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北—王则传(四)

A+A-

    仁慈,有时候虽然不能当饭吃,却可以当药医,管理国家就跟开药铺是一个道理,生什么病,就开什么药,只不过药铺开错药会吃死人,国家要是开错方,那就要面临亡国的命运。

    宋仁宗很明白这个道理,猛药治不了重症,只能慢慢来缓解。

    给官也好,发赏钱也罢,这是宋仁宗对叛军的态度,但却不是他的底线。

    随后,他又找来了荣州刺史高继隆,安排他担任贝州知州,同时又安排内侍何诚用担任他的助,负责到贝州张榜安民,招安贝州的起义军。

    之前搞发赏钱,给官也就算了,如今派去了这么多朝廷的人马,居然还又要派人搞招降,宋仁宗看来真的是仁慈过了头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身为御史中丞的高若讷坐不住了,随后,他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

    “陛下,河朔地区有重兵把守,这里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了,陛下之前还要剿灭贝州逆贼,如今却又要下令赦免,难道就不怕贻笑大方吗?”

    高若讷的奏表写的比较直白,宋仁宗看过之后,并没有怪罪他,相反,他打算暂时把高若讷的建议晾在一边。

    高若讷得不到宋仁宗的回复,心中十分焦急,但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作罢。

    宋仁宗当然不是仁慈过头,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在干什么,安抚是必要的,剿匪也是必要的,两者并不冲突。

    虽然宋仁宗没有直接答复高若讷,但在一个月之后,宋仁宗给了高若讷回答。

    庆历八年(公元04年戊子)正月初五,宋仁宗再度发布人事任免,任命度支副使兼工部郎中的郑骧为河北转运使,负责贝州地区官军的粮草补给。

    答案已经很明白了,宋仁宗并不是仁慈,仗该打还是要打的。

    这一下高若讷算是彻底闭嘴了。

    派送粮草的人安排出去下去之后,仅仅过了一天,宋仁宗就接到了明镐的奏报。

    贝州叛军的三班奉职兼守闉大将李兴被官军所杀。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打算挖地道攻入城中。

    宋仁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十分欣喜,看来贝州的情况正在发生逆转。

    消息是好消息,但这个胜利过程却十分的艰难。

    当时贝州的城防的特别的坚固,官军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云梯,攻城车之类的工具,于是明镐等人便想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贝州城外填土筑高台,把高台的高度填到和城墙一样高,这样就能瞭望城中的情况,进而对城中的情况了如指掌。

    要知道这个想法可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城墙的高度少也有七八米高,想要筑一个和城墙一个高的土台,且不时间了,光是这人力就需要很多。

    但明镐还是决定冒一冒险,随后,他抽调来两万多名民夫,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填土工作。头一批累了,就换下一批,白天干太危险,那就晚上加班加点赶进度,最终耗时一个月,修筑了一个和贝州城池一样高的土台。

    高台修筑好之后,明镐组织人马开始在上面搭建战棚,用来瞭望敌情。

    王则看到这个情况之后,也开始在城头上搭建战棚,用来瞭望官军这边敌情。

    由于两边都躲在战棚里互相观望,所以当时给这个有趣的场景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喜相逢”!

    可王则并不想让官军看到城中虚实,于是明里暗里派人去搞破坏,不是挖墙脚,就是搞纵火,最终把明镐辛辛苦苦一个月筑起来的高台和战棚,全都付之一炬。

    要这个高台建着辛苦,烧起来也特别的费事,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才彻底烧干净。

    明镐算是白忙活一场了。

    既然叛军搞动作,那自己也不能太君子,随后,明镐也派官军对贝州的高台发起偷袭,杀掉了高台守将李兴。

    由于之前自己费时费力修建了一个高台,所以,对于破坏敌方高台的工作,明镐并没有打算采用火攻的方式进行,因为太耗费时间,而且敌人是背城而战,一旦放火烧,势必会有人从城中汲水救火,到时候这火肯定着不起来。

    总的来,放火这笔买卖并不划算。

    既然放火不太保险,那还有什么办法呢?明镐陷入了沉思。

    俗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身为明镐底下的军校,刘遵很快便给了明镐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

    暗度陈仓!

    刘遵的计划是,把大军调往北城猛攻,而在南城则秘密安排士兵和民夫挖一条地道,以此来打通与城内的联系。

    明镐听罢之后,连连拍叫绝,当即同意了这个建议。

    恰在这时,一枚箭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直射到了明镐大帐之外,在这枚箭矢上面,还帮着一封书信。

    信是从城头射出来的,署名的是贝州的老百姓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内容写的很简单。

    我们要做卧底!

    明镐看了书信之后,起初是惊讶和怀疑,但思考了一下这几个人的身份和信件水平之后,他确信,这几个人是真心想要投降。

    在信中,几人还提到了他们的计划,约定在今晚后半夜,从城头上放下绳索来,让官军偷偷登城。

    明镐便安排士兵提前吃饭,然后等到后半夜,瞧瞧溜到城下,等待几人前来接应。

    汪文庆等几人果然没有食言,在城中的守军全都睡着之后,他们偷偷放下了绳索,然后让官军一个接一个全都爬了上去。

    进城偷袭这个工作是需要技术含量和勇气的,没个视死如归的精神还真不敢干,所以,这次趁夜偷袭的士兵大多都是不怕死的敢死队员。

    让一个人忘记死亡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金钱的诱惑,明镐在出兵之前立下规矩,谁要是能在城中大搞破坏,杀敌有功,回来得到的赏钱加倍。

    这本是一个不错的奖励措施,但是明镐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人还会是人吗?

    所以,在这次夜袭的过程中,先爬上城楼的几百人觉得既然是搞偷袭,就没必要上来太多的人,所以干脆在他们上来之后,就顺势割断了绳索,防止其他的士兵爬上来。

    而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独吞功劳。

    多上来一个人,自己就少分一份赏钱,少一个人,就能多领一份福利。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觉悟,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如果有,那他肯定不是人。

    在全都上来之后,这几百人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破坏,各种打砸,各种焚烧,终于惊动了城中的守军。

    王则也被这一突然变故警醒了,随后便立马组织人马开始反攻。

    几百敢死队这么一折腾,结果引来了王则的大军,而因为他们贪功,导致绳索被割断,城外的士兵无法再爬城支援,所以这几百人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打算先冲出去再。

    要这金钱的诱惑力还真是比任何豪言壮语和海誓山盟还要激励人,这几百人不仅全身而退,而且还带着汪文庆等内应全都爬了出去。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差点把城池攻克,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明镐眼见这几百人居然完好无损返了回来,内心虽然有点遗憾,但还是很高兴,随后便提拔汪文庆,郭斌当了西头供奉官,赵宗本,汪顺担任了右侍禁,以此来表彰他们的投诚诚意。

    明镐随即便又写了一封奏表送往朝廷,打算把这个好消息给宋仁宗汇报一下。

    按道理来,此次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大大鼓舞了士气,也算是好事一件,可宋仁宗看过明镐的奏表之后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相反,他现在十分的发愁。

    贝州的战事从去年一直打到了今年都没有点进展,宋仁宗经常问身边的人,到底该怎么办?身边的官员却大都是和稀泥一般,劝宋仁宗再等等结果,再看看形势,战情是一拖再拖,搞得宋仁宗连觉都睡不好了。

    明镐倒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有想法没结果也是白搭,所以,宋仁宗给出了答案。他现在最想要的就是结果。但这个结果明镐给不了他。

    随后,宋仁宗便打算另找人选,看看有没有能够比明镐更合适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人进入了宋仁宗的视线里面,这个人就是时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的文彦博。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天圣五年进士。北宋名臣。

    眼看着宋仁宗每天茶饭不思,愁眉不展的,文彦博决定亲自上表,请求前往贝州讨贼,希望能替皇帝分忧。

    宋仁宗知道文彦博是个能人,如果有他前往贝州坐镇,势必要比明镐靠谱一些。所以便提拔他担任了河北宣抚使,转而把明镐降为副使。

    其实就事论事来,明镐在贝州干的并不差,攻克城池,捉拿王则,这只是时间问题。只可惜,最终他自己还是失去了这个会。

    从信任到不信任,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明镐就被宋仁宗否掉,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段时间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宋仁宗又经历了什么?

    事实证明,能让皇帝突然改变想法,而且还不做任何考虑,直接一票否掉,唯一的可能性只有一种。

    那就是有人在从中捣鬼。