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窦建德传(十一)
刘彬的建议固然是精妙无比的,但他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既然他能够想出谋划别人的计谋,那么自然别人也在暗地里想着谋划他。
之前攻打赵州和邢州的时候,窦建德俘虏了一个来自李唐的宣慰大使,上面已经做过介绍,这个人名叫张道源,在山东和河南等地区非常有声望。
当时窦建德在抓住张道源的时候,是有想过要杀掉他的,只是他身边的国子祭酒凌敬的建议,让窦建德放过了这个在未来会成为一个重要隐患的人。
窦建德虽然没有要了张道源的命,但是却也没让张道源回去,而是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给自己办差。
事实证明,在忠诚难辨的情况下,随便任用敌方的官员为官,这简直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当窦建德率军南下准备要支援郑国的时候,这个一直在窦建德身边搞潜伏的张道源终于露出了他的卧底本性。
他当时跟随窦建德大军南下去支援郑国(窦建德之所以带上他,可能更多的原因还是不太信任这个人),明面上给窦建德出谋划策,但在私底下却秘密谋划着给李唐送情报。
张道源当时秘密派人前往长安,告诉李渊一个重要的情报。
“如今窦建德率军南下,北边洺州老巢空虚,可趁抄其老巢,以此来震慑山东的群贼。”
当李渊在接到张道源的情报之后,当即决定派人前去奇袭洺州城。
但如此重任派谁去比较合适呢?这就成为了李渊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要派去的这个人既要实力过硬,同时还要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李渊思来想去,最终把目光定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名叫刘世让。
刘世让,字元钦,京兆醴泉人(位于今陕西咸阳市礼泉县),初唐名将。
当年刘世让也算是隋朝的在编人员,担任的是征仕郎的官衔(这个官衔不仅,而且还没有什么用),后来可能是因为嫌弃自己的才华无法在隋朝得到施展,便在李唐起兵之后,把漳川直接献给了李唐,然后谋得了一个通议大夫的官衔。(这个官职比他之前担任的官职要大很多,正四品下,而且也不完全算是个闲职,可以参与朝政议论)。
李渊想起用刘世让,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刘世让在并州用计谋擒获了突厥的伦特勒(这个是突厥的世袭官职,相当于突厥的外交大使),让并州恢复了宁静。
这个伦特勒是当时突厥有意安排在并州搞破坏的,李渊由于在关西长安坐镇,所以无暇顾及自己的山西大本营,所以一直很头疼这个问题。
而刘世让擒获这个伦特勒,不由让李渊对他有点刮目相看。
在李渊看来,刘世让并没有仰仗武力解决掉这个突厥的这个外交大使,而是用计谋设计擒拿,足以看出刘世让是一个脑子很好使的家伙,起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随应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正好可以在关键战役中起到作用。
所以,李渊打算派刘世让前去攻打窦建德的大本营洺州。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庚辰)十二月十八日(实际日期上是武德四年,公元62年)李渊委任刘世让担任行军总管,率兵从长安开远门出发,然后向东直扑洺州。
可以当时刘世让率军进攻洺州的消息对河北地区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听闻刘世让率领大军进攻洺州的消息之后,很多官员开始闻风投降,其中就包括窦建德的行台尚书令胡大恩。
胡大恩绝对算的上是一根没有任何坚定意志的墙头草,之前在李唐没有打算谋划河北的时候,胡大恩也没有想过主动投降,反倒是听闻唐军前来攻打,这才开始谋划投降的事儿。
所以,胡大恩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很有眼力见的墙头草,因为他很清楚,怎么才能够让自己活下去,而且还可以活的更好。
果不其然,胡大恩投降之后,李渊为了表彰他弃暗投明的义举,当即封他为定襄王,并且还额外赏赐他李姓,以此来鼓励他的所作所为。
在当了大唐的正式工之后,李大恩被安排到了李唐当时关注的问题地区—雁门(位于今山西忻州市代县雁门关),并且继续在雁门延续着他的职业生涯(之后会在刘黑闼传中记载到此人)。
再窦建德这边,王世充为了能够让自己昔日的敌人前来援助自己,便让自己的侄儿代王王琬和自己的长孙王安世一起去窦建德大营里面求援。
而当时窦建德刚刚平定周桥城的孟海公,还没有闲心去管王世充这边的事儿,在安排了自己的事情之后(在平定周桥城之后,窦建德留下了自己的大将范愿镇守曹州),当即决定先派遣收降的孟海公和徐圆朗部队作为先锋部队,先去解救王世充。
虽然窦建德表面答应帮助王世充,但是却一直在打王世充地盘的主意,所以对于这次“救援”,窦建德更多就是想让自己这个处在水火之中的盟友,先放一放心,至于接下来的动作,全看窦建德对局势的判断。
已经有先行部队前去帮助,窦建德便不急着前去增援王世充,而是直接先打算在王世充的地盘上闹一闹。
他先是率军来到管州(位于今河南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然后率军攻下此城,然后杀掉了刺史郭士安,然后率兵连续拿下了荥阳(位于今河南郑州市荥阳市)和阳翟(位于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等地。
可能是因为王世充当时被李世民围困,没有会和时间去通知这些地区给窦建德放行,也可能是窦建德故意为了报仇泄恨而进行的报复性行为。
不管怎么,窦建德算是按照之前的约定,前来增援王世充,而王世充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即决定派自己的兄弟王世辩前去迎接窦建德。
王世充之所以愿意派自己的亲弟弟前去迎接窦建德,并非是因为看得起窦建德,而是因为当时窦建德还带来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
粮食!!!
正处在交困中的王世充,早就快进入断粮的境地了,所以粮食就成为了王世充迫切所想要的东西。
但对于窦建德来,粮食也是他要挟王世充的绝佳筹码。
当时王世辩派自己的大将郭士衡亲自和窦建德汇合,而且颇为搞笑的是,郭士衡只带去了几千人马,而窦建德带来的却有十多万人,两支部队汇合在一起之后,为了提升气势,对外宣称这支增援部队有三十万。
两支部队加起来也才十万,而郭士衡的部队数量也不过就是个零头,居然敢叫嚣自己的部队有三十万。
这可真是吹起牛来不打草稿。
在汇合之后,这支部队便顺势屯扎到了成皋东边的平原之上,并且在板渚还修建起了专用的行宫。
可能成皋这个名字很多人不太熟,但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多数人还是有所耳闻的。
虎牢!!!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率军进攻洛阳,董卓命大将吕布坐镇虎牢关,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在关下交锋,而后来渐渐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熟知的三英战吕布。
当时李世民的唐军也在成皋一带屯扎,只不过不同于同样驻军在成皋的窦建德大军,李世民当时屯扎在成皋的位置,更加有利。
由于之前窦建德和李唐订立过友好的合约,所以李世民对前来增援的窦建德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礼貌。
当然,这种所谓的礼貌也仅仅流于表面,因为李世民不光在打王世充的主意,他也在打窦建德主意。
在如今三家鼎力的局势中,李唐和王世充已经是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而如今王世充需要自己,自己又和李唐订立有盟约,所以目下来看,窦建德认为自己可以作为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来调和两家的矛盾。
所以,窦建德给李世民送去了一封书信。
其大致意思就是希望李世民能够就此罢兵,带着部队返回关西的潼关,饶过王世充,也饶过洛阳城,如果李世民能够做到,那么自己还和李唐是好盟友,如果不答应的话,那么窦建德便会决定单方面撕毁之前订立的所有合约,然后联合王世充和李唐死磕到底。
当李世民接到窦建德的这封书信之后,也是有点矛盾,毕竟现在王世充拼死据守洛阳,已经是搞得李世民有点焦头烂额了,而如今再加上个窦建德的话,那自己怕是不能够活着回长安去见自己的父亲了。
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头,李世民决定召集自己麾下的官员前来商量一下对策。
这个会议算是李世民在战前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
是退还是继续死杠到底?
当时会议上都快超成一锅粥了,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倾向于一个观点。
撤军!!!
如果只有一两个人提这个建议的话,李世民还可以作为保留意见使用,但如今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是这个意见,这就让李世民有点心生动摇了。
甚至连他自己也怀疑到底能不能够打过这两家的联合势力。
可就是在意志将要动摇的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个人就是之前徐世勣的好哥们儿郭孝恪。
而他提的意见,正是驱虎吞狼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