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韦贵传(上)
庆历四年(公元044年甲申)故事的开端起源于一场改革。
当年八月,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张显之接到了来自保州通判的一封建议信。
张显之,字景山,进士出身,先后担任过广南东路和京西的转运使职务。
如今又担任了河北的转运使,看来张显之是官运亨通,在朝廷里混的很开啊。
这里要明一下,张显之这个人既是本次保州兵变的主要经历者这一,还是三年之后王则起义的关键“见证人”,并且有意思的是,三年之后,他将会因为王则的事件而被拉下水,当然这都是后话,暂时不表。
给他提建议的这个保州通判,名叫石待举。
石待举,字宝臣,越州新昌人,天圣五年进士。
不过可惜的是,很弹劾杜玘的同科进士梅挚不同,石待举的为官生涯实在是不顺畅。他先是考上进士之后,担任了沂州的推官(大概有七品左右),后来又当了几年上饶县的知县,到了庆历四年,好不容易才混到了一个秘书丞的京官身份,本指望能够在京城多混两年,然后往更高的职位混一混,结果又被外派到保州担任通判,当真是运气不好。
当然运气更不好的还不是石待举的经历,而是他此刻提的建议。
他的建议其实就是想把保州,广信,安肃的人马全都合兵一处,并且还规定,每次出兵的时候,只要削减一部分赏赐的开支,其他的什么额外赏赐,统统不给了。
这个提议,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这笔钱为什么要省,其实还是因为赏赐不均导致的。
有的士兵卖力,得到的就多,有的混日子,不卖力,得到的就少。石待举就是想要把得到多的这一边的赏赐削减掉一部分,使其赏赐一样,要一样多都一样多,不搞多给费这种办法了。
当然,这个建议并不是压死骆驼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除此之外,他还提议要让副军使由武将担任,而非之前的让朝廷委派的内侍来担任。
好多人看到这里可能有点看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这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保州,广信,安肃的特殊规定。
由于这三个地方毗邻边境,是大宋重要的边镇,所以其规定也和内地所有不同。保州,广信,安肃这三个戍边的军镇,从五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每个军镇基本上少都有一两万人。
宋朝建立之后,这三个地方被升级为了缘边都巡检司(也叫天策先锋),除了要守卫国土以外,还得负责日常的巡逻和巡边工作,打仗也是冲在最前面的,而且如果邻边的州县有了危险或者入侵,他们还得负责救援的工作,可以这是最危险和最辛苦的工作。
北宋建立的时候,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这三个军镇,于是便设置了知州,军使,副使(两个人)三个职位,用来方便协调和调度这三个地方的兵马。
宋太祖当年或者的时候,就曾经多次提到这三个军镇的重要性,所以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特权。
凡是每次出巡执行任务,知州都要拨款拨粮给士兵们,并且规定,只能多,不能少,而其他的州县则不享受这个待遇,原因自然就是因为这三个地方要承担的责任比其他的地方要多,而且要重。
给特权的同时,宋太祖还得防着这里出现作乱的情况,毕竟好处给的多了,人就会变得贪婪起来,如果要是没有自己的心腹在这里监视着点,怕是迟早要惹出乱子来。
所以,精明的宋太祖在给特权的同时,还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两名副使之中,必须有一个是由内侍担任。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应该能够明白其中的意味了,宋太祖就是既给好处,又要提防。
要这个措施在设定的时候,还真是管点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权的时效性也是会失效的。
这就好比是在一块土地上种庄稼,头一年肯定是粮食大丰收,但越往后,肯定是收成越来越差,土地越来越贫瘠,反之,如果第一年种玉米,第二年种谷子,粮食的收成反倒是不会受什么影响,甚至还能够长得更好。
这不能怪土地,也不能怪粮食,要怪就只能怪种庄稼的人不懂什么叫灵活变通。
道理放到这里,同样也很适用,太祖皇帝给定的特权,那只是为了一时之需,并不能指望着这个特权就和铁饭碗一般。
起初给这个权力是为了让那些辛苦守边的将士能够得到一些物质上的补偿,毕竟北宋刚刚立国的时候,战乱未定,四边威胁尚在,给特权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可是一旦没有了战争,这地方的人基本上就和普通州县的士兵没有任何的区别,挣得还是一样的工作,拿的还是一样的赏钱,有仗打才有赏钱,没仗打只能喝西北风。
可战争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毕竟和天上的太阳,月亮不同,需要天天都出勤,月月都签到,其概率大致相当于洪水暴发和地震海啸一样,出现的频率是不确定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规模大更是不确定的。
这种不确定的概率**件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这三个之军镇里面士兵的额外收入。
当然,这种概率**情都是可以操作的,就算是没仗打,制造纠纷,也要挑起战争,所以,战争这个规律**件并不是影响这三个州发生动乱的根源所在。
最根本的根源还是在人身上。
宋太祖给立下的规矩,经过几代之后,规矩还在,很有可能意思就变了,以前的士兵在刚得到这个特权的时候,大多都会积极卖命去干活,时间一长,士兵也会变成兵油子,很有可能好多人来这里当兵都不是奔着保家卫国的目的去的,大多数肯定是冲着这个特权才选择到这三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受这活罪。
石待举的建议其实提的很好,很实际,也很符合现在的情况,只不过他这么一个的建议,牵连到的将会是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当时副军使杨怀敏在听到石待举的建议之后,心中十分的不满,因为自己就是宦官内侍,让武将取代自己,自己还怎么在这个地方继续捞油水,这不是摆明了要断自己的财路吗?
忍不下这口气的杨怀敏决定给石待举制造点麻烦出来。
很快,在保州的云翼军部队里面就传出了流言,士兵们不满石待举的建议,准备要拉起大旗造反了。
要造反?这可不闹着玩的,士兵要是兵变,掉脑袋的那就只能是这些当官的了。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身为知州的刘继宗吓得脸都绿了,作为这三个军镇最高的长官之一,底下一旦闹腾起来,自己的乌纱帽就很难保住了,所以思来想去,刘继宗还是决定把兵器和依仗用的礼器统统都收了起来,就是为了防止兵变的发生。
本以为没收了兵器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可投鼠忌器的刘继宗怎么都不会想到,真正的暴风雨才刚刚开始。
有一天,时任保州云翼军都监的韦贵和石待举在一块喝酒,在喝酒之前,韦贵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兴致,想要和石待举通过射箭来打赌,赌赢了的就可以喝到酒。
石待举只是个文人,拉弓射箭这种事情,他还真是干不来,所以很快便输掉了比赛。
愿赌服输,石待举接受了惩罚,把所有的酒都给了韦贵,韦贵也丝毫不客气,端起来直接咕咚咕咚全都喝了下去。
一切看似很平常,可是在喝完酒之后,一切都变了。
喝了酒之后的韦贵开始当众辱骂起了石待举,而且是越骂越厉害,甚至连很多很难听的话都了出来,尤其是这样一句话。
“徒能以减削兵粮为己功?”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质问一下石待举,难道他提削减兵粮的建议就是为了给自己立功请赏吗?
石待举听了这话之后,顿时觉得头皮发麻,呆在原地不知道该些什么好。
可这句话的能量实在是太大,很快周边看热闹的士兵在听到韦贵了这句话之后,纷纷把怨恨的目光投向了石待举,一时之间,石待举成为了众人痛恨的目标。
好在这帮士兵只是愤怒,并没有对石待举做出更多过分的举动来,在一番紧张的对峙之后,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回去之后的石待举非常的后怕,生怕今天不能活着回来。
可喝醉酒的韦贵显然并不是在跟石待举开玩笑,事情也并没有在第二天迎来转。
到了第二天,韦贵暗中给士兵分发衣服,然后在韦贵的引导之下,他们一群人劫持了拿着武器的士兵来到了牙门,准备要刃石待举。
可是石待举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在昨晚回去之后,便暗中叮嘱他的佳俊离开自己的住宅,跟着石待举来到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庇护所。
无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