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南唐——张遇贤传

A+A-

    后晋天福七年,南汉大有十五年,光天元年,南唐昇元六年(公元942年壬寅),南汉国祯州博罗县(位于今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发生了一桩奇异诡谲的怪事。

    当地一户老百姓突然口出涎语(也就胡话),一边若有所思,一边又疯疯癫癫,搞得家里的人十分的慌张。

    乡邻乡亲的人都觉得他可能是犯了病了,要安排他去就医,可就在此时,这个老百姓却从口中出了一些让他们意想不到的话语。

    “我乃是的大罗天仙下凡,只为普济众生而来,尔等不可造次!”

    介于史料中没有关于这一桥段的内容描写,所以这段对话,是我个人杜撰的。

    老百姓都吓傻了,不知道这是真是假,纷纷跪倒在地,如鸡啄米一般,梆梆梆磕着响头。

    可是磕了半天,却看到任何神仙的影子,只是看到这位着风言风语的老百姓端坐在地上,做着令他们难以相信的表情和动作。

    平日里比较迷信鬼神的老百姓这才反应过来,很有可能,这就是传中的附体。

    于是乎,这个消息算是在博罗县传开了,很多远近的百姓都慕名而来,就为目睹一下这神仙的真容,顺带再咨询一些关于自己前途命运的方法。

    这个被附体的老百姓也不知道是真的着了魔,还是故意的,反正来求他的人,他是有问必答,一个不落。

    可是有人要疑问了,这种所谓的附体,摆明了就是骗人的,怎么可能会应验呢?

    但实际上,这帮老百姓来问他的事儿,多数还都真的应验了,你奇怪不奇怪?

    本着科学不迷信的精神来分析这个事件,其实也不难理解,当时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对于很多未知的事物其实是并不了解的,但凡是见过点市面的,都能蒙住这些老百姓。

    再者,这帮老百姓来问的问题,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问题,按照平日里的社会经验来判断的话,都能够解决他们的一些疑惑,例如:锄头丢了,那肯定得去地里找,庄稼长不高,是因为雨水不够或者营养不够等等。

    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觉得这个人神了,于是,便一传十,十传百,开始传播开来,而且是越传越神,越传越没边。

    这可能就是人们的以讹传讹吧。

    很快,不光老百姓也相信了这位所谓神仙的话,甚至于就连县衙里的官吏也加入了信神的行列里来。

    其中就包括博罗县县衙的一个吏,名叫张遇贤。

    张遇贤也不知道是真的相信,还是另有所图,每天下班之后,总要到这个老百姓家中去一趟,而且要逗留很长时间才会离开,鬼知道他到底在里面干了些什么。

    恰逢当时循州一带的盗匪十分的猖獗,由于没有统一的领袖管理,导致这帮土匪互相看不起对方,经常是发生摩擦和矛盾,搅扰的周边县城一点都安宁。

    时间久了,这帮土匪也发觉这样一直斗下去,也不叫个事儿,在听了这位博罗县大神的事迹之后,他们便决定带着厚礼前去拜会一下。

    土匪们带着香烛,贡香以及瓜果供品来到了这位大神的家里,先是烧了三炷香,然后摆上供品,就虔诚祷告,询问这位大神,能不能找到一个领导他们的领袖?

    这位大神也真是给面子,见土匪们这么客气,又是上供,又是磕头的,随后,便把答案告诉了他们。

    “博罗县县吏张遇贤,乃是我在人间的代理,他可以成为你们的领袖,你们快去找他吧!”

    这帮土匪可是开了眼界了,想不到这位大神居然点名道姓告诉了他们答案,于是,他们连连感谢之后,立马前去县城中寻找张遇贤。

    等找到张遇贤的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一帮土匪会客客气气的来请自己当他们的老大,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张遇贤不想当,但是这帮土匪们非得逼他当,没有办法,张遇贤只好答应了下来,成为了这帮土匪的带头大哥。

    后来当了这个带头大哥之后,他才从土匪的口中知道了实情,原来那个自己一直信奉的博罗大神,他是罗汉转世,能够领导这帮土匪,这才让这帮土匪恭恭敬敬来请自己。

    那既然自己被打上了罗汉转世的标签,自然就得有点天神下凡的派头。随后,张遇贤便自封自己为“中天八国王”,标榜了一下自己的神授天权。

    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恕我孤陋寡闻,实在是考证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名字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足见张遇贤也是个大忽悠角色。

    确定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张遇贤便开始显露出自己的野心来,他除了向推翻南汉政权,而且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朝代。

    随后,他便先确定了自己的年号。

    永乐!

    当然这个永乐年号和后来明朝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年号还是要区别一下的。既然大家都选这个年号,足见这个年号的含义实在是不错,被选中的概率实在是太大,所以就发生了这种历史年号“撞车”事故。

    封号也有了,年号也都定了,这其实就已经预示着自己离造反不远了,很快,他便在这帮土匪里面任命官职,安排职级部署,使其成为了一个有组织的团伙。

    光是搞这些,张遇贤似乎还觉得不够满足,随后便决定统一一下自己部队的服装打扮。

    他别出心裁的设计一套红色的衣服,让土匪们全都穿上,成为了特点鲜明的造反标志,也因为这个显著的特点,所以当地的老百姓称呼他们为“赤军子”。

    一切都定下来了,那接下来的工作就好了,开抢吧!

    本身他们都是土匪,也没有什么文化,抢劫才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也只能操起旧业,继续打家劫舍。

    反观张遇贤,虽然他是这帮土匪的老大,但是实在是因为太年轻,没有什么过多的人生阅历,在抢哪儿这个问题上,他是半天都憋不出一句话来,只能是干瞪眼,活脱脱就是一个摆设。

    可土匪们比不过不觉得他没用,相反,他们还觉得,既然是领袖,那完全不需要自己考虑问题,只需要拍板决定是前进还是后退就可以了,剩下的全都交给他们这帮头目去处理。

    由于张遇贤的起义队伍搞得越来越大,很快便引起南汉朝廷的注意。恰巧当时南汉朝廷的开国皇帝刘龑病逝,三儿子刘玢继承了帝位,史称南汉殇帝。

    之前在庞勋传中提到了唐末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麾下有一个校名叫刘谦,后来和韦宙成为了女儿亲家。

    而这个刘谦后来就有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刘隐,刘台和刘龑。

    刘隐在唐末的时候,当过静海和清海节度使,后来到了五代后梁时期,还担任过中书令,南平王,成为了偏安一隅的土皇帝。

    虽然刘隐最终没有选择称帝,但还是给弟弟刘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弟弟即位提供了帮助。

    刘龑,蔡州上蔡人(位于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南汉开国皇帝。

    要这位刘兄也是讲排面的人,在他死后,大臣给他定的庙号居然叫汉高祖。要知道这汉高祖可是刘邦,刘秀和刘备当年在称帝的时候,都没敢叫自己汉高祖,刘龑这是什么操作?

    当然,更让人迷惑的操作还在后头,刘龑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最被他看好的是三儿子秦王刘弘度,四儿子晋王刘弘熙以及五儿子越王刘弘昌。

    要这位老兄,地方不大,封的爵位排面可是不,又是秦王,晋王,越王的,可这些地方都不在他的里,所以也只能实在精神上过把瘾了。

    这几个儿子中,要论能力来,刘弘昌的能力应该算是最强的,聪明睿智不,而且还十分的孝顺,深得刘龑的喜欢,甚至刘龑还一度想要立他为太子。

    可大臣却觉得,既然是立储,那就得立长子,可大儿子邕王刘耀枢和二儿子康王刘龟图英年早逝了,因此也就只能立刘弘度。

    就这样,刘龑在临终之前,做了自己一生中最后一个决定,立刘弘度为南汉的新储君。

    刘玢,也叫刘弘度,蔡州上蔡人,南汉第二位皇帝。

    结果刘龑刚死没多久,刘玢就碰上了张遇贤的起义运动,也算是赶上时候了。

    可这位老兄实在不是个当皇帝的料,他爹还没下葬呢,他就已经开始搞娱乐活动了,而且还是玩的花样层出不穷,甚至没有节操和下限。

    当张遇贤的起义越闹越大,闹到已经收拾不住的时候,刘玢这才感觉到了危险的到来,随后他赶紧任命五弟越王刘弘昌为都统,十弟刘弘杲为副都统,全面镇压张遇贤的起义。

    历史的经验无数次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己最亲的人办事,效果不一定好。

    果不其然,刘弘昌和刘弘杲去了之后,在钱帛馆和张遇贤的人马打了一场之后,不仅输的很惨,而且他们俩还被张遇贤的人马围困了起来。

    这眼看着两个人就要被张遇贤的人马包了饺子,还是指挥使陈道庠拼死冲杀,才将他们两个救了出来,这才终结了这个尴尬的处境。

    陈道庠,端州人(位于今广东肇庆市端州区),南汉名将。

    人倒是救出来了,可是现在的情况依旧是十分的危险。很多州县已经沦陷,眼看着江山就要不保了。(本来南汉的国土也不是很大)

    在钱帛馆挫败了刘弘昌和刘弘杲之后,张遇贤在当年十月二十六日率军攻克了循州,活抓并杀掉了刺史刘传。

    可就在刘弘昌和刘弘杲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一个噩耗却突然传来。

    刘玢被自己的四哥刘弘熙所杀,并且自己的四哥已经改名为刘晟,登基称帝了。

    这个消息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以至于他们俩还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当然,更突然的消息还在后面,刘玢死后,刘弘昌火速被提拔为太尉兼中书令,同时还担任诸道兵马都元帅,刘弘杲为副元帅。

    从原来的都统到现在的元帅,刘弘昌倒算是翻了身了,可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依然很严峻。

    他担心国内的动乱还没有被解决,自己很有可能就会被自己的四哥解决掉。

    果然,刘弘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老十想要让四哥处决杀死三哥刘玢的凶,但是却遭到了凶的诬告,最终被凶先发制人杀害。

    刘弘昌敏锐的察觉到了危险的到来,他知道,自己的四哥能够杀掉三哥,就必然会对其他的兄弟们都下黑。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他本人都特别的低调,尽量不让四哥抓住自己的把柄。

    再来张遇贤的情况,在攻克循州之后,南汉的指挥使万景忻率军前来收复,张遇贤的部队不能力敌,被打的大败。

    失败之后的张遇贤察觉到了现在南汉反扑的态势,于是便决定询问那名把自己推到这个领袖位子上的博罗大神来。

    要知道,这个大神对于张遇贤来,不仅是伯乐,而且还是自己扩充图的重要智囊,对于他的话,张遇贤基本上全都会听,即便是错的。

    循州之败,让本来就少不经事的张遇贤更是没有了主意,于是他便询问博罗大神,看看自己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别,这个博罗大神还真是给力,立马就给出了答案。

    “虔州!”

    “只有攻打虔州,才是如今的上策!”大神道。

    张遇贤转睛一想,这虔州并不在南汉的地盘上,而是在南唐的界内,自己也没有去过南唐,不了解当地的兵力部署,有把握拿下这个地方吗?

    虽然顾虑很多,但他还是决定带兵跨界过去,试试水!

    随后,张遇贤跨过层层大山,抵达虔州地界,正赶上当时镇守虔州的南唐百胜节度使贾匡浩没有设立什么防备,于是,张遇贤便很快就占领了虔州。

    其实当时张遇贤的人马已经有十万多人了,就算是堆人往上冲,也能把虔州踏平,更何况对方还没有任何防备。

    攻克了虔州,张遇贤的胆子变得更大起来,随后,他便率军进攻州府,打的贾匡浩这个节度使连门都不敢开。

    既然自己已经来了南唐这块地盘上了,那也就不打算再走了,随后,他把自己的大部队和办公地点选在了白云洞附近,一方面以此作为大本营,另一方面则静待形势变化。

    要这个地方选的是真好,四周树木丛生,就算是南唐的大部队来袭,也无法发挥合兵一处,骑兵动就不用了,基本就派不上用场。

    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得知张遇贤流窜到南唐境内之后,迅速做出指示,让洪州营屯都虞侯严恩和监军边镐出兵镇压张遇贤。

    这位严恩倒不是什么大人物,史料中也没有多少记载,因此,也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倒是这位边老兄,在五代十国时期,可算得上是个知名人物。

    边镐,一名康乐,南唐名将。

    要这边镐的眼光实在是高的很,他身边有一个重要的谋士,名叫白昌裕,是个十足的能人,边镐启用此人之后,基本上每次和张遇贤交,从来就没有输过。

    被白昌裕打的怀疑人生的张遇贤决定再度询问一下博罗大神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可是这一次,这位大神似乎不灵验了。

    张遇贤拼命磕了半天头,大神是一句话都没有,搞得张遇贤心里有点发毛。

    他所有的成功本来就全指望着这位大神引导,如今大神不灵验了,那下的人岂不是就领导不住了。于是,惶恐的张遇贤决定保守秘密,不让军中的士兵们知晓。

    纸里毕竟包不住火,大神不灵验的消息还是在军中传开了,很快,军中的士兵都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毕竟,这位博罗大神使他们的信仰,信仰都崩塌了,他们当然会感觉到害怕。

    更要命的是,边镐已经带着人马赶来白云洞附近,并且他的大军开动马力,将白云洞附近所有的树木砍伐殆尽,让自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屏障。

    屏障没了,张遇贤的后营便遭到了边镐大军无情的偷袭,打的张遇贤只能败逃,投奔自己的别将李台。

    李台也是鬼灵精,他知道张遇贤之所以能够当上老大,以及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完全就是凭着那个所谓的博罗大神相助,如今这个大神不灵了,那也就预示着张遇贤马上就要完蛋了,那既然他都快要完蛋了,还跟着他混干什么。

    李台并没有拒绝张遇贤来投奔自己,反而还表示欢迎,把张遇贤感动的热泪盈眶。

    可还没有等感动完呢,李台就把张遇贤绑了起来,然后直接拿他作为邀功的战利品,送给了南唐朝廷。

    到这里,张遇贤这场荒唐可笑的的起义算是彻底失败了。

    靠着所谓大神的指引就想取得成功,那好比是抱着侥幸心理在刀尖行走,成功了,只能是运气好,而成功不了,那才算是正常情况。

    毕竟,成功的人,从来都不是只靠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