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毋乙、董乙、朱友能传

A+A-

    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庚辰)十月,陈州爆发了一场以摩尼教为首的起义运动。

    有意思的是,参与这场运动的人中,还有朱温的侄儿朱友能。他也是起义运动的间接参与者。

    摩尼教之前在陈硕贞传中已经有过记载,这是一个源自于外国的宗教团体,很早就来到了中土,并且凭借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迅速扎根。到了唐代的时候,摩尼教已经初具规模,甚至还成为了地方上重要的教派。

    这次陈州摩尼教起义的领袖名叫毋乙和董乙,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拉起队伍来搞事,还得拜当地的风俗所赐。

    当时作为后梁重要地区的陈州,在十里八乡流传着研习左道旁门的风俗。基本上陈州的家家户户都有这个习惯。

    所谓左道,是指不被朝廷认可的道术,在这些左道之中,绝大多数都以蛊惑人心的邪术骗术为主,不仅不被朝廷认可,而且还是朝廷规定的重要刑法犯罪类型。一经发现和查处,基本上轻则牢底坐穿,重则碎尸万段。

    摩尼教中很多段被当时后梁的朝廷定为左道旁门,成为了重点打击的对象。但陈州的老百姓却极力推崇这种段,并且为了标榜自己的不同,还另立山门,在摩尼教的基础之上,创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教派。

    上乘宗。

    虽是依照摩尼教教义创立的一个单独的教派,但实际上却是与摩尼教八竿子打不着,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

    陈州上乘宗的特点也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凡是参加这个教派的人,基本上都不能有吃肉的习惯,必须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

    光从这一点上来看,似乎这个教派的宗旨也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吃素毕竟对身体有好处,清肠排便不,还能降低血压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可是这个吃素的特点也只是这个上乘宗唯一可以挑的出来的一个优点,接下来规定的一切,才是这个教派最大的特点。

    毋乙和董乙二人创立上乘宗的时候,除了规定吃素以外,还不断用一些旁门左道诱骗来百姓上当,要么是骗老百姓信自己的上乘宗可以得到永生,要么就是其他的骗局,反正是为了拉拢教徒,不择一切段。

    诱骗也就算了,这个上乘宗内部还不太干净,经常接着诱骗老百姓的同时,传播一些不堪入目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的传播时间一般都集中在晚上,一到了白天的时候,就纷纷散去,其隐蔽性之高,很长一点时间里面,都没有被朝廷察觉到。

    鉴于上乘宗搞得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起初了解的人比较少,但是随着教徒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上乘宗的发展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渐渐往更大的方向发展,沿途州县基本上已经全部沦陷,成为了上乘宗发展的温床。

    朝廷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随即便将上乘宗定为左道,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扼杀。

    对于左道犯罪的这个定义,除了不合法以外,还兼具诱惑,欺骗这几个重要的方面,很显然,以上几点,上乘宗全部符合,自然也就成为了朝廷的打击对象。

    可是似乎当时对于上乘宗的这个问题的处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里面还牵扯着别的人。

    惠王朱友能。

    朱友能,朱温的侄儿,后梁末帝朱友贞即位之后,加封其为陈州刺史,负责管理陈州事务。

    要朱友能这个人也真是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的人,就仗着他是朱温的侄儿,是当今皇帝的堂兄弟这个身份,就敢在陈州为非作歹,鱼肉百姓。

    总结来,他这个人就是一个只要是犯法的事儿,他是一件不落,全都要敢干,而且还有恃无恐,毕竟他的后台实在太硬,没有人能够搬得动他。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正是因为朱友能在陈州太能折腾,所以才引起了毋乙和董乙这帮上乘宗骨干的主意。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他们两个开始极力巴结朱友能,让朱友能成为他们背后的大靠山。

    那既然是巴结,没有利益的往来,是不可能办成这件事儿的,毋乙和董乙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通过拉拢教徒,诓骗香火来敛财,源源不断为朱友能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看到有钱挣,朱友能当然也很乐意为他们提供庇护,久而久之,朱友能也被毋乙和董乙发展成为了上乘宗的教徒。

    眼看着自己的教徒越来越多,毋乙和董乙便滋生出了想要称帝的想法,但这个想法,他们并没有告诉朱友能。

    毕竟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于刺激,要是让朱友能知道之后以后,他还怎么在自己的皇帝兄弟朱友贞哪里混?

    虽然他们的教徒众多,但是毕竟只有千人,想要起义,还不是时候,需要再等一等。

    可问题是,朱友能虽然也是教徒,但毕竟也是他们的靠山,平日里教徒捐的那点香火钱还不够打点朱友能呢,于是乎,毋乙和董乙便决定拉拢教徒干一些铤而走险的非法勾当。

    打劫!

    他们开始带着人马抢劫周边的县城,只为搜刮更多的财宝出来,为自己以后起义做准备。

    可是毋乙和董乙的教徒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在淮南境内还有他们的势力,这要是搞抢劫,朝廷一准立马知道。

    所以他们不敢大抢,只能是打闹。

    即便是这样,朝廷还是主意到了陈州的动向。于是便派州府里的士兵前去镇压,结果去了好几次,效果都不是太理想。不仅没有抓到作乱的毋乙和董乙,反而还被这两个人打了个底儿掉。

    官军都被他们打败了,他们的野心开始变得更大起来,当时受上乘宗影响的州县,已经从陈州发展到蔡州,颍州等地,很多当地的百姓已经开始渐渐走上了犯罪的不归道路,成为了毋乙和董乙的牺牲品。

    眼看着下的人越来越多,毋乙便有了想要称帝的想法,随后,在众人的劝阻之下,毋乙决定称帝。

    毋乙称帝之后,他麾下的各个地区的教派分支点的首领也都获得了相应的职务,甚至于连惠王朱友能也有了想要谋反的想法。

    多可怕呀,连朝廷的皇亲国戚也被毋乙诱骗到了想要闹事的地步,可见其危害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当毋乙称帝的消息被皇帝朱友贞知道之后,朱友贞并没有觉得他们能够成什么事儿,随后便发动禁军部队和陈州附近郡县的人马前去镇压。

    别看这个毋乙势力不,可是战略指挥能力却十分的蹩脚,在面对禁军部队和郡县人马合围的态势时候,居然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办法,最终,这场闹剧,很快便被平定。

    毋乙,董乙等八十多位他所拥立的渠帅也全都被关进囚车送到了洛阳斩首,至此,毋乙,董乙起义被平定。

    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毋乙和董乙只是跳梁丑,真正的恶霸是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惠王朱友能。

    朱友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信这个所谓的上乘宗,反正内心之中也早就萌生了谋反的想法,在毋乙和董乙被杀之后,他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造反之路。

    朱友能知道,造反这种事情是要掉脑袋的,况且还是造自己堂兄弟的反,这不是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吗?

    朱友能显然么有这样的觉悟,因为他们老朱家的兄弟们,基本上人人都有野心,个个心怀鬼胎。先有堂兄朱友珪杀自己的叔叔朱温在先,而后堂兄朱友贞又杀朱友珪称帝,这来来回回,光是自家人就杀的差不多了,看来这个皇帝宝座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身为朱家的一员,自然也有想要当皇帝的野心,只是之前的时尚不成熟,如今已然暴露,还不如直接反了的好。

    龙德元年(公元92年辛巳)四月,朱友能反了!而且已经计划好要进攻洛阳和开封,准备夺取朱友贞的帝位。

    朱友贞眼见兄弟阋墙的惨剧又将上演,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调集陕州留后霍彦威,宣义节度使王彦章以及控鹤指挥使张汉杰出兵,剿灭朱友能。

    要知道,这三个人,可是大梁的骨干级武将,别平叛朱有能了,就是让他们去攻打当时晋国的晋王李存勖都足够了。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位于今河北邯郸市曲周县),五代后梁大将,他爹原来是黄巢麾下猛将霍存,当年在王满渡之战中兵败投降了朱温,成为了朱温的心腹大将。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人(位于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五代后梁第一猛将,人称“王铁枪”,同时也是后梁最忠诚的大将。

    张汉杰,清河人,五代后梁大将,他爹当初是黄巢麾下的猛将张归霸,也是在王满渡之战之后,投降了朱温,而且他姐姐还是朱友贞的妃子(德妃),算是当朝皇帝的舅子,身份及其的显赫。

    这样的配置去攻打一个的朱友能,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很快,朱有能便尝到了苦头,在刚到陈留的时候,就被这三个人狠狠教训了一顿,只能抱头鼠窜跑回到陈州。

    霍彦威,王彦章,张汉杰顺势进围陈州,最终在当年七月,逼的朱友能只好投降。

    朱友贞本想杀掉他,但是念在他们都是同族兄弟的份儿上,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将他贬为房陵候,让他滚的越远越好。

    最终,后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起义就此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