建德。

    窦建德不仅给那些战死的士兵收尸,而且还很有情义的给这些曾经一起奋战过的弟兄们举行了一个集体葬礼。

    由于老大高士达的人头被杨义臣带走了,导致窦建德无法确认尸体的下落,所以,出于之前的主仆情谊,窦建德给高士达隆重的开了一个追悼会,并且还弄个衣冠冢,并规定,三军人马全部都要披麻戴孝。

    这样的做法让人们对窦建德是刮目相看,很多士兵都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但是却不知道窦建德这样做,也是有目的性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窦建德之前所有仗义疏财的行为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

    那就是利益的置换。

    窦建德之所以愿意不惜财力去帮一个人,必然是为了以后方便自己考虑的,并不是傻到不计回报,不图后果。

    他给高士达等人送葬,表面看起来是感人肺腑的君臣情谊,但实际上却是窦建德为了拉拢人心搞得套路。

    在窦建德为高士达发丧的期间,很多之前投靠高士达的士兵在看到窦建德的“义举”之后,纷纷选择回来投奔新的领导。

    最终,在窦建德出殡套路的吸引号召之下,窦建德得到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而这支部队也就成为窦建德之后走向称王图霸道路的资本。

    窦建德带着这些东山再起的资本,转而寻找新的根据地,在他路过饶阳的时候,因为当地守备力量不足,窦建德便趁势夺取了饶阳,并入城安抚乡民,积极搞起了宣传。

    什么跟着我窦建德混有饭吃啊,有土地分啊,不用交税啊等等之类的营销话术来打动当地的老百姓,并且在不屈不挠,死不要脸的宣传之下,窦建德又得到了三千人马。

    到目前为止,窦建德就和一只顽强的蟑螂一样,只要打不死,那就继续闹腾。

    不仅要闹腾,而且还要往大,往更正规的方向闹腾。

    大业十三年,义宁元年(公元6年丁丑)正月初五,在这个辞旧迎新,破五迎财神的节日里,窦建德选择称王。

    设坛盟誓的地点就选在河间乐寿县,同时,窦建德还给自己定了个年号。

    丁丑!!!(因为这一年是丁丑年)

    可以,窦建德还是比较聪明的,因为当时隋炀帝还没有死,隋炀帝的大业年号还在沿用,如果贸然拟定一个其他的年号,到时候万一起义失败,自己也好有个开脱的借口。

    与此同时,窦建德还自封自己担任长乐王,公然在乐寿县分封官职。

    表面上是建立年号,分封官职,但实际上,窦建德却处处有所保留,因为他一直处在一个观望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只可惜,他这种观望的态度朝廷并不买账。

    面对称王搞独立的窦建德,隋朝朝廷在当年七月份给出了答复。隋炀帝派遣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带兵三万前去讨伐。

    薛世雄,字世英,河东汾阴人,隋朝的化石级元老将领,当年隋朝还没有建立的就跟着北周打过北齐,隋文帝杨坚上台之后,更是因为战功当上了仪同三司,隋炀帝时期,薛世雄更是参与过隋炀帝主办的所有对外战争。

    如果之前讨伐高士达的杨义臣已经够牛了,那现在又派出个薛世雄来对付窦建德,可见窦建德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薛世雄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好勇斗狠,总是喜欢干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对于剿匪这个任务,薛世雄其实表现的并不是很上心。

    当时薛世雄的人马在赶到河间之后,把军队的大营屯扎在河间的七里井附近,由于薛世雄瞧不起窦建德这帮流寇,所以迟迟没有出兵攻打。

    薛世雄瞧不起窦建德,但窦建德却非常留心薛世雄,这个人的名声,他还是听过的,丝毫不敢对薛世雄大军的一举一动有所懈怠。

    “薛世雄不灭,我窦建德的位子就坐着不踏实,不行,这个人,我必须要灭掉。”窦建德坚定地道。

    对于攻打薛世雄,窦建德起初并没有太多的好点子,直到他想起一件事情之后,窦建德才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想起了当年诈降郭绚的经历,而这种骗取别人信任的办法在眼下的窦建德看来,却是最有效的破敌良策。

    当然,这个想法只是窦建德的假设,至于薛世雄会不会上当,那一切还得看天意。

    为了让薛世雄相信自己怕他,窦建德故意带着一支精锐部队跑到河间府的南边地界去扫荡了一番,薛世雄听这个消息之后,亲自带着部队前去阻截,却不想,等赶到的时候,窦建德已经撤了。

    扑了个空的薛世雄只好怏怏的带兵返回,在会军的半路上,却收到了乩侯的密报。

    “禀大帅,窦建德所部人马已经全部撤出河间府,逃往豆子?。”乩侯道。

    薛世雄听了之后,哈哈笑道:“尔等鼠辈,定是惧我威名,因此望风而逃,如今亡入豆子?,定是与刘霸道等贼人同流合污,待我休整休整,整兵直扑豆子?,一举将所有逆寇尽数歼灭。”

    这里的豆子?,是位于平原郡东边的一座地形比较特殊的地区。之所以他比较特殊,是因为它的构造比较奇特,大致相当于一个型的盆地,周边邻海傍河,西边紧靠马谷山,东边靠近大海,也是炼盐和煮盐的绝佳地点(盐铁事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所以占据这个资源和地形优势都非常明显的地方,自然很容易形成地方势力)

    大业七年(公元6年辛未)豆子?就兴起了一个叫“阿舅贼”的反贼势力,而为首的领袖名字也比较霸气。

    他叫刘霸道。

    不仅名字霸气十足,而且做事也很霸气。

    刘霸道家就在豆子?附近,而且家里也很有钱,虽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起码也算的上是个土财主,而刘霸道也凭借这雄厚的家底,开始招募了一些食客前来给自己卖命。

    的好听点叫食客,的不太好听,那其实就跟蹭饭的人一样,只不过是有偿蹭饭。

    随着刘霸道不断的抛洒钱物拉拢食客,渐渐的,豆子?中便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反贼势力—阿舅军。(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完全是以因为刘霸道就跟他们的衣食亲人一样,所以这帮食客大都称呼刘霸道为阿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