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窦建德传(十二)

A+A-

    我查过很多关于驱虎吞狼计谋的描述,大多都把驱虎吞狼理解为和借刀杀人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驱虎吞狼和借刀杀人的区别还是有的,借刀杀人是借助或利用别人的力量消灭自己的劲敌,而驱虎吞狼则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的一个计谋。

    如今窦建德带着部队离开大本营前来增援王世充,表面上两个人是盟友,但实际上背地里都在互相提防着对方,如果互相给对方搞一搞破坏,激化两家矛盾,自然李世民便可以坐享渔利。

    计划虽然不错,但是李世民却不太同意,因为依照目前情况来看,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这种难兄难弟的联盟关系还是不太可能被离间掉的,所以他拒绝了郭孝恪目前的建议。

    接着,郭孝恪又提了一个建议。

    “秦王殿下,如今您占据虎牢关这个绝佳的屏障,自然也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导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窦王两家的联军必然会被攻克。”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依旧没有话,似乎是心里面还是有些没底。

    可能是因为郭孝恪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所以接下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想自己的想法。

    当时历史民麾下的一个记室站出来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秦王殿下,如今王世充雄踞洛阳,霸占有大把的财宝,府库也比较充盈,而且他麾下的人马大都是来自江淮地区的精锐士卒,如果正面与之持久,必然不能取胜,但王世充既然火急火燎去找窦建德联盟,绝非是到了无力抵抗的地步,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粮食的问题。”

    “粮食,好啊,到点子上去了,接着。”李世民如醍醐灌顶的道。

    “没有粮食,王世充就是财宝再多,人马再强,也难以和秦王殿下您相持日久,如今窦建德前来援助,必然也为王世充带来了很多粮食援助,而且窦建德的大军也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如果要是秦王选择和这两股势力打持久战的话,必然不能取胜,甚至反而还会被这两股联合势力掣肘,无法脱身,为今之计,倒不如修建深沟高垒,留一部分兵力在洛阳,也不和王世充交,就一直和他保持僵持状态,而秦王殿下可以率领一支精锐士兵在虎牢关提前蹲守,等着窦建德的大军前来主动迎战,用这种以逸待劳的方式击垮窦建德的大军,如果窦建德要是被灭了,那么不出两个月,王世充自然也容易拿下,这样一来,窦王两家联盟便可以被一举消灭。”

    李世民在听了这个建议之后,觉得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当即回道。

    “薛记室果有良策啊!”

    给李世民出谋划策的这个人名叫薛收,是唐初名臣薛道衡的儿子,当时在李世民天策府里担任记室(其职能主要是用来负责书写战时通告或者檄文)。

    薛收的建议可以是鞭辟入里,深入骨髓。他就像三国时候曹操麾下的谋士郭嘉一样,虽然年轻,但却实力超群。也难怪李世民最后会获得成功,下有这样的能人自然干什么也是事半功倍。

    只可惜,薛收最后的结局也和郭嘉一样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三岁。

    除了文官给李世民出主意之外,还有一些武将也给李世民献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时民部尚书萧瑀、司马封德彝,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等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只不过和郭孝恪和薛收的意见不太一样,这几个武将提出的建议有点发牢骚的感觉。

    “秦王殿下,我们的士卒连续征战,已经是疲惫不堪,在这样下去,怕是吃不消啊,而且王世充他有洛阳城作为据点来镇守,一时半会儿也不一定能够打下来,除非一直和王世充死耗下去,但就依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死耗的战术可能是用不上了,因为窦建德来了,而且他兵锋正盛,如此两股势力互相夹攻我军,我军必然腹背受敌,不如这样,让我军撤退到新安(位于今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以待时如何?”

    这几个人也是出于目前战局的考虑的这番话,但很明显,这番话,李世民不喜欢听。

    李世民想要得到的结果是如何速战速决,解决掉窦建德和王世充两股势力,不是听他们发牢骚的。

    所以李世民当即回道:“王世充都已经被我军围困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轻言放弃,况且王世充已经发出断粮信号,我料定城内必然会生出异变,若再耐心等待些时日,必然能够攻克王世充;而窦建德虽然收降了孟海公等人,但是军队必然滋生轻敌心态,况我先到,他后来,在成皋这边,我更有地理上的优势,假使我切断成皋的咽喉,然后再行险兵奇袭窦建德,必然能够成功,如果畏畏缩缩,到时候让这两家势力合为一处,那么到时候虎牢关这个屏障,怕是也不能够守住,行了,你们也不要再了,我意已决,即刻按照薛收所献计策行事。”

    可是萧瑀等人还是觉得李世民执行这个计划有点冒险,依旧固执己见的劝着李世民,结果遭到了李世民严厉的拒绝。

    地有多大胆,人就有多大产,没胆,还提什么逐鹿天下。

    在做出决定之后,李世民便把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由自己的兄弟齐王李元吉带领,这支部队负责的任务是围困洛阳,一刻都不能放松对王世充的围攻。

    可能是对提出反对意见的屈突通等人有点生气,怕他们坏自己的事儿,所以李世民把屈突通调到李元吉的麾下去,让他协助李元吉一起围攻洛阳。

    “既然你屈突通喜欢搞龟缩,不喜欢搞奇袭,行,那你就去替我啃洛阳这块硬骨头去吧。”

    而另外一支部队则由李世民亲自率领,这支部队大都是一些战斗实力彪悍的敢死人员,李世民亲自挑选了三千五百人出来,一路向东,直奔虎牢关而去。

    武德四年(公元62年辛巳)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率兵赶到虎牢关,在赶到虎牢关之后,李世民也没有选择休息,而是直接在第二天就派出五百敢死队员前去刺探窦建德的大营。

    除了刺探,李世民还让自己麾下的大将徐世勣,秦叔宝等人在沿途设下伏兵。

    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魄力,自己本身就带的人马部队,最后在埋伏好伏兵之后,李世民麾下就只剩下四个骑将随从。

    只带四个随从前往窦建德大营刺探情报,李世民的胆子确实是够肥的,但当时李世民似乎并不感到害怕。

    不仅不害怕,李世民还特别的自信。

    当时这四个随从骑将里面,就有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李元吉的大将尉迟恭(尉迟敬德)。

    李世民留下尉迟恭的目的很简单,因为这个人很猛,猛到有他在,李世民就算不带军队,心里也不发怵。

    李世民当时语重心长的对着尉迟恭道:“敬德,我知道你使槊的本事天下无双,这样吧,一会到窦建德大营刺探消息的时候,我拿弓箭,负责射击,你在我身侧拿槊跟着,就算他窦建德又上百万的人马,我何惧哉?”

    除了对尉迟恭表现出信任和肯定之外,李世民还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一会儿窦建德的军队见到我选择回去禀报窦建德,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世民如此招摇过市的去吸引窦建德军队的注意,目的还是为了引诱窦建德掉入自己预设好的埋伏圈里面。

    在一切安排就绪之后,李世民带着尉迟恭直奔窦建德大营而去。在走到离窦建德大营只剩下三里的时候,李世民等人遇到了窦建德巡营的士兵。

    可能是当时距离太远,窦建德的士兵以为李世民是窦建德大营派出去的探子(斥候),所以打算上去打一下招呼。

    “喂,你们刺探到什么情报了?”巡游的士兵喊道。

    李世民听到这个问候之后,当即大喊一声。

    “尔等鼠辈,我乃是唐国天子之子,秦王李世民是也!”

    巡游的士兵听了之后,非常的惊恐,正要打算前来和李世民交,只听得“嗖”的一声,李世民一箭射出,将巡游士兵中的一名将领射落下马。

    巡游的士兵见李世民神射高超,便决定跑回去禀报窦建德。

    而窦建德正在军中议事,听闻李世民寥寥数人前来刺探情报,当即决定派出五六千起兵,对李世民展开地毯式的追剿。

    当时窦建德大军出动之后,李世民随行的其他人感觉到了危险,心里面都有点惴惴不安,脸上的颜色也随之变得铁青。

    李世民可能是看出了这几个人的担心,为了安抚这几个人,他道。

    “窦建德人马出动,你们先走,我和敬德为你们断后!”

    这其他的几个人听了李世民的话之后,头也不回的直接往回跑,而李世民则和尉迟恭在后面一路窥探着前来追击的窦建德人马。

    由于担心被窦建德的大军追上,李世民每走一段距离,便回马射杀一名领军的将领,追击的人由于忌惮李世民高超射箭技术,所以便主动停下来,和李世民拉开一些距离,以便保障自己不会进入李世民射杀的范围,待到距离够远之后,再行追击。

    这一来二去,李世民反反复复被窦建德的大军追击了很长一段时间,期间,窦建德的士兵跑跑停停,最终不打算再去追击李世民等人。

    可是眼看着鱼儿就要上钩了,这些人却不来追击了,李世民也有点后悔,后悔自己射的太准,都把人家给吓唬住了。

    所以为了引诱这支追击部队进入埋伏圈,李世民把所配的弓箭和箭筒全部扔掉,假意营造出一种自己已经弹尽粮绝的假象。

    而窦建德派出来追击的人马见李世民没有箭可射了,便放开了胆子前去追击。

    结果这一追,便彻底落入了李世民预设好的埋伏圈中,徐世勣,秦叔宝等人一起杀出,直接杀了窦建德军队一个措不及,此役,李世民从窦建德那里拿走了三百多人头,并且还俘虏了窦建德的大将殷秋,石瓒等人。

    这一仗可以是让一直久攻不下洛阳的李世民痛快的释放了一把,虽然斩杀的人数并不算很多,但是李世民和尉迟恭等人独身闯虎穴的勇气,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挫伤了窦建德锐气之后,李世民决定给窦建德送去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可以,把李世民的厚脸皮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让人们了解到了李世民不为人知的腹黑一面。

    当时书信写的内容有点想通告,大致意思就是告诉窦建德,你现在占据的河北,本来就是我们老李家的地盘,只不过是被你窦建德强去了而已,不过念在你当年主动释放我姑姑(同安长公主)回来,我还是很愿意和你冰释前嫌的。

    书信的前部分内容有点欺人太甚的意思,窦建德在看了之后,也是气的够呛。

    可是这还只是前部分内容,真正气人的话,还在后面。

    李世民接着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王世充就是个穷途末路的人,这种人你帮他还有什么用啊?况且他这种人反复无常,就是个十足的人,你费心费力给他出兵,资助他钱粮,到时候万一你河北的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依我看来,这可不是个好主意。”

    大家看看,这书信的后半部分的话简直就和训人没有区别,更为重要的是,这后半部分内容很明显有挑不离间的意思,摆明了就是在挑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联盟友谊。

    窦建德也算是经历过些事儿的人,对于李世民这种故意挑拨的内容,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反倒是书信的最后一句话,彻底激怒了窦建德。

    “禽鸟择良木而栖,贤臣择明君而侍,如果你要是打算投降我们李唐的话,仍不失封侯,如若不然,怕你悔之晚矣!!!”

    窦建德看过书信,直接生气的撕成好几半,然后摔倒地上。

    “黄口儿欺人太甚,我窦建德与你李唐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