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窦建德传(二)

A+A-

    大业十二年(公元66年丙子)占据在高鸡泊的高士达由于实力范围逐渐扩大,渐渐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当时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天下所有出征的兵马和民夫全都被派往了涿郡,而高鸡泊离涿郡只有六百多里地,虽然距离上看起来很远,但如果民变的范围不断扩大,相信用不了多久,涿郡很快也会成为造反势力关注的焦点地区。

    毕竟在这里有上百万人,如果打到涿郡,相信屯扎在涿郡的人马和民夫一定会选择揭竿而起,到时候,天下真的就要大乱了。

    为了保险起见,隋炀帝给涿郡通守发出命令,要他务必将高鸡泊的反贼势力一举消灭。

    当时的涿郡通守名叫郭绚,是一个名声还不错的官员。当他接到镇压农民起义的任务之后,当即从涿郡集结了数万兵力,直扑高鸡泊。

    朝廷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已经超高鸡泊开赴而来,驻扎在上游的高士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是非常的慌张,因为他的军队几乎从来没有和朝廷的部队交过。

    “朝廷兴兵来犯,如之奈何啊?”高士达着急的在地上来回踱步。

    “主公勿虑,我有一计,可退郭绚的兵马!”窦建德站了起来,道。

    “窦司兵有何高策?”高士达问道。

    “主公可用反间计诈降郭绚,然后假戏真做,骗取郭绚信任,最终将其击败!”窦建德自信地道。

    高士达听了之后,茅塞顿开,当即回道。

    “妙妙妙,建德所言甚是,既然建德有此智谋,当可做我的行军司马,达自以兵权授之。”

    之前或许是出于对窦建德提防的考虑,所以才一直让他担任司兵这样的官,而如今在这种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高士达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决定放下顾虑,给窦建德兵权,以期望能够度过难关。

    这个会对于窦建德来,简直是千载难逢,而窦建德也一直在等着这样的会出现。

    窦建德就是想着有一天能够立个头功,然后好让自己爬上去,而现如今,这样的会来到了。

    在出战前,窦建德出了自己反间计的整个计划,为了保障粮草辎重的安全,窦建德建议自己的老大高士达亲自守护粮草,而自己则从数万人马中挑出七千精锐兵马用来完成自己的反间计。

    “我率七千人马出城,欲暗中率兵诈降郭绚,主公可命人在城中各处散布流言,我窦建德与主公不和,有意亡归郭绚,主公可挑俘虏女子,假是我窦建德的妻子,然后杀掉,把人头悬挂于城门之上,让郭绚相信我真的背叛主公,这样,郭绚才会对我信任。”窦建德道。

    高士达听到这里,心中有些犹豫,也回道。

    “窦将军所言极是,但”

    “但什么?”窦建德问道。

    “但是”高士达依旧语塞,似乎不愿出口。

    此时的窦建德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笑了笑,回答道。

    “主公怕是担心我带着这七千人出城,真心归顺郭绚吧!”

    本来语塞的高士达听了窦建德的答复之后,也微微一笑,道。

    “正是如此。”

    窦建德见高士达还是不太信任自己,便当即道。

    “想我窦建德一生任侠好义,怎可会做那背忠逆道之事,此去诈降,我必骗取郭绚信任,不出十日,我定劝郭绚以我为先锋,然后行军到长河地界,到时候我会派乩侯送信于主公,然后共图郭绚。”

    听了窦建德打下的包票,高士达略微放下些心,然后放窦建德离去。

    窦建德随即按照计划好的一切,骗取到了郭绚的信任,让郭绚的部队彻底对窦建德的七千人马放松了警惕。

    窦建德见郭绚完全相信了自己,便派人前去向高士达通风报信,而高士达在接到窦建德的密报之后,开始集结兵力奔赴长河地界与窦建德的人马汇合,准备一起夹攻郭绚。

    当时的郭绚因为完全信任了窦建德,所以在军营中并没有设立警戒岗哨,直到高士达和窦建德的两路人马一起杀来,这时的郭绚才彻底从美梦中醒来。

    “不好,中计了!”这可能是郭绚当时能够相当的唯一的一句话。

    但可惜的是,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已经是来不及了。

    郭绚被窦建德杀的大败,不仅整支军队全军覆没,就连马匹和战略物资也被窦建德俘虏了。

    轻敌惨败的郭绚只好带着十多个骑兵溃逃而去。

    但窦建德似乎并不觉得打算放过郭绚,在郭绚溃逃之后,窦建德率领士卒一路狂追,一直把郭绚的残部人马逼的跑到了平原县。

    面对已经成为阶下囚的郭绚,窦建德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微笑,这种微笑中隐约带有一丝诡异。

    “郭通守,别来无恙啊!”

    郭绚看着盛气凌人的窦建德,叹道。

    “看来反贼终究还是反贼,贼性难改,只恨我自己有眼无珠,没有及早识破,不然,胜负还未可分。”

    “可惜啊,你没有这个会了!”窦建德笑了笑道,然后举起了中的长剑,一剑刺死了郭绚,并顺势将其脑袋砍下。

    “来人啊,把郭绚的脑袋装起来,咱们回去向主公请功。”

    杀了郭绚,窦建德带着人头回去向高士达请功,也就从此刻开始,窦建德辉煌的人生轨迹即将开启。

    立了大功,高士达自然对窦建德是恩宠有加,也渐渐明白了窦建德对自己的重要性。

    “窦将军神勇无敌,助我大破郭绚,吾有窦将军,真如虎添翼啊!”

    此时的高士达还沉浸在喜悦中不能自拔,却不知道更大的危已经悄悄降临。

    当处在上游的高士达正在庆贺大破官军的喜悦中的时候,隋朝已经派出了太仆卿杨义臣去讨伐高鸡泊中游和下游的张金称(当时处在中游的张金称为了扩大地盘,干掉了下游的窦建德兄弟孙安祖,所以高鸡泊中游和下游就全部成了张金称的地盘)。

    对于刚刚打败官军的高士达来,士气上自然是非常高涨的,对于再次迎战,应该问题是不太大的。

    但这一次的问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次的这个对非常的危险和可怕。

    杨义臣,肆州代县人(位于今山西忻州市代县),原本是鲜卑族人,本姓尉迟,他的父辈尉迟崇也是北周的股肱大臣。

    这所以这个对非常的危险和可怕,是因为杨义臣这个人能力非常非常的出众。

    当年突厥犯边的时候,杨义臣凭借三万人的兵力大破突厥,杀了杀突厥的锐气。

    如果只是一次的话,那可能还不足以表现出杨义臣的实力,最关键的是,杨义臣曾经数次暴揍过突厥,而且把突厥打的是服服帖帖。

    只可惜,由于某些原因,他的功劳并没有被朝廷认可。

    但这并没有妨碍杨义臣继续施展自己的能力,在把突厥打服气之后,杨义臣还参与过平讨汉王杨谅的谋反行动,并且顺势击杀了杨谅的大将乔钟葵。

    征讨过突厥,镇压过谋反,杨义臣的人生轨迹已经足够在史书中大书特书一笔了。

    但杨义臣的光辉事迹却并不局限于此,不仅把突厥打服过,杨义臣还跟着杨广去攻打过位于青海的吐谷浑,同样也收获颇丰。

    在杨义臣的人生历程中,基本上那些历朝历代的名将干过的事儿,他都干过,甚至一些名将没有干过的事儿他也干过。

    比如杨义臣还镇压过农民起义,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贼寇克星。

    当位于高鸡泊的张金称被杨义臣率领的人马杀掉之后,高鸡泊的贼匪势力就只剩下高士达这一股了,而对于这仅存的一股势力,杨义臣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将其剿灭。

    但另一边的高士达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自己刚刚打败了官军,士气也正处在鼎盛期,况且高鸡泊又是自己的地盘,于情于理来,自己占据有主场优势,对于击退杨义臣的部队,高士达认为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可窦建德却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个眼光比较长远的野心家,窦建德对于劳师动众远来的杨义臣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警惕,于是,他决定向高士达自己的想法。

    “主公可知,在隋朝的所有名将里面,善于运用优势兵力的人,我觉得只有杨义臣有资格入选,如今张金称被剿灭,在高鸡泊中只有主公一家势力,加上杨义臣刚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如果要是硬碰硬的去挑战杨义臣,怕是最后没有什么好结果。”

    高士达听了窦建德话,显得有点不太高兴,因为窦建德的话实在有点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意思。

    “那依窦将军之意,应该如何应对啊?”高士达轻蔑且不耐烦的问着窦建德。

    “主公,依我之见,杨义臣率兵远来,粮草补给必然有限,如果我们带兵避开他的锋锐,引诱他前来追击,而我们也不打算和他交,逼他一步步把战线拉长,如此一来,战线一长,粮草和后勤必然不能够跟上,自然他下士兵的士气必然会被消磨掉,到时候我们可以趁偷袭,然后一举将其搞定,主公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但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高士达已经听不进去窦建德的任何建议,此刻的他,只想和杨义臣的部队较量一番。

    而窦建德在看到这个结果之后,也只能是暗暗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